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5

夏天可乐冰
首页 > 自考本科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贪吃的晨晨

已采纳

宋代古典作品选读,五大文豪,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有很多,这些面都广一些。选二的话一般也不能再短时间内读透,简单的话就不是名著了,精选选的就是精髓,大家说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也要看啦,我的儒林外史就看了范进中举那篇,如果你和我一样就看经典选读,反之就选二,找适合自己的吧!

208 评论

嘉定美食客

课后复习时还可看一些参考材料。参考材料要精选,不宜多,最好每科选一本。看参考材料要和课堂学习同步进行,即围绕老师讲课中心内容或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为看的重点。还要和教材对照起来看,以掌握教材知识为主,适当加深加宽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05 评论

电冰箱5

诗经和楚辞,个人觉得都很重要,最好都熟读甚至是背,毕竟这是古代文学的源头 ,如果是宋代到清代的话,儒林外史不得不看

314 评论

maggielj520

诗经和楚辞,最好都熟读甚至是背,毕竟这是古代文学的源头 ,如果是宋代到清代的话,儒林外史不得不看

81 评论

我们的季节

欧阳修的文章风格。1)平易近人,纡曲蕴藉。他继承了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要求,而摒弃了其怪怪奇奇的作风,能寓雄健于畅达,在平常中见隽远。2)在文体形式上,他的散文并没有有意避免偶俪现象,而是适当地吸取骈文的有益成分,使散文更富于节奏感和情韵之美。同时,他也将古文笔法融入制诰表启等骈文的写作中,开启了宋代四六文的新体式。2、 柳词描写歌妓形象的特点。1)柳词所描写的大多是身分更为确定的歌妓。2)柳永与她们接触较多,理解并同情她们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因而除了一般地描摹她们的玉肌琼艳、表现欢聚分离之外,柳词还更细致地写到她们的身世经历和心理活动。3)一般来说,这些歌妓形象是泛化的,并非某个特定对象,这表明这些词主要是为投合一般读者的欣赏要求而制作的。3、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1)他有意放弃了白居易以来的诗歌讽谕传统,很少在诗中议论时政,而将创作更多地转向个人精神世界。2)他又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反对在诗中毫无节制地表现各种情感,要求以“养心治性”为根本目的。他的诗歌世界显得不那么丰富,使人感到诗人往往在故意回避抑制自己的感情。3)在内容上,他不想超越前代文学范本,而提出了“规模其意”的“夺胎法”、“换骨法”。4、 杨诚斋体的艺术特点。1)善于以诗人的独特眼光发现和捕捉景物的生动形象。抓住在瞬间打动诗人的生动印象,让它保持全部的新鲜感呈现在读者面前。2)风趣幽默,诙谐洒脱,处处显露出诗人的透脱胸襟。作者随触而发,在适当情境中巧生联想,揭发习惯的可笑,揭示某些生活哲理。3)语言通俗生动,一改江西诗派专事搜求书面语源、无一字无来历的做法,而是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诗 。5、 陆诗的思想内容。1)陆游爱国情感炽热,自觉将“一饭亦忧国”的精神贯穿到生活和诗歌创作中。除直接描写“从军乐事”、怒斥“诸公尚守和亲策”之外,举凡日常生活中登山临水,览物赏花,题画作书,触目所见所感,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勾起他的忧国心、报国志。2)陆游此外的大量诗作,涉及山川景物、农村风俗、民生疾苦,内容也相当广泛。这些作品既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传达了他所领略的宦海风波和人生忧患。6、 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1)向千古江山、风流人物寻觅知音,登临吊古、咏叹兴亡成为辛词中最常见的题材。而吊古之作往往集中于历史上南北争战、英雄辈出的时代和古迹,追怀的人物也是那些一世豪杰。2)向自然寻求友朋,自然山水因而成为诗人英雄性格的化身或见证,为诗人奔走于笔下。自然景物在辛词中显得极富生命感和人情味。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水自然中,为自己活跃的生命寻找到另一块更广阔的天地。7、 辛词以婉约寓情怀的特点。1)运用婉约的风格而寓以“伤心人别有怀抱”,是辛弃疾的另一擅长。2)辛词更善于借婉约的故事写政治的哀怨,为柔媚之词注入骨气。8、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关汉卿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并参加了演出实践活动,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2)关剧题材广阔,无所限制,丰富多样,从而极大地开拓了中国戏曲多方面的表现功能。塑造了一大批身分不同、地位不一、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坚强善良的窦娥等。9、 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倾向。通过唐明皇的形象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变化,不仅有对亡国教训的总结,更突出地流露出对时世陵替、人生变迁、盛衰转化的衰愁、凄恻的感伤情绪。白朴对唐明皇既有讽刺、批评,又有赞赏、同情:讽刺其昏庸,批评其荒淫,赞赏其风流,同情其遭遇。全剧主要借历史故事来抒发作者深切的现实感受。10、 马致远的杂剧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点。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随处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这就使他的杂剧具有浓厚的士大夫气。他兼有关汉卿的豪放和王实甫的文采,文词典雅清丽,洒落激扬,《太和正音谱》比之为“朝阳鸣凤”。11、 《琵琶记》在结构布局上的特点。其成功的运用了双线并进、交错映照的手法,以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构成两条线索:仕途与穷途,京城与乡村,富贵与贫贱,安乐与悲苦……两相映照,交错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并逐渐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这种一以贯之的往还对照,奠定了中国戏曲自由串联时空的流线型结构的艺术格局。12、 《水浒传》结构上的特点。全书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各个相对独立的人物故事根据聚义这条主线连结在一起。一个人物故事,就是一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如武松的故事、林冲的故事、宋江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等都具有这个特点。这种结构上的独特性,较好的表现了全书的内容与思想。13、 汤显祖戏曲思想。在戏曲方面,汤显祖强调重视文学性,不主张拘泥于音韵格律。这表明汤显祖在艺术的整体上更注重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和才情与个性,与因袭陈腐的创作习风大异其趣。汤显祖对戏曲的演出也颇精通,曾亲自指导艺人演出,为当地宜黄腔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4、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1)首先,它不是在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2)其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说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3)再次,作品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文学创作的成熟。15、 顾炎武诗的特点。 一是现存的四百余首诗歌中,十之八九寓有强烈的家国兴亡之感,绝少世俗应酬之作,即便是拟古、咏史、写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二是他的诗取材颇为广阔.晚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清兵入关后残酷的屠杀和剥削、汉族人民的苦难和敌忾,都在他的诗中反映了出来,因此被人称作“一代诗史”。 其三是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苍凉沉郁,语言却又朴素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潜的优长,并带有学者的气质。16、 苏州派传奇创作的三大特色。1讥切时弊、关注现实的现实精神。2事关风化、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色彩。17、 李渔戏曲理论主张。李渔的戏曲理论是以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为立足点的,要求戏曲真正成为场上之戏而不是案头之作。就作家创作与舞台演出的关系而言,要求作家创作时要努力按照场上演出的状况去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就作家创作与观众欣赏的关系而言,要求戏曲语言应该是通俗的。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李渔第一次如此明确地阐述了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和观众欣赏的关系,奠定了中国古代戏曲坚实的理论基础。18、《桃花扇》的寓意。 全剧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贯串始终.这柄桃花扇,原来只是爱情的象征,但它一旦成为侯、李离合和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便赋予人生理想的象征意蕴。“桃花薄命,扇底飘零”,这本身就给理想带上悲伤情调;而香君的桃花扇却是“美人之血痕”点染成的,这就更染上了悲壮的色彩;最后张道士裂扇掷地,隐寓地透露出理想的破灭。19、龚自珍诗的浪漫主义特色龚自珍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形式多样,境界奇肆,形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他继承了屈原、李白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常常通过奇特的构思、新颖的比喻,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奇丽壮观的意境,以表达其自由奔放的感情.诗人还常想落天外,喜用“风雷”、“秋气”、“童心”、“剑”和“箫”等等意象,以抒发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情。20、黄遵宪诗的艺术特色。首先是诗风豪迈奔放,格调高昂。尤其是那些长篇巨制之作,如〈锡兰岛卧佛》,纵横开 ,铺展恢张,气势充畅,更给人以博大宏深之感.其次,黄遵宪诗歌,疏于格律,选韵较宽,注意向民歌学习,语言通俗,在诗体革新上作了很大努力,反映了近代诗歌发展的要求。论述题1、 苏轼诗的特点。(1-66)苏轼,宋诗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其特点是:1)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①有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②他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3)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例如脍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的新鲜与丰富是苏诗的一大特色。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2、 辛词豪放特征。(1-139)1)辛词的豪,与前人相比,一方面更为沉著,更具实在内涵;另一方面则更为恣肆,更加不受拘束。2)豪放转入深沉,使辛词往往具有一种特有的意味和韧劲3、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1-188)1)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元代政治对杂剧的兴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元代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元代初年比较尖锐;另一方面,元代初年恰恰是封建统治相对比较薄弱的时期。3) 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4)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4、窦娥冤悲剧形成的原因。(1-199)《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首先,高利贷如羊羔儿息的经济剥削,地痞流氓如张驴儿父子的社会恶势力,糊涂官吏如州官桃杌的政治压迫,这“三座大山”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外在机缘。但关汉卿着力表现的,并不是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冲突,而是传统道德与不道德的现实的冲突。剧中,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主要是守节守贞的传统道德同蹂躏节操、鄙夷贞节的不道德行为的冲突。而窦娥与州官桃杌的冲突,也主要是窦娥相信官府、愿意“官休”的道德行为同州官桃杌弃廉明如敝屣、奉贪酷如神明的不道德行径的冲突。除了道德冲突以外,关汉卿还以形象的笔触揭示了表现在窦娥内心的意志冲突,即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相信天地鬼神、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遵从道德之间的冲突。在窦娥心目中,天地鬼神既昏愦得任意把无罪之民推向死境,又聪明得自觉为蒙冤之人昭显冤屈,天地鬼神的这种矛盾态度,正是窦娥内心矛盾的形象表现。《窦娥冤》全剧最后,窦娥的节、孝等道德情操,终因窦娥感天动地的悲剧命运以及清官的秉公执法,而得以高度的彰显,这表现出关汉卿对仁政德治的理想社会的企望。5、崔莺莺的形象特征。(1-210)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6、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2-15) 答:《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操、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1)作为一个贤相,诸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思,辅佐刘备,为共图王霸事业而奋斗了一生. (2)诸葛亮不仅有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政治、外交,通晓天文、地理,是才能和智慧的化身.如赤壁之战,他孤身到吴,身临危境,舌战群儒,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在战役部署的各个环节上都料事如神,谋略上胜过曹操和周瑜一筹。 (3)刘备死后,小说进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对蜀汉统一大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大业未成,而死于征战途中。 (4)诸葛亮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事业,反映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形象。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较积极的社会影响。7、《牡丹亭》浪漫主义特色。(2-70) 《牡丹亭》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其主要特征,就是理想色彩非常强烈。(1)汤显祖把杜丽娘作为理想化的‘情至”的化身来描写,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与追求.(2)汤显祖是饱含着深情写作的。(3)《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等情节,都是只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4)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处处充满诗的意境。许多曲词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地。8、根据《西游记》前七回,论孙悟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79) 孙悟空出生于海中一座名山(………………) 孙悟空的行为动摇了天界的秩序,打破了佛神的尊类。他活泼机智,神通广大,天性自由,不甘忍受任何拘束。孙悟空的光彩形象再现了封建时代人民勇于反抗的自由精神.孙悟空后来被如来佛一手压在五行山下,他的失败象征性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人民斗争失败的历史悲剧.9、贾宝玉的人物形象。(2-241)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写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着作者的影子,也寄托着他对人生和现实的反思。 贾宝玉性格的特点,首先是对于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生活的不满、厌恶,乃至愤懑。第七回他感慨地说:“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封建贵族的沉闷生活,使他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也刺激了贾宝玉要求摆脱束缚的性格发展,并导致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义的怀疑否定.如他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学而优则士”的“为官为宦”的道路,更不愿同官场人物交际。他对于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具有发展上的一贯性、连续性,以及思想上的严肃性和不妥协性。他同姐妹们的亲疏远近,是以思想上的亲疏远近为标准的。贾宝玉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象.他不满意出身的贵族阶级及其生活,却并不知道什么是更有意义的生活,因而常常陷入了矛盾、苦闷、无可奈何的境况之中。他向封建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和怀疑,却并没有从理论上进一步否定孔孟之道,斩断对寄生生活的眷恋。他追求高尚的爱情生活,却多少也夹杂了纨绔习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贾宝玉性格内涵的丰富复杂。

27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笔记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

    qianshuijun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

    1、自考应该多看书,网上找一些以前历年考过的试卷(真题)加以练习,这样来考能容易考过。2、自考,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

    步步惊心生活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图片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献学、训诂学、英语(二)

    小吕娃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

    宋代古典作品选读,五大文豪,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有很多,这些面都广一些。选二的话一般也不能再短时间内读透,简单的话就不是名著了,精选选的就是精髓,大家说的儒林外

    星愿乐活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笔记图片

    到中国考研网啊!有多年真题。可以找到你所想报院校的历年真题资料。免费考研网也不错的。我最近也在找呢。呵呵。一起努力吧。

    尛尛尛舒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