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7

小梦不吃土
首页 > 自考本科 >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百度云资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兔121

已采纳

26.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B. 政治性价值观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___。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____。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___两大部分所组成。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___型领导。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___。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9.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 )A.愿意追随的程度 B.任务的结构C.参与支持 D.职位的权力10.在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行为)方格图中,属于(9,1)格的领导方式是(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11.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级的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 )A.经济 B.人际关系 C.政治 D.环境12.决策的前提是( )A.决策民主化 B.信息 C.预测 D.法律规范1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弗鲁姆 B.洛克 C.斯金纳 D.佛隆14.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 )A.尊重需要 B.交往(或爱的)需要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15.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尊重需要 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16.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C.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D.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17.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 )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演变18.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中,M是指( )A.领导者的个人品德 B.领导者的工作绩效C.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D.领导者的指挥能力19.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职能制 B.直线制C.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D.超事业部制20.在组织(结构)理论中,那种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的理论是( )A.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B.行为组织(结构)理论C.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D.综合组织(结构)理论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包括( )A.生物人类学 B.体质人类学 C.文化人类学D.考古学 E.生理人类学2.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有( )A.链式 B.集束式 C.偶然式D.流言式 E.单线式3.冲突的来源主要有( )A.沟通因素 B.群体因素 C.结构因素D.个人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E.激励因素4.领导理论一般包括( )A.领导因素理论 B.领导绩效理论 C.领导需要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 E.领导权变理论5.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 )A.激励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 E.保健因素6.合理的组织目标的设置应具有的特征是( )A.一致性 B.协调性 C.适应性D.可行性 E.可操作性四、简答题(在下列5道题目中任选4题回答。每小题7分,共28分)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事业生涯的五个阶段是什么?3.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哪些?4.领导威信的作用是什么?5.简述对待压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五、论述题(在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领导者应如何帮助受挫者战胜挫折?3.联系实际论述组织变革的压力。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15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个体2.系统分析3.准实验4.个性心理特征5.心理与行为状态6.组织(或群体和组织)7.指令8.主客观9.合群需要10.精神状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 2.B 3.D 4.C 5.C6.B 7.D 8.A 9.A 10.C 11.D 12.C 13.A 14.A 15.D16.C 17.C 18.C 19.C 20.B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BCD 2.BCDE 3.ACD 4.ADE 5.AE 6.ABCDE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如答对题数超过4题,以前4题计分)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①案例研究法。②观察法。观察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以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第二,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③调查法。具体有三种: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④心理测验法(或测验法)。⑤实验法。具体有三种: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准实验法。2.事业生涯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一般来说,人们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这个阶段最先占主导地位的是各种需要和幻想。②探索阶段(15岁到24岁)。这阶段大体发生在学校的业余活动和工作生涯的开始阶段。③创立阶段(25岁至44岁)。寻找一个适当的领域,个人打算在这个领域中创立事业,永久保持下去。④维持阶段(45岁到64岁)。想占住这个工作领域,个人继续沿着所创立的事业道路前进。⑤衰退阶段(65岁以上)。3.标准答案一: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①目标原则②价值原则③卓越原则④激励原则⑤环境原则⑥个性原则⑦相对稳定原则。标准答案二: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①目标原则②价值原则③卓越原则④参与原则⑤成效原则⑥亲密原则⑦正直原则⑧环境原则。4.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他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具体而言,领导威信的作用主要有:①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②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③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④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利于吸引人才。5.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随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适当的饮食,足够的睡眠,以及治疗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①以改变行为方式来减轻和抵消压力,如重新确定新的目标管理,改善工作环境,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进行工作职务的分析等。②积极开展散步、慢跑、打网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③采用“深肌肉放松法”、“精神放松法”和“快速放松法”等方法,来增加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如答题数超过2题,以前2题计分)1.标准答案一: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职能的主要内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决策形成的重要保证。第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决策民主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①决策民主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必由之路②决策民主化是组织决策的未来趋势。决策民主化有四个主要内容①决策观念民主化②决策体制的合理化③决策研究的公开化④决策的法制化。第二,决策科学化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必然趋势,也是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决策科学化是①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②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多变性的需要③是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的需要。决策科学化有三个主要内容:①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和系统的决策观念②决策程序的科学化,主要是指决策程序是一个科学系统,有一整套科学技术做保障,使每个步骤达到科学化③决策方法科学化。第三,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②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③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标准答案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决策形成的保证。第一,为了实现决策民主化,必须做到:①决策观念民主化。要在我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不民主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心理;同时,树立决策民主化的新观念,除了宣传和引导之外,还必须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律制度来保证。②决策研究的公开化③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必须进行决策体制的改革,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人民参政议政和参与决策的权力。④决策的法制化。这既是决策体制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决策研究公开化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二,决策科学化必须做到①决策研究机构健全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健全各种决策研究机构,改变决策研究机构的隶属性,增强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培养大批决策研究人员,建立一支决策研究的专家队伍。②决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2.答:在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帮助受挫者进行客观而冷静的分析。首先是分析挫折产生原因,这样做一方面为了避免下次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情绪方面的反应,因为如果挫折源于客观原因,个人无能为力,当事人的挫折心理就可以大大减轻。其次是分析挫折后果,如果能使受挫者认识到受挫后没有带来多大损失,他心理上的负担会随之减轻,情绪上也可为之放松。②帮助受挫者建立正确的“失败”观。使受挫者认识到,很多工作需要经过多次努力和不断改进才会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之中孕育着成功。③领导者应对受挫者的消极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不同个性的受挫者采取不同的帮助方法,使他们振作起来。④改变工作环境和气氛。这里有两种方法:第一,帮助受挫者摆脱原来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中去。第二,改变环境气氛,对受挫者予以同情和支持。⑤采用心理咨询和治疗。采用这种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受挫折者克服困难:第一,使受挫者更容易减少顾虑,倾诉自己的苦恼,从而平息其激愤情绪。第二,帮助受挫者制定适合其能力水平的目标。第三,帮助受挫者增进对工作情景的了解,制订有效的对应措施。第四,帮助受挫者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寻求加以补偿的途径。3.答:在当今世界,各种组织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可能变为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强大动力。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①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②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③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④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⑤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⑥劳动力素质改变对组织的压力。⑦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⑧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

292 评论

专属兔兔的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94 评论

闪电小白猫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视频教程 30讲 南开大学.flv|组织理论(人力)视频教程 13讲 南开大学.flv|组网技术与应用视频教程 15讲 南开大学.flv|资产评估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资本预算和资产管理视频教程 38讲 南开大学.flv|中级会计学视频教程 11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行政管理思想史视频教程 9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教程 40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税制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律师制度和实务视频教程 48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法制史视频教程 12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视频教程 36讲 南开大学.flv|中国传播法规视频教程 24讲 南开大学.flv

200 评论

蹦蹬的小兔子

简答论述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P4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3、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P16 ▲4、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P26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P28 (论)▲6、社会知觉的内容。P41 ▲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 8、X、Y理论的理论要点及其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P45 ▲9、归因理论?P4610、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P52 (论)▲11、态度的特性。P53 12、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P57 13、个性的性质。P58 14、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P62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6、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P70(论)17、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P76(论) ▲18、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19、如何培养创造性行为。P82 20、联系实际论述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P85(论)21、开发创造性行为应该具备的组织环境。P87 22、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P9923、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P102 24、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P104 ▲25、薛恩的五种职业锚类型。P108 26、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22 ▲27、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的主要结论。P124 28、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及类型。P136 29、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3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 3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53 32、群体沟通过程模型的七个部分。P154 ▲33、正式沟通网络的五种基本形式。P158 34、小道消息的特点及目标及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P160 ▲(消极影响)3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36、群体决策的优缺点。P166 ▲37、德尔菲技术的步骤。P172 38、人际关系及其作用。P176 39、社会交换论及其理论观点。P177 4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 41、合作与竞争的形成。P19142、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P192 ▲43、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197 44、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45、管理中对冲突的三种观点。P204 ▲46、冲突的过程。P205 ▲47、处理冲突的五种行为意向。P208 48、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49、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P218 50、领导的特点。P225 51、领导的功能。P226 52、领导权力的形成机制。P231 53、领导权利的分配和运用。P232(论)54、领导威信的作用。P23455、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P236 56、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57、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P240 58、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几个方面。P254 59、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60、领导行为方格论的主要内容。P260 ▲61、领导作风论的内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P262(论)62、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内容。P266 63、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P269 ▲6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P271 (论)▲65、决策的特点。P276 ▲66、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67、领导鞠策的客观依据。P282(论)68、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69、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70、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P293 71、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特征。P295 72、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P296▲73、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74、动机的三种机能是什么。P301 75、需要的特征有哪些。P304 76、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P307 (激励过程模式) ▲77、激励的作用。P309(论)7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P315 ▲7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P320 ▲80、成就需要理论与ERG。P32281、期望理论。P326(论)82、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P327 83、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333 84、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338 85、如何消除不公平感。P341 86、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P345 ▲87、7S。P35188、我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P35189、日本JK(自主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及目的。P353 90、海尔OEC模式的基本内容。P360 ▲91、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7 92、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9 93、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P370 ▲9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5 9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7 ▲96、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关系。P392 97、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P394 98、组织变革的压力。P395 99、组织变革的阻力。P398 (论)▲100、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P408 ▲101、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程序的基本内容。P411 ▲102、组织变革的步骤。P413(论)103、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别。P419104、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内容。P425 105、Z理论的观点。P429106、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107、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P436 108、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P438 109、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P439 ▲110、美国的组织文化特征。P443 111、中国现代组织文化特征有哪些。P450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66.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83.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9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240 评论

魔王夫人

二OO二年上半年组织行为学试题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3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 性因素是 [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 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 宜的领导方式是 [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 ] A.E高xV高=M高 B.E高xV低=M高 C.E低xV高=M低 D.E低x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 论是 [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巴仪式 D.语言 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 [ ] A.个人品德 B.工作绩效 C.决策能力 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 ] 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E.群体规模较小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 [ ] A。创新功能 B.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 [ ] 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D.职位权 E.个人权 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 ] 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法 C.电子会议法 D.平均化法 E.德尔斐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在错误下面划“————”,并改正。 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 ] 27.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 ] 28.海尔的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 [ ] 29. 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 ) 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 [ ] 31.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 ] 3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 ] 33.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 ] 34.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 ] 35.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 ] 四、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晕轮效应 37. 事业生涯管理 38.动机 39.组织文化 40. 群体凝聚力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42.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43.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 44.组织变革的压力有哪些? 45.简述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六、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展开论证并联系实际。 46.联系实际谈谈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47.试论述领导威信对于领导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D 3.C 4.C 5.A 6.B 7.A 8.B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A 16.B 17.D 18.D 19.B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E 22.ACD 23.ABCDE 24.ABC 25.ABCE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 27.× 把“群体的规模”改为“群体的绩效规范”。 28.√ 29.× 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30.× 把“静态”改为“动态”。 31.× 把“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改为“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32.× 把“保健因素”改为“激励因素”。 33.× 把“协同效应”改为“群体促进效应(或作用)”或“群体助长效应(或作用)”。 34.√ 35.√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37.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38.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9.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 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 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 (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 (3)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与情绪领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总之,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43.领导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核定价值准则; (4)拟定方案; (5)方案评估; (6)方案选择; (7)实验实证; (8)组织实施。 44.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1)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 (2)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 (3)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 (4)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5)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 (6)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 (8)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 45.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它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1)员工的组织认同感的概念: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三个方面。 (2)提高员工组织认同感的意义与作用:有认同感的员工会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表现为积极维护组织声誉,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并自觉贯彻执行组织的政策;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能最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工作参与度的概念: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4)提高员工参与度的意义与作用:参与工作有利于增强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感觉,这对组织和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5)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参与度都属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的内容。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这两种工作态度:可以从真诚关心员工利益的角度、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的角度、改善工作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自主权的角度、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的角度、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的角度等方面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47.(1)领导威信的概念: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2)领导的有效性表现为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做出正确的决定的有效领导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领导绩效(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好的工作效益、较高的人员满意度、合理的跳槽率以及较高的出勤率等方面)。 (3)威信是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于领导的有效领导行为的产生以及良好的领导绩效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威信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威信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威信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威信有利于吸引人才等。 (4)通过提高领导者品质中的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因素建立、提高领导者的威信,从而有利于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

314 评论

相关问答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答案百度云

    考试的试题是不允许带出的,谁考试完了会将所有题记得清楚,草稿纸都要上交的,还全部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的答案 00938

    落落晓婷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组织行为学自考电子书百度云资源

    《组织行为学通论》(李宝元)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组织行为学通论 作者:李宝元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3

    泡芙小工坊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盘资源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诗诗雨天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百度云资源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1-10 CBDDB ABCAD 11-20 ABCBB BACAC 21-25 CBBBA26-30 BCDE ABC

    英子888888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组织行为学自考真题答案百度云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

    京京魅力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