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3

yukisnowfox
首页 > 自考本科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jia1994

已采纳

古代汉语专科自考重点,按照汉字、词汇、语法的顺序分列如下:

1、汉字。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常见的通假字(叛—畔,拒—距,修—脩,早—蚤,伸—信,飞—蜚,等等),假借字与古今字的异同。

2、词汇。说明一个词的词性和意义,古今异义(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分析。

3、语法。词类中的副词特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词类活用中的名词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

总之,重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熟练掌握、正确分析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难点,需要下苦功夫才能突破。

198 评论

cool100886

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3、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与本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5、异体字:两个或几个形体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叫异体字。一、对于异体字,有几点应当注意:第一,有些字古代常通用,读音也相同,但意义不完全相同,不应看作是异体字。如:维、唯、惟,作语气词常通用,但“维”的本义是绳索,《淮南子·天文》:“天柱折,地维绝。”这个意义不能写作“唯”、“惟”。“惟”的本义是思索。“唯”的是应答声。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是不同的三个字。再如:“游”和“游”。“游”的本义是关于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游”。第二,有些字只是偶尔通用,不能认为是异体字。如“蚤”和“早”,两个字意义完全不同,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临时借用,属于古音通假。第三,不能把异体字和古今字混为一谈。异体字的显著特点是音义完全相同,而古今字表示的意义一般有多少之别。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古字。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就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三、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先秦汉语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普遍没有系词。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五、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关系,但在语义表达方面却并不单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五种:(一)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仲弓父,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二)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战国策·赵策》)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余为伯倏,余而祖也。(《左传·宣三年》)这两种判断句不仅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在逻辑上也构成判断。(三)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四)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内容,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求达到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如: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战争并不等于勇气,但战争依靠勇气。主语和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用判断句形式表达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五)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养生主》)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的句式叫被动句。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兵挫地削,亡其六郡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1)“于”字句。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a “谓语+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2)“为”字句。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 “为+ 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 “见”字句。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或““见+谓语+于+施事者”a “见+ 谓语”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 “见+ 谓语+ 于+ 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4)“为……所……”句。a “为+ 施事+ 所+ 谓语”。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 “为+ 所+ 谓语”,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被”字句。a “被+ (施事者)+ 谓语”如:臣被尚书召问。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c 汉代后,至今,“被+ 谓语”。如:杯子被打破了。

253 评论

米老鼠NANA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如下。

1、名词解释。

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

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

4、解释句中加点字。

5、分析特殊句式。

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

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

8、《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

9、《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

相关资料: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扩大和完善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

2、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的系统,包括汉字所有的构字部件、汉字中所有的字、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作为汉字标记语言的辅助性符号的标点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

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同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

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必须背诵的文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

    一梦三只鸭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知识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如下: 《老子二章》 《郑伯克段于焉》 《子产说范宣子轻弊》 《冯媛客孟尝君》 《田单列传》 汉语言文学自考不好考。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

    静水居士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知识总结

    古代汉语专科自考重点,按照汉字、词汇、语法的顺序分列如下: 1、汉字。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常见的通假字(叛—畔,拒—距,

    我是一只喵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古代汉语自考必背如下: 《老子二章》 《郑伯克段于焉》 《子产说范宣子轻弊》 《冯媛客孟尝君》 《田单列传》 汉语言文学自考不好考。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

    拿一杯铁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知识点

    自考古代汉语必背10篇有以下回答: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群群群群超爱吃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