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热爱每一刻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真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anpingyao

已采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 )失眠。 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 )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 )特征。 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7.美感属于( )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18.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20.青少年期一般指( )岁。 A.6—12 B.12—18 C.6—18 D.10—20

213 评论

狐狸猫fiest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B)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B)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C)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D)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D)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C)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114 评论

维尼蜜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例如: 一、单项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 潘菽 D. 蔡元培 2、若50人中只有5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为( ) A .10% B .90% C .55% D .45%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 )的儿童? A .130 B . 140 C .150 D .160 4、任务促成的纪律的前提是( ) A .教师的监督、指导 B.同辈群体的压力 C .个人对活动本身的充分理解 D .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 .相似性 B .概括经验 C .学习策略 D .心向 6、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 .动作幅度 B .动作结构 C .动作力量 D .动作速度 7、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的任务。 A .比较难的 B .非常难的 C .非常容易的 D .难度适中的 8、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 .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B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 .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 .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是的创立者是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伯尔 D .加涅 …… 省考教师资格考试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是:幼儿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笔试考和《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

看看书店有没,没有的话把你邮箱给我,我给你发过去,你可以给我留言。

告诉你个网站 在百度输入“湖北教师资格证网” 上面有湖北教师资格历年真题及最新考试大纲。都是免费的。

浙江教师考试心理学教育学最新的试题和答案可以到这里看看。 :blog.sina../wishxin 这里的应该是可以下载的,试题格式也是word的. 不防去看看!~

每个章节都比较重要,比如开始的绪论,讲心理学的形成,各个流派,然后后面跟教学相关的内容都比较重要。很容易被考到。

实话跟你说吧,真题是不会流传出来的,每次考完都要把卷子统一收回,相关原因在这里不好说,总之,你在外面是找不到真题的

浙江省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小学)试题 课程程式码: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程式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是教育的()。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 2.“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源于()。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主张环境决定论的是()。 A.高尔登 B.洛克 C.华生 D.康德 5.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8.“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_年的教育方针。() A.1957 B.1958 C.1985 D.1995 9.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______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10.“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 B.生存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11.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2.社群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__________、内在的、必然的联络或关系。 2.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_________。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的矛盾。 4.自然环境能通过对社会的经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达到对教育的影响,这表现了自然环境对教育的__________影响。 5.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________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规律。 7.制定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原则的是__________年的学制改革。 8.只有确定了__________,教育活动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着预定的方向进行。 9.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__________。 10.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育学 2.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3.受教育者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2.简述德育的意义。 3.简述社会实践的功能。 4.简述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联络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联络实际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我没下哦 不过很简单 课本上就能看着。。。预祝考试成功!

你可是上网看一下::examda./teacher/ 要想有历年的试题的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D 5.A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络。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物件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型别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5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