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吃货独依
首页 > 自考本科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iguihualei

已采纳

课程代码:00529 《文学概论》课程分A 卷和B 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 卷或B 卷,使用1989 年版和1995 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 卷,使用2000 年第1 版的考生,请选B 卷,若两卷均答, 以A 卷作为评卷依据。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 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 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 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 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 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是作品完成后的感 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5 分。1—5 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 题为多项选择(每 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 陆机 C. 刘勰 D. 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 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 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 实证主义 C. 唯理主义 D. 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 歌剧与话剧 C. 独幕剧与多幕刷 D. 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 冲淡之境 C. 有我之境 D. 无我之境 E. 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 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 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 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 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 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 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 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 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 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 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 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 存在主义 E. 超现实主义 11.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 音乐性 B.形象性 C. 说明性 D. 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 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 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 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 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 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 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 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 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 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 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 边塞诗派B.江西诗派 C. 山水诗派 D. 田园诗派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 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 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 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 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104 评论

一点流殇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三、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体现。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2、“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基本功。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6、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如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81 评论

巫毒小子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 A.“文以载道说” B.“寓教于乐说” C.“言志说” D.“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 A.“恐怖的文学” B.“伟大的文学” C.“荒诞的文学” D.“经典的文学” 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 D.*时期 5.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 A.《诗学》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 A.鲁迅 B.梁启超 C.王国维 D.宗白华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 A.魏晋 B.汉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 A.润色与修改 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 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 A.接受美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D.维柯《新科学》 11.小说起源于( ) A.史诗 B.宗教 C.神话 D.巫术 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弗莱 D.弗雷泽 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 A.王国维 B.陆时雍 C.王昌龄 D.司空图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 A.苏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 D.黑格尔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 A.现实主义思潮 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 D.后现代主义思潮 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 A.时序 B.神思 C.风骨 D.体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 A.印象式批评 B.文本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 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24.抒情的本质是( ) A.宣泄情感 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在叙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 A.环境 B.情节 C.人物 D.事件 E.情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艺术灵感 27.文学思潮 28.价值阅读 29.文学风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3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33.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 34.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6.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0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

    依然泛泛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

    姹紫嫣红NEI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儿童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淮南师范学院毕业是一本大学,而是二本大学。学校现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4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

    黑暗中的精灵8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文学概论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认真看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企业工作号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文学概论》课程分A 卷和B 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 卷或B 卷,使用1989 年版和1995 年修订本教材的考

    我是中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