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48

d1329256550
首页 > 自考本科 > 姚古文创作特点自学考试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非飞卖品

已采纳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兼诗人。提倡“经世致用”有关民生之实际学问,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诗主性情,不贵奇巧”,诗学杜甫。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著作。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是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关心天下安危,以学术经世,强调诗写现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其诗感情真实,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其代表作《山居杂咏》。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后归隐于衡阳石船山的著述终,人称船山先生。其论诗“以意为主”。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代表作《落花诗》一卷、《正落花诗》10首、《续落花诗》30首、《广落花诗》30首、《寄咏落花》10首、《落花诗体》10首、《补落花诗》9首,共99首,仿效屈原《九章》以抒写自己亡国之痛。一生著作甚丰,有《船山遗书》、《姜斋诗文集》、《姜斋诗话》等。吴嘉纪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明灭时27岁,亲眼看到清兵南下沿海居民遭屠杀的情景,于是绝意仕进,隐居东淘,布衣终身。诗歌极写兵燹灾荒和民生疾苦,《临场歌》描写淮南产盐地区的阶级压迫,对封建官吏鱼肉盐民的情况加以揭露,对广大盐民的悲惨生活表示同情。《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屈大均屈大均(1630——1696)字华夫,号翁山;广东番禺人。清兵入粤时,参加抗清武装斗争,失败后周游各地。力图恢复,曾北游关中,山西,与顾炎武交。明亡,削发为僧,中年还俗,更名大均。他的诗有鲜明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因遭清廷严禁。其诗兼学李杜,风格高浑雄肆、慷慨有奇气。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著作《翁山诗外》、《翁山文外》,乾隆时灭毁,清末始刊行。钱谦益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江苏)人。 其思想性格复杂,其身即具晚明文人纵诞习气,又在维道德之严肃。本以“清流”自居,却又因热衷功名屡陷政治旋涡,谄事阉党,降清失节。降清后又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反复无常之尴尬,造成其心理苦涩,又为明遗民所斥责,亦为清王朝所憎厌,其正反映明清之际一些文人矛盾的人生态度。他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钱之诗,将唐诗华美之修辞,严整之格律,与宋诗之重理智结合,主张写诗要“有本”即有性情,又有学问。其代表作是晚年仿照杜甫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并步其韵写作的《后秋兴》大型抒情组诗,全诗有七律13组,每组8首,共104首,命题为《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简称《后秋兴》,编入《投笔集》。吴伟业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左庶子,为复社成员。著有《梅村集》。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 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之风格,而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 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他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吸取白之《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重在叙事,铺以四杰、温、李之情韵,融之明传奇之戏剧性,形成其叙事诗之独特风格,“可备一代诗史”。“梅村体”叙事诗有百首,如《圆圆曲》、《听女道士玉京弹琴歌》、《琵琶行》、《临淮老妓行》、《楚两生行》、《永和宫词》等,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影响作用。袁枚称:“公集以此体为第一”。赵翼评:“以唐人格调,写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词藻又丰,不得不推为近代中之大家”。(《瓯北诗话》卷九)吴伟业以名诗人兼作戏剧,撰有《临春阁》、《通天台》(杂剧)和传奇《秣陵春》。都是“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爱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为李玉《北词广正谱》作序)王士禛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出身世家大族,钱死后,王士祯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王士禛曾编选唐人律绝为《神韵集》。晚年又编选《唐贤三昧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所谓“神韵”,就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要求“清幽淡远,风致清新,语言含蓄。”其成名作是24岁在济南大明湖所赋《秋柳四首》在大江南北传诵。其在南京作《秦淮杂诗》20首(之一),较有影响。查慎行查慎行(1650——1727)受学于黄宗羲,诗学苏、陆,得宋人之长。赵翼对其评价甚高。“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诗歌擅长白描,乞求调畅,词务清新。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浙江秀水人,与王士祯齐名诗坛,有“南朱北王”之称,赵执信奉二人为两大家。五十岁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预修《月史》后归乡潜心著述,为浙西词派开创者。编有《明诗综》,他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文人。沈德潜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并编选了《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即《清诗别裁集》)等书。沈德潜的诗论,一般称为“格调说”。所谓“格调”,本意是指诗歌的格律、声调,同时也指由此表现出的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沈德潜的诗论是以汉儒的诗教说为本,以唐诗的“格调”为用,企图造成一种既能顺合清王朝严格的思想统治而又能点缀康、乾“盛世气象”的诗风。沈氏本人的诗作,大抵平庸无奇,有时也写民生疾苦,但这不过是表现封建文人“忧国忧民”的姿态而已。只是他在各种选本中对一些古典作品的技术性分析,还说了不少内行话。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以提倡“肌理说”闻名。在乾隆时做过内阁学士,他是一位学者,也以学者的态度来谈诗,认为“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所谓肌理,兼指诗中的义理和作诗的条理。他认为学问是作诗的根本,“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粤东三子诗序》),同时认为宋诗的理路细腻为唐诗所不及,所以主张宗法宋诗。在提倡诗风的“醇正”方面,他其实与沈德潜相合,其诗作质实而少情趣。 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广交四方文士,负一时重望。生活放浪,颇为礼法之士所讥。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笔记小说《子不语》。 袁枚值得注意的地方,不仅是提出“神韵”的诗歌主张,而且从许多方面重申了晚明的反传统思想,代表了晚明思潮在经历清前期的衰退之后的重新抬头。他和李贽一样,肯定情欲的合理性,认为圣人之治,就是要让“好货好色”的人欲得到满足(见《清说》)。他甚至肯定富有者奢靡的生活,反对一味崇俭,指出:“古之圣贤,求贫民之富;今之有司,求富民之贫。不知富民者,贫民之母也。”(《与吴令某论罚锾书》)他的诗论对恢复诗歌的抒情功能和个性表现,有很重要的意义。赵翼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深于史学,《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为世所重。文学方面有《瓯北诗钞》和《瓯北诗话》。赵翼论诗与袁枚相近之处,是以创新为最高标准,绝不甘落人后,更不用说模拟。赵翼为诗不主一格,无所不入,个性分明、才情豪放是其长。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有《郑板桥全集》。 他是一个稍带狂诞习气,而思想和性格却并不敏锐和强烈的正直人士。就像他的书画,有些“怪”味却并不放纵,其实还是比较秀雅的,内蕴也比较浅。他的诗一部分集中反映民生疾苦,如《孤儿行》、《逃荒行》、《姑恶》、《私刑恶》、《悍吏》等,都很具体真切而富于同情心,为一般诗人所少有。语言自然浅切,不喜模拟,是一种优点,但缺少特异的感受和别出一格的创造。律诗尤嫌轻滑不着力,绝句较明快,有些表现出他的性格。黄景仁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又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有《两当轩集》。黄景仁多次应试不中,一生潦倒而多病,穷愁困顿的生活实情也就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黄景仁的诗以七言之作(包括古体和律绝)最能显现其特有的气质,风格深受唐诗影响,但又自出机杼。他二十四岁时参加安徽学政朱筠(号笥河)在采石矶太白楼举行的盛会,即席写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据说此诗曾让与会士子搁笔,人誉之为可与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作赋相比。黄景仁的七言律绝能广采博取而自成一格,语言自然秀逸,意象鲜明而具有独创性,感情表达得很深细,有晚唐特别是李商隐诗的风味。在他的时代,他终究是最具诗人气质和才华的,其诗中深层的感染力一直漫渗到现代。 陈维崧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能诗,工骈文,尤以词著称,有《陈迦陵文集》、《湖海楼诗集》、《迦陵词》(或称《湖海楼词》)等。其弟宗石在《湖海楼词序》称其“中年始学为诗余”,又同里蒋景祁序云:“向者诗与词并行,迨倦游广陵归,遂弃诗弗作。”可见他的词基本都作于入清以后。所作存约一千八百首,为古今词人所罕见。陈维崧词题材广泛,无所不入,继承了苏、辛以诗为词的传统。其代表作《贺新郎·纤夫词》、《金浮图·夜宿翁村时方刈稻苦雨不绝词纪田家语》等。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浙西派代表人物,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崇格律词派姜夔、张炎。朱彝尊是名诗人,在清词中影响更大。他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乃标举“清空”、“醇雅”(其说源于张炎)以矫之。他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其时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他还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静惕堂词序》)。后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及本人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其势力笼罩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的词坛。朱彝尊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他自幼敏悟,与陈、朱等名士交往。有《纳兰词》,后改为《饮水词》,取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其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其词以己之言写己之人生感受,其为贵族公子,生活经历很平静,除前妻亡故和几次恋情,然其内心世界丰富,总觉宫廷生活压抑。其深于情,故后人认为宝玉乃其也。其许多词 表现男女之爱和对亡妻的悼念,如《蝶恋花》,题材多为家庭生活,身边琐事,儿女私情。从留下的三百多首词看,情调哀怨感伤,几乎首首言愁,篇篇写恨,读之令人愁肠百结,故其仅仅活了31岁 。张惠言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是一位经学家,并以词和散文著名,是当时“常州词派”和古文中“阳湖派”的首领。有《茗柯文编》、《茗柯词》,另编有《词选》,代表他的词学观点。其《词选序》中所述主张,最根本一点是提出词和诗一样要讲求比兴、要有寄托。《词选》共选唐宋词人四十四家,而序文特加称许的,在唐为温庭筠,在宋为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周济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宜兴)人。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并选有《宋四家词选》。周济早年曾随张惠言的外甥董士锡学词,但他与继承张氏衣钵的董氏之说“或合或否”(《味隽斋词自序》),对张氏的词论也提出了不少修正的意见。常州派的理论经过周济的发挥,更为系统化,也更为简明实用,所以影响也更为广泛深远,笼罩了清后期的词坛。候方域候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人。从反映明清之际文风转变的意义来看,侯方域是最具代表性的。出身贵族,少年曾纵情声色、后悔悟,自题“壮悔堂”。明末参加复社,与方以智、陈贞慧、冒囊称复社“四公子”,同阉党余孽斗争。明亡,被迫参加河南乡试,后自认为此为奇耻,别人认为乃为变节,心郁,不久亡,年仅三十七岁。有《壮悔堂集》。魏禧魏禧(1624—1681)字冰叔,江西宁都人。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他对文章强调“积理”、“练识”,以合于实用。魏氏无甚文才,好发议论,文章没有什么趣味。他入清不仕,喜表彰抗清的志节之士,如《江天一传》、《高士汪沨传》等,写侠士的《大铁椎传》也暗寓了反清之志。由于重在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这些传记中的人物大抵有事迹而无个性。另外,魏禧集中有不少文章好谈奇异之事,议论驳杂,这也是招致四库馆臣不满的原因。汪琬汪琬(1624—1691)字苕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为翰林院编修。康熙帝曾称赞他说:“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他的文章力求雅正,结构严谨而文字朴实。因为合于“道”又合于皇帝的喜好,在当时负有盛名。 汪中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三十四岁为贡生,后绝意仕进,钻研经史,以博学称。有《述学》等。他不喜宋儒之学,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每加驳斥,文章也自具思想光彩。另有《广陵对》、《哀盐船文》、《自序》,均为人所称道,而《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序》,更是文采优美,感情动人。方苞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有《方望溪先生全集》。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桐城派能够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多种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方苞一开始所提出的理论就具有明晰而系统的特点(他的后继者也很注意这一点)。他的方法是通过对一个核心概念——“义法”——的多层面的阐释来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方苞本人的文章,以碑铭、传记一类写得最为讲究,盖因叙事之文,最易见“义法”。其长处在剪裁干净,文辞简洁,有时尚能写出人物的性格与神情。但对人物的褒扬中,总是渗透了封建伦理意识,少数山水游记则板重绝伦。他的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应数《狱中杂记》。刘大櫆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师事方苞,又为姚鼐所推重,在“桐城派”的形成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传递作用。其文论主要见于《论文偶记》,对方苞之说有新的阐发。他进一步探求了文章的艺术形式问题,讲究文章的“神气”、“音节”、“字句”及相互间的关系。刘大櫆本人的文章,大都铿锵上口,音调高朗,有韵律之美。如《息争》、《观化》等,均有此特色。这一种主张和文章特点,对后来桐城派文人的影响颇大。姚鼐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世人以其书室名称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诗文集》,又编有《古文辞类纂》,流布极广。姚氏古文理论,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东西,他的长处是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总结性、具体化的工作。姚鼐本人的文章,说理、议论偏多且大都迂腐,但写人物和景物,也间有生动之笔。姚鼐是一个没有多少创造性却很聪明的人,桐城派由于他而声势大张。他主讲书院四十年,门下弟子甚众,由此桐城派几乎发展到全国范围。姚门中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其中梅曾亮严守桐城“家法”,又吸取柳宗元、归有光古文的长处,成为继姚鼐之后的桐城派领袖。尤侗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西堂,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年间以贡生任永平府推官,因鞭挞旗丁而被黜。六十多岁才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作有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他也擅长诗文,有《西堂全集》。尤侗为人耿直,恃才自负,因仕途坎坷,长期闲置,多愤世之情。其剧作也主要表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抒发内心郁闷。李玉李玉(1610——约1671)号苏门啸侣,吴县(苏州)人。出身微贱,父亲可能是相国申时行家中戏班中曲师。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说:“李子元玉,好奇学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士林。而连厄于有司,晚几得之。仍中副车。甲申以后,绝意仕进。”焦循《剧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李玉传奇有三十余种,今存二十余种,早期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曾关》、《永团圆》、《占花魁》)。李渔李渔(1610——1680)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戏曲理论家和喜剧作家。多次应乡试不第,后专从事戏曲创作,并自蓄家伎,到外献艺。今有《笠翁十种曲》:《风筝误》、《怜香伴》、《意中缘》、《玉搔头》、《凰求凤》、《巧团圆》、《蜃中楼》、《奈何天》、《比目鱼》、《慎鸾交》十种剧。洪升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钱塘(杭州)人。康熙三十七年(1688)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写成《长生殿》。第二年(1689)因在佟皇后丧期于宅中演《长生殿》,被革去国子监学籍,赵执信诗云:“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康熙三十年, 洪升携家南归,回到杭州,康熙四十三年(1704),与友人到松江,南京等地游览在吴醉酒落水而死。 洪升做了约二十年的太学生,生活穷困,诗云“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溷利名场。”从而对仕途渐淡,其一生坎坷潦倒,是悲剧结局。孔尚任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南巡,返程过曲阜祭祀孔子,孔尚任被推荐在御前讲经,受到康熙赏识,由国子监生的的身份破格任用为国子监博士,后迁至户部员外郎。期间曾参与黄河入海口的疏浚工程,在淮扬一带生活了三年,结识了冒襄、黄云等明末遗老,还在扬州、南京等地凭吊前明遗迹,广泛了解到南明政权兴亡的史料,这为他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直接的素材。返回北京后,在“渐觉名心如佛淡,顿教老兴入诗浓”的心境下,便悄悄写起了《桃花扇》。康熙三十八年(1699)经历十年,三易其稿的《桃花扇》问世,引起轰动。“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桃花扇本未》)“长安(北京)之演《挑花扇》者,岁无虚日,康熙也要去阅读。次年春,《桃花扇》上演,轰动,但孔不明不白被罢官,“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罢官原因可能与《桃花扇》有关,罢官后,在京留两年多,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怀愤归故,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于石门山旧居,终年71岁。

13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重点

    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

    理想气体91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考重点

    2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主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 序号 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2 03708 中国近

    小帅cgnn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余姚自学考试地点

    自考报名网点一览表报名网点 地 址 市老三区首考生(新生) 宁波市自考办 永丰路19号 (老生)市老三区续考生 交行营业部 市中山东路55号 大河支行 市中山

    六月她妈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重点笔记

    考试规律总结 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

    小甜甜不赖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姚古文创作特点自学考试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兼诗人。提倡“经世致用”有关民生之实

    异次元2015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