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2

vivilovetu
首页 > 自考本科 > 文学概论自考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想我是海啊

已采纳

去自学考试辅导网站上找,365、自考大、中国自考人。祝你好运!

128 评论

Leo不是处女座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三、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体现。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2、“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基本功。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6、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如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305 评论

纳木错dolphin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应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三、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体现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体现。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2、“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基本功。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6、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如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回答可能不够完善,可这是我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望采纳。谢谢 !

300 评论

荷叶圆圆1980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A.国家 B.民族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A.秦代 B.两汉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A.孟子 B.董仲舒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A.敬财神 B.广告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A.时间 B.长度C.重量 D.体积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周文王 B.秦王赢政C.汉武帝 D.汉高祖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A.张载 B.朱熹C.陆九渊 D.程颢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15.《牡丹亭》是()的作品。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6.“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A.越南语 B.蒙古语C.维吾尔语 D.朝鲜语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A.对偶 B.顶真C.回文 D.复叠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A.南北朝 B.东汉C.隋唐 D.宋明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A.元朝 B.明朝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天台宗 B.净土宗C.禅宗 D.华严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天下”观念2.“五服”3.“周岁”礼4.避讳5.“综合创新论”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A.7亿棵 B.8亿棵C.9亿棵 D.10亿棵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7.夏文化的特点是( )A.尚忠 B.尚孝C.尚义 D.尚礼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A.“龙抬头” B.“桃花水”C.“打春牛” D.“唱春官”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A.鲁班 B.老君李耳C.灶君 D.嫘祖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A.神农 B.陶弘景C.孙思邈 D.李时珍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A.陶弘景 B.张鲁C.张道陵 D.葛洪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C.秦代 D.唐代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C.80年代 D.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A.人生观 B.审美观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E.宋明理学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A.对联 B.字谜C.预言 D.姓名E.敬惜字纸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国别文化32.《中国救荒史》33.清谈34.家庭35.天神祭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37.什么是针灸学说?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249 评论

sunshieeos

你可以在百度一下“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在百度文库中一般会有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

262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童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重庆三峡学院是本科学校。学校起源于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

    zhenghan11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文学概论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

    inesthreebears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文学概论自考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

    去自学考试辅导网站上找,365、自考大、中国自考人。祝你好运!

    LD中国王海如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文学概论自考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1. 自考古代汉语课本是繁体字,考试可以写简体字吗 可以,试卷都是简体字,答题用简体字就可以了,而且难度不大,不用太担心。 哦,对了,我是河南的,我考试时是这

    虎虎生威201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

    品尝滋味real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