•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0

伊泽瑞言
首页 > 自考本科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好过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已然晕菜

已采纳

不瞒你说,我就是参加的专升本考试,专科是英语,本科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本人不快不慢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所有的科目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个人感觉自考的专升本不是很难,所以考试的内容基本都在书上。因为本人非常不喜欢数学,所以在选本科专业的时候,就刻意避开了高等数学这一门课。你如果没耐心自学,你可以报个辅导班,学起来要轻松一点。

有一些应试的技巧可以分享给你。

1. 考试题型一般分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2. 记住,一定要买历年的真题练习。考试题目总是惊人的相似。确保选择题不丢分,或者少丢分。

3. 书本不用全部看,第一次看勾重点,第二次看的时候要用心地记,以做题为主。实在记不住的可以先划圈,第二次还记不住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可以划大圈。记忆可以用谐音法快速记忆。

4. 简答或论述的题有作用,意义,特点,特征和功能的题一定要勾出来。

5. 考试时出的题都是5分一题的,老师们评分也就是按答案的每一部分给分。所以在模拟试卷中有4个或5个答案的,你一定要注意了。把它勾出来,到考试时做冲刺用。

6. 不会做的题目一定不要空白,尤其是论述题,写上一些正确的废话也能得几分。还有卷面整洁分,切记不要在试卷上涂涂改改,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

7. 准备得不充分也不要弃考,万一运气好蒙过了呢?即使不过,也多知道了一些真题啊!

308 评论

阿里上市前

自学考试专升本是比较有难度的,由于自学考试是全国统一进行的考试,考试比较严格。并且,自考每个专业设置课程都在10个以上,虽然都是60分及格就通过,但十几科考试,考生需要将一门一门课程全部通过,若是其中一科未满60分,就代表着你毕不了业,需要在下一次还有该科目的考期进行报考,直到该科目成绩合格考试。这时考试心态也很重要,有很多人都惧怕考试,一到考试就慌乱,导致发挥失常。如果没有一定的信心和考试经验考试基础,那么要通过考试还是较难的。同学要是想了解具体省份报名流程等消息可以咨询我们哦!

150 评论

娜娜娜娜An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自考专升本容易过吗(自考专升本哪个专业容易过)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专升本自考难吗通过率多少统招专升本不难,统招通过率一般在80%左右。统招专升本考试的选拔工作各省份各有不同,现基本上由各省教育考试院主持举办,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如上海,从2013年起改由各本科院校出卷选拔。各省每年的统招专升本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统招专升本考试的复习建议建议考生在家自由复习时,尽量调整原有的生物钟规律,让自己的兴奋点在每天的9至11点和下午3至5点达到高峰。并且,尽量按照专升本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自己做模拟题的科目,使考生在考试时段里能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zy.offercoming.com志愿填报工具志愿填报一对一在线专业老师一对一¥1980志愿填报一对一专业老师面对面一对一¥6980艺术生志愿填报一对一在线专业老师一对一¥3680自考专升本难吗?专升本考试相对高考来得容易,只要你肯下功夫去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专升本很轻松。解释如下: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近几年从国家、从学校、从学生本人角度看来,举办统招专升本是解决专科生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个理想的途径,虽然从06年起,国家规定统招专升本录取名额控制在当年应届专科生的5%-10%,但是只要准备的好还是可以被录取的,07年重庆市各大本科院校招生人数为当年应届毕业生的5%;2008年重庆出新规,且“211”“985”工程高校、独立学院取消专升本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为当年应届毕业生的5%,且还需要有对口专业,所以难度加大。专升本考试难在英语,英语考试没过,专业考得再好也没用。英语科目是必考的公共科目,是水平考试,要靠平时积淀,英语水平要求要达到三级以上才有把握,而其它专业基础课是考理论,平时打好基础,考前再参加辅导班突击一下,特别是有经验的辅导老师能够根据考纲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模拟训练,在他们的帮助下,更有希望通过考试关的。自考专升本通过率到底怎么样自考含金量高认可度也高学信网可查国家承认公司企业认可可以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考资格证评职称出国留学等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自考专升本通过率高吗?自考是宽进严出,这样就要求考生要有自制力,执行力等能力来督促自己不断提高、学习、完成学业,自考的难度决定了自考的含金量,自考确实有一定难度,所以自考本科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可以说并不比统招本科低。国家承认、可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10 评论

CENGUODIAN13247606080

这位同学,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肯花功夫在上面,肯定都不难过,但是建议还是找个学校学习,毕竟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还是好很多。我这有篇文章你可以看看,里面一些调查希望对你有帮助,毕竟学习是自己受益,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一定要慎重!-------------------------------------------我是分割线------------------------------------------------------------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当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教育因素有很多。那么,大学生自身是否存在“就业难”的因素呢?有媒体调查显示,仅有1.1%的在校大学生为学业忙碌,而28%的群体则忙于谈恋爱。大学“跷课”,在各所高校应该是件屡见不鲜的事情。甚至有“没有逃过课的就不算上大学”的说法。武大主考护理学的夏同学认为,这只是大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调侃,任何专业要想学到知识都得下苦功夫才行。不管逃不逃课,学习态度很重要。媒体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逃课经历。其中,28.7%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差,没有学到东西;27.8%的学生认为课程乏味,脱离实际;20.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陈旧,信息量太少;7.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容易,自学也可以掌握。很多大学开设的专业雷同性很大,没有自己的特色,武大双证班的导师认为教学目标与现在的社会需求脱节,对于因而上课内容,老师无奈,学生反感。我们开设的专业都与社会的需求挂钩,让学生在拿到本科证书的同时掌握所学专业技能拿到执业证,让他们走上社会能够学有所用,这就是我们的双证教育。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却成为毫无约束的“欢乐海洋”。有网友表示,这是中国赶鸭式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被9年义务教育、高考制度牵制了12年的神经,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学新环境、新管理时,立刻就松垮了。在校大学生以为终于可以再不用父母管了,以为长大了,以为独立了,可以不用父母监督来学习和考试了,可以通宵达旦上网和游戏,可以花着父母的钱去追女生、谈恋爱,可以无拘无束地抽烟喝酒,甚至沉醉于泡吧,可以四个人一起在宿舍打牌,甚至于没日没夜坐在麻将馆的桌子上……自考生活与这种大学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当然大学的校园生活会相对于高中时期轻松自由很多,但是绝不轻松。例如,护理学、法学、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多需要学生在课后下功夫,如果要学好那就得经常泡图书馆,以上所谓的大学闲散式的生活只能说是一部分的现象。武大双证班的老师认为,除了教育环境松紧衔接存在问题外,社会上普遍流传着“学不能有所用”的观念也导致不少在校大学生扔开书本尽情玩耍。大学生们都梦想着成功,然而往往忽略了每位成功者背后的努力。同时,国内大学如何在合适的学习阶段,将合适的学生分流引导到适合的专业上,也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方向。这些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生活上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而自考的学生在近几年内都人生规划都是自己亲自参与的,对未来的规划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相对于一般的大学生,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判断能力已经高于同龄人。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

    猎考网整理了:2022年成人自考新政策,现在会有哪些新的政策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想要去参加成人自考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如果能够让

    北京青年1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2019

    考试时间为2019年3月考试科目为3门,其中2门公共课,1门专业综合课。公共课为各类考生必考科目,其中1门为英语(公共外语课为俄语或日语的学生分别考俄语或日语;

    空空的小新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2020

    省考试院每年规定的具体要求,对于统招专升本,各省每年招生的政策会有些不同。统招专升本的选拔对象为在校应届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生。 自考专升本 考生不受性别、年龄、

    爱逛DP的小吃货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2021

    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对延迟离校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

    送哦夏季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全新自考政策公布专升本专

    国家专升本政策2022新政策:可免试就读普通本科高校对口专业的退役军人包括应征入伍的普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退役后办理复学手续,按照学校规定完成专科学习,并于20

    疯哥觅食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