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复习笔记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3

腊八醋w
首页 > 经济师 > 经济师初级复习笔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zonghang

已采纳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3.产业结构的优化 知识点讲解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 (1)产业结构的内涵: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方面。 (2)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A.两大部类分类法: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B.三次产业分类法: ①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气; ③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信息服务业等) 例6-3:(旧版课后习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第一产业是指( A )。 A.农业 B.农业和工业 C.工业 D.服务业 (教材P33) 例6-4:(2009年)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产业中,属于第三次产业的是( D )。 A.建筑业 B.制造业 C.种植业 D.房地产业 (教材P33) C.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例6-5:(2007年)将产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B )。 A.规模 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D.内部组织结构 (教材P33) 例6-6:(旧版课后习题)对产业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标准,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有( ABE )。 A.两大部类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投资分类法 D.消费结构分类法 E.生产要素密集度分类法 (教材P33)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6)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例6-7:(旧版课后习题)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 ACDE )。 A.消费结构 B.生产要素密集程度 C.资源结构 D.投资结构 E.科学技术 (教材P33-34) 3.产业结构的优化 (1)产业结构优化的定义: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的结构和的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优化意义 ① 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它能有效消除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② 能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从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3)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 ① 短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行均衡 ② 长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 (4)实现产业机构优化目标的途径 ①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 ② 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又具有较高社会综合效益的产业。 战略产业: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 基础产业: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 例6-8:(旧版课后习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的产业是( C )。 A.战略产业 B.基础产业 C.主导产业 D.高科技产业 (教材P34) 例6-9:(旧版课后习题)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是( A )。 A.战略产业 B.基础产业 C.主导产业 D.高科技产业 (教材P34) 例6-10:(旧版课后习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 ABCE )。 A.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化机制 B.选准主导产业 C.培育战略产业 D.强化高新技术产业 E.强化基础产业 (教材P34)

241 评论

吃尸体的秃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概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知识,通过本章的考试,旨在检验应试人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 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表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2)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1、 资源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

含义: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二者的区分在于以哪种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性方式。

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2、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

一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

(1) 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

(2)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3)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4) 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

(1) 规范的市场主体;

(2) 完善的市场体系;

(3) 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

(4) 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两个概念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5个方面):

①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 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⑤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49 评论

伯符仲謀

第一章重难点 一、 什么是人力资源? 三种代表性观点 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2.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1.活动性。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6.再生性。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可以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殖。 7.开发的持续性。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 8.个体的独立性。人力资源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上的,而且受到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9.内耗性。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组织、开发、利用。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台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如果不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 10.资本性。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 四、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四种观点: 1.综合揭示论  2.过程揭示论  3.现象揭示论  4.目的揭示论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化。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 (1)以事为中心; (2)视人为物,视人为成本; (3)人事部,低层次,属操作与行政系统; (4)消费性部门; (5)静止,着重于对现有人力的维护; (6)被动型、滞后型的反应; (7)因事选人; (8)用人看重经验; (9)钱可满足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党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是共产党员 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中心; (2)视人为资源; (3)人力资源部中上层,属决策与战略系统; (4)效益性部门; (5)动态,着重于对人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6)主动型、超前型的开拓(想在老板前面); (7)因人择事,不同于因人设事; (8)用人看重潜能; (9)钱不能满足与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专业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规划。即向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建议。 2.分析。人力资源部门要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分析。 3.配置。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情况,对那些不相适应的岗位与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 4.招聘。对于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招聘。 5.维护。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对全部在岗人员进行维护。包括积极性、能力、健康,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维护。 6.开发。调查表明,员工只需要发挥40%的能量就可以保证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有60%的潜力有待开发,维护是有限的,而开发是无限的。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永恒的任务。 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1.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原来的手工劳动任务与程序细分,导致了劳动专业化与分解化。一个人究竟能负责几道工序以及负责几道工序最合适,就需要有专门的分析研究,因此,工作分析产生了。 2.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使人力资源配置与选拔日趋重要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各种经济之谜。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并非等质,通过训练的有经验的人比一般的人具有更大的劳动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测评结果好的人,用人单位也认为是好的。所以,所选工人的体力与脑力应尽可能的与其工作相匹配。 3.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资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中,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与考评,还要以工作分析的成果为标准,把考评结果与新酬,奖金直接挂钩。 4.人际关系运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 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两种不同模式: 第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工作效率,强调物,财及事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把人当成机器,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人工作情绪不高,金经常罢工。这种模式在20实践40年代比较普遍。 面对这种情况,1924年11月到1927年4月,美国科学家梅奥到芝加哥电器公司进行研究,寻找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霍桑工厂中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简称霍桑实验。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 照明实验见P12,进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工作途径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暂时的。 福利实验。见P13。进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福利措施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福利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轻微的。 由此得出霍桑实验的结论:(1)在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重要。(2)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改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人的精神作用才是永恒的。 第二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据霍桑,人们提出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即要重视人的价值作用,重视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重视人的精神作用与关系的协调。即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但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于“爱蓄理论”下的快乐管理。 5.行为科学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权变化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体对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反映,人体的心理与环境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没有一种在什么情况下都适宜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机械化,而应权变化。 6.劳工关系运动与立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级经济师金融学习笔记

    高级经济师学习时间是保证大部分报名参考人员都有工作,大多数是中年人,学习的确比较费力。这就要求安排计划好,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高级经济师考试练习是必需

    小涛涛偶巴 7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经济师初级复习笔记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3.产业结构的优化 知识点讲解 1.

    腊八醋w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学霸中级经济师学习笔记

    所有权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概念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

    爱美食小雅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高级经济师金融复习笔记

    金融市场的功能(1)资金积聚功能: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额资金。(2)财富功能: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储蓄财富、保有资产和财富增值

    卷毛先生老杨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社会主义生

    浮生若梦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