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13

圣莱德厨房电器
首页 > 自考本科 > 本科自考基础汉语答题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大胆yao一起吧

已采纳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四种——“於”(“于”)字句,“为”字句,“见”字,“被”字句。下面逐一分析。 1、“於”字句 上面讲过,被动句的施事者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於”的作用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於”字的这种用法出现得比较早,据研究材料,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如: (1)矢乍(作)册麦易(赐)金于辟矢。《麦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侯作册,麦被辟候赏赐了金(铜)。 引出行为的主动者“於”的出现,使被动句在表意上明显凸现,因而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甲骨文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有意念上的被动句,全文中出现了有“於”作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但仍有不少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当无形式标志时,主动句与被动句是同形的,容易发生混淆。甲金文意念上的被动句如: (2)鹿禽(擒)。 (3)麦易(赐)赤金。《麦方鼎》 例(2)不会产生歧义,译为现代汉语是“鹿被捉住了”,例(3)就费踌躇了,因为主语为人,既可能是动作的施事者也可能是动词的受事者,根据文意,应是后者,译成现代汉语是“麦被赐予赤金”。不难看出,“於”字对识别主动句被动句起看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主语为人而容易引起混淆时,“於”的有与否就成了主动被动的标志。如: (4)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5)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 (6)物物而不拘於物。《荀子•天论》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沿人者食於人。《许行》 (8)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项羽传》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於”字句中被动的意义是由及物动词来表示的,而不是“於”本身能表示被动,“於”的作用只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由于“於”字的功用,它一出现之后,后代在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都用“於”了,但还有个别地方仍然主动被动同形,要予以充分注意。如: (9)西域诸国大率士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汉书•西城传》师古注——“服属于匈奴,为其所投使也。” (10)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同上)师古注——“安息以条支为外国,如言蕃国也。” 二例都有“某役属某”,但前例为被动句,后例为主动句,颜师古担心读者理解错,故加以注解。 还应该指出来的是,介词“於”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有时不容易确定。 (11)屈原放逐於楚国。《盐铁论•相刺》 (12)昔司马喜膑脚於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例(11)的“放逐於楚国”可以理解为“被楚国放逐”也,可以理解为“在楚国被放逐”。例(12)的“膑脚於宋”可以理解为“被宋人挖去膝盖”,也可以理解为“在宋国被挖脚膝盖骨”。正因为“於”虽然使主动被动有识别的标志,但也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纠缠不清,所以,当有更好的被动句式产生之后,它就让位于新的更好的形式了。 2、“为”字句 “为”字表示被动时是介词,读作wei(其它介词读wei)。“为”字句最典型的结构为“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如: (1)卒为天下笑。《鲁仲连义不帝秦》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3)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6)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上述六例中,前二例主语没有出现,中二例主语为人,后二例主语为非生物,可以看出,在主语出现时,主语如果是非生物,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句子被动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变成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已,主语如果是人,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则句子就可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如例(3)变为“身笑”。 上述被动结构中,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如: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9)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齐晋鞌之战》 上述含“为”的被动句,无论施事者是否出现,其结构都跟现代汉语的“被”字句相同,只要简单地把“为”释成“被”就可以了。 “为”字表被动时后来还发展出“为……所”式,“为字后面的施事者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据王力先进研究,“为……所”式出现于汉代。如: (10)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11)卫太子所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12)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13)复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5)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史记•李将军列传》 上述六例,前四例施事者出现了,后二例施事者没有出现,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省略,出现的频率远没有前者多。相对而言,“为……所”式只比原来的句式多了一个“所”字,但被动的意味更明显,且没有歧义,故它出现后便成了一种比“於”字还要常用的句式,直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如“为风雪所阻”,“为事实所证明”。而原来那种不用“所”的句式,由于“为”字还有其他意义,有时候会产生歧义,故后来比较少用了,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看到。容易产生歧义的例子如: (16)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17)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16)的“为”可以是介词“替”,可以是介词“被”,还可以是动词“成为”,分别译为“后代一定替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被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例(17)的“为”可以理解为动词“成为”,也可以理解为介词“被”,前者可译为“像我韩信也已成为俘虏了”,后者可译成“像我韩信已经被俘虏了”。正因为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后来被“为……所”所取代。 3、“见”字句 单纯用“见”作被动的被动句结构比较简单,其结构为“见+动词”,施事者不出现。如: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 (3)汝可疾去矣,且见禽。《史记•商君列传》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5)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只用“见”的被动句,“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上述后二例“见疑”、“被谤”对举,“为戮”、“见疑”对举。 “见”字句如果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需要与“於”字句配合使用,组成“见+动词+於+施事者”的结构。如: (5)臣诚恐见斯於上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韩非子说难》 上述只用“见”的“见+动词”结构,后来产生了另一种新用法,“见”不再表被动,而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人把这种用法的“见”称为副词)。如: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7)的“慈父见背”意为慈祥的父亲背我而去,例(8)的“或见恕”意为“或许原谅我”。现代汉语的“见谅”、“见怪”、“见笑”还保存了这种用法。由于同一结构可表达两种意思,容易产生歧义,故“见+动词”这种句式后来很少使用。 4、“被”字句 “被”用于被动句是最后起的,大致出现于战国末期,“被”用于被动句是从“被”的动词义“遭受”发展而来的。如: (1)而民不被其泽。《孟子•离娄上》 (2)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末期,“被”字由遭受义发展为表示被动,如: (3)今兄弟被侵,必攻也,廉也;知已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4)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以上“被”字还有明显的动词义,汉以后“被”逐渐虚化,纯粹表示被动,但开始只有“被+动词”的形式,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5)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稍后,才出现了行为的主动者,魏骨之后逐渐得到推行。如: (6)臣被尚书召向。(蔡邕《被收时表》) (7)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被”字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后,“被”字句的基本格式得以完成。由于“被”字句没有歧义,尽管它是最后起的句式,却得到广泛运用,一直用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句式。 从上面我们看到被动句的整个发展情况:开始是主动被动同形,没有形式标志,接着出现了“於”字句,再接着出现了“为”字句和“见”字句,最后出现了“被”字句。由于“於”字句、“见”字句和“为”字句都可能产生歧义,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表意明确,于是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式终于被被动意味较强且无歧义的“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中优胜劣败的结果。 这知识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细节知识,因版面有限,你可登入 ,这可是个专门学习汉语的网站,其中中文专业课和中文考研栏目就有很多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100 评论

小丫夏夏

自考本科的复习资料还是买实体书比较好吧?

176 评论

虎妞198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2.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 语法位置)。3.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既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看它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当作一个整体看它的(语法功能 )。4.从句子的功能来看,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称呼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5.词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 )的类,尽管同一词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6.谓词性成分转化为体词性成分的主要手段是(“的”字结构 )。7.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指称性的 )和陈述性的两类。8.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表达 )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9.“站”、“世纪”这样的词直接放在数词后头的时候,叫做(准量词 )。10.形容词或动词前边加上“个”变成体词性结构以后充任的宾语叫(程度宾语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1.在分析一种语言的语音结构时,最小的单位是(A ) A音位 B音节 C语素 D元音12.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C )A两个音节的 B三音节的 C单音节的D多音节的13.在多音节单纯词里,一个汉字代表的是( C) A无意义的音位 B有意义的音节 C无意义的音节 D有意义的音位14.下列不是偏正结构的是(C ) A精品书 B九个孩子C打扫房间 D旧报纸15. “写文章”和“写清楚”分别是( A)A述宾结构、述补结构B偏正结构、联合结构C述补结构、偏正结构D述补结构、主谓结构16.有关合成词“好好儿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C )A它是附加式的合成词B它的词根部分是重叠式C“好好”是音节“好”的重迭式。D“的”附加在“好好儿”上,“儿”附加在“好好”上17.属于区别词的是( C) A酸性B高级 C初级 D低级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实词是封闭类,虚词是开放类B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等等,虚词起语法作用,但也有具体的意义C实词都是自由的,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D实词能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19.不属于准宾语的是(B ) A醒了两次 B扫扫地 C去超市 D来了客人20.属于连谓结构的是(B ) A唱歌跳舞 B跟你开玩笑 C笑得肚子疼D喜欢读书21.“很危险”、“有危险”中的“危险”是(D ) A名词 B形容词 C名动词D名形词2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代词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B代词本身的语法功能和它所替代的词的语法功能一致C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D“这么”所替代的词是体词性的23.下面的“想”属于助动词的是(B ) A很想妈妈 B她想去跳舞 C她想了很多 D她想自己也许来晚了24.“看不见”是(D ) A趋向补语 B粘合式述补结构 C结果补语 D 组合式述补结构25.与有定宾语不同的是,无定宾语可以出现在(C ) A述语之后 B复合趋向补语中间 C整个述补结构之后 D主语与谓语之间26.下面句子中属于复句的是(A )A小明下了地铁,上了112路公交车。B肖玲听说,公司换了个会计。C这些花儿的特点是,颜色淡雅,香味浓郁。D为了孩子弹好钢琴,父母没少费劲。27.下列不是准定语的是(A ) A我的书丢了 B张三的原告,李四的被告C他的篮球打得好 D我来帮你的忙2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B分句有时用连词连接。C连词是作为结构成分来看待的。D有的分句是定位的。29.以下宾语不是虚指的是( D) A笑什么?别笑了。 B唱它一段 C她说她的 D看了回京戏30.“提起这个人啊,可是大大有名。”中“啊”的作用是(B ) A进行对比 B引起注意 C表示列举 D举个例子三、分析题(第32题6分,其余每小题4分,共42分)31.按要求将下列语素归类(如有交*,可以重复选择)。来 日 失 呢 金 民 好 我自由语素( ) 粘着语素( )定位语素( ) 不定位语素( )自由语素(好来我) 粘着语素(日失呢金民) 定位语素(金民日失) 不定位语素(呢)32.“手表”、“白菜”、“铁路”、“牛肉”“火车”是词还是词组,请具体分析。几个结构的组成成分都是自由的。“手表”、“火车”不能扩展,是词。“白菜”、“铁路”“牛肉”虽能够扩展,但扩展后的意义有变化,因此也是词。33.“爬过山没有?”和“爬过山就到了”中的“过”有什么区别?前一句中的“过”是动词后缀,后面不能再加后缀“了”;后一句中的“过”则是动词做补语,“爬过”是述补结构,后面还能加后缀“了”。两句话因此意思也不同。34.分析“满满儿的”、“他们的”、和“慢慢的”中的“的”有什么不同。“满满儿的”中的“的”是状态形容词后缀,“他们的”中的“的”是助词。“慢慢的”中的“的”是副词后缀。35.“有人”的否定形式是“没有人”,“没有来”的肯定形式不是“有来”,而是“来了”,为什么?两个格式的宾语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没有人”的“没有”加在体词性成分前边,表示不存在,文言文说“无”,“没有来”的“没有”加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动作没有完成或是事情没有发生,文言文说“未”。36.“他自己开车”和“他自己知道”在句法结构上一样吗?不一样。前一句主语是“他”,谓语是主谓结构“自己开车”,“他”和“自己”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后一句是同位结构“他自己”做主语。37.将以下句子的主语按要求归类①你的话解不开他的心结。②那支枪不知什么时候丢了。③所有的道理都讲过了。④那位新同事领导还没见过他。⑤这种纸质的杯子用不了多久。⑥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受事主语( ) 与事主语( ) 工具主语( )受事主语(②③) 与事主语(④⑥) 工具主语(①⑤)38.举例分析语气词在句中停顿处的作用。①作为停顿的标记。②表示某种语气。(例略)39.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语法结构的层次和结构关系。①热切盼望他到来②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学的习惯①热切盼望他到来主谓└ 偏正┘└主谓┘②养成读书的习惯和提高理解的能力联合└ 述宾 ┘└ 述宾 ┘└ 偏正┘ └ 偏正┘40.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面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简洁并不是简单,它是以充实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对要表达的事物非常熟悉,能抓住其要点,才能做到简洁。简洁并不是简单,‖它是以充实为并列前提的,|因此,只有对要表达的事物非常熟因果悉,|‖能抓住其要点,‖才能做到简洁。并列 条件四、简答题41.联合结构与并立式复合词有什么不同?联合结构的项数是没有限制的,是可扩展的,并立式复合词限于两项,不能扩展。联合结构的语法功能跟它的组成部分语法功能基本上一致,并立式复合词则不一定。从意义上说,联合结构每一项都是实指,而且各有独立的意义,并立式复合词的每一项意义是比况性的。42.举例分析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是A“飞得高”B“飞得很高”、“飞得高高的”。A的状态补语是单个的形容词,B的状态补语是“程度副词+形容词”或状态形容词。两类格式表示的意义不同,A是断言,B是描写;A是静态的,B是动态的;A不包含量的概念,B包含量的概念。从语法功能上来看,B可以受“早就、已经、连忙”等时间副词的修饰,A则不可。B可以跟“把、被、给”等介词连用,A不行。B可以做状语,A不行。(例略)43.述宾结构的述语往往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表示跟这种动作或行为有联系的事物。宾语与述语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什么?请举例说明。①宾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受事)。②宾语所指的事物是动作或行为产生的。③宾语表示处所。④宾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主动者(施事)。(例略)五、论述题。44.如何分辨词和词组?现代汉语中有哪些确定词的界限的方式?有什么缺陷?请举例说明。①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来确定汉语的词是有困难的。②单纯根据语言成分活动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词的界限也是不足的。③扩展法是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④单纯从意义方面判定词的界限也是行不通的。判定词的界限要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例略)

91 评论

舜井街的猫

请问你已经考过了么?我也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哈!求解答啊

192 评论

上官雨莜

Mandarin nam

298 评论

美梦似路长!

要答案的话得去书店里买那种一章一章做的练习册或习卷。网上绝对没答案的!考试大纲在课本后面都有

342 评论

panda熊猫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详细可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修)睦。B.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C.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导)之。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 B.杂——襍C.雕——雕 D.钟——钟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 末 牧 特 B.鱼 本 孟 恭C.人 上 逐 苏 D.刀 刃 亦 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 徒 徙 近 B.胜 肺 胡 朝C.祈 视 祁 禁 D.闾 闻 闽 闺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尔出於崖涘,观於大海,乃知尔丑。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C.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7.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 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 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C.寡人之民不加多。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D.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C.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A.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B.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C.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的“尤”应解释为( )A.忧虑 B.伤心C.气愤 D.责怪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其中的“讲”应解释为( )A.讲究 B.精深C.研究 D.教授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B.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C.田地肥广,草木饶衍。D.后世圣人易之所宫室。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数罟不入洿池。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C.冯唐已老听吹嘘。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A.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D.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2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A.若网在纲,有修而不紊。B.以防止水。C.庄公寤生,惊姜氏。D.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22.下列句子“责”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C.躬自厚而薄责於人。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擐甲执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D.“肉食者谋之,又何闲焉”的“闲”,用的是引申义。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B.资用乏绝,去秦而归。C.却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A.《说文解字》 B.《康熙字典》C.《辞海》 D.《辞源》27.近体诗李白《渡荆门送别》首联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句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B.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C.嫂虵行匍伏。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 )A.“汉以为池”,本或作“汉水以为池”,“水”衍字。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诵四方之传道。”郑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30.下列工具书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 )A.《词诠》 B.《诗词曲语辞汇释》C.《经传释词》 D.《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B.子为父死亡所恨。[恨:遗憾]C.下流多谤议。[谤: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丈夫:女子的配偶]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且表示“将要”意义的是( )A.此时鲁仲连适游赵。B.乘累捷之势,挚垂亡之国,何患不克!C.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E.行略定秦地。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C.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D.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E.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34.下列句子中,有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E.吾翁即若翁。35.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中包括的注解有( )A.西汉毛亨《诗故训传》B.东汉郑玄《毛诗笺》C.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D.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E.宋朱熹《诗集传》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36.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食:37.被於宗庙之崇。被:38.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墐:39.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荒忽:40.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奇赢:(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41.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斯:4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或:4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厥:44.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乃:45.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连词“之”的用例,归纳总结连词“之”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例说明。(3分)(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2)民之有口也,犹士之有山川也。(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难也,晋人伐诸蒲城。(7)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7.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4分)(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48.默写《季氏将伐颛臾》中,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既来之,则安之”之间的文句。(3分)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9.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50.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51.当是时,楚兵冠诸侯。5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53.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六、古文标点题(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蜀中类试相传主司多私意与士人相约为 暗号李季章季永同登庚戌科己酉赴类省试二公皆以文名一时而律赋非所长乡人侯某者以能赋称因资之以润色既书卷不以诗示侯侯疑其必有谓将出门侯故少留李遂先出而侯踵其后至纳卷所扣吏以二李卷子欲借一观以小金牌与之吏取以示则诗之景联皆曰日射红鸾扇风清白兽樽侯即於己卷改用之既而皆中选二李谢主司主司问此二句惟以授於昆仲何为 又以与人李怳然不知所以他日微有所闻终身与侯不协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直!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驩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者,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仁。明主察焉,宗庙太宁。夫人臣犹贵仁,况於人主乎?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一)解释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4分)5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不义:56.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就:57.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及:58.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干:(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或语法作用,并解释其意义(10分)59.择不处仁,焉得知焉:60.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夫:6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虽:6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於齐卒:63.人臣而仁,国治主仁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6分)64.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以为:65.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然而:66.是以圣主贵德而务行之

83 评论

相关问答

  • 本科自考基础汉语答题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四种——“於”(“于”)字句,“为”字句,“见”字,“被”字句。下面逐一分析。 1、“於”字句 上面讲过,被动句的施事者可以出现也可

    猎户座HS 7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汉语基础自考真题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08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海上花的故事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汉语基础自考真题及答案

    要答案的话得去书店里买那种一章一章做的练习册或习卷。网上绝对没答案的!考试大纲在课本后面都有

    还有谁没吃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汉语基础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现代汉语自考教材答案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

    百年帝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汉语基础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金吉小酉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