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5

司马懿砸缸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历史怎么回答大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左家庄与特8

已采纳

1. 与材料阅读见附件.2. 问答题解答方法:第一步审题定位: 审题明意,这是答好问答题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如果审题出了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审题定位强调一个准字。因此要在以下两方面要下功夫:1. 划准构题成分,做到四审定:1) 划准提示语,审定题目类型2) 划准答项语,审定求答项目3) 划主语准干,审定解答对象4) 划准限定语,审定限制条件2. 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 高考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第二步构思拟纲: 一个较好的问答题答案,不仅取决于审题,还取决于构纲,构思拟纲是解题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问答题一般跨度较大,内容多而复杂,考生如果想到哪就答到哪,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拉四的现象。构思拟纲能尽可能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它虽花了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环节将对下一步的行文作答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构思拟纲要强调一个精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对答案要精心设计,全面考虑。 在下笔之前,我们应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按题目的要示全面回忆,力求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基本观点全部到位。对答案要点进行精心设计和全盘考虑的同时,拟出提纲。2、提纲要精炼简洁。 列提纲就如作文的打草稿,它对准确答题很有帮助。但由于它只供自己答题时参考对照,因此不用写得很详细,只要能体现答案的内容要点和层次结构便可以了,有时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已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强调精炼简洁。 第三步行文作答: 再扎实的基本功,再高超的能力,再精妙的构思,也要通过行文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一环节不能忽视,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了。行文作答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按照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第9、第10条能力要求,即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解答教师:吴永忠

215 评论

Sally-yiner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局限:(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3)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8)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意义:(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局限:(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败的结局。(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行。6.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促进了后来者走上革命道路。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运动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影响: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使得影响相当有限。7.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91 评论

奋斗1989

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提问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看清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117 评论

黄先生Simon

我也参加过自考,答题时:1条理清楚2论点与题干结合3基本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4表明阶级性、阶段性,5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必然性等6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从前面的题目中去找相关的语句勾起回忆或者抄下来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创业学自考大题怎么回答

    464 989 190

    辣椒与泡菜~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自学考试回忆历史题

    自考的历年真题有的可以在网上直接找到。比如说一些专门做自考的网站为了拉拢学生,他在网站上放了一些。免费的历年真题,到时候你直接下载就可以了,可能没有答案。 我当

    忘心敛意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自学考试回忆历史题怎么做

    结合所学知识,把事件用时间段连接起来,再把有固定年限内发生的事再联系起来,每学一个新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会学得更好

    七月的尾巴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自学考试回忆历史题目

    自考生查找历年真题可以从网上直接搜索查找,也可以去自考交流社群、通过企鹅搜索,会有自考群,自考群也许会有真题分享。 历年真题是手里最宝贵的资源,最能直接的体现出

    把你的锅盖盖好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自考中简答题怎么回答

    自考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问什么答什么。这类题型主要考查“是什么”,考生在答题时,根据题干内容回答,简单明了,不用过多解释“为什么”。简答题一般在百字以内就能完成。

    xianla19850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