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9

Candy526368302
首页 > 自考本科 > 本科自考马克思选择题判断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lephantwoman

已采纳

标准答案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C、叔本华和尼采 2、D、实践性 3、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C、孔德5、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B、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3、下列各项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 A、追求“确实的”知识 B、强调知识不超出经验范围 C、拒斥形而上学4、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 E、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题、判断题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错误 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错误 观点不全面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的观点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观点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为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它还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意义。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B 错误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1)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2)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满足对于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B错误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错误

162 评论

官官880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概念B.表象 C.知觉D.感觉 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1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20.生产力是反映( )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21.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D.法律设施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 A.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27.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2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29.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A.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转贴于:自考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32.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33.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34.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35.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36.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38.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39.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A.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40.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A.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B.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国家指导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 )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5.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6.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7.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达到完全一致的过程 8.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A.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9.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由工人的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10.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什么? 4.简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及其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2.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 标准答案 一、单选 1——10:BBDDABDAAD 11——20:CBABBCACBA 21——30:AADDBBAADA 31——40:BAABBBACC 二、多选 1——5:ABCDABABBDABCD 6——10:BCDABCABCDCDABD 三、简答题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或静止等,都是处在量变过程中的状态,它们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就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 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 2.国家的政治职能是统治阶级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国家的社会职能是社会公共管理,即:国家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公共事物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一 特点所决定的。具体地说: ①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它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 惟一标准。 ②这个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③这个问题也是人们一切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 4.新作用及其表现:大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金融关系,银行可以借此掌握了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情况,能对企业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甚至左右企业的命运;大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等方式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把他们控制在自己手中;大银行要派人充当企业的董事和经理,实现银行与企业人事上的结合,直接掌握和控制企业。 四、论述题: 1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现代科技的丰硕成果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提出一系列新课题,要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思考和解决.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一步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实了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之间的不可分割性;第二,有的科技成果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如现代系统科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第三,有的科技成果推动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某些原理做新的思考,比如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对于研究物质运动的时空形式的有线无限问题,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第四,有的科技成果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原理,如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本质和功能的原理。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第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达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样就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内容:生产的全球化:第一,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仿佛是一个大工厂;第二,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第三,金融全球化:表现为,首先,国际债卷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第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这个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考试大收集整理

317 评论

军大大大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不能任意分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就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就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4、为什么说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加重大的飞跃?一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是否正确,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有得到证实的,也不肯可能得到证实。只有将已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

250 评论

掉了BOW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题目。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矛盾理论即对立统一规律及其运用。3.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原理。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及其实践标准的双重性。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社会基本矛盾理论。7.马克思的工资理论。8.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源。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价值规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51 评论

二哥不二1993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2。A3。C4。B5。C6。B7。C8。A9。D10。A11。A12。C13。D14。A15。C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10。ABCD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4、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2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本科自考公共管理学选择题判断题

    公共政策学第一节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①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首要特征)。②是智囊型群体。③实行科学分类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丛林穿梭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本科自考马克思多选题

    1、abc2、bc3、ab4、bc5、abd6、cd7、bcd8、cd9、ab10、ab 纯脑子。。

    Lookiamycm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本科自考马克思选择题判断题

    标准答案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C、叔本华和尼采 2、D、实践性 3、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C、孔德5、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

    紫茎泽蓝201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自学考试选择题判断题

    你好!湖北省自考大部分科目的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湖北自考各题型的分值是多少?1.单项选择题消除法是最简单的答题方法

    天天考古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自考本科选择题和判断题占多少分

    你好同学一般是在10---30之间,通常会是20分

    enjoyduola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