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我有歼击机
首页 > 自考本科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笔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强求Jt

已采纳

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毕业需要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开设课程本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1、必修课:10门(42学分)。2、限选课:2门(8学分)。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例:浙江自考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必考课程有10039 教育行政学、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0015 英语(二)、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介绍本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网上报名流程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2、到自考办网站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5 、如有任何疑问请和当地自考办联系。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28 评论

光吃光吃。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儿童创造教育新论》,王灿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高纲175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066小学创造教育南京师范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创造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明确基础教育的偏差,掌握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学习内容]一、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1.第十名现象2.计算能力与创造力倒挂现象3.拒录“偏才”现象二、基础教育的偏差遏制创新人才的成长1.教育理念的偏差2.课程设置的偏差3.教育行为的偏差4.教育评价的偏差5.教师功能的偏差6.教育管理的偏差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1.创造教育的探索里程:复苏阶段拓展阶段攀升阶段2.创造教育的主要进展3.创造教育的多重困境4.创造教育的突破路径[考核知识点]一、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二、基础教育的偏差遏制创新人才的成长三、创造教育的探索历程、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基础教育的偏差,创造教育的探索里程2、领会:三个“非常现象”的深层透视,创造教育的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第二章 指向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创造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掌握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学习内容]一、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1.创造词义的研究进展2.创造心理的研究进展3.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1.升华说2.补偿说3.集体潜意识说4.自我实现说5.三维动力说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1.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2.儿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考核知识点]一、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三、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理念[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词义的研究进展,创造心理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模型2、领会: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儿童创造教育的核心理念第三章 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驱动力,明确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的驱动力二、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1.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创造意向旺旺萌发于他们的个人需要2.创造意向基于儿童的好奇心,并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3.儿童的创造意向常带有一时冲动性,易遇难而退,须培养机遇一时和坚持不懈的毅力4.儿童的主动性是产生创造意向的重要动力,也有利于转化为他们的创造行为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1.多给儿童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2.多给儿童一些大胆质疑的机会3.多给儿童一些积极的情感激励4.多给儿童一些真诚美好的欣赏5.多给儿童高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6.多给儿童一些克服困难的勇气[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意向是创造过程的驱动力二、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三、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意向2、领会: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意向的实践路径第四章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方向,基本特征,主要形式。明确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核心1.创造性思维的内涵2.创造性思维的方向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4.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1.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2.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3.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绩4.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1.呵护创造的内部动机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子3.激励儿童的自由想象4.激活儿童的问题意识5.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6.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7.解开创造性思维的枷锁8.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早起训练9.让儿童学会“延迟满足”10.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核心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三、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2、领会: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五章 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明确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掌握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学习内容]一、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1.创造性行为的内涵2.创造性行为的形式3.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基本维度4.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判断标准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1.研究性学习2.科技探索3.专利申请三、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1.属性列举法2.组合法3.信息交合法4.改变法5.扩大缩小法6.增减法7.移植法8.逆向法9.专利文献法[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二、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三、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行为的内涵,创造性行为的形式,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基本维度,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判断标准。研究性学习,属性列举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改变法,扩大缩小法,增减法,移植法,逆向法,专利文献法。2、领会: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创造技法第六章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创造性人格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掌握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1.儿童创造性人格特征研究2.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研究3.超常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4.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相关研究5.创造性人格的稳定性研究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1.呵护儿童好奇心2.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3.把玩的自由还给儿童4.培养儿童的质疑能力5.鼓励儿童的挑战精神6.鼓励儿童的乐观自信7.提高儿童的自主能力8.强化儿童的“晶化体验”9.提升儿童的道德境界10.锤炼儿童的顽强意识[考核知识点]一、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二、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三、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人格2、领会: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3、应用: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践路径第七章 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与路径选择[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性教学对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阻抗因素,明确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掌握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掌握性教学不利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1.衰落的主体地位2.滞后的教学方法3.超标的教学内容4.异化的评价方式5.迷失的师生关系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1.创造性教学应该是一种责任,而不应该是教学的点缀和装饰2.创造性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儿童,而不应该只面向少数精英3.创造性教学应该注重创造心理的综合素质养成,而不应该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技法的训练4.创造性教学应该关注教学的过程,而不应该只关注教学的结果5.创造性教学应该将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不应该把创造的权利垄断在教师手中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1.创造性教学的发展路向2.创造性教学的模式构建3.创造性教学的实现条件[考核知识点]一、掌握性教学不利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理念三、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性教学的典型模式。2.领会:掌握性教学对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阻抗因素,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理念。3.应用:推进创造性教学的路径选择第八章 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与实践路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含义,明确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掌握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学习内容]一、维持性学习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儿童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1.个性化2.自主性3.选择性4.探究性5.参与性6.开放性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1.解放儿童的创造潜能2.坚持“生命在场”3.建立新型知识体系4.突出方法及方法论教育5.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6.促进和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7.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考核知识点]一、维持性学习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二、儿童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三、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维持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2、领会:儿童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3、应用:激发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实践路径第九章 让活动课程成为激发儿童创造潜能的平台[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活动过程的特点、优势,明确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掌握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1.活动课程活特点2.活动课程在创造教育上的优势二、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1.科技创造发明活动2.文艺创作活动3.创造性社会实践4.创造性集体活动5.日常生活的创造活动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1.走进社会大课堂,丰富实践体验2.强化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减少直接说教,提倡间接启发4.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5.推广“爱的模式”,推进爱的教育6.弘扬教育民主,变革教师的领导方式7.克服创造性思维障碍,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考核知识点]一、活动课程在儿童创造教育中的地位二、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三、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识记:活动课程2、领会: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的优势,3、应用:活动课程中的儿童创造教育资源,推进活动课程的路径选择第十章 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和建设路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几种不良班集体特征,明确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掌握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学习内容]一、班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1.求知型的班集体2.娱乐型的班集体3.监管型的班集体二、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1.班集体的目标特征2.班集体的价值特征3.班集体的行为特征4.班集体的情感特征三、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1.更新文化观念,走出对创造的认识误区2.开展“敏感性训练”,克服组织发展的阻力3.发扬班级民主,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4.强化组织诊断与治理,实现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5.发挥班级的链接功能,开创“绿色生态教育”6.及时转换角色,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考核知识点]一、班集体与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二、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设计三、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创造型班集体的特征2、领会:几种不良班集体特征3、应用:创造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第十一章 创造型教师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明确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掌握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学习内容]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1.培养内容上的失衡,放弃学生的创造型2.培养观念上的偏见,蔑视学生的创造型3.培育环境上的专制,遏制学生的创造性二、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1.创造型教师的成长有先有后,其成长是多阶段的连续过程2.创造型教师的成长从关注自我、关注教学发展到关注学生3.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与教育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4.创造型教师成长的策略是多样的、综合的5.从内在因素看,创造型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其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三、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1.打破“路径依赖”,不断超越自我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推进动态生成教学,提升教育智慧4.强化校本研究,走上幸福之路5.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能[考核知识点]一、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二、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三、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考核要求]1、领会:教师阻碍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病理学分析,创造型教师的成长过程2、应用:创造型教师自我修炼的路径选择第十二章 儿童创造教育的测量与评价[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动能、创造力测评的困扰、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和儿童创造力测验的分类,明确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掌握多元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习内容]一、尽快改变测量与评价滞后的现象1.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二、走出儿童创造心理测量的困扰1.台湾学者陈安龙教授的创造力的测评的困扰;2.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3.儿童创造力的侧脸该工具及方式的分类托兰斯语文创造性思维测量托兰斯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量发散思维测量威廉斯创造力测量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态度与兴趣量表人格量表同伴提名视导者评定作品评价名人研究创造活动及成就的自我报告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中小学创造教育评价的多种方式结合:1.根据评价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诊断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可分为性对评价和绝对评价3.根据评价的组织可将创造教育评价分为校园评价和社会力量评价4.侧重于目标、过程性评价,同时考虑到条件评价多元化儿童创造教育评价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1.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3.教育评价与元评价4.教育评价与指导[考核知识点]一、尽快改变测量与评价滞后的现象二、走出儿童创造心理测量的困扰三、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考核要求]1、识记: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2、领会:创造力的测评的困扰,创造力测验的两重性,儿童创造力的侧脸该工具及方式的分类3、应用:儿童创造教育评价的多元路径第十三章 田野研究:来自中小学第一线创造教育的调查报告本章不作考试要求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304 评论

依锦风韵

自学考试之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1 [ 2007-6-9 13:54:00 | By: 举杯邀月 ] 一、填空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1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

    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美育基础、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芬妮呀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美育基础、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春天里吃大米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内容归纳

    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美育基础、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老娜再修行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2012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讲义:教育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

    xuexue1535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几乎都是重点,如果想考老师就全背吧。

    szcarol617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