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好想你chen
首页 > 自考本科 > 外国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下载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雪压青松丶

已采纳

本科毕业:在本专业专科毕业的基础上,凡取得本计划所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19门课程合格成绩,累计达64学分,毕业论文经答辩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 学位授予:凡外语成绩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由国务院已授权的主考高校授予学士学位。 � 基础科段(专科)和本科段,既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层次,又有连续性,互相衔接。 � (四)考试课程与学分层 (1)基础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2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0学分。 必设课程及学分:公共政治课2门(8)、文学概论(7)、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外国文学作品选(6)、现代汉语(7)、古代汉语(8)、写作(7)。 推荐选设课程及学分:英语(7)。 (2)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0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4学分。 必设课程及学分:公共政治课(4)、外语(14)、美学(6)、中国现代文学史(6)、中国古代文学史(一)(7)、中国古代文学史(二)(7)、外国文学史(6)、语言学概论(6)。 说明: (1)各门课程的学分数不得更动。� (2)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必考课程,由全国考委统一组织编写大纲和教材。本专业设置的选考课程,其大纲和教材可由各地自行确定。� (3)凡取得教育部认可、属国民教育序列的各类高等学校(含自学考试)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文凭的、参加本专业本科段的应考者,均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古代汉语三门课程。� (4)年龄在40岁以上的应考者,可以申请免考本科段的外语课程,但是必须加考三门选考课,并且不授予学位。 (5)在计划实行以前,凡考试成绩合格,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者,可免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者,可免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两门课程;通过外国文学课程者,可免考外国文学作品选课程;通过中国通史课程者,可顶替一门选考课。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1)各门课程一般均采用闭卷笔试的方法,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考试答卷时间均为150分钟。 (2)在本科段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有综合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两种方式,采用何种方式由各地自行规定。 (3)综合考试分语言课、文学课两类,由应考者自选一类。综合考试应注重考核应考者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考课程考试原则上每年安排一次,考试时间安排保持相对稳定。 (4)毕业论文的题目由主考高校公布,应考者任选一题撰写。亦可由应考者自选论题,但须经主考高校的同意。论文以一万字左右为宜,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五级评定制方法,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凡经发现毕业论文为抄袭或他人代写者,应取消其获得本科学历资格。毕业论文考核不及格者不能获得本科学历。 (六)主要课程说明及使用大纲教材� 1.哲学(略) 2.中国革命史(略) 3.政治经济学(略) 4.外语(略) 5.文学概论 (1)课程说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培养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理论修养;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2)《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文学概论》(全国考办组编)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课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内容包括"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到建国以前的优秀作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并为学习现代文学史打下良好基础。�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国考办组编) 1998年版 钱谷融、吴宏聪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1)课程的内容包括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线索及其基本特征,培养分析、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2)《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全国考办组编) 1998年版 钱谷融、吴宏聪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1)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学习先秦至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学习宋代至近代的文学作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征,培养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并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打下良好基础。�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国考办组编)1998年版徐中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0.外国文学作品选 (1)课程说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优秀的和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征,培养鉴赏、分析、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并为学习外国文学史打下良好基础。� (2)《外国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全国考办组编)刘建军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1.现代汉语 (1)课程说明: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学、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2)《现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现代汉语》(全国考办组编)林祥楣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 � 12.古代汉语� (1)课程说明: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通过文字、训诂、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自学者初步具备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古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古代汉语》(全国考办组编)王宁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 � 13.写作� (1)课程说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各种常用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写作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写作》(全国考办组编》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14.美学� (1)课程说明:要求学习、掌握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性质、规律、特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良好审美素质和能力。� (2)《美学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美学》(全国考办组编)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15.中国现代文学史� (1)课程说明: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和文艺发展的基本轮廓与线索,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历史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国考办组编)吴宏聪、范伯群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 16.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17.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1)课程说明:主要目的是为获得较系统的文学史知识,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一)(二)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全国考办组编)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18.外国文学史� (1)课程说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欧美文学的发展线索,正确评价欧美文学主要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思潮、流派、作家作品,同时要了解亚非拉美文学的概况。� (2)《外国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外国文学史》(全国考办组编)夏仲翼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19.语言学概论� (1)课程说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并且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与科学方法分析一定语言现象的能力。� (2)《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 (3)学习教材:《语言学概论》(全国考办组编)邢公畹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另:云南的你参考下吧~

325 评论

autumngold

估计那些试题再出的可能不大,希望复习一下比较好外国文学史(电大)(5286)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专科阶段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欧美20世纪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进行学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20世纪外国文学在总体外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征。理解20世纪外国文学中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特点和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除《外国文学史》之外,还有《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论选》、《比较文学概论》等。要求学生能够调动所学过的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知识,在比较文学的大框架内,更全面地认识20世纪外国文学。 二、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节 时代的先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概况。理解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潮地位;《变形记》的“异化”主题。把握卡夫卡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课程内容 1.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3.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外国文学中的主潮地位。《变形记》的“异化”主题。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表现主义的缘起、发展过程。把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并结合卡夫卡的创作进行深入的阐释。 (二)课程内容 1.表现主义的缘起与艺术特征。 2.卡夫卡小说创作上的表现主义特征。 3.《饥饿艺术家》的艺术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表现主义的缘起及发展过程。 2.理解:表现主义。《饥饿艺术家》的艺术特点。 3.掌握:卡夫卡小说的表现主义特征。 第三节 《城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内容。把握“城堡”的象征寓意和《城堡》的“复义性”。 (二)课程内容 1.《城堡》的基本内容。 2.“城堡”的象征寓意。 3.对《城堡》的多重解释。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征意义。 3.掌握:《城堡》的“复义性”及艺术上的“未完成性”特征。 第二章 意识流小说 第一节 意识流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及表现技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意识流”的心理学解释及作为文学术语的三层含义。把握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 (二)课程内容 1.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意识流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学说。 3.意识流的心理学解释及文学解释。 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与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理解:意识流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意识流小说。 3.掌握: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技巧。 第二节 代表作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普鲁斯特、伍尔芙、福克纳等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概况。理解普鲁斯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流特征;《到灯塔去》的主题思想。把握《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征及所采用的“白痴叙事”手法。 (二)课程内容 1.普鲁斯特的创作;文学史地位;《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流特征。 2.伍尔芙的创作;《到灯塔去》的思想内容。 3.福克纳的创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普鲁斯特、伍尔芙、福克纳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鲁斯特的文学史地位。《到灯塔去》的主题思想。 3.掌握:《喧哗与骚动》的结构特征与“白痴叙事”手法。 第三节 乔伊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情况。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识流特征。把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内容 1. 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结构、人物、艺术特征及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乔伊斯的创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结构。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识流特色及文学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主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分类(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理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基本哲学主张。把握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二)课程内容 1.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2.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2.理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征。 第二节 萨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萨特的生平与创作。理解戏剧《间隔》与《魔鬼与上帝》的思想内容。把握《恶心》的哲学内含。 (二)课程内容 1.萨特的生平与创作。 2.小说《恶心》。 3.戏剧《间隔》、《魔鬼与上帝》。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萨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间隔》中“他人就是地狱”的思想。 3.掌握:《恶心》的哲学内含。 第三节 加缪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加缪的生平与创作;理解《局外人》中默尔索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把握加缪对“荒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含义。 (二)课程内容 1.加缪的生平与创作。 2.《西西弗的神话》及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3.《局外人》及默尔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加缪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尔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话》所阐发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征含义。 第四章 新小说派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小说派产生的背景;理解萨特对“反小说”的论述;把握新小说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新小说派产生的背景;萨特论新小说。 2.新小说派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 3.新小说派的创作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新小说派的理论著述。 2.理解:萨特的“反小说”概念。 3.掌握:新小说派的革命性;新小说派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 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的创作概况。理解他们各自在小说创作上的创新;罗卜-格里耶的文学地位。 (二)课程内容 1.萨洛特的创作:“潜对话”的含义。 2.布托尔的创作;《时间的运用》;《变》对第二人称的运用。 3.西蒙的创作;《风》对诗画结合的追求;《农事诗》与“叙述的探险”。 4.罗卜-格里耶的创作及文学地位;《窥视者》对“物”的表现。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萨洛特、布托尔、西蒙、罗卜-格里耶对新小说的贡献,萨洛特的“潜对话”,布托尔对第二人称的运用,西蒙的“叙述的探险”;罗卜-格里耶的文学地位。 第三节 罗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嫉妒》的内容梗概。在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比中理解《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小说的表面化风格。把握小说的“物化”主题及小说里“两个罗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课程内容 1.《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 2.《嫉妒》内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题与“隐藏”艺术、表面化风格(对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两个罗卜-格里耶,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嫉妒》对传统小说准则的背离;表面化风格及对“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题;小说里的“两个罗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爆炸”时期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把握“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二)课程内容 1.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2.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3.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文学爆炸”时期拉美文学的代表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概况。 2.理解: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富恩特斯的创作特色及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贡献。 3.掌握: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节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与拉美现实及印第安人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把握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艺术手法,特别是要理清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1.幻想与现实、虚构与写实融为一体,体现了印第安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运用。陌生化是使现实事物魔幻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3.神话化。魔幻现实主义对“整体性象征”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与拉美现实及印第安人传统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百年孤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马尔克斯的生平与创作;《百年孤独》的情节与人物。理解《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把握《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 (二)课程内容 1.马尔克斯的生平与创作。 2.《百年孤独》的情节与人物。 3.《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独》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 3.掌握:《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体含义及与传统幽默的区别;把握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内含。 2.传统意义下的幽默与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产生的背景;传统幽默与黑色幽默的区别。 3.掌握: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代表作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创作概况;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色;把握他们创作中突出表现出来的“杂糅”特征。 (二)课程内容 1.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创作;《白雪公主》的杂糅特征。 2. 托马斯.品钦的创作;《万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大百科全书式的野心”。 3. 小库尔特.冯尼格的创作;《五号屠宰场》、《顶刮刮的早餐》对人类生存危机和“物化”趋势的忧虑。 4. 约翰.巴思的创作;《羊童贾尔斯》与“元小说”。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纳德.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翰.巴思的创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杂糅”特征。 第三节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海勒的创作概况。理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二)课程内容 1.海勒的生平与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3.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4.《出了毛病》简介。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意义。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写作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纳博科夫的创作概况。理解“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写作”;后现代写作的特征。把握“元小说”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后现代主义”释义。文学领域的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元小说”与“元叙述”;文类与文体的杂糅性。 3.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纳博科夫的创作。 2.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写作的特征。 3.掌握:什么是“元小说”? 第二节 博尔赫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博尔赫斯的创作。理解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把握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二)课程内容 1.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创作。 2.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玄学;杂糅;对幻想性题材的高超处理手法。 3.《交叉小径的花园》。 4.博尔赫斯的小说学。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博尔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尔赫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交叉小径的花园》的艺术特点。 3.掌握: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第三节 卡尔维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卡尔维诺的创作。理解其文学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艺术特征。把握《我们的祖先》的童话与寓言特征。 (二)课程内容 1.卡尔维诺的生平、创作及文学地位。 2.《我们的祖先》的神话思维与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实验追求:“时间零”、“套盒结构”及其“元小说”特征。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卡尔维诺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尔维诺的文学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实验追求。 3.掌握:《我们的祖先》的童话和寓言特征。 第八章 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理解现实主义小说在20世纪文学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 1. 现实主义小说在20世纪文学中的地位;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作品。 2. 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多元化趋向与对现代主义的借鉴、融合。 3. 托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托马斯·曼和海明威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帕斯捷尔纳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与创作。理解《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把握《日瓦格医生》的精神内含。 (二)课程内容 1. 帕斯捷尔纳克的生平与创作。《日瓦格医生》的出版与获奖。 2. 《日瓦格医生》的思想内容。 3. 《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概况。 2.理解:《日瓦格医生》的艺术特色。 3.掌握:《日瓦格医生》的精神内含。 第三节 索尔·贝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索尔·贝娄的生平与创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内含。把握其文学成就。 (二)课程内容 1. 索尔·贝娄的生平与创作。 2.《赫索格》、《雨王汉德森》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洪堡的礼物》对“洪堡精神”的弘扬。 3. 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吸收及“贝娄式风格”。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 识记:索尔·贝娄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汉德森》、《洪堡的礼物》的思想内容。 3. 掌握: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 第九章 后期象征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征之义。把握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什么是“象征”?前期象征主义及其代表诗人。 2.后期象征主义。 3.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滨墓园》、里尔克《豹-在巴黎植物园》、叶芝《当你老了》、艾略特《普鲁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诗歌的象征意义。 3.掌握: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十章 意象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意象主义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意象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义的背景;庞德在意象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义诗歌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1.意象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2.意象主义诗歌的理论与实践及影响。 3.意象主义的代表诗人。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意义主义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意象主义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义运动的背景。庞德在意象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义诗歌的特点。 第十一章 超现实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把握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二)课程内容 1.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2.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 3.拉美超现实主义诗人:帕斯、博尔赫斯、特朗斯特罗姆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 3.掌握: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女性主义诗歌的发展脉络;重要的女性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尔芙等人关于女性主义诗歌的论述。把握女性主义诗人里奇的理论观点与创作特点。 (二)课程内容 1.欧美女性主义思潮中的妇女诗歌。 2.女性文学批评实践及女诗人研究。 3.女性主义诗人。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女性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家与诗人。 2.理解:伍尔芙关于女性诗歌创作的论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义诗歌理论与创作特点。 第十三章 后现代诗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罗茨基的生平与创作。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及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二)课程内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与创作;创作特点;代表作《嚎叫》。 2.布罗茨基的生平与创作;创作特点;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金斯伯格和布罗茨基的诗歌作品。 2.理解:两位诗人的创作特点;布罗茨基对语言的崇拜。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在编写体例上对小说和诗歌作了区别处理,以小说为重点学习内容。因此,涉及到小说的1-8章,分节编写大纲;涉及到诗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节。 本大纲对每个单元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并分层次一一列举了考核知识点。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应考者努力记忆,并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理解”部分的内容,要求应考者不仅熟知相关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联系有关作家作品作简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则必须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体现出应考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大纲的实施要求 1. 本大纲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应考者个人自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在“识记”、“理解”和“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除教材外,可借助必读书和参考书来辅助学习,但指定的考试与参考用书,如果内容与本大纲有出入,要以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要求为准。 2. 本大纲是本课程社会助学的依据。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性质、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助学活动。应把重点放在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时,根据“识记”、“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对相关知识展开讲解,并注重方法上的指导,以加深应考者对教材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能力层次和考试重点均以本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其他必读书和参考书内容与本大纲不一致时,以本大纲为准。命题时,每份试卷中“识记性”试题的比例应占40%:“理解性”试题应占30%:“掌握性”试题应占30%.三者所占比例可以5%上下浮动。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试题的难度与应试者的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任何一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难度。 (三)试题类型举例 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变形记》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尔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静静的顿河》 ③《洪堡的礼物》④《日瓦格医生》 2. 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诗人属于后期象征主义的有( ) ①拉马丁 ②艾略特 ③魏尔伦 ④里尔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 ) ①加缪 ②萨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铁尔 ⑤鲁尔福 3. 名词解释(每题4分) (1)魔幻现实主义 (2)元小说 4. 简答题(每题5-8分)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5. 分析论述题(每题12-16分) 分析论述《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

170 评论

美羊羊小P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部分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历史概况。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及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二、古希腊文学。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悲剧,三大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喜剧,阿里斯托芬。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新喜剧,米南德。 三、古罗马文学。戏剧,普劳图斯,泰伦斯。诗歌,维吉尔,(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贺拉斯,(《讽刺诗》、《颂歌集》,《诗艺》);奥维德,(《变形记》)。 四、荷马史诗。1.形成过程;2.艺术特色;3.人物形象,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一、历史概况。欧洲中世纪是封建社会。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二、文学概况。1.教会文学。2.骑士文学。又分抒情诗和叙事诗。3.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4.城市文学,《列那狐传奇》。 三、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抒情诗,《新生》。 2.《神曲》a.内容梗概。b.思想意义与局限。c.艺术特色。d.维吉尔和贝亚特丽齐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 1.意大利。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2.法国。七星诗社;蒙田的散文;拉伯雷的《巨人传》。 3.西班牙。游泳汉小说《小癞子》;维伽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 4.英国。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大学才子派”,基德的《西班牙悲剧》,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二。莎士比亚 1.创作三阶段。 2.《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思想意义,艺术特点。 3.李尔王、麦克白、奥塞罗、夏洛克形象。 三。拉伯雷和塞万提斯 1.《巨人传》主题,艺术手法。 2.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一。17世纪主要是古典主义文学,主要出现在英国与法国。 二。英国文学。 1.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2.班扬,《天路历程》。 3.德莱顿。 三。法国文学。 1.高乃依,《熙德》。 2.拉辛,《安德洛玛克》,《费德尔》。 3.布瓦格,《诗的艺术》。 4.莫里哀,a.创作的三个时期;b.《伪君子》,人物形象,艺术特色;c.《吝啬鬼》,阿巴贡形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启蒙运动是全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运动,启蒙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二。英国文学。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菲尔丁,《汤姆·琼斯》。感仿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斯泰恩。 三。法国文学。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卢梭,《爱弥儿》、《爱新洛依斯》,《忏悔录》。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四。德国文学。莱辛,席勒,歌德。 五。歌德 1.四个时期。 2.《少年维特之烦恼》,内容梗概。 3.《浮士德》内容梗概,艺术形象,艺术特色。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特征。19世纪初欧洲文学高潮是浪漫主义文学。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格林兄弟。霍尔曼。海涅。 三。英国文学。“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四。法国文学。夏多布里昂,“世纪病”形象。乔治·桑。史达尔夫人。雨果。 五。俄罗斯文学。十二月党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多余人形象”。 六。美国文学。华盛顿·欧文。爱默生。霍桑。惠特曼。 七。代表性作家。 1.拜伦。 a.《东方叙事诗》。“拜伦式的英雄”。 b.《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c.《唐·璜》艺术特色。 2.雨果。 a.《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艺术特色。 b.《九三年》主题思想。 c.《悲惨世界》主题内容。 3.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一。19世界中期以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洲各国文学的主要潮流。 二。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 1.梅里美,《卡门》。 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三。英国文学。 1.狄更斯。 2.萨克雷,《名利场》。 3.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 4.夏洛特·勃朗特,《简爱》。 四。俄罗斯文学。 1.冈察洛夫,屠格涅夫,奥斯托夫斯基。 2.三大批判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 五。代表作家。 1.斯丹达尔。a.《拉辛与莎士比亚》,《法尼娜·法尼尼》,《巴马修道院》,《红与白》b.《红与黑》的艺术特色。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主题思想;《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欧也妮·葛朗朗台》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 3.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思想内容;《艰难时世》的思想主题;《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 4.果戈理。《外套》;《钦差大臣》的主题内容;《死魂灵》的人物形象特点。 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罪》的艺术形象。《死魂灵》的艺术成就和人物形象。《卡拉玛佐夫兄弟》与“复调”思想特征。 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三) 一。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进入多元时代。这个时期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等。 二。法国文学。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莫泊桑,《羊脂球》。 三。英国文学。肖伯纳,《巴巴拉少校》。 四。俄罗斯文学。契诃夫,《套中人》。 五。丹麦文学。安徒生。勃兰克斯。 六。代表作家。 1.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形象;《还乡》的思想内容。 2.托尔斯泰,《复活》的艺术形象;《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形象。 3.易卜生。《玩偶之家》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第九章20世纪文学(一) 一。这一部分主要指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20世纪文学。 二。苏联文学。马雅可夫斯基。《开会迷》,《列宁》。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冻文学”。爱伦堡,帕斯捷尔纳克,特里丰诺丰,艾特玛托夫。 三。“长河小说”。法国的马丁·杜伽尔的《蒂博一家》。英国的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德国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 四。英国文学。劳伦斯,戈尔丁。 五。美国文学。菲茨杰拉德,斯坦贝克,德莱塞,索尔·贝娄。 六。代表作家 1.高尔基。《母亲》的主题意义。 2.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的艺术形象,艺术成就。 3.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特征,艺术形象。 4.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永别了,武器》的思想意义。 第十章20世纪文学(二) 一。现代主义文学。后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各自的基本特征。 二。后斯象征主义:主要诗人,里尔克,叶芝,瓦莱里,庞德,艾略特。 三。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尼尔。 四。意识流小说。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伍尔芙。 五。代表作家。 1.艾略特。《荒原》的象征寓意。《四个四重奏》的宗教哲学意义。 2.卡夫卡,《诉讼》的主题内容。《变形记》的主题内容。《城堡》的主题意义。 3.乔伊斯。《尤利西斯》的主题内容和艺术手法。《青年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十一章20世纪文学(三)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垮掉的一代”。 二。存在主义文学。萨特。加缪《局外人》。 三。荒诞派戏剧。贝克特,尤奈斯库。 四。新小说。西蒙,罗布——格里耶,布托尔。 五。黑色幽默。海勒,冯尼古特,品钦。 六。魔纪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七。“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 八。代表作家 1.萨特。《禁闭》的哲学意义和艺术特征,《死无葬身之地》的“境遇剧”的特色。 2.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3.海勒。《第二十条军规》的思想艺术特色。 4.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东方文学 第十二章古代文学 一。古埃及文学。神话,诗歌,《亡灵书》。 二。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三。印度文学。诗歌,史诗,寓言故事,戏剧。迦梨佗娑。 四。古希伯来。《旧约》。 五。《旧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六。迦梨陀娑的诗《云使》;戏剧《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创作特点。 第十三章中古文学 一。阿拉伯文学。《古兰经》。《一千零一夜》。 二。日本文学。《古事记》。《万叶集》。紫式部。 三。波斯文学。菲尔西,萨迪,哈菲兹。“桑巴依”哲理诗。 四。朝鲜文学。《春香传》。 五。越南文学。《金元翘传》。 六。紫式部。《源氏物语》的艺术形象,艺术特色。 七。《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八。萨迪。《蔷薇园》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第十四章近代文学 一。日本文学。二叶亭四迷,《浮云》。岛崎藤村,田山花袋。 二。印度文学。多反映民族反抗与压迫的内容。 三。夏日濑石。《我是猫》的思想特点。 四。泰戈尔。《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戈拉》的艺术形象,艺术特点。 第十五章现代文学 一。日本文学。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德永直,小林从喜二,横光利,川端康成。 二。印度文学。 三。朝鲜文学。李箕永。 四。阿拉伯地区。“旅美派”。“埃及现代派”。 五。普列姆昌德。《戈丹》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 第十六章 当代文学 一。日本文学。“战后派”。“第三新人”。川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二。黑非洲文学。尼日利亚的索由卡。南非的戈迪默。 三。川端康成。《雪园》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四。埃及的马哈福兹。《三部曲》的思相内容,小说特点。 考试用书:1.《外国文学史》(金元浦,孟昭毅,张良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外国文学》(蒋承勇,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24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下载

    每次复习时,先不忙看书,而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思路)回想一遍,概念、公式及推导方法先默写一遍,然后再和课本、笔记相对照,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忘了,想一想

    小丫夏夏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下载

    去年过了,这次帮同学买了答案,需要的可以消息我询问

    钱川同学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外国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编 第一部分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历史概况。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及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二、古希

    糖果屋de芒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外国文学史自学考试大纲下载

    本科毕业:在本专业专科毕业的基础上,凡取得本计划所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19门课程合格成绩,累计达64学分,毕业论文经答辩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

    天道酬勤12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

    我今天考了最后一题空白,明天还要继续。。。。不要看书太慢,看电影

    依钱钱512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