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3

梦叶草2011
首页 > 自考本科 > 如何自考英汉互译教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长了一半的草

已采纳

我也是自学通过CATTI三级笔译的,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要多读好书。给你推荐一本英语自考的翻译教材《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主编),这本书非常适合自学,因为里面每一篇课文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另外,综合能力的官方指定教材出得并不好,只有习题和答案,做错的题目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错的。给你推荐《薄冰点通大学英语语法》和《英语备考词汇全攻略3级》,一本语法一本词汇就足以应付综合能力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栽到实务上。实务还要看看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

286 评论

黑犬黑犬97

自考英语专业本科时候会碰到英语翻译这门课程,对于自考本科英语翻译这门课,你是如何学习和备考?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复习小窍门,供大家参考。一、语法过关翻译讲求“信、达、雅”,而“信”是基石。从这个方面讲,语法的重要性甚于词汇。书面翻译几乎是所有科目里最要求准确把握语法结构的,在学习翻译前语法一定要掌握牢固,否则翻译出来会结构混乱、不合原文。建议语法基础不强的人学习语法教程(书本视频皆可,效果第一)。二、课本和资料的利用课本(《英汉互译教程》)的内容在试卷上占分并不多,第一题单词短语翻译占一半,第二题翻译修改、第三题语句翻译会有少量涉及,第四题段落翻译则完全不会出原文,属于开放题。总体占分有20分左右,绝大部分是对比赏析,也就是课文的内容,课后的翻译实践几乎不会出题,时间有限者可忽略(楼主就没看)。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介绍正确的翻译方法,即如何做到“达、雅”,以避免不符合译入语尤其是汉语的翻译腔。这是翻译非常忌讳的一点,没有系统学习过翻译的人很容易发生。同时课本内容的占比对于想冲击学位的人也很重要,课本上有很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专有名词,是单词短语翻译的常考点,需记忆。翻译资料和大部分科目一样,是一考通题库和自考通全真模拟。这两本书建议用于考前冲刺练习,熟悉考试风格结构。需要重点关注翻译修改题,熟悉各种常见题型,例如用词错误、语法错误、不符合译入语规范等。三、尽量掌握一些翻译的技巧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突破,或是像雅思,托福等考试那样去如何猜题。所以,每个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提到的一些翻译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每个老师在表达翻译技巧时也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实际上内容是完全一样的。比如说增词减词、词型转换、从大到小的译法、偏正短语的主谓译法等等,这都需要大家在最后阶段复习的时候能够拿出来用一用的技巧。如果能在考试前能进行一些新翻译材料实践的话,那就更好了。四、关注时事主要针对单词短语翻译。例如10月“Brexittalks”——英国脱欧谈判,便是典型的时事题。平时可以多看看一些有中英对照的新闻网站,比如中国日报(ChinaDaily)。

227 评论

西关少爷Billy

网上多找一些历年真题也可以到正规学校报个单科学起来比较容易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188 评论

轻清净静的美好

学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你要把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两册的所有单词和词组都要背下来。单词一定背熟,译单词项十分可拿8分左右,词组上册的一定要做到,看到英文知道中文意思就OK了。但下册的词组,中英都要背熟,因为翻译句子考下册的词组的比率很大。

二、上册语法必须搞懂,动词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比较级。

三、下册text A部分的 Word Study 一定要念,做到看中文可以80%以上写出英文,因为考试中译英的大部分句子都是从这里出的原句,或是在基础改变一点。

英语(二)考试如何安排考场时间:

我们总有最后的翻译题来不及做的这种情况,所以主观性题目一定要留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有一部分比较难的,就像完形填空,那个只有10分,但是有大部分同学在那儿花的时间太多了,完形填空一段文章是比较难的,把10个空填进去,如果耗费了很多时间不值得。因为完形填空一般的同学语法知识比较差的话,做不好这道题。

但是像第一个词汇结构题,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这道题应该是可以拿到分的。再有阅读理解题,也是30分,有的同学最后来不及把文章仔细看,就随便乱选了,就很容易选错,所以把三分之一的时间一定要留给阅读理解,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主观性题目——翻译题。

130 评论

为食猫88

英语(二)大概是自学考试所有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最难通过的一门课程。许多考生连续多次参加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最让人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就是每次考试都是50多分。努力学习了半年,结果考试成绩比上次不是相差无几、就是甚至还低几分。这真是让人伤透脑筋。笔者认为要学好英语(二),需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应该处理好英语(二)这门课的学习任务与考试要求的关系问题按照现行的公共英语自学考试大纲的规定,英语(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初步具备阅读一般性的英语专业书刊和资料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语音:能拼读国际音标和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在考试中,虽然不考语音题,但具备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却是学好英语(二)的基础。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要求发音准确,不要求英国音还是美国音的区别,不要求读或说的流畅动听,但会读会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整个学习将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习成绩也必将大打折扣。因此自考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应该做到会读单词和课文,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理想的结果和标准类似于中央电视4台的专题采访中那些专家学者的英语:发音不准,但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笔者不提倡学生在英语(二)的学习中从听录音或者练习口语人手,相反,应该按照教学大纲,从朗读课文入手。将语音放在课文学习中提高。2、词汇:英语(二)包括英语单词约3800个(其中中学阶段所学词汇1600个),词组约750个,阅读量为50000余词。要求能流利地读出并说出词的语法特征(词类和形态变化),而且要能说出汉语词义,对比较常用的词要能英汉互译,拼写正确并记住固定搭配。此外,还要了解基本的构词规则,记住常用前缀、后缀的意义并能根据他们猜测词性和词义。这个任务说起来并不难,但是由于自考学生工作任务重、家庭责任大、学习时间少等原因,要完成这样的词汇量,几乎是难于上青天。 首先,应该认真学习课文,使词汇学习有一个基本的系统性。应该把单词的记忆放在一定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尤其是课文中进行记忆可能是英语学习最迅捷、经济、有效的办法。特别是某些难以记忆的单词,如diabetes,anaesthetica,toxicity等词,单独记忆很难,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它们使用率很低,就更应该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理解;要把记忆生词和学习课文结合起来,在课文中记单词,而且要使记单词为学课文服务,而不是相反。离开课文记单词很难记住,记住了也容易忘记,而且还不会用。外面许多单词记忆法几乎都具有这个问题。其次,应该通过做基础语法练习和阅读练习来巩固和加强基本词汇和常用词组的练习。再次,在单词记忆中运用各种方法(一切单词记忆方法,如词缀联想法、语境联想法、以及市面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记忆法,其实质都在于通过各种联想,有些甚至是人为的、“虚假的”联想来增强词汇的系统性,从而达到比较快地记忆单词的目的)。最后,要在考试题的练习中巩固和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考题练习不是目的,甚至也不是重要手段,但对于学好这门课既通过考试来说,却是必要的手段)。3、语法:英语(二)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整个体系(词法和句法)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掌握词形变化规则,了解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作用、句子和分句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在阅读和汉译英中实际运用。其实质在于一个系统性。在自考学生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系统性,各种零乱的知识点反而会变得简单起来,也容易记忆了。达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教师讲得清晰明了。语法知识仅仅靠学生自学是比较困难的,但讲得太多似乎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也难以接受。二是学生的理解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这是不言而语的。三是要有相应的配套练习。仅仅靠书本上的练习是不够的,而且难度似乎也和考试有距离,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由于英语(二)课文的难度较大,而且考试为学业考试,笔者在教学中直接采用课文中的原句子做语法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语法和词汇应该是互相促进的,不可偏废。学习语法应该是为了增强词汇的运用能力,而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又反过来促进着语法的理解和应用。4、阅读能力: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能读懂与所学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阅读速度要达到70词/分钟,理解正确率在70%以上。对于英语(二)考生来说,单词常常是阅读中的一大拦路虎。然而这个问题常常是个“伪问题”。首先,如果对一些基础的单词不理解,那才是真正的单词不懂,不过这也就使得学习英语(二)成为不可能。然而基础单词的积累不能完全靠英语(二)的学习来解决。其次,专业词汇如果不认识,那是正常的,因为有些专业名词对于本民族语言阅读者来说也一样是不熟悉的,只不过本民族语言的形式更加容易接受一点罢了。同时,如果是汉语的专业词汇,那么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或形声结构等,则使得理解方便一点,但依然是模棱两可的。例如,英美人士理解thalidomide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我们理解“萨立多胺”也仅仅是知道怎么念而已。再者,比较难的单词在上下文中会有相应的解释,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其大概的意义,至少可以判断其词性、褒贬、肯定与否定等等意义。有些词你不认识它,但并不影响你对整个文章段落的理解,有什么紧要呢?5、翻译能力: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与所学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材料译成汉语,译文正确通顺,同时能把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译成英语。对于英语(二)考生来说,英译汉就相对容易,因为只要将意思基本弄通之后,就可以“自由创作”了。而汉译英就比较难了,因为“单词不认识”。其实,这很可能也是个“伪问题”。 第一、汉译英的内容主要考书本上的内容,而且多数是带有重要短语的句子,只要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将这类句子加以重视,应该不成问题。第二、汉译英的句子可以用考生自己的话说,只要结构正确,同样可以得满分。不一定非要按课本原文翻译。第三、对于考试来说,翻译评分的重点在于结构。只要结构正确,尤其是重要短语和语法点正确,个别单词的错误对评分影响不是很大。上述五个方面,除了语音暂时不进行考试之外,其他都属于考试范围;但核心依然一言以蔽之:基础。二、应该处理好课本上下册之间的关系问题英语(二)的考试内容覆盖上下两本书,在学习中不可偏废。上册更偏重于基础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下册则更偏重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检验,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才能满足英语(二)的考试要求,没有偏重哪一本之说。所谓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只有大致的难度之分。三、应该处理好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英语(二)是门公共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检验学习好坏的标准是应用能力。自学者不能满足于对语言现象的书面理解。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尤其是针对考试的综合性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限于篇幅,在此不便展开论述。 四、应该处理好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问题。水平考试按照设定的标准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能力,从而决定其是否适应将来某一任务,不管他们从前学过没有或学了多少,也不考虑是如何学的,其命题不以某一教材为依据。和英语(二)对等的水平考试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S—4、学业课的学习和考试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它是用来考察学习者完成某一教学大纲或教材的情况,因此考试命题都是以教学大纲或教材为依据的。英语(二)课程考试也基本上属于学业考试。具体说来,占卷面总分一半的试题所用的句子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子编写的。其余的试题所用句子虽然不是引自教材,但他们的选择也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范围进行的。因此,英语(二)的学习和准备工作应始终围绕教材进行,认真学习一遍教材,通过考试则不会成很大问题。相反,总是离开教材搞复习资料,搞所谓突击复习,则往往事倍功半。但是,由于考生基础水平差,所以,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套精心准备的辅导材料并进行认真的练习是通过考试必不或缺的。 五、应该处理好自学与社会助学的关系问题英语(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非基础很好,否则完全靠自学要通过考试是比较难的。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选择一家良好的社会助学机构,选择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是学好英语(二)并通过考试的必要条件。但是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内因,是根本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相比较而言,英语(二)要比其它课程难于通过。因此,考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必须相对地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突击仗、歼灭仗。

254 评论

北京青年123

是啊,有同感啊。我考了4次,第一次55,第二次40,第三次更差,但第四次我过了,说实话第四次我真没看课本复习。个人觉得:1.把课本中英文对照多看几遍,有助于最后两题(英汉互译,这两天有一题是课文原文)2.纠错题,做多了就找到规律了--一句话,多做真题3.词组翻译,就靠平时积累了--说实话这20分真的很难,无从下手啊,有人建议多看看CHINA DAILY4.说实话,自考试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只要把这个课本翻透了,就搞定了

119 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学好自考英汉互译

    英语(二)大概是自学考试所有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最难通过的一门课程。许多考生连续多次参加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最让人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就是每次考试都是50多分

    刘阿奔好运来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如何自考英汉互译教程

    我也是自学通过CATTI三级笔译的,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要多读好书。给你推荐一本英语自考的翻译教材《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主编),这本书非常适合自学,因为里

    坠落的梦天使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如何自考过英汉互译

    是啊,有同感啊。我考了4次,第一次55,第二次40,第三次更差,但第四次我过了,说实话第四次我真没看课本复习。个人觉得:1.把课本中英文对照多看几遍,有助于最后

    多吃多漂亮哟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如何通过自考英汉互译

    。。参加全国英语等级三级的考试,只要笔试成绩达到52分就有英语二的合格单了,口试不做要求

    二階堂真红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本科自考英汉互译教程

    您好,00087 英语翻译 英汉互译教程 孟庆升 张希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年版 。 望采纳,谢谢~

    小小织女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