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1

yanrongsun
首页 > 职业资格证 > 方孝孺翻译资格证考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六月之程

已采纳

1 荆轲 战国末年卫人,为人豪爽,好读书、击剑。后游燕与田光高渐离交好,光荐之太子丹,丹认为上卿。秦灭赵后,续公燕国,丹遗轲刺杀秦王政失败被杀。

2 燕丹 即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王喜之子,姓姬,名丹。曾入秦为人质,位受礼遇,怨而亡归,企图以暗杀手段刺杀秦王政。派遣荆轲等假借使者知名入秦,伺机行刺。事败后秦急攻燕,丹率君亡走,为燕王所杀,献其首於秦。

3 函 本意为夹、盒子此用为动辞,意为夹藏。

4 劫 胁迫、挟持。

5 霸诸侯 为诸侯霸王。霸,称霸,动辞。

6 知辨识机 了解事势的转变,认识事务的关键。机,事务的关键。

7 曹沫功成三句 曹沫劫持齐桓公成功,荆轲劫持秦王却失败亡,这是因为他们遭逢的时代与人事不同的缘故。曹沫春秋时鲁庄公大将,带兵与齐交战而屡屡战败,致使庄公割地求和。当齐、鲁在轲地会盟时,沫遂以匕首挟持齐桓,胁迫其答应归还侵地:事后齐桓虽欲背约但在管仲的劝谏下,终将曹沫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如数归还。

8 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 想要用囚车劫持秦王政,迅速押往燕国。促,催促,形容迅速,此指驾车急奔。槛车,囚车,因车上有栅栏因而得名。槛,音ㄐ一ㄢˋ。驾,载,动词。如,之、往。

9 弗就 无法成功。

10 报秦 报复秦王政。

11 虽举燕国由不顾况美人哉 即使整个燕国都不会顾惜,何况是区区一双美人的手呢?据燕丹子记载,太子丹曾再宴请荆轲时传唤一位美人鼓琴助兴,荆轲称赞美人有双好手;太子丹欲将每人赠送给荆轲,荆轲却说他爱的只是美人的那双鼓琴的手而已,丹遂将美人双手剁下盛以玉盘送给荆轲。举,全:一说「举」,通「与」给。

12 当 承担。

【解析】

本文篇幅虽短,但论理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有力,结构变化有致,充分显示唐代古文家李翱的笔力。全文分为两段:首段前三句提出荆轲刺秦王事,旨在交代本文论点乃针对此事而发。次三具简单揭是作者对荆轲ㄉ看法,既以「壮士」给予正面的评价,亦以「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予以负面ㄉ批评,自然带出下段的议论。第二段为全文的重点,从三个角度分析荆轲的失败杀身实为意料中事,既由前段末句衍生而也为前文「智谋不足」之说,提出具体的证据。

作者在第二段由三方面评论荆轲失败ㄉ原因:一由曹沫劫持齐桓公与荆轲劫持秦王政二事比较,认为二事时代不同国际形势也不尽相同,而且齐桓公、赢政二人为人形势的原则也不相同论证曹沫能够成功荆轲却必然失败,这就是荆轲的「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二由荆轲的劫持行径立论,认为这一举动,即使是妇人、童子都知道其势不可行,荆轲竟然出此下策,因而其失败并非不幸,而是见识、智谋不足所致。三由太子丹的动机不够纯正,立论认为燕丹扺是挟怨报复,其报复对象为秦王政,并未将燕国的安危放在心上,一切计画接著眼於此,其失败自属必然。三方面分别由三个不同的角度立论,蕴含了以古鉴今、揭举客观事实,以及当事者自身处境等三种不同的情境,显示无论何种情况,都导向荆轲必然失败的既定情势。荆轲却昧於「时变」与「机要」不知拒绝,足见荆轲之失败实由於「智谋」之不足呼应上段末句,明快冷绡的结束,全文令人掩卷沉思。

燕国的太子丹去朝拜秦国,不让他离去,他向秦王求情希望能放他归还。秦王执意留他,和他说:“等到明天中午,天下小米,乌鸦头变白,马长角,厨房门口的木象长肉的脚,就让你回去。那时候,天地帮助他,当第二天中午时,天下小米,乌鸦头变白,马长角,厨房门口的木象长肉的脚。秦王把这看成上天显灵,就把他放回去了。”

《燕丹子》卷上:秦王情非得已才让丹回去,他把弓弩上的发射机关放在桥上,要杀害丹。丹经过的时候,过桥却没有发射。半夜到出入的要道,但是门没开,丹学鸡叫,所有鸡都开始叫,所以逃了回去。

又《论衡·书虚》:“燕国太子要刺客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王将其杀害

127田子方教育子击译文翻译原文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

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

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

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

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128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

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

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

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

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129明朝洪武年间,郭德成是当时的骁骑指挥,有一次到紫禁城内,皇帝把二锭黄金放到他的袖子里说:“弟(你的亲密称呼)回去的时候,不要让人看到。”

郭德成很恭敬地答应了。等到他走出宫门,就把金子放到靴子里面,假装喝醉,把靴脱掉时露出了藏在里面的金子,看门的守卫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

皇帝说:“那是我送给他的。”有人对郭德成的做法表示疑惑,郭德成说:“像宫中九关如此守卫严密的地方,藏着金子出去,难道不算是偷盗吗?况且我妹妹作为皇妃住在宫里,我不时要进进出出,谁知道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呢?”大家听了,都佩服他的见识。

130方孝孺,宇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 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遭、获得天下大于作为自己的使命。

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大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主大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大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

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官员们上朝讨论事情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挫位前拟写批复。

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

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

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钾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小P这一天。

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覆而死。

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咸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

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

1、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庄子》

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司马迁传》

园喜以谬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儒效》

2、欺诈

谬,欺也。——《广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神山记》

秦言不听,谬言:……——《燕丹子》

咏史诗

其一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其二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作者:阮瑀(?~212),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少时曾受学于蔡邕。建安初,避役隐居,曹操素闻□名,召为司空军师祭酒,管记室。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瑀有集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阮元瑜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31 评论

爱谁是谁007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钾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小P这一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覆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咸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方孝孺文章《深虑论》翻译

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常常谋求解决那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而忽视解决那些容易处理的问题;防备那些自己感到担心的事情,而遗漏那些自己不怀疑的事物。然而祸患往往发生于被忽视的问题当中,而动乱常常产生于被遗漏的事情当中。难道因为他们的考虑不周详吗?因为能够考虑得到的,是人的力量可以做得到的事;而那些超出人的智力的无法考虑到的,就是天道啊。

在秦朝的时侯,秦始皇消灭了众多诸侯,统一天下,而他心里认为周王朝的灭亡,问题在于诸侯国的强大,于是就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正当他以为今后武器将不再动用,皇帝之位可以世代相传时,却不料汉高祖已起兵于民间,而且最终灭亡了秦朝的政权。汉帝鉴于秦王家族的孤弱,于是广泛册封子弟为诸侯王,认为他们是同姓宗亲,可以世代相继而不会出现变故,不料楚、吴等七国相继萌发了篡国弑君的阴谋。汉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削弱诸侯王势力,分散了他们的力量,以为可以天下无事了,然而王莽终于夺取了汉朝的帝位。东汉光武帝以西汉哀帝、平帝时动乱作为警戒,三国时曹魏以汉末动乱作为警戒,晋朝以曹魏动乱作为警戒,他们各自都以前代灭亡原因作为警戒并且有了准备。然而他们自身的灭亡又都出于防备之外。

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女人要杀他的子孙,就想把那些可疑对象找出来除掉,然而武则天日夜侍奉在周围他却毫无察觉。宋太祖看到五代时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能挟制他们的君主,建朝后解除将帅们的全部权力,削弱地方势力以便于控制,然而他的子孙却因此被敌国击败。这里所说的这些人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盖过世人的才能,对于治、乱、存、亡所以产生的迹象,考虑可谓周详,防备可谓周密啊。可是,考虑在这一方面深入细致,祸患却在另一方面兴起,最终发展为动乱以至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智慧只能用以考虑人事,却不可以用它来考虑天道。良医的儿女,大多死于疾病;良巫的儿女,大多死于鬼祟。难道他们只长于救护别人而对于救活自己的儿女无能为力吗?其实他们在人事的考虑上非常精明,而在天道的考虑上显得笨拙!

古时候的圣贤君主,深知天下相传到后世的变化,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不是法律制度所能够控制的,因此不敢任意施用他的阴谋诡计,只有积蓄最真诚的心意,用最大的功德去投合上天的心意,使上天喜欢他的德行品质,好像慈祥的母亲爱抚婴儿一般不忍心放手,所以他的子孙中即使有极愚笨、极不成材的人,纵然足以亡国,上天却终于不忍心马上使他灭亡。这是最有远见的考虑啊。倘若不自己投合天意,却想凭借小小的智力,来控制安排当今世上的万事万物,又企图使后代一定没有亡国的危险,这在道理上都是必定行不通的,难道还符合天意吗?

原文: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译文:

吴地有一男子喜欢说大话。(他)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说全天下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谈论兵法必定推崇孙武、吴起。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与元朝争雄,战争没有最终定胜负。这个男子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的时势,地形地势没有比苏州更便利的,粮食布匹没有比苏州更富有的,盔甲兵器没有比苏州更(坚固)锋利的。但是(您)不能称霸的原因,在于您的将领太差啊。如今您的将领,都是任用一些拙劣的男人,作战却不知兵法,这(只是)像老鼠一样的打斗罢了。您果真能让我做将领,中原一定可以得到,对于战胜那些弱小的敌人又有什么(困难)呢!”张士诚认为是这样。就让这个吴地男子做将领,听任(他)自己招募士兵,并告诫管粮的官吏(在分发粮食时)不要和(他)计较粮食的多少。这个男子曾经到钱塘游玩,和一些无赖懦弱之人交往,于是(他)就到钱塘去招募士兵。那些无赖都跟随他,其中获得官职的有几十人,每月消耗的粮食要用万来计算。(他)每天与这些招募来的人只谈论一些击打刺杀坐下起立的方法,空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招募来的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未曾(看他)率领士兵(练习作战)。李曹公攻破钱塘,这个吴地男子和他的部下逃跑,一点也不敢与敌人格斗。(李曹公)搜查抓住了他,押到辕门杀死了他。(他)临死时还说:“我擅长孙武、吴起的兵法。”

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自己,(就)没有理睬。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

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

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

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更定官制,孝孺改文学博士。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王闻齐、黄已窜,上书请罢盛庸、吴杰、平安兵。孝孺建议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捣北平,彼必归救。我以大兵蹑其后,可成擒也。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籓。

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

五月,吴杰、平安、盛庸发兵扰燕饷道。燕王复遣指挥武胜上书,伸前请。

帝将许之。孝孺曰:“兵罢,不可复聚,愿毋为所惑。”

帝乃诛胜以绝燕。未几,燕兵掠沛县,烧粮艘。

时河北师老无功,而德州又馈饷道绝,孝孺深以为忧。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间之,使内乱。

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赍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

间不得行。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

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

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方孝孺)草诏。

召至,(方孝孺)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 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

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

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

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仁宗即位,谕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

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所,余放还。”

万历十三年三月,释坐孝孺谪戍者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凡千三百余人。而孝孺绝无后,惟克勤弟克家有子曰孝复。

洪武二十五年尝上书阙下,请减信国公汤和所加宁海赋,谪戍庆远卫,以军籍获免。孝复子琬,后亦得释为民。

世宗时,松江人俞斌自称孝孺后,一时士大夫信之,为纂《归宗录》。既而方氏察其伪,言于官,乃已。

神宗初,有诏褒录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首徐辉祖,次孝孺云。 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 原质字希鲁,孝孺姑子也。

由进士授编修,历官太常少卿。建文时,屡有建白。

燕兵至,不屈,与弟原朴等皆被杀。 公智字叔贞;嘉猷名升,以字行。

皆师事孝孺。孝孺尝曰:“匡我者,二子也。”

公智以贤良举,为御史有声。嘉猷,洪武丙子以儒士校文四川。

建文初,入史馆为编修。寻迁陕西佥事。

尝以事入燕邸,知高煦谋倾世子状。孝孺间燕之谋,实嘉猷发之。

胡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荣县人。

孝孺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

累迁至刑部侍郎。 郑居贞,闽人。

与孝孺友善,以明经历官巩昌。

答案:1AC,A项:谋,商议,求个主意;C项:易,容易.(A项,两“以”字均为用的意思,介词.B项:上句“且”字,就要,将会;下句“且”字,将近.均为副词.C项:上句“虽”义为尽管义,下句“虽”字义为即使.前表转折,后表假设.D项:上句“而”字,连词,表修饰关系;下句“而”字,连词,表并列关系.)(句中“之”字所指为祸患,与D项同.)4.①郑君感动有些担心,就让他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心.②开始时认为不值得整治,最后到了无法处理的地步.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的事,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患在微小时常常被为忽视,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终于耽误了消除祸患的最佳时机,以至于最终无法消除,或者要花费更大的力量来消除的道理.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

95 评论

微笑面对一

方孝孺学士(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1392-1398),翰林侍讲(1398-1399),侍讲学士(1399-1400),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合并为文学博士,并升任文学博士(1400-1402)。建文年间(1399-1402)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十族。方孝孺不畏生死、舍身赴义的崇高气节和英勇精神,600多年来,感动了一代代中国文人。

315 评论

相关问答

  • 翻译资格证报名办理方式

    登录考试官网或各地人事考试网站报名即可。 考试依旧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报考人员须于规定时间登录网报平台,按照系统的要求注册、上传照片、填写并提交报考信息、网上缴

    Dark大先生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翻译资格证的报名办理方式

    翻译资格考试在全国报名网上进行报名。CATTI翻译资格考试2022年下半年报名时间为9月2日9:00—9月8日17:00,具体报名流程及报名条件见正文。

    静香陈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翻译资格证考试怎么带词典方便

    按CATTI考试规定,笔译考试考生可携带纸质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各一本参加考试。 关于英汉词典,推荐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译文出版

    DD大小姐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方孝孺翻译资格证考试条件

    意思是:凡知道畏惧的人,必言谨身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虽偶尔有些出格之处, 但不会出现大的过失。孔子曾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 小

    boboyoung1983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翻译资格证考试官方教材

    《三级口译实务教材》、《三级口译综合能力教材》、《三级笔译实务教材》、《英语备考词汇全攻略3级》外加《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最新版。 考试作用 1、个人发展得到各

    于丽波5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