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上岸笔记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9

吃货终结者0416
首页 > 工程师报名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上岸笔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s紫外线

已采纳

四色笔记。1、四色笔记可以通过色彩提高观感,审美观,笔记也可以随自己的兴致做到极致,所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四色笔记比学霸笔记好。2、注册安全工程师四色笔记比学霸笔记更醒目,所以更好。

100 评论

A广州淘上居

第五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一般明火的第二位原因。   火灾是失去控制且造成损失的燃烧。燃烧是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构成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化剂和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不同物质燃烧的火焰温度高达2000~3000℃,破坏力极大。燃烧产物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危险。例如,7%~10%的CO2能使人窒息而死亡,%的CO经20~30min能使人死亡,%的SO2或0.05%的NO和NO2短时间即致人死亡,烟尘和烟雾也有很大的危险。按照可燃物性质,火灾分为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和金属粉尘燃爆火灾。   爆炸是物质潜能在瞬间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且伴有高压、体积剧增、高温、巨响的现象。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伴有剧烈化学反应,分为炸药爆炸,气体、蒸气爆炸和粉尘、纤维爆炸。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每秒至数十米每秒的为轻爆,10 m/s~数百米每秒的为爆炸,达到1000 m/s的为爆轰。形成化学爆炸的条件是存在爆炸性混合物和有一定能量的引燃源。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可达2000 ℃以上。   一、引燃源   (一)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会引燃成灾。   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包括短路、漏电、松动、接地、断线、分离时形成的电火花及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   (二)非电气引燃源   1.明火   (1)吸烟。包括打火机、火柴和烟头的明火。   (2)取暖器具。包括电炉、取暖用火炉(燃油炉、燃气炉等)。   (3)焊接与切割。   2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   包括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液体管道及热交换器的金属表面,高温管道的托梁、滑板及轨道,加热炉、干燥炉炉壁等。   3.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   包括氧化反应发热(如油浸物自燃发热、煤自燃发热),氧化反应发热,发酵发热等。   4冲击和摩擦   包括飞散物的冲击,掉落物、倒塌物的撞击,气锤的冲击,制动器的摩擦等。   5.绝热压缩   关闭压缩机的排水阀等操作可导致绝热压缩。   6.光线   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高的热效应。玻璃瓶、金色缸、橱窗等的聚焦作用能产生很高的温度。   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一)危险物质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以下三类:   I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引燃温度分为6组(表l—11)。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为3组(表1—12)。   爆炸性气体、蒸气接最小点燃电流比和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A级、Ⅱ B级、ⅡC级。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级。   (二)危险环境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贮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2)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3.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分别是有可燃液体、可燃粉体或纤维和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   三、防火防爆技术   (一)综合防火防爆技术   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包括采取密闭作业、防止泄漏、防止可燃物堆积等措施   2.使用安全装置   包括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阻火器、水封、安全阀、逆止阀、压力表、紧急停车装置、监测装置、信号装置、报警装置等自动装置。   3.消除点火源   包括控制各种引燃源的措施。   4.惰化和稀释   包括用N2,CO:等代替空气,强化通风等措施。   5.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   包括建筑的耐燃结构,容器和设备的抗爆结构。   6.隔离和间距   包括防油堤、防爆墙等设施及保持防火、防爆间距。   7.泄压   包括容器、厂房的泄压、泄爆设计。   (二)电气防爆   1.防爆电气设备   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标志d)、增安型(标志e)、充油型(标志o)、充砂型(标志q)、本质安全型(标志i)、正压型(标志p)、无火花型(标志n)和特殊型(标志s)设备。例如dⅡBT4是隔爆型、ⅡB级、T4组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   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典型例子见表1—13至表1—15.   2.防爆电气线路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1)位置选择   应当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   2)敷设方式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3)隔离密封   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4)导线材料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 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5)允许载流量   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倍。引向低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倍。   6)电气线路的连接   l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附近的内部。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2区的电气线路若选用铝芯电缆或导线时,必须有可靠的用铜铝过渡接头。   第六节 主要机械电气安全有关技术规程与标准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   2.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 16856——1997)   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 1990)   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1995)   5.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1992)   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1990)   7.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 48 ——1993)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1993)   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1992)   11.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   1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   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

124 评论

挑剔的嘴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课堂笔记-第一讲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熟悉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内容; 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要求。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1.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3.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4.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1.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2.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投入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掌握程度;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1.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2.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3.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1.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2.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 1.了解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2.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3.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2.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3.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1.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2.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1·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 2.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第七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2: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3.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 安全评价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评价分类及其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程序的掌握程度;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辨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熟悉程度;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1.了解安全评价的分类; 2.熟悉安全预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3.熟悉安全验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4.掌握安全现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5.掌握专项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1.了解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2.熟悉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1.熟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及辨识方法; 2.掌握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1.了解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2.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1.了解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2.掌握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的掌握程度;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措施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及辨识标准 1.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 2.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1.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2.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掌握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评审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与特点; 2.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3.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4.熟悉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结构、支持保障系统的内容。 第二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层次及文件体系; 2.熟悉策划应急救援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及编制过程; 3.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第三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1.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本要求; 2.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基本任务及实施过程; 3.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的评审方法及内容。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了解程度;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掌握程度;对作业场所卫生评价的了解程度;对职业危害申报的掌握程度和对职业病报告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2.了解职业病的分类; 3.了解职业病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1.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2.了解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3.熟悉作业环境的监测方法。 第三节 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 1.掌握职业危害申报内容、程序; 2.了解职业病报告内容。 第七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熟悉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步骤的熟悉程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程序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 1.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 2.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构成及其内容要求。 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1.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及体系策划的内容; 2.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结构。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2.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276 评论

相关问答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笔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可以报个班学习,这样会简单很多。推荐选择优路教育,优路教育培训学习氛围强,有利于控制整体效果,把控培训质量,且听课率高。测评结果可作为绩效标准

    美食VS钞票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上岸经验

    注册安全工程师备考如下:一、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删减新增了7个考点,删减了1个难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科目(一)安全生产相关法律(6部)【新增】《职业病防治法》(

    北京大妞轩儿 1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注册初级安全工程师笔记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课堂笔记-第一讲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

    小演员王沁曦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学霸笔记注册安全工程师

    四色笔记。1、四色笔记可以通过色彩提高观感,审美观,笔记也可以随自己的兴致做到极致,所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四色笔记比学霸笔记好。2、注册安全工程师四色笔记比学霸笔记

    小桥人家198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前笔记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整理「必考」在每年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中,分析事故类型几乎是必考内容,相关题目通常在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事故案例分析两科试卷中出

    小七-27992853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