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武汉市正高级经济师

武汉市正高级经济师

最新回答

h071232003
摘要 研究员(4人): 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田志坚、朱师达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熊良明、白华 正高级工程师(7人): 武汉光谷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红 武汉优地联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李伟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海伟、徐恢川、李静岚、伊仕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1-24 2022年湖北省文化艺术技术职称副高公示名单 研究员(4人): 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田志坚、朱师达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熊良明、白华 正高级工程师(7人): 武汉光谷卓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红 武汉优地联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李伟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海伟、徐恢川、李静岚、伊仕宏 正高级兽医师(1人):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康超 正高级经济师(1人): 湖北人福成田药业有限公司:刘长国 三丰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建军、游耀政、何渝、余银波、张化
沅希Angela8

陈伟 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局全面工作。兼管计划与资金、林业基金。归口发展规划与产业处。
2022年10月出生,湖北黄陂人,研究生学历。2022年08月任黄陂县植保站农技员。2022年08月共青团黄陂县委工作,先后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团县委副书记、团县委书记。2022年03月任黄陂县蔡店乡党委书记2022年01月任黄陂县蔡店乡党委书记、。2022年04月任黄陂县副县长,并挂职任乃东县委、常务副县长。2022年03月任黄陂区副区长,并挂职任乃东县委、常务副县长。2022年05月任黄陂区副区长,11月当选为黄陂区第二届区委委员。2022年06月任黄陂区副区长兼武湖农场,武湖办事处党委第一书记。2022年10月任黄陂区委、区常务副区长兼武湖农场,武湖办事处党委第一书记。2022年3月任武汉市党组书记、局长。
刘建国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局级
分管机关后勤、绩效、政策法规、宣传信息、信访、保密、安全、组织、劳动人事、统计、审计、林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森林、森林防火等工作,协助计划财务。归口办公室、政治处、森林局和林业基金站。
2022年10月出生,山西省潞城县人。2022年05月参加工作。2022年03月加入中国党,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曾在部队历任排长、政治、政治部干事、办公室主任等职。2022年05月由武汉警备区调武汉市委组织部工作。2022年10月任武汉市蔬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2022年10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副局长,2022年任武汉市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22年8月明确为正局级。
彭杨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管森林资源及林政、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保护、环城森林生态工程等工作。归口森林资源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林业发展公司。
2022年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 高级政工师 农艺师。2022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22年7月获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2022年7月参加工作。2022年6月加入中国党。曾先后在孝感地区农科所、黄陂县植保站、扶苏办和农业局工作。2022年3月至2022年1月历任黄陂县农业局副局长、黄陂区研子岗镇和鲁台街党委书记。2022年1月任武汉市农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2年9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景中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管植树造林、林业科教、林业技术推广、家园建设、林业集团发展等工作。归口植树造林处、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集团。
2022年8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中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
2022年09月任新洲区林科所技术员。2022年05月任新洲区种苗站站长、办公室主任。2022年03月任新洲区旧街镇副镇长。2022年12月任武汉市花卉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经理。2022年12月任武汉市林科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2022年10月任武汉市花卉开发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2022年01月任武汉市办公室主任。2022年12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2022年12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国繁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分管纪检监察、机关党建、行政体制改革、文明创建、老干、群团、计划生育、扶贫等工作。归口监察室、联系机关党委。
2022年2月出生,湖北汉川人,汉族,中员,市委党校大专学历,(2—12 参加中青党政及经济专业学习)
2022年04月任知识青年下乡到汉川县刘格公社。2022年11月任武汉自行车厂任职。2022年10月任武汉市物价局检查所。2022年05月任武汉市物价局检查所科长。2022年10月任武汉市物价局价格信息中心副主任。2022年08月任武汉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副处长。2022年06月任武汉市物价局价格事务所所长。2022年09月任武汉市物价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2022年12月任武汉市物价局人事处处长。2022年11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范卫国 巡视员
协助刘建国同志分管办公室工作。
2022年1月出生,湖北省汉川市人,中员,党校研究生学历。
2022年3月历任武汉市江汉区菜场营业员、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2022年5月任江汉区食品水产公司党总支书记。2022年10月任江汉区副局长。2022年9月历任武汉市优抚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处处长。2022年12月任汉南区委、区委办公室主任。2022年12月任汉南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区纪委书记。2022年11月任汉南区。2022年11月任武汉市巡视员。
吴旻 副巡视员
协助李景中同志分管植树造林、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集团工作。
2022年10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员。
2022年7月参加工作。2022年至2022年先后担任省农科院经济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省农科院办公室秘书科长;省农科院加工所副所长、党委委员。2022年至2022年任原农林牧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林特处处长。2022年至2022年历任武汉市植树造林处处长、综合计划处处长。2022年7月任武汉市副巡视员。
文 党组成员 森林局局长
负责森林、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2022年1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中员,2022年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
2022年7月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市粮油科研所工作。2022年至2022年历任原农林牧业局外经处科员、科教处助理调研员、经作处处长。2022年10月任武汉市森林局局长。2022年1月任武汉市党组成员、森林局局长。

华师小超
武汉信用熊伟案判刑了。
【拓展资料】
 熊伟,男,2022年3月9日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年7月参加工作,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工商硕士研究生在读,高级会计师、高级信用师、金融经济师。现任武汉信用风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武汉市财政局工作,先后从事工交企业财务、财政法制及税政等方面工作。
  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信用风险有限公司从事高级工作,历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由2022年前的20万元起步到今天的总资产逾20亿元,熊伟同志创建并推动发展的武汉信用风险公司经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取得了令业内震惊的成绩,为陷入停滞和迷茫的国内信用行业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公司通过创造性的围绕信用产业链构建产业布局,成功解决了国内信用企业的生存难题,创立了中国信用行业的“武汉模式”,构建了以金融投资和金融服务为主业的战略布局。企业在实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之余,熊伟同志还担任有信用师国家职业标准终审专家、全国信用标准化委员会技术专家、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专委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副会长、武汉信用担保协会会长、信用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因在信用行业的重要成就,熊伟同志于2022年5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信用建设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2022年1月被武汉市人民授予2022年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先进个人;2022年5月荣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5月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2022年6月被评为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名人等荣誉称号。
小老头and小胖子
3月23日,武汉东风本田二厂总装车间复工复产初期,因交通受限,人员无法返岗,公司通过“点对点”包车等方式接员工,截至当日,员工返岗率超过50%。摄影/新京报 陶冉
3月16日,武汉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生产线上的工人。摄影/长江日报 周超
疫情后,武汉还能否稳居中部C位?
本刊记者/贺斌
发于20总第944期《中国新闻周刊》
3月31日,因疫情延迟的武汉2022年001号地块再次网上挂牌出让,由江苏吴中集团旗下“第一工园”以362亿元摘得,计划开发建设“第一工园-武汉智联创星中心产业园”项目,是服务于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的主题产业综合体。
《中国新闻周刊》在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工业园该项目现场看到,这片土地位于青菱工业园的中心,从地图上看,地块正处于长江和青菱湖中间,距离西北角的长江直线距离只有1公里多。
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80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5亿元。
项目负责人、江苏吴中集团武汉星汉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吴江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项目的效果图,“从地理位置来看,我们的地块正处在一个黄金十字节点,是武汉正在打造的长江主轴其中一部分,江对面是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车都,东南部则是光谷,我们处于两大开发区中间,沿着三环线和四环线拓展开来,形成武汉的产业主轴。”
2022年,武汉推出“工业倍增计划”,明确要求优化工业空间,构建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和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在吴江看来,大临空和大临港主要以交通运输为主,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是大车都和大光谷,因此,处于两个主轴交叉的黄金节点,也是未来武汉智联创星中心产业园的价值所在。
谈及疫情后对武汉投资的信心,第一工园总经理刘健说:“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九省通衢的枢纽区位,长江主轴及四大产业集群的基础实力,每年百万在校大学生的人才资源,这些都是我们看重的。”
无法撼动的九省通衢
3月29日,武汉官网正式宣布了2022年GDP 数据为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由此,2022年中国GDP10强城市终于落定,武汉位列第8,比前一年上升1位,处于成都和杭州之间。
但是,随着疫情的暴发,今年以来,武汉大部分经济活动暂停,财政收入更是遭到重创,在湖北省参事、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智敏看来,今年武汉的GDP形势并不乐观,根据武汉市数据,今年1、2月份,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5亿元,下降8%,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也都为负数。
“实际上,武汉虽然2022年排名提升了1位,但和后面的杭州、天津差距并不大,很容易被赶超。”彭智敏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道。
在TOP10的城市中,上北深广分列前4,第5名由重庆摘得,天津由去年的第6降到第10,除此之外,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占据第6到第9的位置,其中,武汉仅以789亿元的差距略输成都,比杭州仅高出850亿元。
尽管如此,彭智敏并不认为,武汉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就会因此被撼动,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无论是铁水公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都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谈及武汉,永远都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九省通衢”。从地理位置来看,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干流和支流汉江将武汉分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铁网辐了大半个中国。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武汉在多个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2022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经批复,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此后不久,国家函复湖北省人民,同时公布《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武汉要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全面提升现代制造基地、服务高地、创新源地、开放平台功能,强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支撑和承启作用,拓展沿江发展新空间,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长江一带的城市中,武汉无可替代。”彭智敏进一步分析,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长沙和南昌都不在长江边上,岳阳和九江虽然地理位置更靠近长江,但经济体量和发展规模与武汉显然是无法比拟。
而在中部六省中,同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在陆路交通方面比较占优势,在面向北方有更好的交通优势;航空的客流量方面,这几年郑州和长沙也时常超过武汉,但作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至少在长江中游区域,武汉无可替代。
3月23日,武汉市花山港全面复工复产。图/人民视觉
3月26日,工人在湖北传媒基地工程长江文创产业园项目工地进行结构柱箍筋绑扎作业。该工程于3月25日正式复工。图/新华
人才流失之忧
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市人民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吴传清看来,除了交通区位优势,武汉市科教资源优势也不容小觑。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智力资源密集区,武汉也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近90所大学、100所科研院所、数十位院士、100多万在校大学生等科教资源、人力资源优势。
基于这些资源,武汉市这些年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倡导发展“知识经济”“院士经济”“校友经济”,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武汉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集聚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求,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地球空间信息与服务产业基地等。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国家高端存储器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商用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等,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在产业集聚方面,武汉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产业集群、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国家核定的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目前全国66家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北京、上海、武汉各占四个,并列成为新兴产业集群最多的城市。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则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核定的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
此外,武汉市是国家“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目前全国1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武汉拥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两家。“科技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吴传清说。
但是,随着疫情暴发,武汉和湖北各市县相继封城,居民居家隔离,最大限度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而在封城之前,据武汉市周先旺透露,已有500万人离开武汉。
随着湖北以外各省市纷纷复工复产,湖北和武汉相对迟滞的复工所带来的时间落差,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原有的市场份额被挤占;另一方面,各省市掀起新一轮“抢战”,可能会带来部分高端人才的流失。
这也正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钱德平最担心的问题。“光谷生物城里很多都是高科技产业,人才是关键,如果核心人才都走了,企业可能就没有希望了。”
在钱德平看来,武汉尽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和周边城市也就数百公里的距离,高铁一两小时可达,加上收入成本和沿海城市相比确实不高,即使和周边的郑州、长沙等城市相比,也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周边城市发展产业的决心也很大,因此一些武汉培养的大学生,未必首选留在武汉,而疫情的暴发,更有可能加剧人才的流失。
吴传清则显得乐观很多,在他看来,武汉一些产业是别的城市无法替代的,比如光电子产业、北斗卫星产业、一些生物产业的应用等,这些产业之所以选择来武汉投资,就是看中了武汉的区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不可能因为两个月的停滞就放弃。但一些小型的产业配套,可能会被其他城市的企业取代。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各省市都借势这阵东风,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省市也找到了发展的动能,经济快速增长,很多学者认为,新经济使得各城市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各城市发展迎来重新洗牌的过程。但在彭智敏看来,新经济下,各城市发展依然会有差距:“为什么大部分高新技术的头部企业还是在北上广深?他们的基础条件、政策,资金投入,吸引人才的力度依然很大,尽管深圳高校不多,但企业研发能力很强,就是因为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
在彭智敏看来,疫情之后,武汉经济发展的重心,依然要适当向新经济领域的高科技和高端产业倾斜,不然可能会更加被动。
4月8日,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鹦鹉洲长江大桥车辆通行明显增加。图/人民视觉
抱团发展
这些年来,彭智敏一直呼吁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坦率地说,武汉城市圈建设这几年进展并不理想。”
据彭智敏回忆,那时候,武汉城市圈建设被纳入到国家战略,还是“两型社会”示范区,最初也做了几个项目,在当时的城市圈中颇有影响力,后来实质性的行动少、圈内各城市也不太提了。
一直以来,武汉在湖北一家独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武汉的首位度高达2,仅次于成都。”彭智敏说。从2022年GDP来看,湖北省排名第二的襄阳市全年GDP为84亿元,还不到武汉市的零头。
“从这次疫情来看,武汉城市圈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除了武汉是疫情中心之外,最严重的两个城市是孝感和黄冈,这两个城市也是和武汉人流、物流最密切最有交集的地方。”彭智敏分析,这也说明武汉城市圈之间有很多的联系,但过去因为行政干预,武汉不愿意将一些优势资源流出本辖区,人为阻隔了区域之间的合作。
彭智敏认为,通过此次疫情,武汉和周边城市首先在医疗预警的共同响应,联防联控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其次,要加强产业的合作,倡导产业双向转移,即总部向武汉转移,制造的工厂向周边市县转移。“所以武汉未来要做大做强,首先要依托周边城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工。此次虽然是流行病的问题,但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应该改善经济合作的形态,减少孤立,共同占领产业制高点,尽快形成竞争力。”
实际上,作为常住人口1100万的超大城市,武汉在人口、产业等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日益增强,随着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武汉市的辐带动作用也正在日益彰显。
“从武汉大都市区建设到武汉城市圈建设,再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武汉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得以加快提升,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效应更加强化,从而提高武汉市城市能级。”
吴传清认为,作为国家多个区域战略布局的重心,武汉市将会成为立足长江中游、引领中部地区、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之后的“新一线城市”代表。
“无论是长江经济带战略,还是中部崛起战略,关键是如何利用国家战略,谋划一些重大的项目,重大的工程,去对接战略,将战略落到实处。”彭智敏举例,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明确提出武汉要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这几年武汉在这方面的建设进展明显,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也作出很大贡献。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和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是和长江上游的重庆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彭智敏认为,对于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确实还要好好谋划,不但要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建设泊位更多的码头,争取更多的船只在武汉港经停,更要理顺体制机制:“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让更多货物在武汉中转;另一方面,在湖北省内的港口间要做好协调,不能利用打‘补贴战’的恶性竞争来争夺市场占有率,而是应采取协同协作,甚至相互参股的方式,共同将长江航运中心做大做强。”彭智敏补充说。
3月24日,武钢铁区实现铁、烧、焦、料、能源、转底炉、环保等七大工序的智慧集中操控中心。摄影/长江日报 周超
“想发展,须开放”
如果不是疫情,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或已开展,彭智敏认为,在编制规划的时候,对于武汉城市圈的一些中心城市,如武汉、宜昌、襄阳等,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源,重点发展一些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武汉的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不得不向外转移,未来,我们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市场前景看好的产业。”
在彭智敏看来,要巩固现有的高端装备制造、光纤通信、光电子、生物医药等前景较好产业,疫情之后,要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全国各地都在争,我们要有选择,不能多头出击,但坦率来说,具体选择哪些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行政规划的结果。”
“如果仅仅把武汉放在一个区域来看,其实是对武汉定位的窄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多年,在未来的2022年,对于武汉的定位,应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支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在过去的2022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支持重点全在沿海和西部,但是,仅依靠长三角、珠三角是不可能拉起中国的,仅依靠西部大开发,也是不可能拉起中国的。
张燕生师从经济泰斗张培刚教授,对恩师提出的“牛肚子理论”极为推崇。在上世纪2022年代,张培刚教授就提出,要将陷入泥沼的大牯牛拉上来,拽牛鼻子无济于事,只有在牛肚子处找到一个支点,利用杠杆原理,牛才能起来。中国这么大,如果把上海和沿海城市看作牛鼻子,重庆和西部地区看作牛尾巴,中部地区就是牛肚子。“如果这头牛要飞奔,中国经济要起飞,只拉牛鼻子、只扯牛尾巴,牛肚子还坠在地上,会有用吗?”
“牛肚子理论” 后来成为“中部崛起”的理论依据,就是在沿海开放同时实行中部崛起,带动西部开发,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然而,中国崛起战略这么多年来,武汉的外贸依存度依然只有5%,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7%的一半。“九省通衢的地方,如此封闭开发,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张燕生认为,继深圳、浦东、雄安以后,武汉应该成为第4极,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支点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重点区域。
张燕生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了这次中国疫情发作的轨迹,从武汉开始,首先影响的是中国最有活力的两个省,浙江和广东,以及两个超大规模的城市,北京、上海。接着,影响周边的安徽、河南、湖南和江西,然后影响江苏、山东和福建,最后扩及全国。
“从疫情的传染分布,证明武汉对整个国家的辐和影响,下一步如何能把新冠病毒的损害变成机遇来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可能就起来了。”张燕生提出“武汉不兴中国不兴”的假说,“要想证明这个假说是否成立,应该给武汉一个验证的机会。”即先将中部带起来,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国际化新高地,让整个中国的资源,全世界的人、财、物都向中国的中部集聚,带动辐东西南北中,实现整个中华的复兴。
在张燕生看来,历史上,大汉口和大上海并驾齐驱,小商小贩十分活跃,市场经济非常有活力,因此,并不缺乏内生动力。“如今的武汉,和浦东新区成立前的上海一样,缺乏的是战略定位和先行先试的机制,武汉要想发展,必须开放!”
chunping1988

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的具体位置是在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153号(高雄路与惠济路交叉口)。可以选择乘坐武汉地铁3号线,3号线地铁从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阳大道站上车到路站下车,选择B出口就可以到达该招生办。

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内设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公室电话号码为027-856567。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内设的武汉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办公室电话号码为027-85659260。

扩展资料:

一、武汉市招生办内设科室以及电话:

1、湖北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027-83938848。

2、湖北省美术与设计学类统一考试,027-83938848。

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027-83938848。

4、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27-85658321。

5、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027-85356802。

6、湖北省英语口语等级考试,027-85356802。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027-85356802。

8、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027-85356802。

二、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00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招考网-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咨询服务电话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3号线工作日各站首末班车时间(时刻表)

相关问答

武汉市高级经济师

马小援2022年5月生,上海人,武汉大学学博士,高级金融师(副高),高级经济师(正高)。历任江岸区委副书记;武汉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武汉市委副;黄陂区委书记、区会主任。中文名马小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2022年5月职业武汉市委办公厅副主任2022年出生,湖南人。武汉大学经济专业本科毕业,……

正在缓冲1234

武汉正高级经济师

王朝晖:董事长,工程师,原武重集团研究所电气工程师吴正先:总经理,历任武重集团84分厂厂长,铣床公司总经理。余仲元:总经理,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全国劳模,原汉口机床厂(3604)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戴晨: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武重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

榜样的力量

武汉市经济师高级

武汉信用熊伟案判刑了。【拓展资料】 熊伟,男,2022年3月9日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年7月参加工作,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工商硕士研究生在读,高级会计师、高级信用师、金融经济师。现任武汉信用风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武汉市财政局工作,先后从事工交企业财务、财政法制及税政等……

会吸烟的肺

武汉市正高级经济师

2022年出生,湖南人。武汉大学经济专业本科毕业,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EMBA研究生,高级经济师2022年辞去国营企业领导职务,创办武汉市汉阳粘合剂厂2022年兼并武汉市汉阳宏达电器厂,开创武汉市民营企业兼并国营企业先河2022年创建武汉海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5--2022……

非人勿扰的2016

武汉正高级经济师评审

张兆国,男,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院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2022年晋升副教授,2022年晋升教授。曾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曾执教于武汉大学。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高校兼职教授,武汉工商学院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理……

青青园中葵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