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5

wxb2066472463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笔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enleireg

已采纳

【导读】10月自学考试在万众瞩目中已然结束了,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喜欢进行分数预估,这就需要找到专业的机构,参考具体的真题答案进行分数预估,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10月自学考试《现代汉语》部分真题(网友回忆版)。

术语解释:

21.元音

【答案】发音时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

【考点】语音概说

22. 外来词

【答案】外来词又称借词,是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包括纯粹音译、音译兼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注、直接借形。

【考点】词汇

23. 同音词

【答案】同音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完全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

【考点】同音词

简答题:

39.简述词汇的特点

【答案】

(1)现代汉语的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形简短,古汉语单音词更多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如“目—眼睛”、“石—石头”,有些多音节词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外交部长——外长”。

(2)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汉语运用词根复合法,使用词根语素构成词最多,如“江河”、“山峰”等,使用附加法,用词缀语素和词根语素构成的词特别少,比如“袜子、石头“。

【考点】词汇

40.简述倒装句的特点

【答案】

(1)结构可以复位;

(2)语音轻读;

(3)表达重心前置

【考点】句子的变化

关于10月自学考试《现代汉语》部分真题(网友回忆版),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自考考试成绩一般在考后1-2月左右公布,各地具体规定不一样,大家可以及时关注,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183 评论

夹心大便

绪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民族共同语包括口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和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白话:产生于晚唐五代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的源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最晚在14世纪已经开始形成。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江浙话)、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七大方言最大的特征是共用一套汉字符号系统。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1、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2、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①整理异体字。②简化笔画。③统一字形。第一章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的性质:①生理属性:语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发音器官活动的产物。②物理属性:语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③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和语音系统性上。人的发音器官:①肺和气管②喉头和声带③口腔和鼻腔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①音高:决定于声波的频率。②音强:决定于声波的振幅。③音长: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④音色: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是语言用以区别不同意义的基本要素。音色的差别的三种因素:①发音体不同。②发音方法不同。③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乐音:是波形有规律的听起来和谐悦耳的声音(元音)。噪音:是波形杂乱无章的,听起来不响亮的声音(辅音)。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辅音: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辩义作用归纳出来的。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国际音标:是国际上最最的一套语音记音符合,一音一符。辅音的发音过程:①成阻②持阻③除阻辅音的发音方法:1、阻碍的方式:①塞音:b、p、d、t、g、k。②擦音:f、s、sh、r、x、h。③塞擦音:z、c、zh、ch、j、q。④边音:l。⑤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①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叫清辅音,b、p、d、t、g、k、z、c、zh、ch、j、q、f、s、sh、x、h。②浊音:m、n、ng、l、r。3、气流的强弱:①送气音:p、t、k、c、ch、q。②不送气音:b、d、g、z、zh、j。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①舌面元音、②舌尖元音。③卷舌元音。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iao韵母: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舌尖中鼻音韵母、舌根鼻音韵母)声调由音高决定。声带放松音高就低,声带拉紧音高就高。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相对音高。调类: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①阴平[55]:高平调。②阳平[35]:中升调。③上声[214]:降升调。④去声[51]:高降调。普通话的音节: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普通话的声母同方言相比较主要有三个特点:①能区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②能区分舌尖鼻中音n和边音l;③能区分唇齿音f和舌根音h。普通话的韵母同方言相比较主要有三个特点:①能区分前鼻音—n尾韵母和后鼻音—ng尾韵母;②能区分齐齿呼韵母和撮口呼韵母;③能区分后、半高、圆唇元音o和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而成为一种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声调就是轻声。上声之后的轻声调值最高,去声之后的调值最低。轻声的规律:①“的、地得、了、着、过、吧、吗、啊”等助词。②“子、儿、头、巴、么、们”等虚语素。③“上、下、里、边、面”等表示方位的万分④“来、去、出来、进去、下来”等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⑤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⑥做宾至如归语的人称代词。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上声的变调: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友好(友=油)②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体操③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 母•亲一的变调:①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一天、一团②在去声前读阳平:一定、一样、一日行里、一路平安③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音读轻声:看一看,想一想不的变调:①在去声前读阳平:不论、不要、不怕、不记名②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管不管、忙不忙、吃不下、修不成停顿: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声音间歇。语法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按时间长短分六级:①顿号②逗号③分号④冒号和破折号⑤句号、问号、感叹号⑥省略号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声东击西 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叫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重音:指的是玉器句当中某些词语的重整旗鼓,它不涉及词的意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又叫语句重音。语法重音:谓语、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形容词等在名词前作定语、形容词、副词作补语、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重读。逻辑重音: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对比、特指或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时要重读。语调升降:①升调:表疑问、惊异、号召,名中暂停或意思没完。②降调:表肯定、感叹、请示,一般用于话已说完。③平调:表庄重、冷谈、踌躇等语气。④曲折调:多用表示讽刺、含蓄、意在意外等语气。朗读:就是把书面的文字经过朗读者的理解变为有声语言。第二章 汉字原始文字:又称文字画,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方法来提示事件或提示语句,有文字的记录和交际功能。汉字的形体演变:①甲骨文:通行于殷商。②金文:又叫钟鼎文,源于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代表字体,趋向定型化。③籀文与六国古文:战国时秦用籀文,称作大篆,代表字体是石鼓文。六国用古文。④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的,偏旁部位和写法固定了。⑤隶书: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全部丧失了,使汉字由繁趋简,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⑥楷书:本称正书,真书,兴于汉末,魏晋后通行。⑦草书:魏晋时出现楷书的快写体称为今草,以前的草书为章草。⑧行书:“行”取生动活泼之意。汉字的字符构成分三类:①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独体的表意字。②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③记号:语音和意义上都没联系。汉字的性质:意符音符记号文字,简称意音文字。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①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②汉字是音义二维的语素文字,与语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与语音的联系不具有特定性。③汉字构形具有理性,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单位。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意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不达意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音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符。记号: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和声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现行汉字的四种基本类型:①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②半记号字:半意半记号字、半音半记号字。③表意字:独体表意字、合体表意字。④意音字(58%)。汉字的简化:①减少笔画。②精减字数。汉字的标准化:①定量②定形③定音④定序汉字编码:①音码②形码③音形码④形音码第三章 词汇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语素的分类:1、按音节分:①单音节语素:山、水;②双音节语素:葫芦、参差;③多音节语素:歇斯底里。2、按构词能力分:①自由语素:单音节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火、圆;②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能和其他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自由组合成词,基,基础。③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且和别的语素或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组成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家,作家,艺术家。3、按意义分:①实语素:山、水;②虚语素:最、才;③单义语素:买,币;④多义语素:茶、快。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单音节的单纯词:雨、鸟、吃双音节的单纯词: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芙蓉、玛瑙双声:声母相同,蜘蛛、忐忑、尴尬叠韵:韵母或主要元音及韵尾相同。蜻蜓、蹉跎、叠音:猩猩、依信、区区 译音词:沙发、夹克、蒙太奇 取声命名的词、拟声词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在构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粘附在词根的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1、复合式:①联合式:离别、国家、取舍。②偏正式:火车、龟缩、鲜红。③动宾式:打架、失望、理发。④后补式:打倒、改善、花朵。⑤主谓式:年轻、国营、地震。2、附加式:以词根为主体,粘附词缀。①前附加:老师、老虎老婆。②后附加:嘴巴、泥巴、尾巴。3、重叠式:①AA式:娃娃、星星。②AABB式:形形色色词义的性质:①客观性和主观性。②发展性。③概括性。④社会性。词义与概念:一致性:它们都具有概括性,都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区别:①词义是词的内容,概念是思维的方式,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范围。②词义和概念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③词义比概念内容宽泛。词的理性意义:又称基础意义,指词义当中与概念相应的部分,它包括所表示的对象的特征和所表示的适用对象的范围两个方面。词的色彩意义:又称附加意义,指词不达意义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书面、口头)、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语素义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存在于单纯词中,这时语素义即词义;二是存在于合成词中,这时词素义和词不达意义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①语素义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表示词义——胆识。②用语素义的借代、比哈用法构成词义——羽化。③语素义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糖衣。④语素义部分失落或模糊——打尖。义位: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叫义位。单义词:是只有一个义位的词。多义词:是具有多个义位的词。本义:就是某个词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意义。基本义:指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出来的。比喻义:是词或词组的比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义素:是构成义位的最小的语义单位,是通过比较了解义位是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语义范围。构成语义场的是含有共同的核心义素的一组义位。语义场的类型:分类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绝对同义词:绝对同义义场内各义位的理性意义及色彩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构成绝对同义义场的义位相同的一组词叫绝对同义词,也叫等义词。相对同义词:相对同义义场内各义位的理性意义及色彩意义不完全相同,在同样的语境中未必都能互相替换,但是构成义位的抽象的、主要的义素必须相同。构成相对同义义场的义位相近的一组词叫相对同义词,也叫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1、从词的理性意义上进行辨析:①词义的侧重点不同。②词义的轻重不同。③词义的范围大小不

290 评论

嘻哈精神9999

什么是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或特定范围的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固定短语+词

词汇是集合概念,不可以讲“一个词汇”,而应该讲特定范围,如:

一种语言:汉语词汇

一种方言:北方方言词汇

某一断代:现代汉语词汇

某一个人:特朗普的词汇

某一本书:《红楼梦》的词汇

某一课:第十五课的词汇

~~~~~

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词汇的构造单位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

词是音义结合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

语素是音节和意义的最小结合体。

————

词汇单位-语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音:完整的音节,

最小须是一个音节, 也可以是多个音节。

2.义:音节须有意义,

且与词义一致。

3. 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完整性不可再分割!如若还可分出更小的意 义,则不是最小的,须继续分割。

~~~

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

替代法:对某个语言单位(一般是双音节AB)的各个成分进行同类替换。(即,保留一边,另外一边替换成别的字组成新词)

替代原则:

被保留的一边在新词和原词中:

1.意义一致(绝对原则) 2.位置一致(方便对比) 3.音节数量一致(方便对比)

备注:1必须满足, 2、3不是必要条件。

双音节单位AB,若A、B都可以被替代组词,则A、B各是一个 语素。(须遵循替代原则1)

如果双音节单位AB,有一边可替换,另一边不可替换, 则AB是1个语素。

1个汉字是不是语素一定要放在某个具体词语中判断,不能孤立看待。

~~~~~

语素的分类

1.按音节数量分类(1个语素内): 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较多):一字一语素。

如:人民,( 2个语素:人、民,都是单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较少):多(≧2)字一语素(意义不可拆分)。 如:马虎 蝴蝶 麦克风 乌鲁木齐 以上词都只有1个语素,多音节语素常见于音译外来词。

2.按语素构词能力强弱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能力强):

1. 既能和其他语素组词

2. 又能独立使用(本身就是词)

不成词语素(能力弱):

1.只能和其他语素组词

2.不能独立使用(只是语素,不是词)

3. 按词内的意义地位分: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词根语素:表示词的基本概念(实),一般组词位置自由。

~~~~~~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普通话的词语的特点

(1)语素和汉字大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1) 如:人、民、手、机

(2)一字多语素的情况 (多义字、多音字) 如 :鲜花、花钱、刮花了

(3)多字一语素(多音节语素,意义不可拆分) 如:沙发、咖啡、雷达、仿佛、忐忑、尴尬

~~~~~~

词和语素都是音义结合体,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确定词的方法:

一、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二、能单用:

1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2 能单独起语法作用的是词 句子有它没它,意思或语气不一样;或没它,句子不通。

三、剩余法 把句中所有能单说的词找出来。句中剩余的,不能单说,也不是其他词

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汉语中的虚词就是这样确定的。

注意!以下类别都是词: 普通话的词语的特点

1.结构助词:的de、地de、得de 我的狗、高兴地跑过来、跑得快

2.动态助词:着zhe、 了le、过guo

我喝着豆汁儿。 我喝了豆汁儿。 我喝过豆汁儿。

3.句尾语气词:了le 快到中秋节了。

4.数词:一、二(两)、三...... 5.量词:只、张、条...... 两只狗(短语,3个词:两+只+狗)

6.代词:这、那 这只狗(短语,3个词:这+只+狗)

~~~~~~

短语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

穿小鞋 穿凉鞋 戴绿帽 戴草帽

固定短语可分为专名和熟语

专名:人名、地名、机关团体、书名等, 如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三 国演义》

熟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

成语:历史上沿用下来或群众中长期流传,见解精 辟并含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四字格最为常见。

炼石补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黄粱美梦

城下之盟

洛阳纸贵

文质彬彬

子虚乌有

七嘴八舌 是可忍,孰不可忍

惯用语: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 三字格的动宾短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吹牛皮 八九不离十 拉后腿 生米煮成熟饭 踢皮球 揭不开锅 戴高帽 八竿子打不着 马后炮 吃定心丸 走后门 卖狗皮膏药 开绿灯 不管三七二十一 磨洋工 挖墙脚

谚语:流传于民间的形象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世上无难事情,只怕有心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

歇后语:有前后两个相关部分构成的带有隐语性 质的风趣幽默的短语,前一半近似谜面,后一半 相当于谜底。

1.比喻型 聋子拉二胡——胡扯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2.谐音型 老九的弟弟——老实(十) 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腊月里的萝卜——动(冻)了心 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

单纯词:只有1个语素的词。 1.单音节词:人、海、风、一、着、的

2.复音节词: 1.单纯词:只有一个语素

A.联绵词:参差、仿佛(双声) 葫芦、逍遥(叠韵) 芙蓉、狼藉(其他)

B.叠音词:奶奶、爷爷、姥姥 (单说和叠用意义不同或单说无意义)

C.音译词:咖啡、迷你

D.拟声词:叮当、哗啦

“奶奶、、爷爷、姥姥” 是单纯词,只有1个语素。

~~~~~~

合成词:2个或者2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重叠式合成词: 2个相同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AA=A+A,A可单说意义与AA同。

爸爸=爸+爸 妈妈 = 妈+妈 常常 =常+常 偏偏 = 偏+偏

“妈妈”VS.“奶奶” “妈”可单说,意义与“妈妈”相同,“妈妈”可拆分出2个语

素,合成词。 “奶”单说——奶水,意义与“奶奶”不同,“奶奶”不可拆分 1个语素,单纯词。

2.附加式合成词 :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 ,

A+B,其中一个是词缀。 (1)前缀+词根:阿姨 老师 第一

(2)词根+后缀:椅子zi 木头tou 花儿(r)

热乎乎 圆溜溜

3、 复合式合成词 :不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 A+B=词根+词根。

1 并列式(又叫联合式): A和B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

意义相同、相近-如:道路、喜欢

意义相关,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比喻) - 如:领袖、骨肉

意义相反、对立,- 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如:反正、开关

2 偏正式

A:修饰义(偏,增添细节) B:中心义(正,本质属性) 前偏,后正,位置不可颠倒。

如:毛笔、 教室、 热爱、 雪白、笔直、教师、护士

以上划线语素为中心义(正),前面为修饰义(偏)。

3 动宾式( 也叫 支配式)

A:动作+B:动作对象,

B相当于A的宾语。

词义陈述动作 如:请客、理发

词义指称某类人

如:司令 司(动作):主管、操作,令(动作对象):命令

管家

4 补充式 B补充说明A。补充义B在后。

动补式

A:动作+B:动作带来的结果状态

如:提高(提了以后变高了)、改正(改了以后正确了)

量补式

A:人/事物+B:A的量词

如:人口 花朵

(三口人,“口”:“人”的量词) (一朵花,“朵”:“花”的量词)

5 主谓式( 也叫 陈述式) :

A:主语(人/事物)+B:谓语(动作/性质状态)

名(主)+动作(谓)

如:地震、海啸

名(主)+形(谓)

如:年轻、性急

代(主)+动(谓)

如:自主、自驾

~~~~~~

词义:

1、理性义

词义中与表达 概念相关的意 义部分,有叫 概念义、主要 义。对内统一 性,对外排他 性。

例如:人:能够直立行走并制造工具的哺乳动物。

2、色彩义

附着在词的理 性义上面表达 人或语境所赋 予的特定感受, 又叫感受义, 附属义。

包含: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地域色彩 时代色彩

例如:褒贬:成果(褒)-后果(贬 -结果(中性) 书面语、口语:欢笑(书)- 乐(口) 形态-动态-颜色-声音: 云海、垂柳、彩虹、轰隆 地域色彩:俺、唠嗑、啥 时代色彩:同志

3、语法义

是词表示语法 作用的意义

例如: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区别词、量词、数词等

~~~~~~

词义的分解

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有的词有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分为本义、基本义和转义。

~~~~~~

同义词的区别

1.理性意义有差别

A意义轻重:失望-绝望

B词义范围大小:边境-边疆

C个体与集体:书籍-书

D搭配对象不同 充足(具体)-充分(抽象)-充沛(雨水、精力); 交流(抽象)-交换(具体)

2.色彩意义有差别

A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 成果-后果

B语体色彩 口语-书面语 马上-旋即 方言-普通话

3.词性有差别 充实(形容词)-充满(动词)

~~~~

外来词

普通话的词语的特点

(1)定义:从外族语借来的词。

(2)分类:

• 音译词:完全按照原词的语音形式对译成汉语, 汉字与意义无关系:咖啡、白兰地、扑克、逻辑、模特

• 音译兼意译词: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 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Marxism

马克思主义 音译i 意译i

• 音译加意译词:用音译的方法把原词对译成汉语, 加上一个原词没有的种类名称: jeep

吉普车

音译 加意译(种类名称)

92 评论

xiao叶子0118

现代汉语笔记挺多的,先给你宾语和补语的吧。。。。。希望对你有用、、、宾语和补语(★★:理解-重点、难点)(一)宾语的构成:大多数词和词组(状中词组和介宾词组除外)都能做宾语。经常作宾语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二)宾语的意义类型受事宾语:这些事压跨了她。施事宾语:水里窜出一条大鱼。结果宾语:我最近写了几体通俗小说。工具宾语:你把这个锅盖上锅盖。处所宾主:下月我去趟上海。方式宾主:我平常写行书。原因宾语:我真后悔没去。目的宾语:门口有那么多人在排队购票。角色宾语:姚明在这场比赛中打中锋。 判断宾语:我们者是中国人。 语的语义指向补语只是说明谓语:她兴奋<起来>了。补语同时说明主语:这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富裕>。补语同时说明宾语:你洗<干净>了手再吃饭。补语同时说明兼语:这事使她高兴得<跳起来>。(四)补语的类型结果补语:她又被人救活了。(曹禺)趋向补语:月亮又升起来了。可能补语:得不+趋向/结果:他可是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得/不+了:这比起崇高精神又算得了什么呢?得/不得: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状态补语:后面大船来得飞快。程度补语:过去,这地方乱遭了。数量补语:这一病就是躺了一个多月。介宾词组补语: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五)宾语和补语共现格式谓+补+宾(常见):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谓+宾+补;我们都等你半天了。谓+补+宾+补:她于是淌下泪来。谓+宾+谓+补:我看出看了一整天。 宾语和补语的辨别 一般地,宾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补语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如果辨别宾语由谓语充当或宾补由数量词充当时:注意分析谓语与后置成分语法意义。如果是谓语的对象,则是宾语,如果是说明补充的结果,则是补语。宾语:他浪费了三天。 补语:我休息了一天。 他用了三天。 我写了一天。区分名量词与动量词。名量带宾语,动量带补语。宾语:他写了三篇。 补语:我写了三遍。 电影她看了两场。 我要大干一场。后缀“得”与结构助词“得”后缀:觉得、懂得、获得、晓得、值得、认得、使用权得、舍得……(带宾语),助词后面是补语。宾语:他显得很高兴。 补语:他们玩得可真高兴。 我们取得了胜利。 他疼得直哭。

304 评论

素素V587

可以去下载酷博软件 汉语词霸 能免费用20次,拼音什么的都全了,蛮好的,去看看吧

130 评论

相关问答

  • 00535现代汉语自考笔记

    简答题 □ 为什么说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产生文字的需求和可能,文字才能产生? 答: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

    小鱼qt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汉语言现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备考攻略 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王世忠2022-10-08 13:12:13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

    漫山红遍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现代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笔记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汉语修辞学指定教材,自考汉语修辞学难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

    光影碎片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现代汉语基础00854自考笔记

    专业名称:B050104秘书学(独立本科段)主考院校:安徽师范大学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

    babyfaceonlym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现代汉语基础自考重点笔记

    汉语句法成分  6种基本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种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通常以“句中位置”和“句中功能”判断。 主语: 句中位置—

    仗剑拂衣去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