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7

樱桃大丸子子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秀才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非飞卖品

已采纳

秀才在古代一般是对读书之人的统称,大部分指的是读过几年书的人,不管考没考中,都被称为秀才,并不能作科考的一种说法。在古代秀才很多,而只有当秀才参加科举考试之后,才能被选拔,从而当官。没考中科考的,也被称之为秀才,就与我们现在的学生相类似。秀才不难,难的是科举考试。可以说,我们现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来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要知道,以前的科举考试时间跨度久。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而且是每三年一次,跨度之久,不像我们现在的高考,只需要考2天就行了,部分地方有3天。

不仅考试间隔跨度久,考试时间还长。而古代的考试,要考9天才能考完,而且晚上也要考,真应了那句,挑灯夜战。

考试时间久了,自然考试的内容就多了,诗书礼乐都要考,每本书的知识点又非常多。

再加上白天晚上都要在考场里面考试,就等于吃喝拉撒睡都在考场里面,可想而知,环境有多脏乱差了!

另外,如果一旦你还没有考好的话,那么又是再等三年!比较出名的就是范进中举,经过了20年才考上乡试。可想而知,是科举考试是多么的难了。

与古代相比的话,现在简直就是超级幸福了,不用整天整夜的考试,也不用考上9天之久,更加可以回家休养生息。当然,在古代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就算在难考,也要埋头苦读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进步。希望能帮到你!

112 评论

诺仔滴麻麻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朝代在科举制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并不完全相同。这里我们仅仅以清朝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清朝的科考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等级,院试录取者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乡试录取者为举人,会试录取者为贡士,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而通过了县试、府试,尚为通过院试者都被成为童生,即便年逾花甲也叫童生!

童生在三年一度的乡试中被录取之后,便成为了生员,也就是秀才。同时,也获得了进入县学、府学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秀才是没有资格为官的,考取秀才仅仅是获得了进入“公务员考试”的入场券。而且,并不是所谓秀才都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秀才在府学、县学学习期间还要参加定期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含补考,也就是所谓录科、录遗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那么,考取秀才的难度有多大?起码要远高于现在高考进入一本线的难度。以清朝中后期为例,全国大概五十万上下的考生,而每年录取的秀才只有两万名左右,这个比例要远低于现在的高考一本的录取比例,不是低于、是远低于!

获得了生员资格之后,接下来便是乡试了。乡试虽然也是分省进行,但却是全国性的考试,其性质有些类似于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省考,但又有所不同。乡试录取者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但解元仅仅是名次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优待。考取举人之后,不仅获得了进入下一阶段会试的资格,而且也获得了进入仕途的资格,即所谓一榜出身官员。

但是,举人入仕的难度很大、比例很低,通常以县丞、主簿、教喻这些八九品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以下)为主,直接被授予县令及以上官职者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而且举人入仕后升迁也是非常不易的。即便如此,能够直接入仕的举人也已经是福星高照了,大多数举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要么继续参加会试,要么入高官幕府、成为幕宾,这才是大多数举人的归宿。

晚清名臣左文襄公便是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后来的“发乱”,估计左宗棠一辈子也就只能在高官幕府之中度过了。当然,举人还是有不少特权的,如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见官不拜等等,其社会地位也是比较高的,“举人老爷”这个称呼便是最好的例证。乡试录取比例要高于院试,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以内,各省不一,多者百分之七八、少者百分之二三,总之也是相当的难!而且,这一切是建立在院试基础之上的,可见其录取率何其之低,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省考。

考取举人之后,如果还有进一步角逐的能力,便可以参加会试了。会试有些类似于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国考,但是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参试者必须先获取举人资格,否则无法参考。会试同样是全国性考试,但并不分省进行,而是由礼部组织,统一在北京的贡院进行。会试录取者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录取比例大致百分之八上下,如果与乡试的比例相乘,其录取比例要远低于现在公务员国考的录取比例,可见其难度之大!贡士通常不直接授予官职,而是统一参加下一阶段的殿试,之后再根据具体名次授予官职。

接下来便是殿试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但是,殿试并不采取淘汰制,也就是说所有参与殿试的贡士都可以获得进士资格。那么,殿试的意义何在呢?一是彰显皇帝的重视与权威,二是对录取的贡士进行重新排名。换句话说,贡士的第一名会元未必就是殿试的第一名状元!殿试排名分为三个等级,即所谓的三甲(不是医院的三甲哦)。

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传胪。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一个同字,区别是非常大的,说明你成绩一般,只是因为会试过了,没有被刷掉而已。所谓“同进士对如夫人”便是世人对同进士出身的调侃,如夫人是什么?小妾!当然,这仅仅是赐进士及第和赐进士出身者对赐同进士出身者的一种轻视而已,实际上能够考中进士者,哪怕只是赐同进士出身,在全国而言也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

考取进士之后,便正式获得了官场的入场券,无论一甲、二甲还是三甲,都会被授予官职,没有例外。通常一甲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一甲第二、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如果以正七品对应现在的正县处级来算,状元便是副厅局级起步,傍晚、探花是正县处级起步,比现在的公务员国考起步要高多了。

接下来是二甲、三甲,其中一部分人经过二次遴选后会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剩余者或被授予六科给事中、六部主事、中书舍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京官官职;或被外放地方,授予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职。总之,无论大小,人人有份。至于之后的发展,那就看个人的能力与本事了。中国历史上默默无闻的状元、榜眼、探花太多、太多,反倒是不少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者却成了国之栋梁。

162 评论

瑶瑶瑶姚

确实很难考,就像千军万马一样,只选一个出来。而且还是带有主观判断的,因为考官会因为个人情绪评判你。现在的研究生不一定能考上。

357 评论

jasmine1995

放到现代研究生也未必能考上秀才,因为秀才的录取率比研究生更加低,而且性质更像考公务员。

144 评论

我是蜜桃桃

古时候考中秀才并不容易。古时候有志于让自己的孩子走科举道路的人家,往往早在孩子五六岁就要让他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了。小孩子刚开始接受启蒙教育,除非诗书传家的人家有父兄长辈来传授之外,一般人家往往需要上私塾。私塾常见的有乡里以及宗族集资或者受捐赠设立来免费教育贫家子弟的,称之为村塾、族塾、义塾(譬如《白鹿原》里的私塾便是族塾)。除了这类,更高级一点的是优秀塾师私人开设收费来教授学生,这就称之为教馆、门馆、学馆(譬如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里求学的便属于此类门馆),不仅仅富裕人家就读于此,累世公侯的家族往往也会让孩子来此读书。当然更有权势,抑或自命不凡的权贵膏粱子弟是不屑于上这些地方去读书的,他们会自己聘请老师在家教读子弟,这在西方贵族家庭被称为家庭教师,而于我国则被称之为坐馆或家塾(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等接受教育的情况即属于家塾)。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第一天上学,往往被称为“破蒙”之日,这时候家长要带着孩子去见老师,并向孔子的牌位三叩首,拜完孔子再拜老师。然后家长要奉上红包贽敬,准备好酒好菜,准备好朱笔诗书,请先生点破童蒙,是为开启智慧。于是先生用朱笔在书籍上点读“子曰:学而时习之句”(四书《论语》首句);先生读,孩童随着读,读完此句,意味着孩童有了读书的智慧。于是全家拜谢先生,感激非常,这就是“破蒙”。

210 评论

相关问答

  • 选调生和公务员哪个难

    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大。 1、从提拔的速度上看,选调生有更多机会被提拔重用,但公务员的机会比较少,不过公务员的工作没有选调生那么多。 2、从身份审核上来看,选调生不

    球球阿月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考研和公务员哪个难考

    1、难度:公务员看岗位,考研看学校。2、选择不同,难度不同,都是需要看看选项往年行情的。3、其实,有考研的实力,直接去考考公务员试试水就可以,毕竟考生考研次数也

    爱中爱帼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和考研哪个难

    1、难度:公务员看岗位,考研看学校。2、选择不同,难度不同,都是需要看看选项往年行情的。3、其实,有考研的实力,直接去考考公务员试试水就可以,毕竟考生考研次数也

    虾球麻麻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考试和公务员哪个难

    事业单位考试相对好考一点,公务员考试比事业单位考试的题量更大、难度更高。事业单位考试的机会每年来看也是相比较多一些,祝好运

    馋佬胚祖宗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注会和公务员哪个难考

    公务员好和注册会计师都挺不错的。想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一下东奥会计在线。【更多会计问题点击咨询>>】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ractisin

    樑樑1982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