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3

lucifer487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爱娟子

已采纳

古代汉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四种——“於”(“于”)字句,“为”字句,“见”字,“被”字句。下面逐一分析。 1、“於”字句 上面讲过,被动句的施事者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於”的作用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於”字的这种用法出现得比较早,据研究材料,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如: (1)矢乍(作)册麦易(赐)金于辟矢。《麦尊》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侯作册,麦被辟候赏赐了金(铜)。 引出行为的主动者“於”的出现,使被动句在表意上明显凸现,因而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甲骨文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有意念上的被动句,全文中出现了有“於”作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但仍有不少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当无形式标志时,主动句与被动句是同形的,容易发生混淆。甲金文意念上的被动句如: (2)鹿禽(擒)。 (3)麦易(赐)赤金。《麦方鼎》 例(2)不会产生歧义,译为现代汉语是“鹿被捉住了”,例(3)就费踌躇了,因为主语为人,既可能是动作的施事者也可能是动词的受事者,根据文意,应是后者,译成现代汉语是“麦被赐予赤金”。不难看出,“於”字对识别主动句被动句起看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主语为人而容易引起混淆时,“於”的有与否就成了主动被动的标志。如: (4)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5)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荀子•修身》 (6)物物而不拘於物。《荀子•天论》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沿人者食於人。《许行》 (8)先发制人,后发制於人。《汉书•项羽传》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於”字句中被动的意义是由及物动词来表示的,而不是“於”本身能表示被动,“於”的作用只是引出施事者即行为的主动者。由于“於”字的功用,它一出现之后,后代在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都用“於”了,但还有个别地方仍然主动被动同形,要予以充分注意。如: (9)西域诸国大率士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汉书•西城传》师古注——“服属于匈奴,为其所投使也。” (10)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同上)师古注——“安息以条支为外国,如言蕃国也。” 二例都有“某役属某”,但前例为被动句,后例为主动句,颜师古担心读者理解错,故加以注解。 还应该指出来的是,介词“於”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有时不容易确定。 (11)屈原放逐於楚国。《盐铁论•相刺》 (12)昔司马喜膑脚於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例(11)的“放逐於楚国”可以理解为“被楚国放逐”也,可以理解为“在楚国被放逐”。例(12)的“膑脚於宋”可以理解为“被宋人挖去膝盖”,也可以理解为“在宋国被挖脚膝盖骨”。正因为“於”虽然使主动被动有识别的标志,但也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和引出处所纠缠不清,所以,当有更好的被动句式产生之后,它就让位于新的更好的形式了。 2、“为”字句 “为”字表示被动时是介词,读作wei(其它介词读wei)。“为”字句最典型的结构为“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如: (1)卒为天下笑。《鲁仲连义不帝秦》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3)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6)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上述六例中,前二例主语没有出现,中二例主语为人,后二例主语为非生物,可以看出,在主语出现时,主语如果是非生物,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句子被动的性质没有改变,只是变成意念上的被动句而已,主语如果是人,去掉“为”及它后面的施事者,则句子就可能由被动变为主动了,如例(3)变为“身笑”。 上述被动结构中,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如: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9)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齐晋鞌之战》 上述含“为”的被动句,无论施事者是否出现,其结构都跟现代汉语的“被”字句相同,只要简单地把“为”释成“被”就可以了。 “为”字表被动时后来还发展出“为……所”式,“为字后面的施事者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据王力先进研究,“为……所”式出现于汉代。如: (10)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11)卫太子所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12)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 (13)复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5)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亡。《史记•李将军列传》 上述六例,前四例施事者出现了,后二例施事者没有出现,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省略,出现的频率远没有前者多。相对而言,“为……所”式只比原来的句式多了一个“所”字,但被动的意味更明显,且没有歧义,故它出现后便成了一种比“於”字还要常用的句式,直到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在使用,如“为风雪所阻”,“为事实所证明”。而原来那种不用“所”的句式,由于“为”字还有其他意义,有时候会产生歧义,故后来比较少用了,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看到。容易产生歧义的例子如: (16)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17)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例(16)的“为”可以是介词“替”,可以是介词“被”,还可以是动词“成为”,分别译为“后代一定替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被子孙们担忧”,“后代一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例(17)的“为”可以理解为动词“成为”,也可以理解为介词“被”,前者可译为“像我韩信也已成为俘虏了”,后者可译成“像我韩信已经被俘虏了”。正因为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后来被“为……所”所取代。 3、“见”字句 单纯用“见”作被动的被动句结构比较简单,其结构为“见+动词”,施事者不出现。如: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 (3)汝可疾去矣,且见禽。《史记•商君列传》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5)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只用“见”的被动句,“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上述后二例“见疑”、“被谤”对举,“为戮”、“见疑”对举。 “见”字句如果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需要与“於”字句配合使用,组成“见+动词+於+施事者”的结构。如: (5)臣诚恐见斯於上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韩非子说难》 上述只用“见”的“见+动词”结构,后来产生了另一种新用法,“见”不再表被动,而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人把这种用法的“见”称为副词)。如: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7)的“慈父见背”意为慈祥的父亲背我而去,例(8)的“或见恕”意为“或许原谅我”。现代汉语的“见谅”、“见怪”、“见笑”还保存了这种用法。由于同一结构可表达两种意思,容易产生歧义,故“见+动词”这种句式后来很少使用。 4、“被”字句 “被”用于被动句是最后起的,大致出现于战国末期,“被”用于被动句是从“被”的动词义“遭受”发展而来的。如: (1)而民不被其泽。《孟子•离娄上》 (2)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末期,“被”字由遭受义发展为表示被动,如: (3)今兄弟被侵,必攻也,廉也;知已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4)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以上“被”字还有明显的动词义,汉以后“被”逐渐虚化,纯粹表示被动,但开始只有“被+动词”的形式,不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5)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 稍后,才出现了行为的主动者,魏骨之后逐渐得到推行。如: (6)臣被尚书召向。(蔡邕《被收时表》) (7)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被”字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后,“被”字句的基本格式得以完成。由于“被”字句没有歧义,尽管它是最后起的句式,却得到广泛运用,一直用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句式。 从上面我们看到被动句的整个发展情况:开始是主动被动同形,没有形式标志,接着出现了“於”字句,再接着出现了“为”字句和“见”字句,最后出现了“被”字句。由于“於”字句、“见”字句和“为”字句都可能产生歧义,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表意明确,于是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式终于被被动意味较强且无歧义的“为……所”式和“被”字句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中优胜劣败的结果。 这知识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细节知识,因版面有限,你可登入 ,这可是个专门学习汉语的网站,其中中文专业课和中文考研栏目就有很多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97 评论

诠释0525

语法,字词解释与翻译是相当的多.像语法一般是出选择题,问你,打点的字什么意思,或用了什么手法,或有什么作用.解释题也是.默写有一道,挖空形式.然后诗词格律一般涉及一道...

210 评论

a宝贝洁洁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临”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讲:讲解] B.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憋闷, 积] C.多行不义必自毙。[毙: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逆:违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B.敢问以国报隹谁者奈何 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响:回声—声音 B.色:脸色—颜色 C.狱:案件—监狱 D.坟:土堆—坟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伯牛有疾,子问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 A. 怕乎无为,澹乎自持。 B. 子为父死,亡所恨。 C.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 D.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11.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蝨. C.姜氏何厌之有 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12.“君为我呼入”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3.“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1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 A.射之,豕人立而啼。 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踵门而告文公。 15.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於”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 B.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C.上古竞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D.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16.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7.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孟尝君客我。 D.关中阻山河四塞。 18.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A.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B.谁与,哭者 C.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9.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君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D.千金,重币也。 2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的“莫”字,其词性是(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D.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22.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B.於予与何诛 C.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D.不诛之则为乱. 23.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条 倏 脩 修 B.谷 毂 彀 縠 C.胜 腾 誊 滕 D.旗 施 旌 旂 24.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 A.甘 朝 问 篇 B.即 戒 鸣 及 C.行 莫 亦 大 D.雷 遘 集 各 25.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 A.词诠 B.经传释词 C.说文解字 D.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6.《诗经 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B.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C.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27.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 A.仄起仄收式 B.仄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平起平收式 28.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 ) A.谓之 B.谓 C.犹 D.之为言 29.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仆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 A.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yì B.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shè C.Dàyuān Tǔfān Mòyē pūyì D.Dàyuān Tǔbō Mòyē pūyì 30.在“宣子说,乃轻币”句中,“说”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说”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C.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 D.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诗经 七月》中,“十月”之后出现的词语有( ) A.纳禾稼 B.获稻 C.亨葵及菽 D.纳于凌阴 E.塞向墐户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B.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E.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3.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于同义词的有( ) A.追—逐 B.贫—穷 C.省—视 D.盗—贼 E.更—改 34.下列各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有( ) A.末 然 人 牧 B.凤 亦 焚 徒 C.上 燕 徒 闻 D.车 采 灸 逐 E.羊 亦 佞 鸣 35.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A.《楚辞 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 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 隐公元年》:“不义不暱,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 采薇》:“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县官: 3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 38.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书: 39.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患: 4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忄瞿奔辟而忝两君。 忝: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为: 42.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是: 43.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或: 4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孰与: 45.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所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今意义,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词义色彩上发生的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3)冯唐已老听吹嘘。 (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6)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47. 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本义是昏暮,但是它主要被借用来表示语言中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什么)”,昏暮的意思后来用“暮”字表示。“夫”字的 本义是成年男子,但是它同时也被借用记录语言中的指示代词,如“夫执舆者为谁”。“疲”字的本义是疲劳,但古书里疲劳的意思常用“罢”来记录。请分析一下 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共同点及区别。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癸酉,师陈于鞌。丙阝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48.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49.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50.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51.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52.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3.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邹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 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微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牛何以肥也 ”对曰:“臣饮食以 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秦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 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 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 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 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 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一)54.从文中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说明它们前置的类型 (二)55.从文中找出两句判断句,写在下面(如多写,评分时只取前两句) (三)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56.任重道远以险. 57.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 58.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 59.进贤退不肖,君之明也。 (四)说明文中加着重点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6分) 60.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 以: 61.使将车之秦。 之: 62.有险,先后之以身。 之: 63.敢贺社稷之福。 敢: 64.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 致: 65.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 以: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C 4.B 5.D 6.D 7.D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 32.BD 33.ACE 34.AE 35.AB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6.县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答“天子”、“皇上”、“朝廷”都算对) 37.待:凭藉,依靠。 38.书:文字。(或:认字,写字) 39.患:担忧,忧虑。(或:畏惧) 40.忝:辱。使蒙受耻辱(或带来耻辱)。 41.以:介词。为:动词。以为:把………作为。 42.代词(或“指示代词”) “这”(或“此”)(或“起复指作用”)。 43.或:无定代词。 有人。 44.孰:疑问代词。与:介词。 孰与:表示比较,这句中意为“何如”、“哪里比得上”。 45.所:代词(辅助性代词)。以:介词。 “所以”在本句中意为“用……方法”、“用……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谣言:民间的歌谣谚语,中性词;现代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带贬义。 下流:地位低下,处境低下,中性词;现代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吹嘘:替人宣扬、称扬,中性词:现代指说大话,贬义词。 爪牙: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褒义词;现代指走狗帮凶,贬义词。 锻炼:玩弄法律陷害别人,贬义词;现代为中性词,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上述实例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褒义词。 47.共同点:“莫”作无定代词。“夫”作指示代词,“罢”表疲劳的“疲”都是假借现象(或同音假借)。 区别:“莫”借作无定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但“莫”字的本义由后起字“暮”承担。“夫”借作指示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夫”字兼表本义和借义(或未造后起字。)。 “罢”借作“疲”为本有其字的通假(或假借)。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8.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49.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 50.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1.怎么能由于伤重而坏了国君的大事呢 52.(张侯)把右手所持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邹 与鲁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 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西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一)54.牛何以肥也?(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是以肥也。(“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二)55.本文中的判断句有:危亡之本也;君之禄也;臣之禄也;臣之过;君之明也。 (三)56.(车子)负载很重,路途遥远又不好走。 57.我按时给它(牛)喂食喂水,并且不用粗暴的手段役使它。 58.我喜欢那百里奚说的话,他像是个圣人(贤明、明智的人)。 59.举用有贤能的人,黜退不贤的人,是您圣明的体现。 (四)60.以:介词,用。 61.之:动词,到…去。 62.之:代词,作宾语(指牛)。 63.敢:副词,表谦敬。 64.致:动词,交出。 65.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

267 评论

mayhanlimei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只逐戒武 B.修腾徒切 C.曰亦甘刃 D.取莫狱祭 2.下列各组字中,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胜月誊 膝 B.地吐徒坠 C.嬴赢羸蠃 D.衷衰裹裏 3.下列各组字中,属繁简字的一组是( ) A.罢疲 B.避辟 C.煖暖 D.爱爱 4.《逍遥游》:“斥安鸟 笑之曰:‘彼且奚______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空格内应补入的词请从下列同义词中选一个( ) A.往 B.之 C.去 D.适 5.下列各句中加 词用其本义的一句是( ) A.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女桑。 B.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C.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6.《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倡优”的用法是( ) A.名词作主语 B.名词作前置宾语 C.名词作状语 D.名词作谓语 7.《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句中“以”的词性属( ) A.介词 B.连词 C.语气词 D.语气副词 8.《论语 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 ’”句中“盍”的意思是( ) A.同“盖” B.同“何不” C.同“何” D.同“曷” 9.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 A.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0.下列各句中,“请”用作表敬副词的一句是( ) A.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B.及庄子即位,为之请制。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玄(谢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词中,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的是( ) A.江 B.臭 C.驰 D.色 E.丈夫 2.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同义词的有( ) A.皎皑皙 B.坐跪跽 C.给予与 D.侵袭伐 E.行走亡 3.《冯谖客孟尝君》:描写冯谖“倚柱弹其剑而歌”,紧接“长铗归来乎”后面的语句有 ( ) A.食无鱼 B.居无庐 C.出无车 D.无以为家 E.无以为宇 4.下列句子中加 的语词属联绵词的有( ) A.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B.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C.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D.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E.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5.《老子》:“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句中意动用法的词有( ) A.上 B.下 C.先 D.重 E.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句中“党”是______的通假字:“常”是______的通假字。 2.《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其中“归”的读音是_______,“诸”是_______的合音字。 3.《孟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中“岁”指_______,“兵”指_______. 4.《报任安书》:“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其中“鼓”的词性属_______,“说”后来写作_______. 5.《田单列传》:“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其中“乐”的读音是_______,有“隙”的意思是_______. 6.《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其中“日”的意思是_______,“穷”的词性属_______. 7.《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其中“辄”的读音是_______,“曾”的词性属_______. 8.律诗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如七律首联出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其对句的平仄格式就是_______. 四、语词解释题(解释加______语词,每组语词2分,共20分) 1.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其又何尤: 曷其有极: 2.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人或说: 都以霸: 3.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疏属: 市掾: 4.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市贾不贰: 莫之或欺: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女弱女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愁予: 木叶下: 五、古文标点题(为下面一段古文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本大题10分)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六、古文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事亲孝,与士信……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3.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4.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5.[圣王]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本大题共20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 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 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一)解释文中加______语词:(10分) 1.蹴琨觉: 2.纠合骁健: 3.遭残贼: 4.命将出师: 5.击楫而誓: (二)指出文中的判断句(4分) (三)指出文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语句(4分) (四)指出文中含形容词使动用法的语句(2分)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3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D 3.D 4.D 5.A 6.C 7.B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CD 2.ABD 3.ACD 4.ACE 5.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傥 尝 2.kuì 之于 3.年成 兵器 4.动词 悦 5.yuè 有裂痕(有隔阂,不和睦) 6.每日(每天) 动词 7.zhé 语气副词 8.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语词解释题(每组语词2分,共20分) 1.其又何尤:难道又怨谁呢 曷其有极:哪里才有尽头 2.人或说:人们中有的劝说 都以霸:定都(建都)并建立霸业 3.疏属:远房亲属 市掾:管理市场的属员(辅助人员) 4.市贾不贰:市场上的价格不会两样 莫之或欺:没有人欺他 5.愁予:使我发愁 木叶下:树叶坠落 五、古文标点题(每错2处扣1分,扣完10分为止,不倒扣,共10分)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 公骂曰:“竖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 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六、古文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事奉长辈亲人孝顺,交往士人讲信用……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为人恭敬约束对人谦虚逊让。 2.我听说掌管国家的君主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忧虑没有好名声。 3.因此圣人不期求学习古代,不效法那些一成不变的措施,研究社会的实际情况,据此对它采取措施。 4.燕国的军队被扰乱逃跑,齐人追击败逃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回齐国怀抱。 5.〔圣王〕不是能耕种而供给他们吃的,织布而供给他们穿的,而是为百姓开发那物资财富的途径啊。 七、古文阅读题(共20分) (一)解释文中加______语词(每组语词2分,共10分) 1.蹴琨觉:用脚踢醒刘琨 2.纠合骁健:集合强壮的兵马 3.遭残贼:受残害 4.命将出师:命令将领出兵 5.击楫而誓:敲击船桨而发誓 (二)指出判断句(4分)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此非恶声也 (三)指出名词用作动词的语句(4分) 自相鱼肉 (四)指出形容词使动用法的语句(2分)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1年古代汉语自考试卷

    1. 自考古代汉语课本是繁体字,考试可以写简体字吗 可以,试卷都是简体字,答题用简体字就可以了,而且难度不大,不用太担心。 哦,对了,我是河南的,我考试时是这

    派飞凯特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刘小贱爱花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试卷

    这种试卷是全国统一卷。经查询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规定可知,为了保证学生考试难度统一,学生信息更安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古代汉语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该考试与《中国

    交换礼物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古代汉语自考本科试卷

    基础知识,字词解释,翻译

    夏天可乐冰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古代汉语自考试卷

    这种试卷是全国统一卷。经查询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规定可知,为了保证学生考试难度统一,学生信息更安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古代汉语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该考试与《中国

    撒野撒野王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