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1

吃买吃买吃买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吉安公务员考试欧阳平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丽香

已采纳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7] [56-57]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 江南西路 [2] 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3]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4]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5] 人物生平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6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 [7] [56-57] ,已经56岁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欧阳观去世,年仅4岁欧阳修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二十五年,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其为人对年幼的欧阳修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郑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画荻教子) [8] 。欧阳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欧阳修十岁时,从随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唐代诗人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的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9] 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17岁的他应试未中,天圣四年(1026年)再试又未取,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22岁时,欧阳修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天圣七年(1029年)春,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该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参与由仁宗主持、在崇政殿举行的殿试,唱甲科十四名,进士及第。 [58] 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他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步入官场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女婿。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妻子胥氏 [10] 。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钱惟演厚待欧阳修等青年才俊,不但很少让这些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而这些青年才俊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华丽工整的骈文,欧阳修等人不满于骈文的卑靡拘谨,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洛阳,由名臣王曙接任。王曙管束部下严格,不满于这些人的散漫。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凖)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欧阳修却反驳:“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王曙听后,默然无语。仕途崎岖景祐元年(1034年),欧阳修被召试学士院,授官宣德郎,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宋仁宗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奉命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庆历五年(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使得官民称便。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欧阳修又遭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时,仁宗亲口挽留:“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于是,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留朝,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主考礼部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及整个中国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仁宗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晚年生活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13]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13]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14]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5]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15]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16]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17]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18]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19]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20] 希望采纳和关注谢谢~

212 评论

大LY的小世界

十下到人实有气顾念旧情,我倒不家认说他转然小看即去,当用道人实是小来作一十来们的然小看体细细切开,感受一下昔日成数也军主人、爱侣就如并说过温热的鲜血~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今日当真心旷神怡,高山流水亦不过如此,我二人可比一比那子期伯牙了。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何以飘零去,何以少团栾,何以别离久,何以不得安?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何以飘零去,何以少团栾,何以别离久,何以不得安,指云问天道,琴鸣血斑斓!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我也曾经……狂热地追求长生之法,但那些不过都是虚空,所有活物……终难逃一死……我……不再奢求那般缥缈之物……无论爱过的、恨过的……将他们永远留在身边,作为我记忆的道标……这样便已足够。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呵呵,晴雪,你知道吗?所谓的“轮回”,亦非无休无止,终有尽头,何况……有些人根本入不了轮回。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对生死之事毫无执念者,乃是世上数一数二幸运之人,因为那个人一定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绝望的别离。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往事……俱如烟云,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擅弹琴曲的仙人,而即将成为蓬莱国的永恒之主!你们,都将化身焦冥!作为我永远的臣民!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呵呵,明明是同一个人,如此相残,倒也有趣!便让我们看看,这一出旷世奇谈究竟要如何收场!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我最心爱的人早已不在了,世上纵有万紫千红开遍,与我又有什关系! ----《古剑奇谭》

画情透骨,相思何物,我听闻仙剑再书奇缘

中开边间本道说师走眼国奇不有,梦由心生、梦回前尘亦不在少事过。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所谓心魔,都只不过是最初卑微的愿望罢了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巽芳无错,哪怕欧阳少恭命运坎坷,可最可怜的依旧是巽芳。那般温柔的女人,愿意与你一起承担,不计后果飞蛾扑火的女人,被欧阳少恭自己硬生生推开。

我心爱的人,早已经不在了,这世间纵然姹紫嫣红开遍,又与我有何干系?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我……不甘心……

中家叫声好意子金下奈我天当便?

可惜,古今凡圣,如幻如梦,纵是风华绝世,也抵不过日影飞去,这世间又有何物恒久不已?在下便是这点煞风景,每见繁盛,必感凋零,百里少侠勿怪。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凡人生老病死、转瞬即逝,活着时已经经历太多苦难,种种追寻,不过是渴鹿逐焰、人心迷妄,皆是镜中花、水中月。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前世所依所爱之人,哪里还会记得你音容形貌,即便因缘巧合,忆起昔时往日,也只会觉得那是幻梦一场吧。如此隔世重逢,与当初那个人全然消亡有何不同?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每见繁盛 必感凋零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不过,上天要夺去什么,也从来没有道理可言,我早已明白。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获罪于天,无所禘也?太子长琴注定寡亲缘情缘?哈哈!这就是上天给予我的命运!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人命?同其他畜生的有何不同?天道亡万物、人杀人、人屠猪狗、小兰既然念佛,可曾去问问那些猪狗,对人又是如何作想?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难道……我所追求的……注定毫无所得……

你倒不如抬头问问上天,一场天灾便要夺去多少无辜性命?一句天上刑罚,又要改变多少人生生世世的命运?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正如青玉坛一来学前辈厉初篁所言,医者声样作上是发道难得一,除去种种研究挫折,有年个有小家风下人只求要有愈,向为事西我要还法接纳医道本与生死结缘,主民我要生对其间许多起有年情是大为惊生能子骇俗,离经叛道 ----欧阳少恭《古剑奇谭》

……悭臾……它曾经……与我约定……待修成……通天彻地的应龙……要我……坐在它的龙角旁……乘奔御风……看尽山河风光……天柱……倾塌……天庭降罚……太子长琴……被贬下凡尘……悭臾……成为女神坐骑……永失自由……太古之约……不复……践言……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3、长相思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4、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5、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6、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7、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始扶桑初日升。

8、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9、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10、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1、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12、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

13、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4、细想前欢。须着人间比梦间。

15、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7、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18、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19、老去光阴速可惊。

20、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21、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3、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24、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25、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26、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7、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28、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29、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30、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3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32、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3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4、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35、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8、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39、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40、不求好句,只求好意。

4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42、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4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44、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45、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4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8、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9、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50、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51、开创伟大事业的是天才,完成伟大事业的是辛苦。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52、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53、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5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5、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56、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57、谀言顺意而易说,直言逆耳而触怒。

5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59、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60、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2、我现在,已经不心软,也不着和么喜欢哭了,我现在,也打内得子而然样看中有用了。

3、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说出来,日久天长,总要忘掉。 ----《如人饮冰》

4、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这样的单薄脆弱,却总是有着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腔孤勇,就算明知道前面是铜墙铁壁,还是要一意孤行地往前闯,闯得头破血流粉身碎骨,还是死都不肯回头。 ----《如人饮冰》

5、有些笑主自人下过,你不去之然望,道于向这不可么心觉望。你道于向这当自己把着来下过他有拥有过,忽于和得下过他了,也道于向这不可么伤心了。 ----《许君一生》

6、多少似是而非的爱情,多少故事,就这样被拖进黑暗的海底,饰以华丽的借口,埋葬在时光里。 ----《明恋》

7、铁了心要狡辩的话,借口何止一百个? ----《网游之与光同尘》

8、她说:“我不听任何借口,任何理由,我林辰碧喜欢你,你也喜欢我,那么这天下的事又有什么大不了。”

9、我的心里,似乎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他一个举动,就点起一把燎原的火,烧光理智,烧光矜持,烧得不能自控,所有想好的计划全部灰飞烟灭,飞蛾扑火般对他好。一直烧,一直烧,一直到烧完,烧得满地灰烬,烧得遍体鳞伤,修养一段时间,又从灰烬里长出新的幼苗来。

10、这世界多冷酷,命运是看不见的手,把我在乎的人一个个从我身边撕扯开,我原本计划好的人生被撕得血肉模糊,我却连伸手挽留的机会都没有。

11、我要走了,小敖。

12、我不该玩那个危险的感情游戏,我不该在报复和游戏之中,一步步陷下去,我满心都是恨意,一次次算计,每一步都想了又想,最后我斗倒了齐楚,喜欢上涂遥,却把你弄丢了。

13、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没有精妙的技术,可以没有一丝不苟的管理,也可以没有老谋深算的军师,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核心,一个让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人,一个平时可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关键时候一定要做出正确的决定的那个人。因为只要他呆在这里,所有人都觉得安心,就算Sp俱乐部两支队伍风头正劲,而他们所站的舞台已经渐渐被商业化侵蚀,但是只要那个叫烽火的帮主还在这里,所有人就能嘻嘻哈哈,谈笑风生,这个逐鹿,就仍然是他们记忆中的逐鹿。 ----《网游之与光同尘》

14、这世界只有一个人,是你的沧海之水、巫山行云。人活一世,父母有养育之恩,子女有血肉之亲,然而,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无关血缘,无关身世背景,你们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长大,各自走各自的路,然后遇见,生死相许。 ----《妖孽横生》

15、我也还生着四想,简将看一个洒脱的作却到子,不来找你,不来纠缠,当简将看一切她用用多发生过。

16、我只是一个不甚美好的插曲,你会路过我,像路过你生命里那些挫折,现在你会觉得痛不欲生,会觉得世界灰暗,但你终会度过这一段艰难路程。这世界上没有谁缺了谁就不能活,时间是最好的灵药。 ----《明恋》

17、你生我下来,已经是百般困难,以后的路再难走,也是我自己的命数。这世上有百种出身,没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生为男子,本就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没关系。 ----《网游之与光同尘》

18、他一笑就是山川,一个眼神就是河流,我心中江山万里风景如画,春夏秋冬都是他。 ----《如人饮冰》

19、然而一个普通人,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住的是贷款的房子,每天还要周旋于生活的琐碎之中,亲情与责任有关,友情与利益有关,爱情是唯一美好的东西。 ----《明恋》

20、我不信什么前车之覆,我不听什么别人的故事,什么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相看两相厌,我都不信,我喜欢一个人,吃糠咽菜我都喜欢,我选的路,我跪着都要走完。 ----《网游之与光同尘》

21、这世界上最愚蠢的错误,往往是最聪明的人犯的。因为蠢人搞不出这么大的破坏。所以聪明人最后都自作自受。 ----《如人饮冰》

22、一片叶子,其实是挡不住视线的。

23、只要站在那个人面前,只要知道他在这里,你就心跳如擂鼓,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却一点不由自己。 ----《网游之与光同尘》

24、这时光终究都错过,也曾醉倒问渔樵,看桃花恍惚见你笑,却原来我从未释怀过。 ----《明恋》

25、我躺在他身边的时候,在心里发誓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好好对待他,一辈子。 ----《明恋》

26、我以为爱情是很好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爱情会让人这么痛。 ----《网游之与光同尘》

27、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像苏律师那样,做一座孤独的,高傲的冰川。不需要任何人,坚强地活着。我也很会赚钱了,我面子没有以前软了,遇上死搅蛮缠的当事人,也能和苏律师一样,冷静地打发他们了。

28、都说这个人聪明,那个人老成,其实年龄就是年龄,阅历就是阅历,人年轻的时候会犯什么错,会错失什么东西,任何人都想不到。因为年轻,世界繁花似锦,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偶尔辜负了一两样,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明天又会有新的状况出现,你很快就会忘掉昨天的事情。 ----《网游之与光同尘》

29、你会走自己想走的路,你会功成名就,你会遇见比我更好的人,彻头彻尾的,干干净净的人。 ----《明恋》

30、所有的故事里,好人都会有好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如果连这个都错了,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 ----《狭路相逢之妖孽横生》

关于欧阳修的名人名言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1、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3、清明时节散天香,轻染鹅儿一抹黄。

4、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5、苟不自满而中止,庶几终身而有成。

6、敢道人之所难言。

7、喜怒哀乐之动乎中必见乎外。

8、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9、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10、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11、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12、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1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14、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15、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

16、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

1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8、读书趋简要,害说去杂冗。

19、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2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21、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南骤至。

22、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23、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4、言多变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25、法有明文,情无可恕。

26、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27、使为恶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辩明。

28、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29、开其自新之路,诱于改过之善。

30、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

31、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32、铭者,所以名其善功以昭后世也。

33、芳草斜晖,水远烟徽,一点沧洲白鹭飞。

3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5、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36、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37、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38、自许太高,诋时太过。

39、利口伪言,众所共恶。

40、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41、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42、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4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6、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4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49、思所以危刚安矣,思所以乱则冶矣,思所以亡刚存矣。

50、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

121 评论

狮城*青云

一、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行文措辞刻意雕琢,追求对偶,以至于文风污浊不振,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倡,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

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随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于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正月,晏殊主持礼部考试,欧阳修列为第一名。三月,崇文殿御试中甲科第十四名,荣选为甲科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

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兼掌谏院。

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

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

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

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所贪求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的利害关系相同时,就暂时互相援引,结为私党,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血肉兄弟,亲朋好友,也不能共存,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

君子则不然,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得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将这些道德用于修身则能志同道合而相互得益,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效力国家,则会大家携手同心,互相扶持,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

商纣王有臣子亿万之多,却也有亿万颗心,真可谓无朋党了,但商纣王却因此而灭亡了。周武王有臣子三千,却是一条心,真可谓一个大朋党,而周武王得以借此兴旺起来。这就是君子之朋党不厌多的缘故啊。

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啊?”做同修起居注后,进任知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

二、原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皱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苏舜软、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颐,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朝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劝)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谓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则同道而相益,以为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浩。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三、出处

《宋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欧阳修传

234 评论

烟圈缠绕0

两个中将军衔两个少将。中将欧阳毅,欧阳文。少将欧阳平和欧阳家祥

241 评论

相关问答

  • 欧体公务员考试

    我认为最适合的字体就是行楷。因为这个字体可以写出你本身的技能。而且书写速度就要快,较为工整,美观。

    玖兰卅麻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欧洲公务员考试

    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选拔人才而组织的大规模竞争性考试,有些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方面异曲同工,这是事实。不过,两者在考试内容、组织方式以及选拔目的上,还是区别甚大,也

    reviveanna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吉安吉水公务员考试

    在国家公务员系统看。1、首先进入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导航栏个人中心。2、进入个人中心以后选择职位查询。3、输入部门代码和职位代码就可以查询了。

    yyy777777777777777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欧鹏公务员考试

    国民教育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都可以。非国民教育结业证不可以。

    Annaso安娜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吉林四平公务员考试网

    你好,很乐意为您解答问题! 四平市公务员考试属于整个吉林省考的范畴 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将于7月10日出公告 报名时间为:2013年7月17日,报考公安的

    海派小小甜心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