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5

文哥哥哥哥哥
首页 > 自考本科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句子及答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猫叫毛毛

已采纳

全国2008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答案:D (P11)【解析】徐宝璜的是《新闻学大意》;邹韬奋是伴有《大众生活》等报刊;戈公振是著有《中国报学史》.故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史上著名文献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2,答案:C(P6)【解析】新闻活动领域作为认识和反映实际的两种专业手段,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由此可以推出,新闻采访是认识的专业手段.故选C.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考生理解记忆.3,答案:B (P24)【解析】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这种特点就具有突发性.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的特点.考生识记内容.4,答案:A (P42)【解析】实事求是,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点评:考查了记者采访要遵守原则的重要性.属于识记内容.5,答案:B (P55)【解析】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而地方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机动记者是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点评:考查了新闻记者的不同分工.考生区别理解.6,答案:C (P65)【解析】记者要以新闻宣传为己任,时刻注意发现新闻线索,不失时机地进行采访报道.这样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及时采写新闻是记者的首要任务.点评:考查记者的任务知识点.考生识记该内容.7,答案:D (P87)【解析】新闻敏感是记者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是一种职业敏感.因此,在西方被称为"新闻鼻".点评:考查了新闻敏感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8,答案:A (P99)【解析】新闻线索也称为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故而,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它的线索开始的.点评:考查新闻线索的重要性.考生识记.9,答案:A(P105)【解析】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后果就是这则新闻对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因此,这就不得不考虑国家新闻政策了.点评:考查了新闻选择的标准.10,答案:B (P122)【解析】新闻采访比一般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表现在:一是记者要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二是采访有多向人际交往关系,三是采访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记者的知识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因此,选B.点评:考查新闻采访与一般社会调查的区别.11,答案:C (P129)【解析】间接准备是也叫平时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其它三项都是属于临时准备,也即是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点评:考查了采访前做准备工作的类型划分.12,答案;D (P144)【解析】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这有助于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当然新闻当事人是最了解情况的了.故而选D.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中选择,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13,答案:D (P153)【解析】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是获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提问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的成败.点评:考查了采访前的临时准备工作对提问的考虑.14,答案:C (P267)【解析】新闻写作是在采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新闻实践活动,其理论知识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因此,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联性.考生理解记忆.15,答案:B (P285)【解析】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率先提出"抓活鱼"是讲求新闻时效的一种形象化比喻,目的是要让报纸上的新闻,如同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市,这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点评:考查新闻要新于写作.16,答案:B (P310)【解析】讲新闻主题,着重讲狭义的主题,这就是具有倾向性较强,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的态度和观点较为鲜明,而且往往有的放矢并起着舆论导向作用.点评:考查了新闻的主题确定的相关知识点.17,答案:B (P326)【解析】凡是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都是属于新闻事实的.点评:考查新闻选材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18,答案:A (P347)【解析】新闻语言客观特色中,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点评:考查新闻语言的特色要求.考生识记.19,答案:D (P374)【解析】消息是新闻写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新闻传播媒介经常大量采用的主要报道形式.点评:考查消息的写作及重要性.考生识记.20,答案:B (P382)【解析】在西方新闻界,把消息分类为软新闻,硬新闻,纯新闻.软新闻的重要性不如硬新闻,它主要是趣味性浓厚的报道,而硬新闻指的是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点评:考查了新闻中的消息分类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1,答案:C (P396)【解析】述评性消息以报道事实为主,排除A和D;述评结合,排除B;故选C,夹叙夹议符合述评消息的特点.点评:考查了述评类消息的特点.考生识记.22,答案:D (P400)【解析】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消息中集中报道一件新闻事实,即紧紧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简明扼要的加以报道.这主要是以短,快取胜.点评:考查了消息的写作要领.考生识记.23,答案:B (P440)【解析】导语是"寸土寸金之地",其主要是对新闻全文的总的提纲挈领.点评:考查了导语的作用知识.考生识记.24,答案:A(P461)【解析】消息的主题是消息写作中必须有的部分,而这部分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点评:考查了消息的构成部分知识点.考生识记.25,答案:C (P476)【解析】B答案知识背景是指关于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等背景材料.A,D答案是用来混淆的词语.只有C答案社会背景指关于时代政治背景,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点评:考查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考生区分理解记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答案:ACD (P46)【解析】根据采访活动中考虑到该去不该去,该采访或不该采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原则去思考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采访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7,答案:BDE (P227)【解析】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形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根据此来展开理解.点评:考查报道思想中内容的上下结合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28,答案:ACE (P192)【解析】现场观察,事前观察是记者对某一事物变动前所做的观察;同步观察是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时候观察是指事件发生后的观察.这些都属于现场观察.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有关知识点.考生识记.29,答案:ABCDE (P305)【解析】新闻边缘体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点评:考查新闻体裁的演进和规范.考生区别理解.30,答案:ABDE (P398)【解析】消息的写作要有时效观念,这就要讲求时效;以短,以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合乎时宜等.故而得出答案ABDE.点评:考查消息写作要领.考生理解运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答案:(P57)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解析】特约记者与特派记者相同,根据此去共同理解回答.他特约记者不同与一般的通讯员,他们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点评:考查特约记者的含义.考生识记.32,答案:(P99)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解析】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但它往往显示已经或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新闻.根据此去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知识点新闻线索.考生识记.33,答案:(P240)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这就是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解析】回答此问题时首先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抓住"透视"二字结合新闻内容来展开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的在开掘新闻上的特点和方法.考生理解记忆.34,答案:(P333)所谓"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解析】抓住"结构"二字结合新闻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了新闻结构的知识点.考试识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答案:(P88)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听众,观众)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最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解析】根据新闻敏感对新闻写作的作用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敏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6,答案:(P212)观察离不开眼睛,更离不开大脑.要使眼睛和大脑同时发挥作用,结合用眼睛看,有意识地思考和感受,这样,才能使观察取得应有的成效,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现场观察,记者看到了血多事实,要想真正理解这些事实的意义,不能不有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把表面现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在观察中,记者要把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看成是一个大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它们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需要记者经过立体的多维思考,去进一步辨别它,这对穿透力极强的一些深度报道尤为重要.【解析】根据现场观察的作用结合新闻知识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现场观察的相关知识点.考生理解记忆.37,答案:(P347)1,客观,在表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中,选词造句的客观性.2,确切,用词准确,贴切.3,简练,新闻语言简洁,洗练,干净利落.4,朴实,语言质朴无华,具体实在.5,通俗,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解析】根据对新闻写作的要求来回答对语言特色的要求.点评:考查了新闻语言特色的相关知识点.考生识记.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答案:(P152)1,确定采访目的:自考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和原因.2,确定采访对象:(1)张三;(2)自考毕业生;(3)在校自考老师;(4)某大学就业办指导中心3,确定采访方式:现场采访,问卷调查,点面结合方式.4,提问提纲:(1)对张三:你面试的经历(包括面试多少次,失败多少次,面试的单位性质),自己对面试失败的总结.(2)对自考毕业生:面试的经历,对未来自己就业的想法.(三)对在校自考老师:目前自考生队伍的现状,对未来自考生是增多还是减少的一个预测.(4)对就业办:目前自考生就业情况,来校招聘的单位对自考生的看法及要求.【解析】按照拟定采访的要求,结合题意中的新闻线索,制定合理采访计划.本答案仅作参考,考生的答案可以不拘一格,但要围绕自考生就业难这一主题.点评:考查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相关知识点,考生学会简单应用.39,答案:(P454)下述新闻导语属于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其定义是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引用式导语的特征是往往能使消息富有文采,或是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新闻事实的意义会被映衬得更加突出,新闻主题的表达也会更有力量.这是激发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一招.【解析】根据间接导语的引用式导语来理解回答.点评:考查新闻导语的写作的分类.考生简单应用.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1)用新华社电头: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写成"今日新闻.导语要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8月30日表决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2007年11月1日执行.该法的制定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写总结式导语.(2)主体部分可以按事实重要性或受关注的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事实材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3)恰当运用背景材料.不能过多地罗列背景材料.(4)表达准确,通顺;没有错别字和标点失误.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给出的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电讯稿点评:本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应用题型,考生必须十分熟练掌握此种应用题型,并灵活运用到各实际操作中去.试题规律总结: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考查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几乎各占一半.2,在上篇新闻采访中,考查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重点考查章节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而第五章没有涉及到考点.3,在下篇新闻写作中,重点考查第五章消息的写作知识,要着重复习本章.其次,第六,七,八章在考题中未涉及有知识点,考生复习时候要抓住要点.

123 评论

快乐@天使33

英语复习要分阶段来进行,英语二考完形填空10分+阅读50分+翻译15分+写作2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可以看得出来英语阅读是占其半边天的,那要想阅读做好,首选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再结合方法技巧就比较完美了,所以前期的重难点一定就是攻破单词,5500个词汇量,分为基础+核心+边缘词汇现在-2月,我建议先过英语二的基础词汇,大概2000左右3月至6月 ?对基础阶段的夯实。着重核心词汇2200左右。其次语法方面,要学习八大成分和七大句式,最为重点的就是要掌握有关长难句的分析。7月至9月 系统阶段攻破阅读,阅读分为传统阅读4篇加新题型1篇,主要是对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的掌握。由于新题型是五种题型中答题技巧最强的,同时又由于2005年开始才出现的题型,可以放在稍微靠后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其他的四个题型的答题技巧,必须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掌握。当然,基础阶段学习的内容,这个阶段也不能全然放手,还是要结合考研试题时常温故而知新。10月-11月这个时间段我们必须要按照严格按照考研的流程整套做考研试题了。如果说7月到8月是对局部的掌握,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对大家整体的测试。在做整套考研试题的过程中,不仅还要对词汇、语法的查缺补漏,掌握考研试题中出现的词汇、短语搭配及常用的用法;研读自己不能看懂的长难句,理解其句子;更要夯实我们在强化阶段学习五大题型的答题技巧。当然,还要学会总结不足,真正的了解正确选项的含义,了解自我经常犯错的共同点,避免在同一个错误上栽跟头。并且要提高做题的效率,尤其是在写作这个提型上。历年考研很多同学害怕浪费时间,做套题的时候不写作文,结果在正式的考试中发现时间不够,最后没能答完卷子。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多加练习。小作文上,注意内容是否覆盖全面,言语使用、逻辑观点和格式是否正确;大作文,注意选择的准确和语言的多变以及结构完整等。最后就是12月份重点就是查漏补缺,整合模板,背作文模板的阶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3 评论

hylandstar

1、多背单词,扩大单词积累量,一篇文章首先你要能看懂,才能做后面的题目。2、多刷真题,了解基本考试内容,对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大体的把握3、每天花一点时间在英语上,奇异自现。

255 评论

DIY不锈钢橱柜

淡定啦 我也在学英语二 想换成日语 结果发现不行 我专科段也是自考的日语系 语言这东西 第一是发音 第二就是词汇 会了这两样 就算不会语法也会大概意思了 个人见解

116 评论

Mary瑶瑶

1)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当过一年教员。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我当过教员。我:主语;曾在城里学校: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当过:谓语;一年:作表语,表时间;教员:宾语。(2)宋老师病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消息传遍村。宋老师病了的:作表语,修饰消息;消息:主语;很快就:副词作状语,修饰传遍;传遍: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全:作表语,修饰村;村:宾语。(3)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还在我的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句子的主要成分: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在我的心中留有印象。“母亲的习惯”、“母亲的态度”:并列为主语;那种勤劳俭朴的:作表语,修饰习惯;那种宽厚仁慈的:作表语,修饰态度;还:副词作状语;在我的心中:介词作状语;留有:谓语;深刻的:作表语,修饰印象;印象:宾语。(4)他想再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想跟杨辉谈一谈。他:主语;想:谓语;再:副词,作状语;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动词补足语;详详细细地:副词,作状语。(5)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工作者多。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间状语;革命的:作表语,修饰工作者;文艺:作表语,修饰工作者;工作者:主语;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作后置定语,修饰工作者;延安: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各个:作表语,修饰根据地;抗日:作表语,修饰根据地;多:谓语;起来了:副词,表状态。(6)自从早晨散会以后,菊英就在后院奶奶家里等候通知。句子的主要成分:菊英等候通知。自从早晨散会以后:时间状语;菊英:主语;就:副词,修饰等候;在后院奶奶家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等候:谓语;通知:宾语。(7)我毫不犹豫地和他一齐走了出去。句子的主要成分:我走了出去。我:主语;毫不犹豫地:副词,修饰和他走了出去的状态;“和他”、“一齐”:副词,修饰走的状态。(8)结结巴巴的,他把昨晚的事说了一遍。句子的主要成分:他把事说了一遍。结结巴巴的:副词,修饰他把事说了一遍的状态;他:主语;把:谓语;昨晚的: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说:动词补足语;“了”和“一遍”:副词,表示说的状态。(9)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句子的主要成分:到处挤满人。在市中心大医院急诊室里:介词作状语,表示地点;到处:主语;挤:谓语;满:副词,表示挤的状态;了:助词,表示形态。人:宾语。(10)他们昨天在教室里就考试问题热烈讨论起来。句子的主要成分:他们讨论。他们:主语;昨天:副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教室里:介词作状语表地点;就考试问题:作副词状语;热烈:副词,表讨论的状态;讨论:谓语;起来:副词,表讨论的状态。(11)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句子的主要成分:露脑袋。水面上: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露:谓语;出:副词表状态;个:表语,修饰脑袋;小:表语,修饰脑袋;脑袋:宾语;来:副词,表状态。(12)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句子的主要成分:我问你事。我:主语;正要:副词,表状态;问:谓语;你:宾语;一件:表语,修饰事;事:宾语补足语。(13)这后一句话给芳林很大的鼓励。句子的主要成分:很给芳林鼓励。这后一句:表语,修饰话;话:主语;给:谓语;芳林:宾语;很大的:表语,修饰鼓励;鼓励:宾语补足语。(14)您掏给我一点儿葱叶儿。句子的主要成分:您掏葱叶儿。您:主语;掏:谓语;给我:介词作状语;一点儿:表语,修饰葱叶儿;葱叶儿:宾语。(15)他的沉着和冷静的面孔,炯炯的双目,以及他的花马剑柄,用旧了的牛皮箭筒,绵甲上的黄铜护心镜,都在暗沉沉的夜影中闪着光亮。句子的主要成分: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闪着光亮。他的面孔,双目,以及他的剑柄,箭筒,护心镜:并列作主语;沉着的、冷静的:表语,修饰面孔;炯炯的:表语,修饰双目;花马:表语,修饰剑柄;用旧了的、牛皮:表语,修饰箭筒;绵甲上的、黄铜:表语,修饰护心镜;都:副词,作状语;在暗沉沉的夜影中:介词作状语表地点;闪着:谓语;光亮:宾语。(16)语法的特点在于,他得出词的变化规则,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得出造句的规则,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的包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句子的主要成分:特点在于,他得出规则;它得出规则。语法的:作表语,修饰特点;特点:主语;在于:谓语;他得出规则:宾语;词的:表语,修饰规则;变化:表语,修饰规则;规则:宾语;而这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指词,而是指词。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具体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表语,修饰词;词:宾语,与前一个“词”同为宾语。)它得出规则:宾语,和“他得出规则”并列为大句子的宾语;造句的:表语;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的句子,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宾语补足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这不是句子,而是指句子。而:副词:表转折;这:主语;不是:副词,修饰指;指:谓语;某些、具体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宾语补足语;而是:副词,表状态;指:谓语,与前一个“指”同为谓语;任何的:表语,修饰句子;句子:宾语;不管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如何:副词结构作状语。)(17)而所有其他的观点,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被费尔巴哈公允地列为信仰主义的流派。句子的主要成分:观点被列为流派。而:副词,作状语;所有、其他的:表语,修饰观点;观点:主语;说得更确切些,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路线,既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路线:主语的同位语(在这一长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路线即路线。说得更确切些:副词状语表状态;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另一条、哲学:表语,修饰路线;路线:主语;即:谓语;否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表语:修饰路线;路线:宾语。)被:谓语;费尔巴哈公允地:副词状语,修饰列为流派;列为流派:动语补足语;信仰主义的:表语,修饰流派。(18)总司令也激动地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句子的主要成分:司令鼓掌。总:表语,修饰司令;司令:主语;也:副词,修饰鼓掌;激动地:副词,修饰鼓掌;和大家一道:副词状语,表鼓掌的状态;使劲地:副词,修饰鼓掌;鼓掌:谓语。(19)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伽利略,十九岁时发现了单摆定律。句子的主要成分:伽利略发现定律。意大利的、科学、大师:作表语,修饰伽利略;伽利略:主语;十九岁时:副词状语表时间;发现:谓语;了:助词,表形态;单摆:作表语,修饰定律;定律:宾语。(20)突然,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老杨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句子的主要成分:铃声把老杨惊。突然:副词,作状语修饰状态;滴铃铃、滴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作表语,修饰铃声;把:谓语;老杨:宾语;从回忆中:副词作状语;惊:宾语的动词补足语;醒、过来:副词,表示惊的状态。(21)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句子的主要成分:我看樱花。我:主语;看:谓语;樱花:宾语;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宾语补足语(在这一小句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有几十次;往少里说:作状语,表示状态;也:副词,作状语;有:谓语;几十次:宾语;了:助词,表形态。)

209 评论

梦回红楼

诸葛亮对鲁肃说,让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改为直述句)答案: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138 评论

向着好吃奔跑

答案: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

    这门课在新闻学所有科目中还是比较简单的一科,一般很少挂的,书起码要认真看上一遍,然后重点是买上一套《自考通》这样的试卷,哪怕是抄答案呢也把它给做完,好好看看选择

    枫月絮影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句子

    抓重点 到网上找笔记

    爱多肉的milk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句子及答案

    全国2008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答案:D (P11)【解析】徐宝璜的是《新闻学大意》

    加菲猫爱烤鸭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句子英语

    课本知识学扎实备考英语(二)最大的资本就是课本,考生最少要留一个月时间,把课文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力求吃透课本知识。1个月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基础不好的考生还要多下

    lulu酱求好运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电视采访自考重点句子默写

    现在这类题目一般是这样命题了。刚好手头有个资料,传给你。(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

    木有雨啊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