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6

哈哈超man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学考试试题研究答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老余popopxm

已采纳

查无此科目。白痴!

88 评论

lunaseayoyo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139 评论

金花2015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指社会研究的 A.具体方法 B.研究方式 C.具体技术 D.方法论 2.社会研究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对存在于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社会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趋势研究 D.同期群研究 3.要了解全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者只需从中抽取几千人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这种调查方式是 A.抽取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蹲点调查 4.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 A.理论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填补空白”的研究项目,符合选题的 A.可行性标准 B.新颖性标准 C.政治性标准 D.重要性标准 6.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这种选题方式是 A.上级指定选题 B.委托研究机构选题 C.学术界选题 D.纯自主选题 7.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时首先要确定 A.调查对象 B.分析单位 C.研究方式 D.统计方式 8.通过部分调查对象的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逻辑中的 A.抽样一推论原则 B.演绎推理原则 C.统计性原则 D.经验归纳原则 9.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这种理 论模型的表达方式是 A.变量结构图示法 B.图式法 C.公式法 D.列表法 10.有待于经验验证的理论雏形是 A.理论检验 B.理论模型 C.理论推演 D.理论假设 11.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雪球抽样 12.在某县进行农户生活水平抽样调查,先抽取若干乡组成乡样本,再从乡样本中抽取若干村组成村样本,最后从村样本中抽取若干农户。这时,初级抽样单元是 A.县 B.乡 C.村 D.农户 13.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 A.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B.指标加权 C.处理缺失值 D.建立量表 14.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是指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预测效度 D.同时效度 15.用磅秤称女儿的体重,决不会因为爸爸力气大,女儿就轻些,妈妈力气小,女儿就变重了。这说明 A.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观更敏感 B.测量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C.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D.测量能帮助人们观察到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16.在关联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把后续问题称为 A.过滤性问题 B.相倚性问题 C.二项选择式问题 D.矩阵式问题 17.每次小组访谈后都应及时做好各项遗留工作,下列属于“做好访谈后的工作”的是 A.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B.进一步查证事实 C.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D.协调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 18.了解带有个人性和隐私性的问题,采取 A.座谈法 B.集体访谈法 C.个别访谈法 D.小组访谈法 19.下列属于访谈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的是 A.语言与社会背景 B.诚实与精确 C.兴趣与能力 D.勤奋负责 20.对整个观察进程的预先安排,是指 A.明确观察目的 B.制定观察方案 C.进行理论准备 D.进行观察的物质准备 21.划分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依据是 A.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情境与条件的控制程度 B.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 C.根据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 D.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2.关于观察的信度和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观察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大的效度 B.观察法通常被认为比其他方法的效度低 C.观察法通常有较高的信度 D.稳定系数可以说明观察的效度 23.文献研究的优点是 A.可以控制文献内容 B.容易数量化 C.资料间难以对比 D.适合做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24.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是 A.费时 B.费用较高 C.费力 D.研究结果受资料真实性的影响 25.美国社会学家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所做的“消费品广告的他人导向”研究,属于 A.现场实验法 B.参与观察法 C.内容分析法 D.问卷调查法 26.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审查资料被称为 A.实地审核 B.收集审核 C.多次审核 D.系统审核 27.在研究我国学生群体时,只讲中学生、大学生这两类,所违反的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是 A.从所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选择标志的原则 B.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的原则 C.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选择标志的原则 D.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28.专题性研究报告的特点是 A.专题性研究报告涉及到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 B.读者能通过报告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C.专题性研究报告一般是篇幅很长的描述性研究 D.专题性研究报告要求做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9.研究报告的“灵魂”是指 A.报告的正文 B.报告的提纲 C.报告的主题 D.报告的材料 30.研究报告中要尽力避免的表达方式是 A.作者发现…… B.我们发现…… C.数据显示…… D.统计表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关于社会研究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研究内容是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B.每项社会研究都有相同的内容 C.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因果分析两个层次 D.确定研究内容首先要按照研究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 E.各个社会研究项目内容方面的广度有大有小 32.下列属于纵向研究的有 A.趋势研究 B.民意测验 C.同期群研究 D.市场调查 E.同组研究 33.选题的客观标准包括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研究者的特点 E.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34.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的重要特点包括 A.必然性特点 B.概率性特点 C.可直接观察和测量 D.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E.变量之间的变化朝着相同方向 35.关于配额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配额抽样首先要确定配额比例 B.配额抽样的逻辑是通过样本配额,使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完全一致 C.配额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 D.配额抽样要求必须掌握总体的最新资料,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E.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本质上相同 36.关于问卷设计的提问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尽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 B.可引用官方观点来引导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C.避免询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D.应当使用第一人称提问 E.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 37.一份规范的问卷大体上包括 A.结束语 B.问题 C.统计方法 D.封面 E.问卷试用程序 38.访谈法的调查方式包括 A.通过信件进行的交流 B.借助于电话进行的交谈 C.面对面的直接交谈 D.通过翻译进行的面对面交谈 E.通过邮寄问卷进行的调查 39.可以用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文献有 A.各类统计年鉴 B.政府的统计快报 C.联合国的统计报告 D.商务部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 E.盖洛普公司公布的民意测验报告 40.学术性研究报告的导言包括的内容有 A.说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意义 B.文献综述 C.分析研究结果 D.介绍研究目标和假设 E.重要概念的界定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集合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42.简述定量研究的优点。 43.简述社会研究中测量的层次。 44.检查用观察法获得的资料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材料,论述实验法的缺点。 美国学者齐默巴多的一项课题是研究监狱警察滥用权力的问题。究竟是那些粗鲁、冷酷无情的人被拉来当了狱警,还是监狱社会环境助长了暴力行为?为找到答案,齐默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仿建了一座监狱,并在年轻人中征集实验者。70多人申请了这项每天报酬15美元的工作。齐默巴多用心理测验和体能测验挑选了24个看起来心理稳定和正常的学生参加实验,他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学生被随机指定为“犯人”或“狱警”这两个角色中的一个。那些被“选”作犯人的学生真的由当地警察逮捕并带到这个地下室监狱,关在一个3人一间的囚室里,并被告知要关两个星期之久。但实验没有持续两周,到第六天这个假监狱就被关闭了。因为研究者对他们的实验所引起的行为感到很担心:被选为“狱警”的学生真的扮演起了典型狱警的角色,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囚犯”,以非人手段取乐。同时,“囚犯们”也很快地适应了囚犯角色,想到的是如何逃生和避免惩罚。 46.结合实际,论述离中量数的意义与作用。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城市有居民400万人,分属1000个居委会。研究者打算从中抽取部分居民进行调查。请你帮助该研究者设计一个抽样方案,并说明抽样方案的具体内容。

209 评论

老猫啊老猫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现代汉语自考教材答案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寻找2013年版,齐沪扬主编的《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齐沪扬,复旦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中国》,张海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素可以定义为的语言成分。2.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这个词在句法结构里所能占据的。3.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既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看它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当作一个整体看它的。4.从句子的功能来看,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称呼句、感叹句和。5.词是反映词的的类,尽管同一词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6.谓词性成分转化为体词性成分的主要手段是。7.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和陈述性的两类。8.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9.“站”、“世纪”这样的词直接放在数词后头的时候,叫做。10.形容词或动词前边加上“个”变成体词性结构以后充任的宾语叫。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1.在分析一种语言的语音结构时,最小的单位是A音位B音节C语素D元音12.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A两个音节的B三音节的C单音节的D多音节的13.在多音节单纯词里,一个汉字代表的是A无意义的音位B有意义的音节C无意义的音节D有意义的音位14.下列不是偏正结构的是A精品书B九个孩子C打扫房间D旧报纸15.“写文章”和“写清楚”分别是A述宾结构、述补结构B偏正结构、联合结构C述补结构、偏正结构D述补结构、主谓结构16.有关合成词“好好儿的”,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它是附加式的合成词B它的词根部分是重叠式C“好好”是音节“好”的重迭式。D“的”附加在“好好儿”上,“儿”附加在“好好”上17.属于区别词的是A酸性B高级C初级D低级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词是封闭类,虚词是开放类B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等等,虚词起语法作用,但也有具体的意义C实词都是自由的,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D实词能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19.不属于准宾语的是A醒了两次B扫扫地C去超市D来了客人20.属于连谓结构的是A唱歌跳舞B跟你开玩笑C笑得肚子疼D喜欢读书21.“很危险”、“有危险”中的“危险”是A名词B形容词C名动词D名形词2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代词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B代词本身的语法功能和它所替代的词的语法功能一致C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D“这么”所替代的词是体词性的23.下面的“想”属于助动词的是A很想妈妈B她想去跳舞C她想了很多D她想自己也许来晚了24.“看不见”是A趋向补语B粘合式述补结构C结果补语D组合式述补结构25.与有定宾语不同的是,无定宾语可以出现在A述语之后B复合趋向补语中间C整个述补结构之后D主语与谓语之间26.下面句子中属于复句的是A小明下了地铁,上了112路公交车。B肖玲听说,公司换了个会计。C这些花儿的特点是,颜色淡雅,香味浓郁。D为了孩子弹好钢琴,父母没少费劲。27.下列不是准定语的是A我的书丢了B张三的原告,李四的被告C他的篮球打得好D我来帮你的忙2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B分句有时用连词连接。C连词是作为结构成分来看待的。D有的分句是定位的。29.以下宾语不是虚指的是A笑什么?别笑了。B唱它一段C她说她的D看了回京戏30.“提起这个人啊,可是大大有名。”中“啊”的作用是A进行对比B引起注意C表示列举D举个例子三、分析题31.按要求将下列语素归类。来日失呢金民好我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32.“手表”、“白菜”、“铁路”、“牛肉”“火车”是词还是词组,请具体分析。几个结构的组成成分都是自由的。“手表”、“火车”不能扩展,是词。“白菜”、“铁路”“牛肉”虽能够扩展,但扩展后的意义有变化,因此也是词。33.“爬过山没有?”和“爬过山就到了”中的“过”有什么区别?前一句中的“过”是动词后缀,后面不能再加后缀“了”;后一句中的“过”则是动词做补语,“爬过”是述补结构,后面还能加后缀“了”。两句话因此意思也不同。34.分析“满满儿的”、“他们的”、和“慢慢的”中的“的”有什么不同。“满满儿的”中的“的”是状态形容词后缀,“他们的”中的“的”是助词。“慢慢的”中的“的”是副词后缀。35.“有人”的否定形式是“没有人”,“没有来”的肯定形式不是“有来”,而是“来了”,为什么?两个格式的宾语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没有人”的“没有”加在体词性成分前边,表示不存在,文言文说“无”,“没有来”的“没有”加在谓词性成分前,表示动作没有完成或是事情没有发生,文言文说“未”。36.“他自己开车”和“他自己知道”在句法结构上一样吗?不一样。前一句主语是“他”,谓语是主谓结构“自己开车”,“他”和“自己”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后一句是同位结构“他自己”做主语。37.将以下句子的主语按要求归类①你的话解不开他的心结。②那支枪不知什么时候丢了。③所有的道理都讲过了。④那位新同事领导还没见过他。⑤这种纸质的杯子用不了多久。⑥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受事主语与事主语工具主语受事主语与事主语工具主语38.举例分析语气词在句中停顿处的作用。①作为停顿的标记。②表示某种语气。39.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语法结构的层次和结构关系。①热切盼望他到来②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学的习惯①热切盼望他到来└偏正┘└主谓┘②养成读书的习惯和提高理解的能力└述宾┘└述宾┘└偏正┘└偏正┘40.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面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简洁并不是简单,它是以充实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对要表达的事物非常熟悉,能抓住其要点,才能做到简洁。简洁并不是简单,‖它是以充实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对要表达的事物非常熟悉,|‖能抓住其要点,‖才能做到简洁。四、简答题41.联合结构与并立式复合词有什么不同?联合结构的项数是没有限制的,是可扩展的,并立式复合词限于两项,不能扩展。联合结构的语法功能跟它的组成部分语法功能基本上一致,并立式复合词则不一定。从意义上说,联合结构每一项都是实指,而且各有独立的意义,并立式复合词的每一项意义是比况性的。42.举例分析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是A“飞得高”B“飞得很高”、“飞得高高的”。A的状态补语是单个的形容词,B的状态补语是“程度副词+形容词”或状态形容词。两类格式表示的意义不同,A是断言,B是描写;A是静态的,B是动态的;A不包含量的概念,B包含量的概念。从语法功能上来看,B可以受“早就、已经、连忙”等时间副词的修饰,A则不可。B可以跟“把、被、给”等介词连用,A不行。B可以做状语,A不行。43.述宾结构的述语往往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表示跟这种动作或行为有联系的事物。宾语与述语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什么?请举例说明。①宾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②宾语所指的事物是动作或行为产生的。③宾语表示处所。④宾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主动者。五、论述题。44.如何分辨词和词组?现代汉语中有哪些确定词的界限的方式?有什么缺陷?请举例说明。①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来确定汉语的词是有困难的。②单纯根据语言成分活动能力的强弱来确定词的界限也是不足的。③扩展法是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④单纯从意义方面判定词的界限也是行不通的。判定词的界限要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例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24 评论

相关问答

  • 护理学研究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这个得自己搜索

    曼妙樱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护理学研究自学考试试题答案

    病例分析病人,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10年,加重2天人院。病人于10年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每当感冒后加重。久治不愈,反复发作。2天前因感冒再次出现呼吸

    忘记高傲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护理学研究自学考试试题答案网盘

    试述护理研究中如何评价选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护理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0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幸福航海家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护理学研究自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医学名词解释 护理学研究 1/非实验性研究 :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称为 非实验性研究 ,这类研究常在完全自然状态下进行

    冰冷的火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护理学研究自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教育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3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追梦的风筝123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