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6

羅潔愛爾
首页 > 自考本科 > 王立群高中自考什么水平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独孤道兵

已采纳

祖籍山东,出生安徽,童年南京,移居开封。”这是王立群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概括。王立群对父母尤其是父亲谈得很少,只说是解放前南京邮政局的“邮政人员”。但这样的家庭出身使王立群的人生之路一开始就充满坎坷。由于家庭出身不好, 童年少年几乎没有欢乐可言,磨难太多了.

173 评论

毓毓baby

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继《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吕后系列获得成功之后,从2006年6月开始,王立群开始为《百家讲坛》录制一部规模更为庞大的节目——《王立群读史记》。这部系列节目播出时间要远超项羽、吕后系列,从2007年1月6日开始,每周六、周日播出,将贯穿2007年全年。该节目从汉武帝开始,讲述西汉中叶的人物群像,用现代视角来解读历史人物。《王立群读史记》开篇讲的是汉武帝。王立群解读汉武帝的视角与电视剧《汉武大帝》有什么区别?王立群说,《汉武大帝》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但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比如李广之死,《汉武大帝》说李广是战死疆场,而《史记》的记载是李广自刎而死。我讲李广,只能讲他悲愤自杀,而且要重点分析李广自杀的原因,因为这是历史事实。《百家讲坛》只能尊重历史记载,不能有任何虚构。” 已经播出的还有秦始皇、刘邦、宋太祖、宋太宗。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王立群将《百家讲坛》倡导的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百家讲坛》讲吕后、项羽时,他讲了匈奴单于给吕后的言辞粗鲁的“求爱信”,还打趣说吕禄、吕产因缺少手机而联系不畅,又用公安部长、国防军等词语把观众逗得乐不可支。“其实《史记》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来,但我不能那么讲,必须转化成现代汉语。”王立群说。 高中生“直升”研究生1965年,王立群参加高考,感觉考得很好,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在小学教书的7年时光中,他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还教过音乐。为了教音乐,他用一星期时间学会了脚踏风琴。此后,他又在中学教了7年书。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立群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没有参加过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参加过高考,不符合报考条件,错失了高考机会。 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并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师范大学(今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难很多,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学过大学课程,三是工作繁忙。“当时最头疼的是外语,我高中时代学的是俄语,丢了14年,重新捡起来非常不易。”王立群说,他向单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过关了。提起当年的政治考试,王立群有点兴奋:“当时没有政治经济学教材,刚好开封市委组织部发了3本政治经济学宣传小册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课一共复习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数最高的一门课。”顺利考上研究生和后来进入《百家讲坛》一样,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史记》成就他的人生激发起王立群对古代文学狂热的是《史记》,留校任教后他讲授的汉魏六朝文学中有《史记》,在《百家讲坛》他面向全国观众讲述的仍是《史记》——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像《史记》一样,对王立群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1966年,在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那时“文革”刚开始,学生砸了小学的图书室,学校仅存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学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丢弃的《史记》捡回了家,此后就开始读《史记》,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从那时算起,《史记》伴随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文革’,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毕业留校,在河南大学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就包括《史记》。随后的24年,他由讲师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但《史记》始终是他最喜爱讲的典籍。2005年年底,央视《百家讲坛》到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时,王立群凭着对项羽的独到解读而胜出。随后在《百家讲坛》,王立群以《史记》为蓝本,用现代视角为观众描绘出了具有旷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项羽、凶残暴虐而又具有政治家风度的吕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刁蛮任性的陈阿娇、褒贬不一的秦始皇等一个个鲜明的形象。

241 评论

smilejoyce922

两人都是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同时以高中毕业的学历直接考取研究生的,易中天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王立群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两人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有研究,王立群讲《史记》那是通俗易懂;易中天《品三国》那更是妙趣横生,两人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间。非要分,我个人认为易中天更胜一筹,他于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看看这本书你就知道他的历史水平有多高了。

245 评论

super阿狸

高中是没有资格考研究生的。

238 评论

小群angela

王立群,男,汉族,1945年3月14日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著名文化学者。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1965年,王立群参加高考,感觉考得很好,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立群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没有参加过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参加过高考,不符合报考条件,错失了高考机会。 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并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扩展资料

1978年,33岁的王立群决定参加国家的研究生招生,由于他只有高中文凭,没有上过大学,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王立群没有被周围人所影响,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河南大学读书时间,王立群接触到了《史记》,而这本书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王立群初读《史记》时就被这本书所吸引,他深深的佩服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本巨作,从这以后,王立群就开始一心一意的研究古代文学,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古代文学上。

300 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自考高中水平

    自考高中考试,首先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考试的科目,然后向考务处申请报名参加考试。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科目,按照规定时间参加考试。报名参加自考高中考试时,考生还

    太阳的路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普通话水平测试自考王

    网上应该可以报,一年可以考两次,

    大漠金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王立群自考什么水平

    我觉得王立群的水平更高,因为他在诗词大会中的表现更加淡定,口吐芬芳,积累非常多。

    恋慕耐受不良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王立群自考怎么样

    培训机构有些教学质量好,有些则不太理想,但不是每个都不好,选择时得看看培训机构的资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做些判断。学历低不是问题,可以通过成人高考

    豪门小慧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王立群高中自考什么水平

    祖籍山东,出生安徽,童年南京,移居开封。”这是王立群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概括。王立群对父母尤其是父亲谈得很少,只说是解放前南京邮政局的“邮政人员”。但这样的家庭出身

    社区人员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