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幸福的小萝卜
首页 > 自考本科 > 汉语修辞学第三版王希杰自考本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迪奥特曼

已采纳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1 浅探英汉委婉语对比 摘 要: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 文化 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应用范畴 构造手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源自希腊语,由词头“eu”(good)和词干“phemism”(speech)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或优雅的说法(good speech)。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我们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二、英汉委婉语应用范畴的对比 1.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生病是人们忌讳说的,因而东西方人常常用委婉语表达。在现代英语中,多用trouble婉指病,如heart trouble,lung trouble等。cancer的委婉语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terminally ill”。性病在英语里被称为“social disease”,“the French disease”,“certain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汉语里人们把这种病称为“花柳病”、“富贵病”、“那种病”。汉语中,我们把“生病”称作“身体不好”、“身体欠安”,说“癌症”为“不治之症”。 而在身体缺陷方面,英语中婉称crippled(残疾)为physically handicapped(有生理缺陷的)或者用disabled,the inconvenienced表示crippled(瘸子),用imperfect hearing(听觉不完美)代替the deaf(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视力有障碍的)代替the blind(瞎子、盲人)。在汉语中,四肢残疾称“手脚不灵便、走路不便”,偏瘫称“半身不遂”等,秃顶婉称“谢顶”,耳朵聋称“耳背、耳朵不灵”。其他的还有“挨了一下子”、“划了个口子”等代称“受伤”。 2.关于性的委婉语 从古至今,各民族对性爱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说法均持谨慎态度。随着人类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开放性的说法,但其主流仍然采用回避、模糊、委婉的说法。英语中谈及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 etc.汉民族历来对性行为持封闭态度,谈及性行为时总是遮遮掩掩,含混模糊。汉语中表达性爱的委婉语有:同房、夫妻生活、房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在谈到性行为不检点时,英语中有free love,trial marriage,love companion,mixed singles等模糊与中性化的委婉语。汉语中则采用较严厉的贬义词抨击不检点的性行为。如男盗女娼、三者插足、寻花问柳、水性杨花等。对于妓女这一令人鄙弃的角色,西方社会给予了许多雅号,如,street walker,street girl,a woman of the town,pavement princess。谈到怀孕时,英汉两种语言均用委婉语,如英语很少直接说pregnancy(怀孕),而说be in the family way,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in a delicate condition,knitting little bootees etc.汉语则说,有喜了、要当妈妈了、身怀六甲等。 3.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古今中外,无论东西方,“死亡”都是一个避讳莫深的话题。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尽量回避“死亡”二字而尽可能用委婉语代替。虽然英汉语中都有很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其中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英汉表达死的委婉语在体现社会地位上大相径庭。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西方人笃信__,认为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故生来人人平等。英语中有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头衔和地位并不能免人一死。在死神面前,卑贱者和高贵者一律平等。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英语中die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如to go to a better place/world(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to go to Heaven/Paradise(进入天国)。汉语中,入佛门的则说“迁化、圆寂、舍生”等;对信仰道教的则说“蝉脱、羽化、别驾、遁化”等。 (3)因价值观念的不同,英汉委婉语也不同。汉语中表“死亡”的委婉语还有褒贬之分,如壮烈牺牲、慷慨就义、为国捐躯等。英语国家的民族英雄常常受人敬仰,在英语里找到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词语,如bite the dust/the ground,fire one’s last shot,give one’s life,kiss the dust lay down one’s life。 4.有关“低微职业”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里,职业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使用委婉语加以美化。这种现象在现代英语中俯拾皆是:把maid(女仆)或housekeeper(女管家)称为domestic help(家务助手)、day-help(白天帮工)或live-in help(住家帮手);一般服务员也升级为service manager(服务管理人员);butcher(屠夫)也改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工)也称sanitation engineer(环境卫生工程师)。 现代汉语也有类似的职业委婉语,“理发师“成了“发型设计师”,理发店也随之改成了发型设计中心,“佣人”成了“家政人员”,“厨子”婉称为“大厨”、“大师傅”,用“服务员”代替“跟班、听差、跑堂”,“司机”代替“车夫”等。这些职业委婉语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追求高雅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的尊重意识和平等观念。 5.关于年龄上的委婉语 英语中有关老的委婉语很多,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讲究独立与隐私,子女成人后即与父母分居,老人生活孤单寂寞,于是老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忌。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advantage in the age,the mature,seasoned man等。 同时人们把晚年称为golden years(黄金年华),养老院并非理想去处,也被婉称为a home for adults(成人之家)、a rest home(休养所)等。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中国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 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等。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夕阳红等。同时,中国人还常把老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或者后面,来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以表尊重,如:老赵、王老。这体现了中国重视老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可能截然相反。 三、英汉委婉语构造手段的对比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不同,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形式和 思维方式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英汉委婉语的差别正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差异所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词汇形态特点、语义特点和语法特点等方面。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通过语音及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或拼写形式的变异,达到委婉的目的,汉语却侧重于词汇手段。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1)缩略(Abbreviation):ladies代替ladies’ room,婉指女厕所。 (2)尾脱落(Apocopation):lav代替lavatory(厕所)。 (3)首字母缩略(Initiating):B.O.代替body odor(狐臭)。 (4)逆生(Backforming):ecnop 代替ponce,婉指“拉皮条的人”。 (5)音节或字母重复(Reduplication)pee-pee=piss(小便)。 (6)音节扭曲(Phonetic Distortion)Cripes=Christ(基督)、God(上帝)。 (7)混合词(Blend word):gezunda=This object“goes under”the bed.(那东西放在床底下,即“夜壶”)。 (8)小词(Diminutive):heinie=hind end(后端,即“臀部”)。 汉语委婉语独特的构成方式: (1)拆字法。如:张俊氏道:“胡子老官,这事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谢”拆开后即“言”、“身”、“寸”)。(《儒林外史》第32回) (2) 歇后语 法。人们在做一些消极评论时,常会借助一些歇后语来缓冲过于直白的语气,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骂人时说:茶壶里的水(滚开)。 (3)换字法。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如广州人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 反义词 ,这里用“生”避开了“死”。 三、结语 笔者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从应用范畴与构造手段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到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委婉语不仅仅是修辞现象、语言学现象,更蕴含浓厚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在各个国家的日常交往及工作中,委婉语的运用极为广泛,它可以润滑和协调人际关系,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其构造手段、形式特点、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篇2 浅谈英汉词缀对比研究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词缀;前缀;后缀;对比 1 词缀的定义 词缀法是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造新词的 方法 (陈,1991),也叫做派生法。总的来说,前缀起着语义功能,而后缀有语法功能。在英语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在新的 英语单词 中占17.5%。在汉语中,由词缀法构成的词非常少,然而词缀化是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吴,2001)。 2 英汉前缀对比 英汉前缀的不同反映在英语比汉语有更多的前缀。英语前缀是构词主要的成分,仅次于词根。整体来说,英语派生过程比汉语更复杂、更多样化。 2.1 英语前缀的分类 英语前缀大多只是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所以英语单词是在意义的基础上分类的,英语前缀可以分为九类,列举如下: 2.2 汉语前缀的分类 汉语的前缀表示语法意义,其首要功能是改变词性,这种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汉语的前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是为了构词,如“老”,老婆、老大、老虎;“阿”,阿爹、阿婆。另外一类不全是语法的性质,可能会改变词性,汉语前缀根据意义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汉语前缀和其相对应的英语形式: 1)否定前缀 不人道 inhuman 非正式 informal 不科学 unscientific 非导体 nonconductor 无形 invisible 无条件 unconditional 2)态度前缀 反建议 counterproposal 亲美 pro-American 反常 abnormal 伪政府 pseudo-government 反社会 anti-social 3)程度或大小前缀 超自然 supernatural 泛非 pan-African 超音速 hypersonic 次大陆 subcontinent 准学者 quasi-scholar 4)数字前缀 半封建 semi-feudal 单边 unilateral 半人半神 demigod 单晶体 monocrystal 双音节 disyllabic 多中心 polycentric 双语 bilingual 多级 multipolar 2.3 英汉前缀的对比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两种语言的大多数前缀都有对应关系。总体来说,英语前缀在不改变词性的基础上,对词根起着语义功能,而汉语前缀具有语法的功能,更倾向于语义分类。 然而,在两种语言中,由相对应的前缀构成的派生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的派生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着相同意义也可能不是派生词。例如,“不毛”在汉语中是个派生词,由前缀“不”和名次“毛”组成。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barren”,是个单词素的词。同样,英语中派生名词“non-smoker”是由一个前缀“non-”和一个名词“smoker”组合起来的,在汉语中是个名词词组“不吸烟的人”。 许多前缀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即一种语言的前缀在另一种语言中具有几种意义,反之亦然。英语前缀“a-”有三种意思:a. 强调原来的意思,如await; b. 改变词性和意思,如awash; c. 非、不, atypical。在汉语中,前缀“不”可以用英语中不同的前缀来表示,如un-, il-, ir-, a-等。 3 英汉后缀对比 与英语相比,汉语中表示人的后缀比指示状态和动作等的后缀多。两种语言的后缀都是加在词根之后。 3.1 英语后缀的四种范畴 英语后缀是对原来的词的一种修饰,它改变了词原有的词性。英语后缀有四种类型: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动词后缀。当词根加上这些后缀后,分别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 3.2 汉语后缀的分类 与英语后缀不同,汉语后缀主要构成名词。加上后缀的词根几乎限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尤其是名词。下文选择了若干汉语后缀和所对应的英语后缀。 1)名词后缀 ①表示代理人和职业的后缀 专家 specialist 教员 teacher 银行家 banker 打字员 typist 发明家 inventor 技术员 technician 读者 reader 讲师 lecturer 逃亡者 escapee 工程师 engineer 马克思主义者 Marxist 魔术 师 magician 助手 assistant 积极分子 activist ②表示属性、状态和学说意义的后缀 灵活性 flexibility 创造性 creativity 正确性 correctness 湿度 humidity 长度 length 唯心论 idealism 相对论 relativity 社会主义 socialism 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 电子学 electronics ③表示亲昵或轻蔑意味的后缀 胖子 fatty 酒鬼 drunkard 赌棍 gamester 电影迷 filmnik 2)动词后缀 人格化 personify 简化 simplify 深化 deepen 现代化 modernize 革命化 revolutionize 3)形容词后缀 男孩子气 manly 孩子气 childish 阔气 luxurious 傲气 cocky 井然 orderly 默然 speechless 4)副词后缀 油然 spontaneously 惨然 miserably 特地 specially 继而 afterwards 率尔 rashly 3.3 英汉后缀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汉语在构成名词方面有丰富的后缀,尤其是指示人的名词。据估计汉语表示人的后缀在词缀中达到32%,在英语中只有13%。两种语言的后缀很明显的不同在于汉语后缀大多带有些许感情色彩,尤其是轻蔑意义;而英语后缀很少带有这种贬义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一定量的后缀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后缀,因此,在英语中由自由词来表达这些后缀的意思,例如桌子(desk)、杯子(cup)、石头(stone)、尾巴(tail)、泥巴(mud)。同样,当表示女性的后缀附加于对应的动词之上,整个词就代表了女性。然而,在汉语中单个词就代表了相同的意义,比如女演员(actor-actress) and母老虎 (tiger-tigress)。 后缀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加上后缀的英语派生词与加上前缀的汉语派生词相对应,比如,“lawless” 和 “fearless”分别译成“非法”和“无畏”。英语中带有指小意义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经常译成前面加“小”的名词,如小鸭(duckling)、小猫(kitten)。有时,同时使用前缀“小”和后缀“儿”,如小罐儿(cannikin)。 4 结语 总之,科技全球化给英语和汉语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英汉词缀既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将两者相比不仅有益于 英语学习 者深刻认识两种语言,而且有益于他们丰富英汉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治安.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1(1). [2]韩汉雄.英汉词缀比较及 其它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7).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吴东英.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 (3). [5]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10. [6]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J].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0(3).

202 评论

燕子138158

现代汉语 一、通 论 类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文科 21世纪新教材。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 二、绪 论 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 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 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言文化研究,胡明扬,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 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方言音库(43种),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 三、语 音 类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普通话音位,吴天惠,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北京语音实验录,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语音探索集稿,林焘,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劲松,民族出版社,2002年。 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鲁允中,商务印书馆,1995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北京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宋欣桥,商务印书馆,1998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普通话异读词汇编,侯玉茹等,语文出版社,1992年。 国际音标发音自学教程,宋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语文出版社,2000年。 四、文 字 类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 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 汉字研究,高更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与书法文化,姚淦铭,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汉字形音学,李思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7年。 计算机时代的汉语与汉字研究,罗振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比较文字学初探,周有光,语文出版社,1998年。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用所,语文出版社,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出版社,2001年。 五、词 汇 类 汉语词汇,孙常叙,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6年。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年。 普通话词汇,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 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李行健、刘叔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汉语词义简析,朱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词义和释义,孙良明,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词汇漫谈,徐青,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王勤、武占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词汇,郭良夫,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 实用词汇学,许德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1996年。 汉语的语词理据,王艾录、司富珍,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词汇学理论与实践,李如龙、苏新春,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汉语词汇论稿,韩陈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六、语 法 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 语法研究和探索(1-8),北京大学出版社,始自1983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现代汉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朱一云、王正刚选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1993年。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句型和动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教研室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歧义问题,文炼、允贻著,1985年。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语用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郑怀德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七、修 辞 类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修辞概要,张志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 弓,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 大学修辞,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词语的锤炼,倪宝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 炼句,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比喻,袁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辉。 修辞讲话,吴士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辞格辨异,郑远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言语修养,郑颐寿,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 新编修辞学,郑颐寿。 修辞新格,谭永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 汉语修辞美学,谭永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笔舌妙品问答,谭永祥。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北京出版社,1983年。 修辞学新论,王希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修辞学新编,程希岚,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当代中国修辞学,姚亚平。 接受修辞学,潭以纯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广告修辞学,周建民。 修辞学导论,骆小所、周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常用词语漫话,袁晖、史锡尧。 辞规的理论与实践,胡习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修辞学研究,华东修辞学会,华东师大出版社,各辑。 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福建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各集。古代汉语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论语新解 钱穆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孟子正义 焦循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荀子集解 王先谦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屈原赋注十卷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靖节先生集 陶澍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黎经诰笺注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水经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搜神记 干宝搜神后记 陶潜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汉魏丛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北史南史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98 评论

调皮捣蛋妈

1、《实用语法修辞教程》

本书是一本供各类大专和中专学校学生学习语法修辞的通用教材。全书从实用的角度把语法和修辞的知识糅合起来,分成词语、句子和语体三大部分,一改过去把语法修辞分开来讲的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体系,而是要求既有理论阐述,更强调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2、《现代修辞学》

本书对一些表面上相似,实际上相异的修辞格从较深的层次进行了比较,凸现了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现代修辞学(2010年修订版)》是作者已经出版的《艺术语言学》的姊妹篇,是很好的教学、科研和写作实践的参考书。

3、《现代实用汉语修辞》

本书于2002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至2010年已经印刷12次,总印数7万多册。此次修订在原书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教材内容更加科学,例句更加新颖。

本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汉语修辞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汉语修辞的鉴赏能力。

4、《汉语修辞学》(第三版)

本书以语言学理论为纲,从现实交际活动出发,将理论研究与言语交际实践融为有机整体,构建了缜密独到的修辞学新体系;同时,力求解决表达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帮助读者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大学修辞学》

《大学修辞学》是200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德春。本书内容包括修辞手段和方法、言语活动修辞、话语修辞、言语机制修辞、人机对话修辞、信息修辞、言语修养、职业言语修辞等等,而且从社会、心理、信息、脑生理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预示修辞学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用语法修辞教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修辞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实用汉语修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修辞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修辞学

278 评论

Charles2Lillian

《汉语修辞学》是为中央民族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汉语修辞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修辞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等内容。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规律,提高说写水平、话语理解能力以及修辞赏析水平,增强他们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1、主教材:《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商务印书馆。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王希杰先生的第一部著作《汉语修辞学》,就以理论创新引起学界瞩目,袁晖先生认为“这本书是我国80年代出现的最好的一部修辞学著作,代表了我国80年代的修辞学的水平”,倪宝元教授称为“一本全面系统富有新意的修辞学专著”,同时这部著作也是唯一一部由吕叔湘先生作序的修辞学著作。该书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修辞活动、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原则、修辞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吸收了新的语言学理论,注意吸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方面的观点,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时,注意交际中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语言运用中的网络和系统,有助于使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和合理。自出版至今,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众多高校教学和研究的必读参考书。20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此书的修订版,修订版对原版进行了较大改动,吸收了王先生十多年来的最新成果和成熟理论,构建了更加缜密独到的修辞学新体系,并且还在每个章节之后增加了饶有趣味、启人心智、极富研究性的“思考与练习”,使得此书更加适合作高校修辞学课程的教材。2、辅教材:《现代汉语》下册修辞部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34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语修辞学第三版王希杰自考本科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特征往往反映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习惯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

    一心跟着习大大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汉语修辞学自考

    各省课程规定不同,没有统一的课程设定,需要到当地自考办了解详情。 1、3708 03708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公共课 2 2008.10月开考 2 、3709

    雪莉小姐的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汉语修辞学自考大纲第二版

    《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编,共十四章。第一编“修辞学的基本理论”,是本书的理论核心,对第二编和第三编的论述起导向作用。它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修辞和修辞学的基

    拿一杯铁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汉语修辞学自考本科

    各省课程规定不同,没有统一的课程设定,需要到当地自考办了解详情。 1、3708 03708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公共课 2 2008.10月开考 2 、3709

    群群群群超爱吃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汉语修辞学自考本科真题

    (2)厂家弄虚作假 今天出厂的牛奶、面包上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答:(1)的说法比较委婉,比较活泼,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的说法比较直白,直率地指出厂家弄虚

    帅帅老牛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