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高级经济师改革后

高级经济师改革后

最新回答

很多时候会想起

2022年—2022年,连续三届荣获“浙江省十佳青年厂长经理”称号;
2022年,荣获“全国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称号;
2022年,荣获“全国优秀集体建筑企业家”;
2022年晋升为高级政工师;
2022年晋升为高级经济师;
2022年先后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经营”、“中国经营”等称号;
2022年荣获“全国500位企业改革者”等称号;
2022年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工作者”等称号;
2022年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称号;
2022年荣获“企业技术经济”称号。
2022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22年荣获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称号
2022年荣获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首届“十大资深浙商”称号
2022年荣获“优秀中国特色建设者”称号
2022年荣获“中华慈善大使”称号
2022年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称号
2022年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称号
2022年荣获“改革开放2022年中国建筑业先锋人物”、“浙江省改革开放2022年功勋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2022年经济人物”称号
2022年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2022年荣获“中华财富领袖”、“中国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家”称号
2022年8月荣获“终身成就奖”
楼忠福:改革无止境

王小虎呦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设有财政系、会计系、投资经济系、经济信息系、贸易经济系等5个教学系和社会科学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成人等5个教学部,设有5个本科和26个专科专业,其中,会计、市场营销2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证券投资与、税务2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院系专业财政系  税收专业
资产评估与
财务
法律事务
财政专业 会计系会计
会计电算化 金融系金融与实务
证券投资与
保险实务
建筑工程 贸易经济系  市场营销
国际经济与贸易
商务英语
酒店
旅游
连锁经营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经济信息系计算机应用技
电子商务
网络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员工38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人,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名,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5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0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17名、山西省青年教育(教学)专家9名,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者19名。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的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80余人。
国家级教师:申长平教授 、赵丽生教授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全国经济类教指委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9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税务稽查实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学基础
全国经济类教指委重点建设课程:税务稽查实务、证券投资分析、金融企业会计、中国税制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
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证券投资与、税务专业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委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被省委、省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被国家、体育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
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校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被评为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
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
山西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被山西省委、省联合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
2022年12月8日,学校被、联合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成为全国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

老娜再修行
你说的应该是2022年5月27日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教育必须为建设服务,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过解放初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我们把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事业转变成为教育事业。三十几年来,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巨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今天战斗在我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绝大部分都是建国以后培养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全党工作重点一直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事业不但长期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文化大”更使这种“左”的错误走到否定知识、取消教育的极端,从而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耽误了整整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并且使我国教育事业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正在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在教育事业权限的划分上,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应该加以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
  (二)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
  (三)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地进行改革。改革体制,在加强宏观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还要改革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资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和地方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现在,各级都有一些领导,宁肯把钱花在并非必要的方面,对于各种严重浪费也不感到痛心,唯独不肯为发展教育而花一点钱,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但是同时必须认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毕竟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办学经费困难和教师待遇较低的状况只能逐步改善。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把教育搞上去,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更好地调动各级、广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多想办法,发挥各方面的潜力,使教育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好地向前发展。要下真功夫,才能做到这一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应该为此而努力。
  二、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落后,这同我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决不能任其继续。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此,需要制订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民审议通过后颁行。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全国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地区:
  一是约占全国人口1/4的城市、沿海各省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在这类地区,相当一部分已经普及初级中学,其余部分应该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初级中学,在2022年左右完成。
  二是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农村。在这类地区,首先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小学教育,同时积极准备条件。在2022年左右普及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或职业和技术教育。
  三是约占全国人口1/4 的经济落后地区。在这类地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积极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对这类地区教育的发展,国家尽力给予支援。
  国家还要帮助少数地区加速发展教育事业。
  地方各级人民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订本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例,确定本地区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骤、办法和年限。
  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进行自学和互教;要为在职教师举办函授和广播电视讲座;要切实办好教师进修院校,并且利用现有设施,分期分批轮训教师;还要有计划地动员、挑选和组织高等学校的一部分教员和高年级学生、研究机构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和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参加帮助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总之,要争取在5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在此之后,只有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担任教师。从幼儿师范到高等师范的各级师范教育,都必须大力发展和加强。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毕业生都要分配到学校任教,其他高等学校毕业生也应有一部分分配到学校任教。任何机关、单位不得抽调中小学合格教师改任其他工作。
  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的职责如何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为了保证地方发展教育事业,除了国家拨款以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此项收入首先用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但不得强迫摊派。同时严格控制各方面向学校征收费用,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并且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
  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小学毕业后接受过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凡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且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者增设职业班,加上新办的这类学校,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训练的范围不要太窄,基础教育也要适当配合,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且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要提倡各单位和部门自办、联办或与门合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除了为本单位和部门培训人才外,还可以接受委托为其他单位培训人才并招收自费学生。
  师资严重不足,是当前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矛盾。各单位和部门办的学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专业技术师资问题,同时可以聘请外单位的教师、科学技术人员兼任教师,还可以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来传授技艺。要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四、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体系,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
  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以下三种办法:
  (一)国家计划招生。要做好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切实改进招生计划工作,努力克服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为了保证国防的需要,要为人民解放军培养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委托招生。为了鼓励学校挖掘潜力多招学生,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用人单位委托学校培养学生的制度,要继续推行和逐步扩大,使之成为国家招生计划的重要补充。委托单位要按议定的合同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生应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
  (三)还可以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后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
  不论哪类学生,都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合格,由学校录取。
  要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师范和一些毕业后工作环境特别艰苦的专业的学生,国家供给膳宿并免收学杂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补助。现已在校的学生,仍按原来的规定办理。
  要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任免其他各级;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等等。对不同的高等学校,国家还可以根据情况,赋予其他的权力。与此同时,国家及其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著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点支持,办得不好的学校要整顿以至停办。
  为了调动各级办学的积极性,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
  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高等教育科类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财经、政法、等类薄弱系科和专业的发展,扶持新兴、边缘学科的成长。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着重加快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大学本科主要通过改革、扩建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潜力,近期内一般不建新校。
  要根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有条件的学校,教学任务较重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今后每5年中应有1年时间供他们专门用来进修、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要尽可能改善教学的物质条件,增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新和充实试验室、图书馆。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
  五、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尊重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政方针必须集中统一,具体办法应该灵活多样,决不可一哄而起,强制推行。改革既要坚决,又要谨慎,注重试验。涉及全局和广大范围的改革措施,要经上级批准。   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为了加强党和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今后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权力和责任更大了,各级党委和都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的决策,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上级考查下级都要以此作为考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特别提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承认全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要承认在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范围内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同时鼓励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进地区,达到共同的提高。
  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国已有近千万人的教师队伍,长时间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论生活如何清苦,无论经历什么政治风雨,都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愧为人师表。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关学校自身的重大改革都必须经过教师充分讨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各级和有关部门今后每年都要为教师切实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树立和发扬尊重各级各类教师的良好风尚,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在改革中还要充分注意调动学校思想政治、行政人员、后勤和其他的积极性。要根据他们的劳绩和贡献,给予合理的待遇和应有的鼓励。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制度,加强和。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要团结广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要坚持用主义教育广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要动员和教育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各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离休退休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和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地自愿地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本决定着重解决的是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有关、职工、农民的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工作,作出专门的决定。
  军事学校的改革问题,由决定。
  相信,只要各级党委和加强领导,坚持正确方针,经过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教育体制改革必将获得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必将空前繁荣,从而强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把全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旭子如风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2年5月27日)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教育必须为建设服务,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过解放初期的接管改造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我们把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事业转变成为教育事业。三十几年来,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巨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今天战斗在我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绝大部分都是建国以后培养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全党工作重点一直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事业不但长期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受到“左”的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文化大”更使这种“左”的错误走到否定知识、取消教育的极端,从而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广大教育工作者遭受严重摧残,耽误了整整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并且使我国教育事业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正在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在教育事业权限的划分上,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应该加以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 (二)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 (三)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地用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地进行改革。改革体制,在加强宏观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还要改革同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广泛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各级各类教育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 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资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和地方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现在,各级都有一些领导,宁肯把钱花在并非必要的方面,对于各种严重浪费也不感到痛心,唯独不肯为发展教育而花一点钱,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但是同时必须认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毕竟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办学经费困难和教师待遇较低的状况只能逐步改善。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把教育搞上去,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更好地调动各级、广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多想办法,发挥各方面的潜力,使教育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好地向前发展。要下真功夫,才能做到这一点。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应该为此而努力。 二、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还很落后,这同我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决不能任其继续。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为此,需要制订义务教育法,经全国人民审议通过后颁行。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 全国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地区: 一是约占全国人口1/4的城市、沿海各省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在这类地区,相当一部分已经普及初级中学,其余部分应该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初级中学,在2022年左右完成。 二是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农村。在这类地区,首先抓紧按质按量普及小学教育,同时积极准备条件。在2022年左右普及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或职业和技术教育。 三是约占全国人口1/4 的经济落后地区。在这类地区,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积极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对这类地区教育的发展,国家尽力给予支援。 国家还要帮助少数地区加速发展教育事业。 地方各级人民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订本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例,确定本地区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骤、办法和年限。 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进行自学和互教;要为在职教师举办函授和广播电视讲座;要切实办好教师进修院校,并且利用现有设施,分期分批轮训教师;还要有计划地动员、挑选和组织高等学校的一部分教员和高年级学生、研究机构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和党政机关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参加帮助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总之,要争取在5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在此之后,只有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才能担任教师。从幼儿师范到高等师范的各级师范教育,都必须大力发展和加强。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毕业生都要分配到学校任教,其他高等学校毕业生也应有一部分分配到学校任教。任何机关、单位不得抽调中小学合格教师改任其他工作。 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的职责如何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为了保证地方发展教育事业,除了国家拨款以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此项收入首先用于改善基础教育的教学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但不得强迫摊派。同时严格控制各方面向学校征收费用,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并且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像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 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小学毕业后接受过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凡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且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者增设职业班,加上新办的这类学校,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训练的范围不要太窄,基础教育也要适当配合,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并且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要提倡各单位和部门自办、联办或与门合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除了为本单位和部门培训人才外,还可以接受委托为其他单位培训人才并招收自费学生。 师资严重不足,是当前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矛盾。各单位和部门办的学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专业技术师资问题,同时可以聘请外单位的教师、科学技术人员兼任教师,还可以请专业技师、能工巧匠来传授技艺。要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四、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体系,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能为自主地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 要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以下三种办法: (一)国家计划招生。要做好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切实改进招生计划工作,努力克服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这部分学生的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为了保证国防的需要,要为人民解放军培养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二)用人单位委托招生。为了鼓励学校挖掘潜力多招学生,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用人单位委托学校培养学生的制度,要继续推行和逐步扩大,使之成为国家招生计划的重要补充。委托单位要按议定的合同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生应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 (三)还可以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后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 不论哪类学生,都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合格,由学校录取。 要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师范和一些毕业后工作环境特别艰苦的专业的学生,国家供给膳宿并免收学杂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补助。现已在校的学生,仍按原来的规定办理。 要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高等学校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学生和招收自费生;有权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教材;有权接受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权提名任免副校长和任免其他各级;有权具体安排国家拨发的基建投资和经费;有权利用自筹资金,开展国际的教育和学术交流,等等。对不同的高等学校,国家还可以根据情况,赋予其他的权力。与此同时,国家及其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著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点支持,办得不好的学校要整顿以至停办。 为了调动各级办学的积极性,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 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高等教育科类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财经、政法、等类薄弱系科和专业的发展,扶持新兴、边缘学科的成长。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着重加快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大学本科主要通过改革、扩建和各种形式的联合,充分发挥潜力,近期内一般不建新校。 要根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有条件的学校,教学任务较重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今后每5年中应有1年时间供他们专门用来进修、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要尽可能改善教学的物质条件,增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新和充实试验室、图书馆。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 五、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尊重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政方针必须集中统一,具体办法应该灵活多样,决不可一哄而起,强制推行。改革既要坚决,又要谨慎,注重试验。涉及全局和广大范围的改革措施,要经上级批准。 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为了加强党和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今后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权力和责任更大了,各级党委和都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的决策,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上级考查下级都要以此作为考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特别提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承认全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要承认在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范围内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同时鼓励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进地区,达到共同的提高。 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国已有近千万人的教师队伍,长时间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论生活如何清苦,无论经历什么政治风雨,都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愧为人师表。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关学校自身的重大改革都必须经过教师充分讨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各级和有关部门今后每年都要为教师切实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树立和发扬尊重各级各类教师的良好风尚,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在改革中还要充分注意调动学校思想政治、行政人员、后勤和其他的积极性。要根据他们的劳绩和贡献,给予合理的待遇和应有的鼓励。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制度,加强和。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要团结广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要坚持用主义教育广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要动员和教育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各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离休退休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和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地自愿地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本决定着重解决的是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有关、职工、农民的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工作,作出专门的决定。 军事学校的改革问题,由决定。 相信,只要各级党委和加强领导,坚持正确方针,经过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教育体制改革必将获得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必将空前繁荣,从而强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把全的文化科学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岁月静好-静静

中级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是多少?

根据近几年经济师考试合格数据可知,实行机考后,2022-2022年的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率为10%~15左右。实行机考前2022年及以前,中级经济师通过率大概是20%-30%。可想而知,机考改革后,考试难度增加不少,通过率直接降低了50%左右。

思维导图 考点总结 历年真题 小城续 --经济师考试通

通过率低的原因:

从2022年考情分析可得,经济师考试题目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性提高,而且各组卷考试难度不同。

根据历年考生的经验来判断,经济师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这5点。

1、成绩考试要求一次性通过2科合格84分。有一科不通过则成绩全部作废,只能明年再战。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偏科。注:2022年经济师改革,成绩有效期改为2年

2、绝大部分考生在报名的时候才开始备考。参加考试的大部分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考生,工作忙忙碌碌,回到家还要照顾家庭,备考时间比较短。

3、新教材出版太晚。新版教材和考试大纲差不多7月份才上市—距离考试只有100天的时间。对零基础考生来说,此时备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注:2022年考试大纲已提前公布

4、拖延症影响复习。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日要聚会。时间就这么被浪费了,拖着拖着明天就考试了。

5、考题综合性、灵活性强。经济师考试考点多且杂,导致很多考点就记不住,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考点都是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备考要挑重点。

总之,机考改革后,考核范围激增,以前是1套卷,现在变成了4套考卷。比如以前考90个知识点,现在考277+个知识点,考点重复率小于15%!并且,据2022年考生反馈,经济师真题考点不再是往年简单的常考知识点,有很多曾经没有考过的地方都拿来出题,可想而知,经济师考核越来越细,考生复习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中级经济师哪些专业通过率高?

根据浙江2022年经济师考试各专业通过率可知,工商、金融、人力资源专业的合格人数最多,在所有专业中占比为,占据了榜单前三。其次是建筑、财政税收、房地产等。

参考来源:中级经济师考试通过率竟然不到15%!如何高效备考经济师?

相关问答

经济师改革后难度

主要经历:2022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教授、所长。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贷风险部,高级经济师。2022年,新加坡政治经济研究所(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所客卿研究员。2022年9月至2022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

gell墨脱

中级经济师改革后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十三大上邓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为什么说邓是中国……

是淡淡的忧伤啊

高级经济师改革后

人力资源专业职称即劳动经济专业职称。按《劳动人事部办公厅、国家经委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印发的》规定,劳动人事部门经济专业职务设置范围为:(一)劳动力。包括劳动制度改革研究;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研究;劳动力计划的编制、审核、检查及日常工作;劳动争议的处理等。(二)工资。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与……

咣咣中奖

改革后还有高级经济师吗

摘要2022经济师真题信息公布:2022年经济师考试重大改革,考试科目调整,考试时间提前改革后考试科目分增加,2022经济师真题包含「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11-072022年金融经济师中级真题出来了吗2022经济师真题信息公布:2022年经济师考试重大改革,考试科目……

芦苇薇薇

高级经济师改革后值钱吗

厉以宁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专家,是国之重器人物。供给侧改革是符合中国当今国情和国际局势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发动机,也是厉教授对中国经济理论的观点。这关系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方式,既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又有助于中国实力的崛起。理论归理论,市场是市场,是,企业终归还是企业。中国经济将马列主义、国情……

苏州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