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乡政府农业经济师

乡政府农业经济师

最新回答

胃食眉眉
唐初的主要制度

  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严密,进一步加强了集权。

  政治制度

  唐初,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职掌与隋制同。尚书省下设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职掌亦与隋制相同。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故习称唐代是三省六部。

  三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代行职权。左右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宰相的权力分于三省,又由品级较低的官吏担任宰相,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同时也更便于发挥整个集团的意志。

  一台五监九寺 一台即御史台,掌监察和地方官吏,参预大狱的审讯。五监即掌文教的国子监、掌皇家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掌土木工程的将作监、掌制造军器的军器监和掌水利建设的都水监。九寺即掌礼仪祭祀的太常寺,掌皇室酒醴(lǐ李)膳羞的光禄寺,掌兵器仪仗的卫尉寺,掌皇族谱籍的宗正寺,掌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的太寺,掌刑法断狱的大理寺,掌国宾、礼仪的鸿胪寺,掌国家仓廪储备的司农寺和掌财货,贸易的太府寺。

  州县和道 唐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仍为州县两级制。州的长官为刺史,县的长官为县令,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唐太宗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时常派黜陟使或巡察使到各道巡察。唐玄宗时,又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一人,所属州县。

  府兵制

  府兵是唐初的主要军事力量。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又称军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称卫士或侍官。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唐代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征点标准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①。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其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为“番上”),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卫士服役期间,免除其自身的租调,但衣装、口粮和大部分兵器都要自备。府兵制虽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但卫士个人的负担却很沉重。在均田制的过程中,此制亦随之,后为募兵制所代替。

  募兵(又称兵募)在唐初不是常备军,只是战时才临时招募,后来逐渐制度化,成为常备军。另外,还有北衙禁军,其主要任务是守卫皇宫。

  科举制

  科举制始创于隋朝。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学校教育也日益发展。设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地方上设有州、县学。学生称生徒,学习成绩好的,由学校保送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另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常举的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考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对儒家经典的记忆,比较容易;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而且又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因之最受重视。人们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说明考中进士之不易。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

  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

  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的阶级基础。

  土地与赋役制度

  唐继隋末大乱之后,人口散很多,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经济凋弊。唐朝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调发,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武德七年(2022年)四月颁布了均田令和租庸调法。

  均田制 均田令规定:继续实行均田制,庶民依据户籍授田。人三岁以下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授田一顷。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八十亩为口分田,后要还官。老男、、重病者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为户主,加授永业田二十亩。和尚、道士授口分田三十亩,尼姑、女冠(女道士)授口分田二十亩。工商业者的永业田、口分田减半授给;若在狭乡(人多地少地区)则不授。狭乡农民亦减半授田。

  贵族和官员授田另有规定:最多者为亲王,可授永业田一百顷,最少者为武骑尉,可授永业田六十亩。各级官员另有数量不等的职分田,以其收入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各级官府还有数量不等的公廨田,以其收入作为办公费用。职分田和公廨田在原任官离职时,则由新任官接管,不得出卖。

  土地买卖受到严格控制。但官僚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出卖;百姓的永业田在人家贫无力埋葬时亦可出卖;百姓的口分田在由狭乡迁往宽乡,或者卖充住宅、邸店、碾硙时,亦可出卖。买地者不准超过本人应占田限额。

  唐代的均田制和前代一样,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并不触动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所谓授田,主要是从荒地上调拨。地主占田往往逾限,而农民大多授田不足额,甚至有些地区每户农民有田不过十亩、五亩。虽然如此,但农民在均田制下毕竟得到了一些土地,而且均田制禁止随意买卖土地和无限占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的作用。所以均田制的实行对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租庸调法 租庸调法是唐前期的主要赋役制度,是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租庸调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如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额外加役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天。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法律

  唐代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规定,如《户令》、《田令》等。式是各项行政法规,办事细则,如《水部式》等。格是对律、令、式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律、令、格、式互为补充,以律为主,同时并行。

  唐律是直接从隋《开皇律》发展而来的。唐律从唐高祖时开始制订,到唐太宗时修订完成。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律文加以解释。释文称为“疏”,具有和“律”同等的效力。二者合编,称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

  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刑名有笞、杖、徒、流、等五种。在量刑定罪上,唐律比隋律又有所减轻。

  唐律的基本精神是维护封建,亦把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
恰恰小资
[编辑本段]大竹概况  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东邻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界广安、渠县,北连达县,现辖50个乡(镇)、577个村。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
  大竹县系对外开放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全国重点产煤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苎麻、竹木、蚕桑、茶叶、生猪、家禽等。其中苎麻面积、产量多年来居全国首位。
  区位优越。国道318线、省道218线纵横交错,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公路总里程956公里。县城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0公里、达州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重庆港160公里,东至万州机场、万州港176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并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体育优胜县等称号。 [编辑本段]大竹经济  大竹县在农业上,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坚持三个稳定(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突出三个优化(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 大竹县局),狠抓项目启动、政策拉动、科技带动、开放推动,大力延伸三大链条(以麻纺企业、二郎竹席协会等为龙头,以16万亩苎麻基地、16万亩竹资源基地为依托的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以醪糟公司、油脂公司等为龙头,以20万亩杂糯间栽基地、20万亩油料基地为依托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肉联厂、星火禽业协会等为龙头,以80万头良种生猪生产基地、2022万只小家禽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禽加工运销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工业上,县提出并逐步落实“机电行业育骨干,食品行业强发展,化工行业求突破,煤炭行业抓转移,丝麻行业搞重组”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以“黑象牌”电缆、“西立牌”膜片离合器、PVC弹性体输油管、“东柳”醪糟四个省名牌产品为代表的机电、化工、食品、麻纺产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同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发展强劲。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全县民营企业415户、个体工商户1549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4%。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成功引进了玖源化工、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利森水泥等外来投资企业,川电、金桥、川环、大枫树等骨干企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利润3亿元、税金3亿元,分别增长42%、2%、4%;苎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川环科技、工具公司、通源油脂等16户企业入驻。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达328个;劳务输转能力增强,2022年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2元,增加252元。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实现收入7亿元;城乡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收入亿元。
  2022年,大竹县广大干群严格按照“16字”新跨越发展思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持 大竹县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同口径增长9%。在西部百强县排序中,居第87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亿元、利润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6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城镇商贸互动共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增长9%。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增长73%。
  2022年以来改革开放重大经济活动、建设项目:
  1、2022年2月,县委、县对企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150万元的经营者实行重奖,奖给有突出贡献的氮肥厂厂长林孟军和川东电缆厂厂长李永辉奖金各5万元。
  2、2022年9月,大竹县4家企业跃入全省500强。按固定资产原值500强排序,大竹县氮肥厂列第233位,大竹县苎麻纺织印染厂列第315位。按实现利润500强排序:四川省川东电缆厂列第357位,大竹县电力公司列第462位。
  3、2022年11月大竹县首批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基本结束,资产评估73户,完成资产清算、核实72户。
  4、2022年4月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天府热线大竹节点开通,当年发展用户40户。
  5、2022年6月,县乌木水库取水头部改道工程经达川地区计委、建委批准立项,完成了项目初设可研报告及施工方案图的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
  6、2022年9月,大竹县龙潭水库工程前期可研工作基本完成,该水库设计总库容为2700万立方米,供县城15万人饮用水。
  7、2022年11月,大竹县境内国道210线北端19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8、2022年12月,大竹县正式启动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工程。
  9、2022年12月,大竹县驻成都办事处在成都正式挂牌运行。
  10、2022年6月,大竹县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签订对外地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双边协议。
  11、2022年6月,大竹县与邻水县缔结为友好县。
  12、2022年7月,大竹县龙潭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终审。
  13、2022年10月,大竹县电信局完成7000门电话扩容,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量达到31000门。
  14、2022年2月,省计委行文批复大竹县龙潭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龙潭水库总投资11920万元,其中枢纽工程6129万元,水库淹没工程3140万元,渠系工程2651万元。
  15、2022年4月,大竹县全面清退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2400多人。
  16、2022年4月,大竹县在县城竹阳镇举行了由11家非国有企业参加的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有110人下岗职工被择优录取重新上岗。
  17、2022年7月,大竹县劳动力市场正式成立,全县不再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统包分配,一律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调节就业。
  18、2022年8月,大竹县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国退民进战略,举行首届企业产权交易会,首批推出57户工商企业面向市场,公开竞价出售。共出售企业22户,成交金额达53万元。
  19、2022年11月,达渝高速公路达县至大竹段正式通车运行。 [编辑本段]大竹资源  大竹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为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大竹县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低山、丘陵、平坝有适宜多种竹木生长的林地。森林类型有: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丝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白夹竹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全县森林面积达25万亩,森林覆盖率31%,其中以白夹竹为主的成片竹林资源达16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34万亩,蓄积量3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4万亩,蓄积量3万立方米;防护林9万亩;蓄积量9万立方米。
  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也较为丰富。原煤总储量为63亿吨,符合工业标准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保有储量达44亿吨,发热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天然气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还埋藏有较丰富的石油。石灰矿储量颇富,主要分布在华莹山、铜锣山中上部。灰石岩以铜锣山分布为多,是全县陶瓷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新近探明的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是一特大稀有金属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大竹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全县已经初步开发建成了东湖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乌木水库风景区、蒲苞山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旅游区以及云雾山寺、四方山丹桂堂等文化观光旅游区,完整保存了清河古镇、范绍增故乡古建筑群,成为川东旅游度假景地之一。全县已有一个旅游涉外宾馆(东湖大酒店),东柳醪糟、大竹豆干、大竹凉席等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盛名。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输变电能力   大竹县现有一火力发电厂、55处水电站,装机76台,装机容量累计达42910千瓦,拥有35KV变电站7座,主变11台,变电设备容量40150KVA。 公路和城市建设   大竹县城位于国道210线和318线的交汇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西至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县火车站79公里,至达县机场84公里,南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0公里,东至重庆万州区港口176公里,正在建筑中的达渝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其中达县-大竹段于2022年底正式通车。过境两条国道好路率达78%,并改造建成了公里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被命名为全省公路行业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已完成县城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先后新、改、扩建城市主要街道11公里,城市面积发展到7平方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天然气年供气量达51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6%。 [编辑本段]科技教育  1、四川省大竹师范学校现在已经并入大竹中学,大竹师范已不存在
  该校创建于2022年,占地面积50025平方米,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76台,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和多媒体教室,拥有各类图书近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69人。学校主要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一贯制大学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2、大竹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学校建于2022年,现占地42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800名。学校自年以来,先后与达州卫校联办中专医士、护理专业,与达州电大联办大专高级护理专业,与广元职工医学院联办大专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等专业,2022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为达州卫校教学点。
  中、小学数量及在校人数。
  全县共有学校7所,其中小学589所,普通中学58所;共有学生157712人,其中小学114531人,中学43181人。 [编辑本段]  大竹县境内有、、教、教等。活动场所主要有云雾山寺和四方山丹桂堂。云雾山寺是川东一带有名寺庙,海拔1190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夏季为避暑胜地,冬季雪景独具特色,是集、旅游为一体的圣地,有小峨眉山之称。四方山丹桂堂位于铜锣山中段,海拔980米,绿树成荫,古柏参山,山川秀丽,风景奇绝,香火旺盛,每年的三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五朝香拜佛信徒众达万人。由公路到丹桂堂有一千多步石梯,陡峭险峻;丹桂堂建筑雄伟,寺内二口铁铸大钟,其声响彻云霄,为丹桂堂增添生气。
  教是清嘉庆年间传入大竹,现修建有一所清真寺,作为活动场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有信徒500多人。
  大竹县教起始于2022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传入大竹。2022年教会停止活动,2022年恢复,2022年改建教堂,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现有牧师一名,传道员一名,信徒400余人。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在蜀峨嵋地区的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祖籍渝城(今重庆市),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四川大竹县)。父名蹇宏(弘),母徐氏。《破山禅师年谱》说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 ,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破山海明禅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禅宗,影响甚为卓越。梁平双桂堂的开山祖师,曾落脚过石柱县 银杏堂。当代书画家启功最崇拜之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大竹县下辖:
  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双拱。
  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月华、高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属巴郡宕渠县地。南梁大同三年(537)置?山县,为州、县治所。唐久视元年(700)析置大竹县,属蓬州。因地产大竹而得名。明洪武九年(1376)属广安州,清属绥定府,2022年属大竹专区,2022年属达县专区,2022年属达川地区。现属达州市。
  2022年,大竹县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5个镇、58个乡:竹阳镇、石桥铺镇、周家镇、柏林镇、庙坝镇、城东乡、城西乡、竹北乡、乌木乡、东柳乡、朝阳乡、团坝乡、杨家乡、人和乡、田坝乡、中华乡、黄家乡、清河乡、柏家乡、李家乡、石河乡、月华乡、双拱乡、二郎乡、双桥乡、余家乡、蒲包乡、新生乡、永胜乡、安吉乡、观音乡、白坝乡、双溪乡、罗城乡、高滩场乡、八渡乡、西河乡、中和乡、明滩乡、石子乡、吉星乡、杨通乡、天城乡、四合乡、张家乡、文星乡、童家乡、石龙乡、神合乡、高乡、金乡、五仓乡、黄滩乡、乡、牌坊乡、新桥乡、姚市乡、欧家乡、高家乡、清水乡、乡、莲印乡、川主乡。县驻竹阳镇。有国有茶场2个,林场4个。
  2022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52734人,其中: 竹阳镇 71561 乌木镇 18889 杨家镇 16810 清河镇 20607 柏林镇 22427 石河镇 24124 石桥铺镇 25060 观音镇 15350 周家镇 28626 石子镇 13544 文星镇 22739 高镇 17793 庙坝镇 17178 清水镇 18721 城东乡 14202 城西乡 18181 竹北乡 24490 团坝乡 19223 东柳乡 20289 朝阳乡 15419 人和乡 13844 田坝乡 8465 中华乡 10386 黄家乡 7809 柏家乡 12256 李家乡 14994 月华乡 13603 余家乡 15001 双桥乡 8880 双拱乡 12086 二郎乡 13511 蒲包乡 4006 永胜乡 20221 新生乡 16377 安吉乡 14123 白坝乡 17579 双溪乡 14010 罗城乡 10959 高滩乡 14677 明滩乡 12572 八渡乡 12753 西河乡 9371 中和乡 9868 天城乡 14217 扬通乡 12536 吉星乡 8681 四合乡 13633 张家乡 6765 石龙乡 9209 童家乡 145 神合乡 10269 乡 14910 金乡 11061 五仓乡 78 黄滩乡 8732 牌坊乡 12838 新桥乡 10118 姚市乡 11995 欧家乡 8256 高家乡 5979 乡 12103 莲印乡 13758 川主乡 10908 
  2022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2022]38号)批复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15个乡。 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城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竹阳镇,竹阳镇驻竹阳解放街59号。(2)将原田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杨家镇,杨家镇驻杨家场。(3)将原双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河镇,石河镇驻石河场。(4)将原罗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观音镇,观音镇驻观音桥。(5)将原西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周家镇,周家镇驻周家场。(6)将原吉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子镇,石子镇驻石子滩。(7)将原五仓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镇,高镇驻高场。(8)将原新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庙坝镇,庙坝镇驻庙坝场。(9)将原高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欧家镇,欧家镇驻欧家场。(10)将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清水镇,清水镇驻清水铺。(11)将原石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童家乡,童家乡驻童家场。 新建2个乡:(12)新建余华乡,乡驻余家奄。辖原余家、月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13)新建高明乡,乡驻高滩场。辖原明滩、高滩场乡所属的行政区域。
  2022年1月14日,《达州市人民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达市府函[2022]9号);2022年2月4日,大竹县人民转发《达州市人民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的(竹府函[2022]9号)。
  2022年,大竹县辖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双拱)、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余华、高明)。 [编辑本段]大竹旅游  
蛋塔阿姨
[编辑本段]大竹概况  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东邻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界广安、渠县,北连达县,现辖50个乡(镇)、577个村。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
  大竹县系对外开放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全国重点产煤县,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苎麻、竹木、蚕桑、茶叶、生猪、家禽等。其中苎麻面积、产量多年来居全国首位。
  区位优越。国道318线、省道218线纵横交错,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公路总里程956公里。县城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0公里、达州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重庆港160公里,东至万州机场、万州港176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并荣获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全省首批体育优胜县等称号。 [编辑本段]大竹经济  大竹县在农业上,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坚持三个稳定(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突出三个优化(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 大竹县局),狠抓项目启动、政策拉动、科技带动、开放推动,大力延伸三大链条(以麻纺企业、二郎竹席协会等为龙头,以16万亩苎麻基地、16万亩竹资源基地为依托的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以醪糟公司、油脂公司等为龙头,以20万亩杂糯间栽基地、20万亩油料基地为依托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以肉联厂、星火禽业协会等为龙头,以80万头良种生猪生产基地、2022万只小家禽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禽加工运销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变。
  工业上,县提出并逐步落实“机电行业育骨干,食品行业强发展,化工行业求突破,煤炭行业抓转移,丝麻行业搞重组”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以“黑象牌”电缆、“西立牌”膜片离合器、PVC弹性体输油管、“东柳”醪糟四个省名牌产品为代表的机电、化工、食品、麻纺产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同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发展强劲。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全县民营企业415户、个体工商户1549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4%。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成功引进了玖源化工、石河天然气净化厂、利森水泥等外来投资企业,川电、金桥、川环、大枫树等骨干企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利润3亿元、税金3亿元,分别增长42%、2%、4%;苎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川环科技、工具公司、通源油脂等16户企业入驻。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1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达328个;劳务输转能力增强,2022年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22元,增加252元。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实现收入7亿元;城乡市场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收入亿元。
  2022年,大竹县广大干群严格按照“16字”新跨越发展思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持 大竹县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0: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同口径增长9%。在西部百强县排序中,居第87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亿元、利润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6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城镇商贸互动共进。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增长9%。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增长73%。
  2022年以来改革开放重大经济活动、建设项目:
  1、2022年2月,县委、县对企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实现利润超过150万元的经营者实行重奖,奖给有突出贡献的氮肥厂厂长林孟军和川东电缆厂厂长李永辉奖金各5万元。
  2、2022年9月,大竹县4家企业跃入全省500强。按固定资产原值500强排序,大竹县氮肥厂列第233位,大竹县苎麻纺织印染厂列第315位。按实现利润500强排序:四川省川东电缆厂列第357位,大竹县电力公司列第462位。
  3、2022年11月大竹县首批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基本结束,资产评估73户,完成资产清算、核实72户。
  4、2022年4月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天府热线大竹节点开通,当年发展用户40户。
  5、2022年6月,县乌木水库取水头部改道工程经达川地区计委、建委批准立项,完成了项目初设可研报告及施工方案图的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
  6、2022年9月,大竹县龙潭水库工程前期可研工作基本完成,该水库设计总库容为2700万立方米,供县城15万人饮用水。
  7、2022年11月,大竹县境内国道210线北端19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路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8、2022年12月,大竹县正式启动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工程。
  9、2022年12月,大竹县驻成都办事处在成都正式挂牌运行。
  10、2022年6月,大竹县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签订对外地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双边协议。
  11、2022年6月,大竹县与邻水县缔结为友好县。
  12、2022年7月,大竹县龙潭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终审。
  13、2022年10月,大竹县电信局完成7000门电话扩容,全县城乡电话交换机总量达到31000门。
  14、2022年2月,省计委行文批复大竹县龙潭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龙潭水库总投资11920万元,其中枢纽工程6129万元,水库淹没工程3140万元,渠系工程2651万元。
  15、2022年4月,大竹县全面清退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2400多人。
  16、2022年4月,大竹县在县城竹阳镇举行了由11家非国有企业参加的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有110人下岗职工被择优录取重新上岗。
  17、2022年7月,大竹县劳动力市场正式成立,全县不再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统包分配,一律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调节就业。
  18、2022年8月,大竹县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国退民进战略,举行首届企业产权交易会,首批推出57户工商企业面向市场,公开竞价出售。共出售企业22户,成交金额达53万元。
  19、2022年11月,达渝高速公路达县至大竹段正式通车运行。 [编辑本段]大竹资源  大竹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为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大竹县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低山、丘陵、平坝有适宜多种竹木生长的林地。森林类型有: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丝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白夹竹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也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全县森林面积达25万亩,森林覆盖率31%,其中以白夹竹为主的成片竹林资源达16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34万亩,蓄积量3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4万亩,蓄积量3万立方米;防护林9万亩;蓄积量9万立方米。
  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也较为丰富。原煤总储量为63亿吨,符合工业标准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保有储量达44亿吨,发热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天然气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还埋藏有较丰富的石油。石灰矿储量颇富,主要分布在华莹山、铜锣山中上部。灰石岩以铜锣山分布为多,是全县陶瓷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新近探明的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是一特大稀有金属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大竹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全县已经初步开发建成了东湖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乌木水库风景区、蒲苞山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旅游区以及云雾山寺、四方山丹桂堂等文化观光旅游区,完整保存了清河古镇、范绍增故乡古建筑群,成为川东旅游度假景地之一。全县已有一个旅游涉外宾馆(东湖大酒店),东柳醪糟、大竹豆干、大竹凉席等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盛名。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输变电能力   大竹县现有一火力发电厂、55处水电站,装机76台,装机容量累计达42910千瓦,拥有35KV变电站7座,主变11台,变电设备容量40150KVA。 公路和城市建设   大竹县城位于国道210线和318线的交汇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西至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县火车站79公里,至达县机场84公里,南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0公里,东至重庆万州区港口176公里,正在建筑中的达渝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其中达县-大竹段于2022年底正式通车。过境两条国道好路率达78%,并改造建成了公里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被命名为全省公路行业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已完成县城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先后新、改、扩建城市主要街道11公里,城市面积发展到7平方公里。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天然气年供气量达51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6%。 [编辑本段]科技教育  1、四川省大竹师范学校现在已经并入大竹中学,大竹师范已不存在
  该校创建于2022年,占地面积50025平方米,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76台,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和多媒体教室,拥有各类图书近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69人。学校主要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一贯制大学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2、大竹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
  学校建于2022年,现占地42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800名。学校自年以来,先后与达州卫校联办中专医士、护理专业,与达州电大联办大专高级护理专业,与广元职工医学院联办大专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等专业,2022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为达州卫校教学点。
  中、小学数量及在校人数。
  全县共有学校7所,其中小学589所,普通中学58所;共有学生157712人,其中小学114531人,中学43181人。 [编辑本段]  大竹县境内有、、教、教等。活动场所主要有云雾山寺和四方山丹桂堂。云雾山寺是川东一带有名寺庙,海拔1190米,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夏季为避暑胜地,冬季雪景独具特色,是集、旅游为一体的圣地,有小峨眉山之称。四方山丹桂堂位于铜锣山中段,海拔980米,绿树成荫,古柏参山,山川秀丽,风景奇绝,香火旺盛,每年的三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五朝香拜佛信徒众达万人。由公路到丹桂堂有一千多步石梯,陡峭险峻;丹桂堂建筑雄伟,寺内二口铁铸大钟,其声响彻云霄,为丹桂堂增添生气。
  教是清嘉庆年间传入大竹,现修建有一所清真寺,作为活动场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有信徒500多人。
  大竹县教起始于2022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传入大竹。2022年教会停止活动,2022年恢复,2022年改建教堂,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现有牧师一名,传道员一名,信徒400余人。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在蜀峨嵋地区的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祖籍渝城(今重庆市),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四川大竹县)。父名蹇宏(弘),母徐氏。《破山禅师年谱》说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 ,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破山海明禅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禅宗,影响甚为卓越。梁平双桂堂的开山祖师,曾落脚过石柱县 银杏堂。当代书画家启功最崇拜之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大竹县下辖:
  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双拱。
  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月华、高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属巴郡宕渠县地。南梁大同三年(537)置�山县,为州、县治所。唐久视元年(700)析置大竹县,属蓬州。因地产大竹而得名。明洪武九年(1376)属广安州,清属绥定府,2022年属大竹专区,2022年属达县专区,2022年属达川地区。现属达州市。
  2022年,大竹县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5个镇、58个乡:竹阳镇、石桥铺镇、周家镇、柏林镇、庙坝镇、城东乡、城西乡、竹北乡、乌木乡、东柳乡、朝阳乡、团坝乡、杨家乡、人和乡、田坝乡、中华乡、黄家乡、清河乡、柏家乡、李家乡、石河乡、月华乡、双拱乡、二郎乡、双桥乡、余家乡、蒲包乡、新生乡、永胜乡、安吉乡、观音乡、白坝乡、双溪乡、罗城乡、高滩场乡、八渡乡、西河乡、中和乡、明滩乡、石子乡、吉星乡、杨通乡、天城乡、四合乡、张家乡、文星乡、童家乡、石龙乡、神合乡、高乡、金乡、五仓乡、黄滩乡、乡、牌坊乡、新桥乡、姚市乡、欧家乡、高家乡、清水乡、乡、莲印乡、川主乡。县驻竹阳镇。有国有茶场2个,林场4个。
  2022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52734人,其中: 竹阳镇 71561 乌木镇 18889 杨家镇 16810 清河镇 20607 柏林镇 22427 石河镇 24124 石桥铺镇 25060 观音镇 15350 周家镇 28626 石子镇 13544 文星镇 22739 高镇 17793 庙坝镇 17178 清水镇 18721 城东乡 14202 城西乡 18181 竹北乡 24490 团坝乡 19223 东柳乡 20289 朝阳乡 15419 人和乡 13844 田坝乡 8465 中华乡 10386 黄家乡 7809 柏家乡 12256 李家乡 14994 月华乡 13603 余家乡 15001 双桥乡 8880 双拱乡 12086 二郎乡 13511 蒲包乡 4006 永胜乡 20221 新生乡 16377 安吉乡 14123 白坝乡 17579 双溪乡 14010 罗城乡 10959 高滩乡 14677 明滩乡 12572 八渡乡 12753 西河乡 9371 中和乡 9868 天城乡 14217 扬通乡 12536 吉星乡 8681 四合乡 13633 张家乡 6765 石龙乡 9209 童家乡 145 神合乡 10269 乡 14910 金乡 11061 五仓乡 78 黄滩乡 8732 牌坊乡 12838 新桥乡 10118 姚市乡 11995 欧家乡 8256 高家乡 5979 乡 12103 莲印乡 13758 川主乡 10908 
  2022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2022]38号)批复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15个乡。 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城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竹阳镇,竹阳镇驻竹阳解放街59号。(2)将原田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杨家镇,杨家镇驻杨家场。(3)将原双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河镇,石河镇驻石河场。(4)将原罗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观音镇,观音镇驻观音桥。(5)将原西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周家镇,周家镇驻周家场。(6)将原吉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石子镇,石子镇驻石子滩。(7)将原五仓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镇,高镇驻高场。(8)将原新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庙坝镇,庙坝镇驻庙坝场。(9)将原高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欧家镇,欧家镇驻欧家场。(10)将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清水镇,清水镇驻清水铺。(11)将原石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童家乡,童家乡驻童家场。 新建2个乡:(12)新建余华乡,乡驻余家奄。辖原余家、月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13)新建高明乡,乡驻高滩场。辖原明滩、高滩场乡所属的行政区域。
  2022年1月14日,《达州市人民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达市府函[2022]9号);2022年2月4日,大竹县人民转发《达州市人民关于大竹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的(竹府函[2022]9号)。
  2022年,大竹县辖18个镇(竹阳、石桥铺、周家、柏林、庙坝、石河、清河、高、杨家、乌木、文星、石子、观音、清水、欧家、团坝、、双拱)、32个乡(城西、竹北、东柳、朝阳、人和、中华、黄家、柏家、李家、二郎、蒲包、新生、永胜、安吉、白坝、双溪、八渡、中和、杨通、天城、四合、张家、童家、神合、金、黄滩、牌坊、姚市、莲印、川主、余华、高明)。 [编辑本段]大竹旅游  
出格范儿
您好,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34′~104°45′、北纬23°45′~24°28′。东隔清水江与广南县毗邻,南与砚山县、开远市接壤,西隔南盘江同弥勒、泸西两县相望,北与师宗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衔接。县境内东西宽100千米,南北长5千米,总面积4997平方千米(《简册》数据是5150平方千米)。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2万人。有汉、壮、苗、彝、瑶、白、回等七个,少数人口共74万人,占总人口的62%。县人民驻锦屏镇,海拔1452米,距省会昆明市280千米,距文山州府114千米。

    
丘北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六诏山支系大总山纵横全境。境内最高海拔(羊雄山顶峰)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782米。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补挡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盘龙河(马恒地段),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普者黑湖为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8平方千米。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

  
行政区划
    
丘北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5个乡):锦屏镇、者镇、双龙营镇、八道哨彝族乡、天星乡、平寨乡、树皮彝族乡、腻脚彝族乡、新店彝族乡、舍得彝族乡、官寨乡、温浏乡。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属进桑、句町部族区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2022年)属群舸郡,蜀汉、晋隶兴古郡,唐武德七年(2022年)属郎州,天宝七年(2022年)属南诏拓东节度,宋大理国时期属维摩部,元至元七年(2022年)属阿宁万户府隶广西路,明隶广西府维摩州,清康熙八年(2022年)隶师宗州,雍正九年(2022年)设师宗州同驻丘北,乾隆三十五年(2022年)降师宗州同知为丘北县丞,道光二十年(2022年)升丘北县为正县,隶广西直隶州,二年(2022年)隶蒙自道,后废道直隶云南省都督府,三十一年(2022年)隶第二行政专员公署,三十五年(2022年)隶第四行政专员公署。

    
中华人建立后,属文山专区。2022年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属州辖的县。
    
丘北因县城建于暮冶峰(丘山)之北得名,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遇“丘”字加“阝”旁,作“邱”,地名字亦作“邱”,故“丘北”称谓与用字随建置衍变而延用至今。根据《中华人行政区划代码》,省民政厅云民字[1991]7号文件规定,自2022年2月又将“邱”字改为“丘”。
    
2022年,丘北县辖1个镇、14个乡:锦屏镇、八道哨彝族乡、冲头彝族乡、舍得彝族乡、官寨乡、腻脚彝族乡、双龙营乡、树皮彝族乡、羊街乡、温浏乡、平寨乡、天星乡、者乡、戈寒乡、新店彝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400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锦屏镇 57977 八道哨彝族乡 28527 天星乡 39340 平寨乡 31974 树皮彝族乡 39888 腻脚彝族乡 24719 新店彝族乡 17657 舍得彝族乡 17285 日者乡 32330 官寨乡 404 戈寒乡 17452 双龙营乡 50887 温浏乡 29033 羊街乡 62。

    
2022年,县城面积扩大到1平方千米,县城总人口1万人。
    
2022年,撤销戈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双龙营镇,镇驻地不变;撤销羊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温浏乡,温浏乡驻地不变。区划调整后,丘北县辖锦屏镇、双龙营镇、者镇、腻脚彝族乡、新店彝族乡、舍得彝族乡、树皮彝族乡、八道哨彝族乡、官寨乡、平寨乡、天星乡、温浏乡共3镇9乡。
    
丘北县以盛产辣椒和境内有“普者黑”山水田园风光而闻名。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中外驰名,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地区,2022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以喀斯特峰群、洞群、湖群为特点的普者黑,是云南省境内度假休闲基地之一、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丘北县还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生猪基地县、牛羊基地县、英美优质烟叶基地县。
  
地理气候
    
丘北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六诏山支系大总山纵横全境。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补挡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盘龙河马恒地段,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普者黑湖为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10.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羊雄山顶峰2501.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782米。由于地处低纬季风区域,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 3.2~1 9.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
  
社会发展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3%,“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1%可比价;工业总产值6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5%,年平均递增4%;农业总产值11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年平均递增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58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2%,年平均递增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4%,年平均递增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5%,年平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4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39万元,增长2%;各项贷款余额4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1657万元,增长56%;年末总人口4556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以内。
    
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迅速,烤烟、辣椒、牧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7177万元(现价),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量6亿公斤。2022年,全县粮经比例由“九五”期末的2:8调整到1:9,全县已形成以双龙营镇镇为主的万亩优质烟基地,以树皮为主的10万亩辣椒基地,以者、八道哨、普者黑景区为主的万亩葡萄、万亩莲藕和万亩油菜花基地,薯蓣、三七、草乌等生物药材迅速发展,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产业结构规模化格局初具雏形。2022年全年完成烟叶收购6万担,实现烟农直接收入5052万元,烟叶特产税1010万元,辣椒种植13万亩,产量1361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发展葡萄6000余亩,蔬菜种植7168亩,产量129万公斤,种植油菜10367亩、莲藕10016亩、优质稻1080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385亩。完成公益造林37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完成林浆纸造林地移交1万亩。实现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5万头,羊存栏9万只、出栏9万只,牧业总产值达38144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6%。
    
工业 丘北主要有采煤、电力、建筑建材、酿酒、冶炼等工业,202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2亿元,比“九五”期末年均递增4%;工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1%,比“九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盛产于树皮、天星、双龙营、日者等乡镇,具有个小、皮厚、肉多、色艳、含油量高、辣而香,味道纯正的特点,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种营养素。丘北辣椒系列产品有:呼辣圈、胖大嫂、红椒娘、邱辣王、世霸辣、辣得爽、一吃福等,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是本县的名优特产。2022年,全县辣椒种植13万亩,产量1361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成为本县独具特色的一大支柱产业。
    
旅游业 202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同比增长5%;旅游直接经济收入934万元,综合经济收入10985万元,同比增长6%和9%。认真实施普者黑景区旅游国债项目,完成景区旅游厕所、步行游路、通信和电力线网改造等项目。“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7万人次,年均增长5%;实现旅游直接经济收入3833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综合经济收入累计近4亿元,年均增长7%,与“九五”期间相比,游客总人数增加87万人次,增长94%;直接经济收入增加2758万元,增长3%,综合经济收入增长15320万元,增长3%。旅游业带动了全县交通运输、通讯、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6亿元,年均递增6%。
    
非公有制经济 2022年登记注册的非公企业达4617户,同比增长6%;从业人员7916人,同比增长10%;上缴税金10万元,同比增长21%。
    
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项目的调研收集和包装工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昆交会”、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经贸洽谈会等,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2年共签订引资项目4个,协议资金17271万元。
    
社会事业 至2022年末,先后获科技成果奖101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33%。杂交水稻覆盖率77.7%,杂交玉米覆盖率72.8%,电脑农业专家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山区牧科技推广率达到86%,坝区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科技网络,2022年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0期68000人次;十五期间,投入教育建设资金434万元,新建、扩建校舍75920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有中学20所,在校学生26267人,教师1125人;有小学6所(含校点),在校学生61775人,教师3199人;幼儿园17所,在校幼儿数6208人,幼儿教师187人;学前班85班,在班幼儿3550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5%,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4个,床位501张,医务676人。全县99个村民委设有卫生室95所,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丘北县人民医院、丘北县中医院进入省二级乙等医院标准,双龙营中心卫生院、腻脚中心卫生院进入省一级乙等标准。全县广播覆盖率6%,截止2022年末,全县共建设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地面卫星网站392座,电视覆盖率89%。

中等还算富裕的地方。
熊大熊二喜羊羊
地处陕北老区的神木县、靖边县、志丹县、府谷县等县,依托煤、油、气等资源开发,相继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领跑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陕北的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资源型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支撑陕北未来的主导产业?富县如何强民?

  以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为依托,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北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绩已被全国所瞩目。

  但富裕和贫穷在陕北同时存在。当人们津津乐道于陕北的煤、油、气资源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财富时,却忽略了陕北在医疗、教育、生态方面的巨大成就。陕北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谋篇布局。

  ■陕北最富 陕北最穷——最富县最穷县都在陕北
  陕西哪里最富?答案就是:陕北!

  2022年的陕西10强县中,府谷、神木、靖边、志丹分别排名前四位,其中神木、靖边﹑已跻身全国百强县,是陕西仅有的二个全国百强县。而在日前揭晓的2022年度“全国百强县”中,府谷再次以黑马之势入百强,至此,全国百强县我省已占据三席。有学者和官员断言,未来几年,陕西的全国百强县也都将出自陕北。2022年,神木县以排名92位的名次跻身全国百强,实现陕西县域在全国“百强县”的零突破;2022年,除神木县外,靖边县也进入全国百强,分别位列59位和93位。以百强县为代表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领跑陕西县域经济。

  但如果要问陕西哪里最穷?答案依然是陕北。

  2022年的陕西10强县综合排名,正数第一是府谷,倒数第一是佳县,都属榆林市。耐人寻味的是,佳县从上年的70位后退了13位;而也位于榆林市,工业发展前两位的子洲和清涧,却分别从35位降到54位﹑53位降到74位,都后退了21位,并列“争先进位”的倒数第二名。

  “陕北能源化工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上游产业,以开发﹑浅加工为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学喜表示,目前陕北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外力推动,以主导行为为主,想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国际定价权的取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外资,大企业的辐带动效应,实现经济的长足稳定发展;同时,陕北的很多产业包括主导的能源化工等,其投资结构很不合理,固定投资高达80%之多,资源浪费严重,老百姓收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我们也要看到,全省85个县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次高值和次低值都在陕北地区内,表明陕北的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分化严重。子洲县副县长康锦宏透露,2022年陕北南边6县域的经济总量加起来,不足北边最差县域经济总量的一半。针对此现象,陕西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罗久序表示,靠煤﹑油﹑气的经济增长不能等同于靠草业的农民增收,县富民不富,是目前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黄土高坡 绿色高坡——再现山川秀美新陕北

  驱车穿行在陕北高原的沟沟峁峁和大漠滩地,快速崛起的县域经济带给这里的开发热浪和巨大变化令人鼓舞。今日的陕北已经是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运﹑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桥头堡。位于陕西最北端的府谷县,从2022年到2022年,全县GDP年均增长率为8%,高达56亿元,人均9723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922元,县域经济位列全省第一。

  针对县富民不富的现象,原省委农研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刘华珍表示,陕北采油挖煤的县确有跨越式发展,但那是特例而不是常态。这些财政快富县,虽然农民也得到一些实惠,但其收入并没有跨越式增长。没有煤﹑油﹑气的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说明,要想实现陕北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越来越多的陕北人意识到,仅仅依靠资源,坐吃山空,是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陕北的资源型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支撑陕北未来的主导产业?这也是目前陕北很多县域积极探索的问题。吴起率先在全国实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生态先进县,一改之前人们对黄土高坡﹑荒山野岭的看法,一个新的陕北﹑可持续发展的陕北呈现在人们眼前。

  府谷在教育﹑文体﹑环保﹑交通﹑投资环境﹑合作医疗﹑生态水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先后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最具发展潜力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在创建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中,坚持生态兴县战略,走清洁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发展格局,水碧﹑天蓝﹑山绿的“黄河”正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靖边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设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太阳能产业示范园等,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模式,坚持城镇带动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打造陕北区域中心城市。

  ■财富陕北 幸福陕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陕北崛起

  地处陕北的陕西榆林市和延安市,共有县市25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4平方公里,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干旱缺水、贫瘠穷苦、黄土高坡一直是陕北的代名词。而随着2022年吴起县被命名为为退耕还林先进县,生态建设先进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一个新陕北进入人们的视野。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6万,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2022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实现了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近两年,府谷、神木、子长这些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强县在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府谷以﹑企业﹑农民“三位一体”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新模式,被誉为独具特色的“府谷现象”。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7亿元,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着力解决老百姓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难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2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肉蛋奶补贴工程,推行“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疗体制改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4元,高于全省全国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城乡4万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启动城乡老年人养老保证制度;设立“教育基金”﹑“大病救助基金”,进一步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形成了独具府谷特色的民生事业和谐发展新局面。

  “大家都只知道府谷经济发展比较快,事实上府谷的各个方面都做得不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鲁向平激动地说。

  在神木、府谷、吴起等等强县的带动下,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陕北正在崛起!而这些强县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陕北、乃至中国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

  数字
  2022年的陕西10强县中,排名前4位的府谷、神木、靖边、志丹均位于陕北,其中神木、靖边已跻身全国百强县,而在近日揭晓的2022年度“全国百强县”中,府谷再次以黑马之势入百强,至此,全国百强县我省已占据三席。

  资源
  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

  瓶颈
  南北经济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强民不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定价权问题;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问题。

  专家支招
  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来基础薄弱,经济社会滞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省农经所所长杨培英:应该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发展才是最好的稳定;针对“发展没资源﹑工业没出路”的现状,创新思想,以项目带动壮大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农业上,坚持农田基本建设,保证人均不低于5亩基本农田,退耕还林,坚持传统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

  靖边县:2022年陕西十强县第三名,依托能源﹑区位﹑产业特色,实施“生态立县﹑城镇带动﹑产业富民﹑文化引领”战略,推进新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北区域中心城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等,期待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依托能源化工,靖边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还是处于初期的上游产业,以开发﹑加工为主,成绩的取得很大一部分由外力推动,以主导行为为主,想要取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国际定价权的取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外资,大企业的辐带动效应;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固定投资高达80%之多,老百姓收入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建议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重视软实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机制。

相关问答

乡政府农民经济师

地处陕北老区的神木县、靖边县、志丹县、府谷县等县,依托煤、油、气等资源开发,相继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领跑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陕北的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资源型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支撑陕北未……

苹果香蕉最爱

乡政府农业经济师

博乐市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150公里,距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24公里,是闻名世界的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拥有国家一级开放口岸一山口口岸。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建设兵团农五师……

evilevilevil

乡镇政府农业经济师

[编辑本段]大竹概况  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东邻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界广安、渠县,北连达县,现辖50个乡(镇)、577个村。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  大竹县系对外开放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全国重点……

Lily20131010

乡政府农业经济师证书

唐初的主要制度  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严密,进一步加强了集权。  政治制度  唐初,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道,作为监察区。  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职掌与……

大家族djz

农业经济师乡政府聘用

我是山西乡镇农机员,是农业经济师已聘2022年,农机化专业中专2022年山西省农机学校毕业2022年大专(政治理论,现在想伸报高级经济师可以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等级分为: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农民高级技师。其中,农民技术员为初级职称,农民技师为中级职称,农民高级技师为高级职称。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可否……

糖糖和胖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