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8

罗夕夕1976
首页 > 自考本科 > 外国文学史自考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圆凸凸凸

已采纳

b,a,d,d,c,b,d,c,c,b,a,a,b,d,a.

224 评论

南京1942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正剧(严肃的喜剧): 1.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感伤主义: 1.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秀)理想世界—黄金国激进派: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百科全书》领袖):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的喜剧作家):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德国文学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意大利:喜剧大师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 术语解释狂飙突击运动: 1.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 2.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 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综合论述题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理解后简答题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179 评论

30岁男人的世界

选择题 □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这一地区的文化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 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诗史。 □ 希腊神话诸神。 地母:该亚、天神:乌拉诺斯、雷电之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美神:阿佛罗狄特、火神:赫菲斯拖斯、神使:赫尔墨斯。 □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 □ 古希腊的三大抒情竖歌诗人是阿尔凯奥斯、萨福、阿那克瑞翁。 □ 古希腊最的女诗人是萨福,被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 古希腊最重要的合唱琴歌诗人是品达罗斯。 □ 古希腊最的讽刺诗人是阿耳喀罗科斯。 □ 《伊索寓言》产生于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 古希腊的文化中心是雅典。 □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学》。 □ “新喜剧”的重要作家是米南德,代表作是《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 罗马的戏剧是在罗马原有的民间戏剧的基础上,接受希腊戏剧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有悲剧,也有喜剧。 □ 古罗马的喜剧作家作家有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 普劳图斯的作品:《一坛黄金》、《孪生兄弟》、《吹牛的军人》。 □ 泰伦提乌斯的作品:《婆母》、《两兄弟》。 □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是三位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 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是《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 □ 史诗《埃涅阿斯纪》的内容是写罗马帝国的起源。 □ 贺拉斯用诗歌形式写成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艺》。 □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神话故事诗《变形记》。 □ 《爱的艺术》的作者是奥维德。 □ 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文学被称为“黄金时期”,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被称为“白银时期”。 □ 《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是普卢塔克。 □ 《金驴记》的作者是阿普列尤斯。 □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分。 □ 《伊利昂纪》中希腊一方的主将是阿基琉斯,主帅是阿伽门农,特洛亚方面的军事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尔。 □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是奥德修斯,他的妻子叫珀涅罗珀,他的儿子叫帖雷马科。 □ “荷马史诗”在剪裁上的特色是没有写全部故事,而是只写了其中的几天。 □ 希腊戏剧起源于狄俄倪索斯的祭典。狄俄倪索斯是酒神,被希腊人尊称为自然之神。 □ 希腊悲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戏剧的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始终是悲剧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 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 □ 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 □ 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希波吕拖斯》、《安德罗玛克》、《特洛亚妇女》。 □ 古希腊悲剧三大诗人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 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称为“喜剧之父”。代表作:《云》、《蛙》、《阿哈奈人》、《骑士》。 □ 教会统治和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最主要内容。 □ 教会统治思想的主要武器是《圣经》。《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 《新约》所讲的内容是耶稣的一生的经历和他的言行。 □ 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包括:日耳曼《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冰岛“埃达”和“萨迦”。 □ 《贝奥武甫》是用古英语写成的。故事发生地是丹麦。 □ 冰岛的“埃达”和“萨迦”在早期中世纪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北欧人民最古老的神话。“埃达”是用诗歌写成的,“萨迦”是用散文写成的。 □ 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包括: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 《罗兰之歌》写作的史实基础是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 □ 《熙德之歌》主人公的原名是罗德里哥·狄亚士,“熙德”是阿拉伯语中对男人的尊称。 □ 《尼伯龙根之歌》的主人公是西格弗里德、布伦希尔德。 □ 《伊戈尔远征记》写作的史实基础是基辅罗斯王公伊戈尔远征突厥族波洛夫人。 □ 中世纪“谣曲”中最的是“罗宾汉谣曲”。 □ 法国是骑士文学比较发达的地方,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 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基本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 □ 骑士叙事诗是骑士文学的主要形式。 □ 骑士叙事诗按其题材来源可分为三个系统:①以古代克尔特人的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为中心的不列颠故事诗、②以拜占庭流传的希腊晚期的传说为题材的拜占庭故事诗、③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叙事诗。 □ 亚瑟王传奇中的骑士有:郎斯洛、格莱斯、盖兰德、契莱尔。 □ 描写亚瑟王传奇的最有名作家是法国诗人克雷蒂·德·特罗阿,代表作《郎斯洛》。 □ 骑士叙事诗中另一个重要题材是亚瑟王传说中的“特里斯丹与依瑟”的故事。

297 评论

有饭无范儿

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个题都有资料查证DCCBB AABAD 11 ABC 12 ABC 13 C 14 D 15 B1 《失乐园》的艺术特点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除全诗结构宏伟之外,作品中又充满了宏伟的图景。长诗的文字在朴素庄严之中体现出宏大壮丽的美。以无韵诗的体制,抑扬格五音步,铿锵洪亮,但不拘泥,其中多跨行的长句子,表现出雄伟的革命气势和革命激情。《失乐园》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巧妙隐蔽的讽喻。他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自己的满腔的革命热诚,在诗中向英国人民诉说。(外国文学史P117)2 堂吉诃德是一位奇情异想的“骑士”。他身跨瘦马,全身披挂,带着一个侍从,几乎走遍了全世界。桑丘与堂吉诃德是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一身村夫打扮,矮墩墩,胖乎乎,骑着灰驴的侍从跟堂吉诃德出外闯荡世界。主仆二人,一个是狂热的骑士,一个是冷静的村夫;一个耽于幻想,一个讲求实际;一个在虚幻中遨游,一个脚踏实际求生存。一主一仆,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外国文学史P86)1思想意义: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艺术特色: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外国文学史P212)2《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是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再人生的中途(35岁),在一片很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正想往一个秀美的山峰攀登时,忽然出现了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他的去路,在危机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采之托前来救援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又离了地狱炼狱,最后由贝阿特丽采引导他游历天堂。《神曲》中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包含着不少神学和繁琐哲学的知识,神学色彩浓厚。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是为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外国文学史P58)外国文学史为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主编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简史自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zikao 365上可以免费下载

    丢了肥膘的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国近代史自考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问: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在我的认识中,第一。国民党在前期的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抗日战争刚开始,蒋介石曾经发表过《告全体

    ling爱吃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简答题答案解析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

    80年代之后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外国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自考外国文学史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一门比较难的科目,因为大家很少接触过外国文学,也找不到复习重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外国文学史的知识点,以供参考。外国文学史

    jiyilianghq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外国文学史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 □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上海二当家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