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民航经济师民航局

民航经济师民航局

最新回答

社会大学i
2022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22年-2022年:筹建时期。

  2022年11月2日,会议决定,在人民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员工光荣,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2022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2022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领导。2022年3月19日,:全国会第95次会议批准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的部属局。

  2022年11月17日,经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民用航空” 。为部属一级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负责经营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局的工作。2022年开始,民航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到2022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2022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2022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2022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202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4月15日,决定将民用航空由属改为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2022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和损失。2022年9月后,中国民航在周的关怀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到2022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已发展到8条,通航里程达到41000公里,占通航里程总数的41%;国内航线增加到123条。

  2022年,中国民航从苏联购买了5架伊尔―62飞机,2022年又从购买了10架波音―707型飞机,此外,还从英国购买了三叉戟客机和从苏联购买了安―24型客机。这样,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达到117架,能够较好地贯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经营方针。

  第二阶段(2022年-2022年):稳步发展时期。 2022年10月9日,邓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2022年2月14日,邓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从隶属于空军改为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这期间中国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局。2022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2022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2022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2022年-2022年):重组扩张时期。 2022年,中国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局、上海局、广州局、成都局、西安局和沈阳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局既是地区民航事务的部门,又是企业,领导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2022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八五”期间共完成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320亿元,新建、迁建机场19个,改扩建机场15个,同时,新开工了一些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到2022年末,有航班运营的机场139个,其中能起降波音―747飞机的14个,起降波音―737飞机的81个。

  2022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属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九五”期间国家集中建设40个城市的41个机场。它们包括27个省会首府和3个直辖市的31个机场,以及深圳、厦门、重庆、大连、桂林、汕头、青岛、珠海、温州、宁波等10个重要的开放和旅游城市机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4个机场作为重中之重。到2022年,民航航班运输机场将达到170个左右。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将实现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的过渡,建设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民航通信, 进一步完善航路导航设施;与国际民航同步,规划和实施新航行建设;按气象自动化的要求建设气象。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2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22年—— ):迅猛壮大时期。 2022年3月,中国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⑴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2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脱钩,交由。

  ⑵民航机构改革民航下属7个地区局华北地区局、东北地区局、华东地区局、中南地区局、西南地区局、西北地区局、新疆局和26个省级安全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

  ⑶机场实行属地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改革,民航直接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与地方联合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首都机场、自治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2022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改革全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22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2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万小时。截止2022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 (包括、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22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22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

  新中国民航2022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民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民航全行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如何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航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入手,以制定民航“十一五”规划 和2022年展望为契机,为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台阶。

  ——人力资源。全行业共有员工约35万人,其中有飞行人员12840人,适航维修人员16100名,管制员3600人。

  ——航空公司。目前拥有航班运营代码的航空集团或公司共24个,其中国营控股公司16个,上市公司6个,中(港)外合资公司5个,民营公司7个。2022年,我国(不含港澳)有7家航空公司进入全球旅客周转量前100位,其中南航、国航进入全球前20位。

  ——飞机。全行业运输飞机982架,其中客机937架,货机45架。通用航空飞机383架,教学校验飞机140架。

  ——机场。全国共有航班运营机场147个(不含港、澳机场),起降波音737以上机型的113个(其中起降波音747机型的机场25个),起降波音737以下机型的机场34个。

  2022年,民航航空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7个,500-1000万人次的9个,100-500万人次的26个。首都、浦东和广州三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4、44和45位。

  ——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期间,民航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20亿元,其中资金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机场建设707亿元,空管建设7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13亿元,科教信息30亿元。“十一五”期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投资总规模为1630亿元,其中机场建设1400亿元,空管建设11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50亿元,科教信息70亿元。

  ——运输规模。目前全国民航共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1257条,其中国内航线1024条(其中港澳航线43条),国际航线233条。每天飞行4023班,其中国内航班3602班,国际航班421班。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我国民航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两倍多,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由2022年的第9位提升到2022年的第2位。

  ——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民航全行业拥有学历教育学校5个,科研院所2个,科研基地11个。在校生规模和师资队伍2万人,其中学生7万人,教职员工5千人,教职工中硕士以上学历1200人左右,其中博士约300人。
philips1111
2022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22年-2022年:筹建时期。
  2022年11月2日,会议决定,在人民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员工光荣,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2022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2022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领导。2022年3月19日,:全国会第95次会议批准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的部属局。
  2022年11月17日,经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民用航空” 。为部属一级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负责经营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局的工作。2022年开始,民航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到2022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2022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2022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2022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202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4月15日,决定将民用航空由属改为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2022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和损失。2022年9月后,中国民航在周的关怀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到2022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已发展到8条,通航里程达到41000公里,占通航里程总数的41%;国内航线增加到123条。
  2022年,中国民航从苏联购买了5架伊尔―62飞机,2022年又从购买了10架波音―707型飞机,此外,还从英国购买了三叉戟客机和从苏联购买了安―24型客机。这样,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达到117架,能够较好地贯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经营方针。
  第二阶段(2022年-2022年):稳步发展时期。 2022年10月9日,邓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2022年2月14日,邓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从隶属于空军改为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这期间中国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局。2022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2022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2022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2022年-2022年):重组扩张时期。 2022年,中国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局、上海局、广州局、成都局、西安局和沈阳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局既是地区民航事务的部门,又是企业,领导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2022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八五”期间共完成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320亿元,新建、迁建机场19个,改扩建机场15个,同时,新开工了一些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到2022年末,有航班运营的机场139个,其中能起降波音―747飞机的14个,起降波音―737飞机的81个。
  2022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属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九五”期间国家集中建设40个城市的41个机场。它们包括27个省会首府和3个直辖市的31个机场,以及深圳、厦门、重庆、大连、桂林、汕头、青岛、珠海、温州、宁波等10个重要的开放和旅游城市机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4个机场作为重中之重。到2022年,民航航班运输机场将达到170个左右。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将实现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的过渡,建设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民航通信, 进一步完善航路导航设施;与国际民航同步,规划和实施新航行建设;按气象自动化的要求建设气象。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2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22年—— ):迅猛壮大时期。 2022年3月,中国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⑴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2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脱钩,交由。
  ⑵民航机构改革民航下属7个地区局华北地区局、东北地区局、华东地区局、中南地区局、西南地区局、西北地区局、新疆局和26个省级安全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
  ⑶机场实行属地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改革,民航直接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与地方联合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首都机场、自治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2022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改革全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22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2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万小时。截止2022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 (包括、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22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22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
  新中国民航2022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民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民航全行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如何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航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入手,以制定民航“十一五”规划 和2022年展望为契机,为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台阶。
  ——人力资源。全行业共有员工约35万人,其中有飞行人员12840人,适航维修人员16100名,管制员3600人。
  ——航空公司。目前拥有航班运营代码的航空集团或公司共24个,其中国营控股公司16个,上市公司6个,中(港)外合资公司5个,民营公司7个。2022年,我国(不含港澳)有7家航空公司进入全球旅客周转量前100位,其中南航、国航进入全球前20位。
  ——飞机。全行业运输飞机982架,其中客机937架,货机45架。通用航空飞机383架,教学校验飞机140架。
  ——机场。全国共有航班运营机场147个(不含港、澳机场),起降波音737以上机型的113个(其中起降波音747机型的机场25个),起降波音737以下机型的机场34个。
  2022年,民航航空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7个,500-1000万人次的9个,100-500万人次的26个。首都、浦东和广州三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4、44和45位。
  ——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期间,民航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20亿元,其中资金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机场建设707亿元,空管建设7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13亿元,科教信息30亿元。“十一五”期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投资总规模为1630亿元,其中机场建设1400亿元,空管建设11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50亿元,科教信息70亿元。
  ——运输规模。目前全国民航共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1257条,其中国内航线1024条(其中港澳航线43条),国际航线233条。每天飞行4023班,其中国内航班3602班,国际航班421班。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我国民航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两倍多,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由2022年的第9位提升到2022年的第2位。
  ——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民航全行业拥有学历教育学校5个,科研院所2个,科研基地11个。在校生规模和师资队伍2万人,其中学生7万人,教职员工5千人,教职工中硕士以上学历1200人左右,其中博士约300人。
夕阳下看晚霞

宋志勇
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22年2月29日,中航集团宣布,国航宋志勇接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同时继续兼任国航等职务。
宋志勇先生,49岁,毕业于中国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飞行专业,大学学历。
2022年进入中国民航工作,曾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三大队飞行员、副中队长、飞行主任、副大队长,飞行总队副总队长,培训部部长等职务。
2022年11月至2022年6月任公司飞行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
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任公司助理;
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任公司副、党委委员、;
2022年12月起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22年1月起担任国航、党委副书记,同年5月任国航执行董事。
孔栋
总经理
孔栋先生 2022年4月出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国航董事长。此前,曾任中国海洋直升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深圳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首都国际机场党委副书记、航站区扩建指挥部总指挥,中国航空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务。 2022年10月民航联合重组后任中航集团副总经理, 2022年8月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22年,孔栋先生被选为第十一届全国委员。孔栋先生兼任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孔栋先生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电机制造专业,高级经济师。
王银香
党组书记
王银香女士 2022年4月出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国航副董事长。此前,曾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乘务大队副大队长、乘务部党委书记兼副经理,客舱服务部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副经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2022年10月联合重组后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22年7月兼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工会, 2022年12月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工会, 2022年1月兼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直属党委书记。
王银香女士毕业于党校经济专业,高级政工师、高级乘务员。
王世翔
副总经理
王世翔先生 2022年10月起民航联合重组后任中航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国航副董事长。 2022年担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长,2022年任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王世翔先生毕业于中国民航高级航校飞行驾驶专业,一级飞行员。
曹建雄
副总经理
曹建雄先生 2022年12月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22年12月起任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2022年9月任东航集团公司副,2022年10月起任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副、党组成员,2022年12月至2022年9月兼任中国东方航空西北公司党委书记,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任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曹建雄先生毕业于民航学院劳动经济专业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蔡剑江
党组成员
蔡剑江先生 2022年2月起任集团党组成员、国航。 蔡剑江2022年任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22年进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先后任上海营业部经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助理兼市场营销部经理等职务。2022年10月民航联合重组后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2022年9月至2022年2月任国航党委书记、副。
蔡剑江先生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航行管制专业和中国民航学院英语专业。
李庆林
纪检组长
李庆林先生 2022年9月出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此前,曾任机关事务局副司长、司长,河北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工委监事会工作部副部长、办公厅副主任,国有资产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办公厅正局级巡视员、维稳办主任。
李庆林先生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业大行政专业。
孙玉德
副总经理
孙玉德先生 2022年5月起任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22年进入中国民航工作, 曾任民航太原航站副站长、宁波航站站长、中航浙江航空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22年10月民航联合重组后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兼浙江分公司总经理 ,2022年9月任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 ,2022年12月起兼任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2年3月起任中国航空 集团 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孙玉德先生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经管系。

宝妮Angela
谭万庚:男;2022年0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程师。高中就读于舒兰一中,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区域经济专业。
自2022年至2022年历任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基建处处长、人事行政部主任,2022年至2022年任中国民用航空人事劳动司(人事教育司)副司长,2022年12月至2022年1月任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局局长、党委书记,2022年1月起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2022年5月兼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2年01月任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22年5月任南航集团党组书记。

  2022年5月当选为中国党广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

从学习经历看,是吉林人。
飞花叶叶雪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简称中国民航学院(英文缩写CAUC),是中国民航唯一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院校,是国内唯一一所交通运输与航空科学技术两 大学科叉融合的高等院校,成立于2022年9月,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占地103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各类学生10000余人。

中国民航学院始终伴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为民航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名,约占中国民航职工总人数六分之一、工程技术和人才的三分之一、专业技术人员一半以上,大批毕业生成为技术业务骨干,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

学校实施了教学工作“五强”计划、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知识宽厚、运用开发能力强、作风严实和协作精神良好的高级工程技术和人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日趋合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下设13个二级学院,即机电工程学院、空中交通学院、学院、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乘务学院、国际技术学院、教育学院,一个体育工作部,一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现有硕士点7个:通信与信息,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企业学,拥有2个国际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航空安全(中法合作)、航空MBA(中澳合作);拥有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15个和一批民航继续教育专业,涵盖民航各个应用与技术领域。研究生200余人、本科学生7000余人、高职学生2022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近2022人,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经过多年建设和培养,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23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0多人。每年有近1/10的教师赴各民航发达国家学习和考察,国际民航组织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的中国成员基本来自民航学院,一批中青年后备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一些教师成为中国民航技术专家、著名学者。

学校注重发挥科研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双重作用。拥有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空中交通、航空运输经济与科学三个民航科研基地,正在与民航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航空维修工程和机场工程民航科研基地,重点建设民航机务维修工程、机场工程、软件开发、航空安全、通信与信息处理、人文社科等6个科研基地。12个研究所基本覆盖了全校各个学科,在航空安全研究、飞机选型、飞机和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空中交通流量、航空企业经济效益、民航运输、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一系列重要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几年来,曾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3项。近五年来科研经费增长率为154%,科研项目增长率为78%,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60多篇,科技著作60多部。学校办有《中国民航学院学报》、《民航教育》两种学术期刊。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拥有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价值千万元以上的教学科研实验室4个和18个综合教学实验室。拥有实习飞机19架和30 多种类型的飞机发动机及专用设备。

学校图书馆是以民航科技文献为馆藏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图书馆,建有波音和空客飞机图书资料特藏室。图书馆实行网络型、智能化,为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一级站,建有中国学术期刊网镜像站点和万方数据等4个较大型的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数字化。

学校担负着民航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6个国际国内培训中心,能够按照中国民航和联邦航空局的技术规范进行机务维修执照培训,民航机务维修人员资格培训及考试中心承担民航机务维修执照的考试和工作,国际航协授权学校为国际客货运和危险品运输培训单位,民航批准学校具有空管人员、客货和空中乘务人员上岗证书培训资格,具有多种机型和发动机的培训及执照考试资格,批准学校具有全国秘书证书培训资格。

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运输协会,欧盟工业委员会、联邦航空局、欧洲联合航空局等组织机构,与波音公司、普惠发动机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著名国际航空企业,与英美法俄澳等国家民航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民航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培训项目”的正式成员。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建有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礼堂、游泳池和校园网、电视网、广播网和电信网。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大学生艺术团、军乐团等在天津市高校享有盛誉,学校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大学生科技活动成绩突出,在天津市和全国的“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及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活动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相关问答

民航经济师民航局

社科系成立于2022年,现下设有5个教研室,分别为人力资源教研室、法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行管教研室;并依托教研室建立了航空法研究中心、经济法律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规范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社科系现共有教师2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讲师12名。社科系一直致力……

静静娃童鞋

民航局高级经济师

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

康夫君和小静

2022经济师民航

社科系成立于2022年,现下设有5个教研室,分别为人力资源教研室、法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行管教研室;并依托教研室建立了航空法研究中心、经济法律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规范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社科系现共有教师2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讲师12名。社科系一直致力……

美丽的球姑娘

民航经济师对应民航什么岗位

想聘用经济师用人单位需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可根据岗位条件,对取得职称资格的人员进行聘任。主要聘任单位为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等。当应聘人员拥有经济师资格后,还需要确认单位有相关岗位需求,如果单位提供了此经济技术岗位那么就可以参与竞聘了。是否能聘要看单位人事部门和当地人事局是否同意,经济师需要是跟自……

我是小鹿呀

民航经济师证书上会写民航吗

一、人申请成为国际航协认可人的前提条件:  1、必须具备中国民航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批准的国际货运人资格;  2、工商注册资金为150万元以上;  3、业务营运应在一年以上;  4、应有三名以上全职人员持有民航或会员航空公司授权训练中心颁发的国际货运上岗证书;  5、有三名全职人员必须参加由国际航协授……

喵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