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1

小胖怡情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初中教师资格证模块真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绿桑坊蚕被店

已采纳

Ⅰ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数学》真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有理数集是有界集

2、……设a,b为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A.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3)思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不难得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本质上是一样的,算术平均数可以看做权重相同的加权平均数.所以,算术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算术平均数,而算术平均数的认识对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建议更多的着墨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上,淡化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总结归纳的知识感受会更深刻,更鲜活,因此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予以提升和完善.

Ⅱ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2018年有几次

河南省属于统考区,一年有两次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机会。

2018年笔试考试时间为:上半年3月17日,下半年11月3日;面试时间为:上半年面试日期5月19日-20日;下半年面试日期2019年1月5日-6日。

到2018年除了新疆,内蒙古, *** 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

(2)河南2018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扩展阅读:

1、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 *** 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

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应届在校生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2、考试题型: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采用多种类型试题,强化能力考核。

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Ⅲ 2018年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考试

2018年教师资格证上半年考试时间:3月17日,下半年考试时间:11月3日。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教师资格考试。2012年后,教师资格考试纳入统考试点和省考相结合的模式。

2012年之前,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主要针对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师范专业学校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

到2018年除了新 疆,内蒙古, *** 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

(3)河南2018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关于学历的要求: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应当视为不合格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39 评论

李嘉图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14.D[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15.A[解析]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   16.A[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中对方华的描述,方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17.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8.C[解析]强 迫症是一种以强 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典型表现是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度焦虑。题干中郭阳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典型强 迫症的表现。   19.B[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强调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期望。   20.A[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21.D[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题干中李 老师认为能教好学生,就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错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动机水平越低。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参考答案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7.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8.参考答案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参考答案   (1)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遵循了德育原则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表现在:   ①做到了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并通过学生擅长的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改变以前不爱学习、不努力的现状。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②做到了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让每一位学生都写下自己擅长的方面,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提升。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所以采用写下优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   (2)首先,该老师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材料中老师通过选举“月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自己的小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其次,该老师运用了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变及行为控制。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通过发挥特长成为月标兵,最终通过优点来带动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该老师也运用了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达到“月标兵”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细致,每位同学也在老师的要求锻炼下形成了,优秀的品质,也能体现这一方法。   31.参考答案   (1)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型。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小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小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材料中,小辉情绪来的快,变得也快,正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并且取得好成绩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非常和极度等都体现了其情绪的两极性。   (2)①敏锐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知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适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转移:是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调节认知功能:主要是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的自我暗示: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91 评论

Sunnygirl88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木兰诗   2.沁园春雪   3.散步   4.陋室铭   5.天净沙秋思   6.《春》仿写比喻句   7.望月   8.范进中举   9.最后一课   10.《陋室铭》   11.石壕吏   12.水调歌头   13.杜甫望岳   14.河中石兽   15.我微笑着走近你   16.我的叔叔于勒   17.行路难   18.苏州园林   19.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考题解析【例如:《行路难》】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板书标题)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三)小结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3.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对于《行路难》这一课,我将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为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了解李白生平和作品风格。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会多次引导大家诵读本首诗歌。《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领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安排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学生便能够从中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脍炙人口的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去实现理想的佳句,意思是: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破”“挂”二字极富气势,传神地表达了作者不因一时之失意而气馁,而是极为乐观,对自己的仕途理想充满信心。   以上几点都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希望能够和学生分享,也希望学生能从中受到陶冶和启发。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包含哪些模块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

    云飞扬了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哪个模块最难

    ▌高中教师资格证●难度:难度较大●原因:笔试考三科,要求较高,其中,学科知识考高中相关学科知识。●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学科知识》●可教

    Sissy有福相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答题模板

    一、教师资格证面试基于问题类题目特点及分类特点:教学中学生的各类问题侧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分类:学习问题、品行问题、个性问题破题关键:找学生的问题所在二、教师资

    蜡笔1982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有几个模块

    笔试内容:  【幼儿教师资格】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写作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活动设计题  【小学教师

    零摄氏度的空气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初中小学可以一块考吗

    不可以啊,报名也是报不上的。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你咋考哦。

    落樱似雪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