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0

完善自已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名词解释几道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天夹心

已采纳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调位

27.语法意义

28.自源文字

29.语音合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

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

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自考试题:文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355 评论

奔兔200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考大专考试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很多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来自书中,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背知识。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答案找出最好。假如没把握,就要采用排除法,即要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得分标准是:多选少选或错选是不给分的,所以大家在面对多选题时都非常谨慎。其实许多多项选择题往往出自于某一基本问题,命题者把该问题的几个要点作为正确选项。干扰项当中,有的干扰项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则立即排除,而有些干扰项是无法一下判定对错的,甚至其本身就没错,只是被放错了位置,同单项选择题一样,看命题和教材顺序选择,依然有效。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也不要忽略了,就是在选中答案之后,一定要按照字母A、B等备选项顺序来进行书写。3.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答案一定要简练、概括、准确,只要理解了。当然,名词解释这种题型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也可以,不必非要拘泥于原文。如果实在是答不上,那么建议大家可以顾名思义,根据题目去猜想,然后再进行解释。4.简答题简答题一般围绕基本概念、原理及联系进行命题。考生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么简练,也不要像论述题一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列出要点,并简要扩展。5.论述题论述题这种题型,建议大家可以先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对要点逐一展开叙述,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要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努力,内容多多益善。如果时间紧张,那就直接把几个要点作答在试卷上。注意,一定要记得分段并且留一定空白以备叙述,然后发挥形象思维能力。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26 评论

密果儿颖颖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名词解释自学考试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

    bigbig米米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广告学名词解释自考真题

    广告学概论考试创作题主要考主观题,就是考个人的创作能力。自考真题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一大法宝,需要好好利用,而且年份离的越近,参考价值越高。以下是希赛网自考频道整理

    西湖草莓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美学自学考试名词解释

    1、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

    小马楠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学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winonafirst1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自学考试名词解释几道题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

    萤火虫BB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