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8

爱米利的米粒
首页 > 自考本科 > 00228自考重点笔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小雷神

已采纳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供求的主体,有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②接入文化市场运行的主体,有政府管理机构和文化中介机构

从发展文化市场的过程来看,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

①文化消费者

能否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引导文化消费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费需求趋向,是决定一个文化企业能否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理论化的关键,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文化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之一

③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经济结构,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构成文化经济整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产业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所有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制度的特点:以国有制文化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经济制度,包括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外国在华投资的文化经济体和股份制经济联合体等。

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为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文化市场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文化市场体系,指这样一个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结构:

1、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资料市场)

文化消费市场,就是提供最终文化产品、直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消费品市场

文化生产资料市场,就是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易和流通系统。的特点就是关于文化生产资料的交换主要是在文化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商品的再生产。

2、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指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运动所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人才市场

文化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我国的文化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①制度缺陷

②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③金融产品单一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文化人才市场,是指文化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的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人才培养结构的有序调节,实现文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文化服务市场:包括版权交易、文化资讯服务、艺术设计和文化中介服务。服务基本分类是追(附)加服务和核心服务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1、文化市场功能的缺陷

2、文化市场竞争机制缺陷

3、文化市场的分配不公

4、文化市场调节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灵敏的市场信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事后调节有两个弱点:滞后性与盲目性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消极方面,是导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其他经济及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实行和不断完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宏观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1、保障职能

①保障和维护安全的文化环境

②进行文化管理和市场监督,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③保护文化环境和文化资源

2、调节职能

经济手段(金融、税收、价格、利率和收入分配等)和法律手段

3、辅助的资源配置职能 P174

在现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

1、是由市场固有的缺陷决定的政府一般性文化经济职能

2、由文化体制转型决定的政府阶段性文化经济职能

3、由文化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的文化经济职能

【第七章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文化资源,是社会性资源中的一大类,是社会资源中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行为文化资源)与语言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符号性资源和意义性资源,它与人类群体的情感、态度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文化资源的属性:

1、民族性 (文化资源还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地域性

3、经济性

4、公共性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精神源泉,文化资源具有积累性与耗散性特征。

文化资源的构成:语言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器物文化资源与行为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

⑴口头传说和表述

⑵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喜剧、曲艺等

⑶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⑷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⑸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流程

⑹各种特殊的信息联络与表达方式

文化资源作为直接资本进入经济活动的三个条件:

一、必须具有或者能转化成为消费者可视、可听、可感、可体验的物质形式

实现转化的充分条件:

1、是这种资源具有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

2、是这种资源的转化成本是可控制的

3、是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本身具有某种消费者可接受的价值,或更明确说是市场价值

三、这种物质形式有明确的归属权,即产权

文化资本化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竞争力,一是指文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指传播某一种文化或推行某一种文化的能力。

文化竞争力可以分为核心层、中坚层、展现层和扩张层。

1、核心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2、中坚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文化创造力方面

3、展现层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变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总的看是文化产品生产力。

4、扩张层或放射层

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竞争力的中坚层,即文化创新力层,必须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中活力因素的人力资源,更是形成文化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文化品牌,就是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具有独特标记的产品。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主要内容,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没有固定的、明确的物质实用价值。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品牌同样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其灵魂,所以文化品牌的打造首先是文化的提炼与打造。是对文化资源的提炼与利用。

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⑵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为文化可以打造一个服务品牌

⑶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品可以打造产品品牌

⑷民族歌舞、服饰可以打造展演品牌

⑸文化人物可以打造个人品牌

⑹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可以加工改变成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影视作品

【第八章文化产业管理】

人类经济正日益精神化,即精神性需求或文化消费需求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流。根据美国学者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类具有五层需求:

第一层,生理需求;

第二层,安全需求;

第三层,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尊严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美国经济学家马赫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论”,他认为知识产业可分为:

1、教育

2、研究开发

3、媒介工具

4、信息工具

5、信息服务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指出经济部门的重点将由传统的物品生产转向服务业

美国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揭示了一个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受到高度科学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具有反产业主义性格”

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提出了“信息经济”

美国加州大学的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学者李向民提出“精神经济”

文化产业管理,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特殊性:

1、是对精神内容和意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2、是智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的产业

3、其包含了很多相关的行业群体,精神内容可以在这些行业之间被复制和扩散

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属于精神产品。人类劳动的一般成果,必然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从价值形态分析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其价值主要是由其内在的精神内容所决定

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来提供。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1、宏观管理目标

⑴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保护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⑵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⑶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⑷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致

⑸促进文化产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⑹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⑴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⑵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和关联

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3、微观管理目标

⑴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⑵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和业务骨干

⑷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

3、法律调控手段

4、经济手段

①财政支出

②税收手段

③金融政策

④价格手段

⑤土地政策

5、技术手段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是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

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管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作客观的分析。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九章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三、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它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这些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文化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政治性

②社会性

③服务性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⑴文化性格管理组织的目标

⑵文化行政人事

⑶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文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类型:

⑴领导机构

⑵行政职能部门

⑶其他行政部门:

①政府咨询机构

②政府独立机构

③半官方机构

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的垂直分权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定位,是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类管理,政府在文化行政管理方面要从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调控,确立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真正做到“掌舵”而不“划桨”。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是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确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宏观管理需要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

二、文化监管职能:

1、健全文化监管法律体系的必要性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③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确立

①实行文化许可标准明确化、公开化的措施

②“事后审查”为一般原则,“事先审查”为特例。“事后审查”制度是充分尊重文化单位经营自主权和文化自由的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③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他律主要体现为行政监管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国际通行的监督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

三、公共服务职能

1、以人本和民本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

2、遵循科学分权的原则

3、加强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章文化产业政策管理】

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步骤:

1、问题的确认

2、政策议程建立

3、方案规划

4、政策方案合法化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1、产业政策的制定

⑴先导产业的选择 。应考虑的因素:

1>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2>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

3>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

⑵产业关联 “关联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

⑶产业集群 世界上最的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

⑷技术因素对产业的影响

2、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

⑴明确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

①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应当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平台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②应当重视对具有产业共通性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开发投资

③在区域投资结构上,政府财政扶持应当根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扶持

④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政府应当先扶持和培育

⑵改变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

3、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

⑴系统规划设计税收优惠政策

⑵税收优惠环节向创新环节侧重

⑶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优惠

4、文化贸易政策

⑴从保护转向发展,促进贸易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⑵利用文化例外原则,保护民族文化

⑶贸易政策协调

文化产业社会政策的制定

1、就业政策的制定

一、鼓励非公有制大型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携带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产业进入投资和经营

二、不断放宽人才入境的条件,对于长期留在大陆工作的外籍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紧缺型人才,可以在其亲属来大陆后的生活、就业等予以安排

三、要给文化产业的用人体制提供政策便利

2、教育政策的制定

文化安全,首先是政治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个主要方面的安全,政治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

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贴条发展

2、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产品的开发、应用、管理的关系问题

文化产业政策执行,是指政策一旦被采纳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的环节:

一、政策宣传

二、政策分解

三、政策实施准备

四、组织准备

五、政策实验

六、全面实施与协调

文化产业政策的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类型:内部评估 外部评估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二、政策评估的标准:

1、政策效率

2、政策效率

3、执行力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文化产业政策管理的全过程,制约或影响着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文化监控的系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文化政策监控体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文化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社会舆 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任何一个政策都有一定的周期,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政策终结的类型:

⑴功能的终结

⑵机构的终结

⑶政策本身的终结

⑷项目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⑴政策废止

⑵政策替代

⑶政策合并

⑷政策分解

⑸政策的缩减

137 评论

独孤道兵

自考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如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2、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培养能力:

培养能力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模型路径,掌握具体的决策与分析技术。

3、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和途径,了解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历史经验、教训。

4、运用现代公共政策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公共政策问题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和抉择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评估能力。

296 评论

毓毓baby

【 #自考# 导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 为您提供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一起看看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它是适应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总结,是人类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的理论结晶。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从其理论特征上看,又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新的历史时代为新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政治经济上,19世纪30—40年代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的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的发现,使得对历史的的唯物主义解释成为可能,进而使得完整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成为可能。 自然科学上,一些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给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社会科学上,应古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经济解剖,创立了劳动价值论,高度评价了生产劳动的作用。这些重要重要成果,都为对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 以往哲学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新世界观产生的前提:一方面,以往哲学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有益探讨积累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以往哲学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为新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由以出发的问题。 在近代哲学中,法国唯物主义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代表着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两种对立的方向,它们对于新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法国唯物主义:是一种感觉论、经验论的唯物主义,把肉体感受性视为人的本质。一方面论证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陷入对社会历史的错误理解,否认人的任何选择自由得出极端决定论即宿命论的结论。法国唯物主义并没有彻底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没有合理地解决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的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采取了同法国唯物主义截然对立的方式,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的一面,把能动的自我意识视为人的本质。其进步意义在于,把思维与存在理解为一种思维对于存在的把握活动,具有历史性的活动,肯定了矛盾存在的合理性,并肯定了扬弃矛盾。其局限性在于,只是虚幻地而不是真实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现实对立的问题。 费尔巴哈哲学:“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位”。其哲学是一种“人本学”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在人身上得以实现,人就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不仅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而且试图探讨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现实基础。其局限性在于,费尔巴哈以抽象的人为基础所实现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仍然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同一,从而对于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也就只能提供一种抽象的解决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进程 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于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提供理论的指导,因而这种哲学的创立是与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运动密切相关的。因此,新哲学的创立首先就是要消除以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空想性质,科学地说明和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的科学论证,它的创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大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物质实践的概念,力图把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全部历史归结为生产劳动的异化与扬弃异化的辨证运动过程。但是,这种对于实践概念的规定并不完备,在理论上无法说明异化劳动的起因,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困难。于是进入下阶段的探索。 第二阶段进程是以《神圣家族》为标志的。在《神》中,马克思暂时防下列异化劳动理论而转到力图将法国唯物主义印象辩证法这一方向上。继承了从自然存在出发的唯物主义传统,一些重要观点,诸如要求从经济状况和工业状况的不同去理解归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不同等等,显然都已超出了法国唯物主义的眼界,但这里主要之点还是在出发点上强调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为能阐明物质利益与历史发展的中介关系,即未能归根到底从物质生产活动去说明历史发展,从而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践概念的完备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体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的实践范畴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也就必然具备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理论特征。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重点理解)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1〉实践观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两种抽象规定,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观在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过程中的实现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也就逻辑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同时,实践概念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密切相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3〉认识论与本体论也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达成了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作为存在论或本体论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也在同一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认识论。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两个方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其革命性、批判性特征,不仅在于它公开申明自己服务于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类解放事业,而且更在于这种哲学本身就内在包含着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这种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在逻辑上内含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基石的实践概念之中。 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于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构成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物质生产作为人对自然的否定性关系,是人类一切否定性即革命性活动之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宗旨,它也就必然要把革命地改造现实的实践提到首位。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内含否定性、革命性规定的实践概念作为自身的基础,便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 革命性、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也必然要体现在它的方法论之中。对现存事物不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要同时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要从人与对象的否定性关系上去理解。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实践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否定性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目的的活动,一种赋予外部世界以合目的性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以内含否定性、革命性规定的实践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高度尊重和红样人的主体性。现实而非抽象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作为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基石,不仅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而且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科学的和客观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理论的科学性是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逻辑形式的严密性、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真理性不仅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体系,而且在于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客观性原则,因为实践概念中内含着客观性、受动性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逻辑上的严密性、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建立确立了自觉的理论前提。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方面的客观真理性和形式方面的逻辑严密完整性达到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完整表现。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马哲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深深地根植于实践,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实际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在批判旧哲学中产生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批判和清算旧哲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克服自身内在的矛盾的过程。 马哲的整个历史证明,它是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这也正是它的实践性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既要在实践中坚持马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的具体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地总结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许多哲学问题的新的认识。这一切展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发展的自然科学的生动画面,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和自然科学理论自身的迅速变化,也提出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一)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具有本质差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级属性不同。马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现代西哲派系林立,“主义”繁多,反映着西方社会不同阶级、基层和集团的不同利益,总体上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资产阶级不同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理论实质不同。马哲立足于实践,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西哲从其主流来说,它们都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阴影。 第三,社会作用不同。马哲是服务于无产阶级事业的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理论体系。现代西哲除了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之外,有不少哲学流派长期脱离实际社会的发展。 第四,发展形态不同。马哲是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哲学,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有强大的自我更新的能力。现代西哲派别林立,形态多变。它的两大主流即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这两种思潮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方面常常各走极端、相互抵触。马哲则成功地实现了科学与人的辨证统一。 (二)对现代西哲的正确认识和研究 首先,研究现代西哲,有助于坚持和捍卫马哲。 其次,研究现代西哲,也有利于发展马哲。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马哲在中国的命运,已经同中国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了旧社会的三座大山,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道路。 今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壮大,仍然深切地需要马哲的理论指导;而今日中国的马哲,也迫切需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世界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和建设自己。二者的健康发展和紧密结合,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保证,也是马哲在中国得到繁荣和发展的保证。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和本质特征之一。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00228自考重点笔记

    【第六章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经济体,即介入文化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①决定市场

    挑剔的嘴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03079自考重点笔记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暖洋洋的心2006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03706自考2018重点笔记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

    李哈尼尼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03706自考重点笔记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管理学原理自考教材笔记,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大一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

    Oo炼狱天使oO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03708自考2018重点笔记

    行政管理10月考试重点资料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行政管理10月考试重点资料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709真题含答案(2012.4-2016.4

    魔法袋的礼物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