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4

橘子哈哈111
首页 > 自考本科 > 犯罪学自考题2019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在路上嘚吧嘚

已采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保罗·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 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 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A.技术性 B.客观性C.综合性 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 )A.访谈法 B.问卷法C.观察法 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刑法学 B.社会学C.统计学 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A.实证犯罪学派 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 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A.消长律 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 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阶级性 B.相对性C.社会性 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明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性别 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 D.文化程度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A.研究犯罪预防 B.研究犯罪现象C.研究犯罪原因 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A.杀人 B.制贩毒品C.抢劫 D.抢夺: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 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 D.重大案件迅速下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D.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 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 D.安全提供保障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A.力量等同关系 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 D.力量对等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 D.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法律义务 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 D.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A.犯罪行为 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 D.犯罪条件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A.犯罪原因 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 D.犯罪的相关因素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A.易感性 B.诱发性C.受容性 D.无意识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方式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 D.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贵重物品标刻 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 )A.刑罚报应 B.社会防卫C.保安处分 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A.犯罪现象属性 B.犯罪的基本状况 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 E.犯罪对策效果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 C.发案数剧增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犯罪预防 B.治理犯罪 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 E.犯罪人的改造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强制原则 C.真诚原则D.区别对待原则 E.联系实际原则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实际效果 B.平行性 C.具体性D.抽象性 E.操作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犯罪学的学科性质37.龙勃罗梭38.犯罪区域分布39.亚文化40.犯罪动机41.转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共20分。)42.为什么说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43.简述学校教育与犯罪问题之间的关系。44.什么是犯罪预测?它有哪些特点?45.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满分共22分。)46.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47.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 2.A 3.C 4.C 5.A6.B 7.C 8.B 9.B 10.D11.C 12.B 13.C 14.C 15.B16.B 17.C 18.D 19.A 20.C21.D 22.D 23.A 24.C 25.C26.C 27.A 28.D 29.B 2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BCD 32.BCDE 33.ABCDE 34.ADE 35.ABCE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0分;满分共22分。)46.(1)犯罪学学科性质表述: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单一学科观点和边缘学科观点无力完成犯罪学所肩负的使命,也不能反映犯罪学研究的客观现实。(3)学者们对综合性学科观点的日益广泛认同,是犯罪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客观要求、必然结果与具体体现。(4)犯罪学的构成虽然借助于诸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但它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学科,具有独立于这些学科的功能和价值。(5)犯罪学尽管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但就其主导方面而言,应属于社会科学。(6)综合论述:逻辑严谨,表述清楚,完整。47.(1)犯罪预防概念: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2)犯罪之所以是可以预防的是因为:①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矛盾可转化理论的指导;②人类社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大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③日益发展、丰富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④在我国治理犯罪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⑤国际性、地区性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148 评论

ybxiong168

1.犯罪预防的重要性。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治理犯罪的对策很多,但最根本的是预防犯罪。在犯罪预防的实践中,我国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完整系统和内在联系的综合治理方针。 (2)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搞好犯罪预防,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光靠做思想工作不行,必要时也要使用一些法律手段。犯罪预防就是我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手段之一。 (3)搞好犯罪预防能够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犯罪是破坏人类生产、生活与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对人类的威胁,特别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造成损害,已大大的超过了战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4)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犯罪不仅会破坏社会生活,使社会成员没有安全感,而且还会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犯罪预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2. 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国内外众多的犯罪学者一致认为,犯罪是可以预防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 犯罪规律的可知性。 犯罪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为我们认识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线索,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那么偶然性的犯罪是否也有规律呢? 偶然性犯罪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给人以难以捉摸的感觉。但是偶然性犯罪的规律仍然是有迹可寻,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偶然性是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相联系的,也有一个发为犯罪预展的过程,只不过短暂而已。只要我们运用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能从偶然性中找到必然性。 (2) 国际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 联合国每5年召开一次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交流预防犯罪的经验和策略。国际刑警组织在预防和制止犯罪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各国司法部门、学术团体为预防犯罪更是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合作与交流。注:来源

165 评论

karastt823

1.犯罪预防的重要性。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治理犯罪的对策很多,但最根本的是预防犯罪。在犯罪预防的实践中,我国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完整系统和内在联系的综合治理方针。(2)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搞好犯罪预防,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光靠做思想工作不行,必要时也要使用一些法律手段。犯罪预防就是我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手段之一。(3)搞好犯罪预防能够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犯罪是破坏人类生产、生活与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对人类的威胁,特别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造成损害,已大大的超过了战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4)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犯罪不仅会破坏社会生活,使社会成员没有安全感,而且还会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犯罪预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2. 犯罪预防的可能性。国内外众多的犯罪学者一致认为,犯罪是可以预防的,其主要理由如下:(1)犯罪规律的可知性。犯罪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为我们认识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线索,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那么偶然性的犯罪是否也有规律呢? 偶然性犯罪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给人以难以捉摸的感觉。但是偶然性犯罪的规律仍然是有迹可寻,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偶然性是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相联系的,也有一个发为犯罪预展的过程,只不过短暂而已。只要我们运用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能从偶然性中找到必然性。(2)国际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国每5年召开一次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交流预防犯罪的经验和策略。国际刑警组织在预防和制止犯罪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各国司法部门、学术团体为预防犯罪更是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合作与交流。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2019年10月犯罪学自考真题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是非全日制文凭,也是第二学历,属于成人教育学历。自考大专学历虽然不是第一学历,但仍然是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正

    小陆是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2019年4月犯罪学自考真题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1、提升学历。自考是提升自己学历的不错选择。2、增加就业机会。找工作为自己就业时提供进门的机会。现在许多大型企业,尤其

    中艺古典家具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犯罪学(一)自考真题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黄小琼琼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犯罪学自学考试真题

    北京2008年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指定教材 自考频道 2008-02-21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 特色栏目:自考辅导专家团

    小苏果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犯罪学自考2021真题

    犯罪学2005年版本的复习资料1、狭义犯罪学2、广义犯罪学3、犯罪学4、犯罪现象5、犯罪原因6、犯罪对策7、认识犯罪8、刑事政策学9、社会学10、刑事侦查学11

    青春冰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