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NDSGGS南都
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育社会学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珍妮爱美食

已采纳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认识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学记》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认识。但是,作为专门学问的教育社会学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1883年美国社会学家L.F.沃德的《动态社会学》一书出版,书内有“教育与社会进步之关系”的专章。1899年出版了社会学家、教育家J·杜威的《学校与社会》。1922年出版了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旧译杜尔干)的《教育与社会学》。一般认为迪尔凯姆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此后,对这门学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很快地发展起来,并以美国为中心,日益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67 评论

致远……

教育学的各个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 *** 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 求小学教育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 *** 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 *** 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 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 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 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 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 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 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学名词解释有哪些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教育 :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他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 人的发展或个体发展广义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要求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班集体: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团体。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德育不仅有正功能,而且可能出现负功能。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集体的概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集体。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214 评论

renee的天空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如下: 1.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 2.家园合作:指幼儿

    Toffee052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学前教育史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yuheng84.com到了单纯懵懂的四岁时,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而我被妈妈寄养在大姨家,那天是个下了很大雨的天。到了上学的六岁时,我被母亲

    青春冰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如下: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3、知觉:是

    缠藤小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教育法学自考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 务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之间也可以结成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等 主

    臭臭的猪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教育社会学自考名词解释总结

    社会学的解释 从 社会 整体出发,通过 社会关系 和社会行为来 研究 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 规律 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既要研究 实际 的 问题 ,又要研究

    啊呜咖啡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