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6

茵茵一夏
首页 > 考试报名 > 考试阅读答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竹林轻舞

已采纳

1、用找重点段的办法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出,并概括每段段意。9%第一段:第一小节 学校要进行思想品德考试第二段: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 每个同学都对门口的那把扫帚表现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三段:最后一小节 同学们明白了校长的用意,原来是用一把扫帚测试大家的思想品德

260 评论

熊猫虾仁@三侠

阳光从没有一丝裂隙一点小洞的窗玻璃外面窜了进来,几乎窜到我扔在椅子里的裤管上,那时我赤膊躺在被窝里,右手正在挖右眼角上的眼垢。而此刻我的左眼正闲着,所以就打发它去看那裤子。这时有一丝阳光来到了裤管上,那一点跳跃的光亮看上去像一只金色的跳蚤。于是我身上痒了起来,便让那闲着的左手去搔,可左手马上就顾不过来了,只能再让右手去帮忙。 有人在敲门了。 起先我还以为是在敲邻居的门,可那声音却分明是直冲我来。于是我惊讶起来。我想谁会来敲我的门呢?大概是敲错门了。我就不去答理,继续搔痒。 这时那门像是要倒塌似地剧响起来。我知道现在外面那人不是用手而是用脚了,随即还来不及容我考虑对策,那门便沉重地跌倒在地,发出的剧响将我的身体弹了几下。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 来到床前,怒气冲冲地朝我吼道:“你的朋友快死了,你还在睡觉。” 这个人我从未见过。我对他说:“你是不是找错地方了?”他坚定地回答:“绝对不会错。” 他的坚定使我疑惑起来,疑惑自己昨夜是否睡错了地方。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门外去看门牌号码。可我的门牌此刻却躺在屋内。我又重新跑进来,在那倒在地上的门上找了门牌。上面写着——虹桥新村26号3室我问他:“这是不是你刚才踢倒的门?” 他说:“是的。”这就没错了。我对他说:“你肯定是找错地方了。” 现在我的坚定使他疑惑了。他朝我瞧了一阵,然后问:“你是不是叫余华?”我说:“是的,可我不认识你。” 他听后马上又怒气冲冲地朝我吼了起来:“你的朋友快死了!”“但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朋友。”我也吼了起来。 “可他是你的朋友,你休想赖掉。”他朝我逼近一步,像是要把我一口吞了。“可是他是谁呢?”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名字。 “我从来就不认识这个人。”我马上喊了起来。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市民。”他伸出像我小腿那么粗的胳膊,想来揪我的头发。我赶紧缩到床角落里,气急败坏地朝他喊:“我不是小市民,我的书籍可以证明。如果你再叫我一声小市民,我就要请你滚出去了。”他的手突然往下一摆伸进了我的被窝。我整个人被他从被窝里提了出来,他将我扔到地上。他说:“快点穿衣服,否则我就这么揪着你去了。”我知道跟这家伙再争辩下去是毫无意义的,于是我就说:“既然一个快死的人想见我,我当然是乐意去的。” 此刻屋外的西北风正呼呼地起劲叫唤着。 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我看到屋门口堆满了花圈。大汉转过脸来无限悲伤地说:“你的朋友死了。” 我还来不及细想这结果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发愁,就听到了一片嘹亮的哭声。大汉将我推入这哭声中。 于是一群悲痛欲绝的男女围了上来,他们用一种令人感动不已的体贴口气对我说:“你要想得开一点。” 而此时我也只能装作悲伤的样子点着头了。 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走了上来,眼泪汪汪地抓着我的手说:“我的儿子死了。” 我告诉她:“我知道了,我很悲伤,因为这太突然了。”我本来还想说自己昨天还和她儿子一起看太阳。 她于是痛哭起来,开始用我的手擦她的眼泪。她那混浊又滚烫的泪水在我手上一塌胡涂地涂了开来。我想抽回自己的手,可她抓得太紧了。哭了一阵她对我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他死了。现在你就是我的儿子了。” 我使劲将手抽了回来,装作要擦自己的眼泪。我根本没有眼泪。然后我告诉他:“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 然后她牵着我的手来到一个房间的门前,她对我说:“你进去陪陪我儿子吧。”我推开门走了进去。死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旁边有一把椅子,像是为我准备的,于是我就坐了上去。 我在死者身旁坐了很久,然后才掀开那白布去看看死者的.模样。我看到了一张惨白的脸,这张脸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我随即将白布重又盖上,心里想:这就是我的朋友。我就这样坐在这个刚才看了一眼但又顷刻遗忘的死人身旁。 (有删节) 12.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情节。(2分) 13.文章开头写“我”在床上的种种,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4分)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既然一个快死的人想见我,我当然是乐意去的。 ②街上的西北风像是吹两片树叶似地把我和大汉吹到了朋友的屋门口。 15.许多评论常常将余华和卡夫卡联系在一起。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与卡夫卡《骑桶者》之间的相同点。(6分) 16.文章的标题为“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有人认为以“我的朋友”为题更能够体现小说的旨意。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2.参考答案: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我”莫名地被人强行拖去见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将死的“朋友”,并为已死的他守灵。 13.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写“我”在床上挖眼垢搔痒,表明在故事发生的时刻,“我”正处在无聊而平静的状态之中,为后文写彪形大汉突然闯入,“我”被拉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葬礼上做铺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给全文创设了荒诞的叙事基调。 14.参考答案:①虽然“我”根本不认识这个所谓的朋友,但是迫于彪形大汉的压力,为避免受到伤害,“我”决定放弃反抗,跟着彪形大汉去看那个“快要死了的朋友”。②参考答案: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北风风势之大,暗示了“我”的身不由己。 15.参考答案:卡夫卡的《骑桶者》通过写主人公骑着木桶去借煤遭拒,最后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起,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的故事。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深刻思考了人与社会的不通融性这一主题。 余华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显示出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诡异,小说主人公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步步退让,以致最后被人强行拖去为一个素不相识“朋友”守灵,并去充当死者母亲的孝子。荒诞不经的行为道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真实,即人生在世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 两部作品都是在虚构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以荒诞来再现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的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 16.参考答案:“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做标题更为合适。以“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便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小说荒诞情节的推进,放在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背景之下,使得小说的荒诞意味更为浓重。而以“我的朋友”为题,则适合写人物为主的作品,显然与本文的旨意不符。

326 评论

悠闲小猫

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考试里的必考内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一) 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 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 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 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粽子。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小巧好看,且又耐吃。 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发表宏观大论,常常一矢中的。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 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却反对妻子卖粽子。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 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且往往唾手可得。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 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 机会终于来了。 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 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奈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宗盛再细读测定文书,记载的数据与来人所说无二。有史可查,又有现代科学鉴定结果为据,还能有假?宗盛便七拼八凑借来三万元,与来人合股开矿。 没料想,几个月过去,第一车矿石出来,运到矿厂,一测,却品位极低,以十八元一吨卖给矿厂,人家也不愿收。连运几个矿厂,皆是如此。 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 背了三万元债,宗盛无心再写小说。 妻子却仍是极好,也不多言。 这时,县城的小吃兴起粽子热,一色儿挂着黄色小旗,上书“正宗嘉兴五芳斋粽子”。一元钱一只,生意极是红火。 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 宗盛却极爽快,说:“行!” 又说:“古时有卖药老人,卖的药货真价实,几十年‘言无二价’,生意却始终红火。《镜花缘》里又有一君子国,君子国里,卖的人总是嫌自己的东西不好,卖的价钱又高,请买方担待: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东西太好,卖的价钱又低,实在无法承受。我们虽不是君子国,但一要货真,二要言无二价。” 妻子也极看重品行,说:“这个自然。” 妻子裹粽子时,宗盛便在一旁督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一样不少,工艺也只只讲究,裹得严严实实,不松不垮。 宗盛便放心了。每到夜晚,便在街上摆一竹椅,置一煤炉,炉上安一钢精锅,一锅粽子热气腾腾。粽子九毛一只,一晚上能卖几百只,生意极为红火。 一星期下来,宗盛和妻子一结账,却发觉每只粽子要亏一毛钱。 妻子说:“要加价,一只一块一,好货不怕贵。”宗盛却说:“言无二价,我不卖!”妻子又说:“价不变,那料要减几成。”宗盛更是不肯:“这样岂不欺了后买的客?我不卖!” 妻子恼了,说:“你以为君子国里做得成买卖?”宗盛坚持不卖。 后来,倒是合伙开矿山的文学青年和宗盛妻子一道,将粽子生意又做了起来。他们租了个店面,料不但减了,价格也不再是言无二价,一年里都有了四个价,都是往高里涨,生意却依然红火。 初始,宗盛也时时去店里走走,忍不住要看看原料,说说言无二价和君子国的买卖,妻子和文学青年自是不理。一年下来,非但将债还了,还略有结余。 宗盛不再去店里了,又写起了小说。写作时,妻子仍然餐餐另做了粽子给他端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依旧一样不少,宗盛吃起来,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 不知怎的,宗盛的小说竟难发起来。写时,眼前总拂不去那位翰林先祖,拖了辫子纵论诗文,以换一碗米酒。 (选自2015年第1期《短篇小说》,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叶宗盛的形象特点。(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l)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2分) (2)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2分) 21.小说倒数第二段,叶宗盛吃着妻子做的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粽子,为什么会“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4分) 22.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含义丰富,可以引发读者的多种理解。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9.(4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文学功底深厚;颇具古君子遗风,恪守传统道德;崇尚清谈议论,常脱离实际;迂腐教条,不知灵活变通。(答出一条给1分) 20.(4分)⑴(2分)叶宗盛开矿失败,感到自己同这些矿石一样无用,表现了他消沉低落、失意自责的心理。⑵(2分)妻子以试探和商量的口吻提出卖粽子的事,小心翼翼,表现了她体贴关怀丈夫,想为丈夫分忧,但又担心他不同意的矛盾心理。 21.(4分)妻子出售的粽子料减价涨,有违自己遵奉的“言无二价”“货真”的古风,(2分)叶宗盛觉得眼前的粽子也似乎沾染了庸俗之气,失去了以往纯正的风味。(2分) 22.(6分)可以有如下理解:⑴叶宗盛恪守的古君子之风在现实中落败,他倍感失落,只能从自己的翰林先祖那里寻找慰藉。这样更能突出其迂腐固执的性格缺陷,增添了人物的悲剧色彩,突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⑵妻子事业的成功让叶宗盛反躬自省,觉察到自己与迂腐守旧的翰林先祖别无二致。这样使主人公具有了理性反思的品质,形象更加丰满,小说主题也更为丰富。⑶市场经济观念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碰撞,使得叶宗盛内心困惑、纠结,对是否继承翰林先祖的遗风感到疑惑。可以引发读者对新形势下如何传承传统道德深入思考,使小说更富时代意义。(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如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合乎情理即可。)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二) 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人常下水,会受风寒,年纪大,腿脚胳膊会酸痛。有病就要治,汴河桥头的许三楼就能医。许三楼治病,很少开药,他常告诫人说,是药三分毒,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有人就医,问清病因,许三楼便拿来细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去。一般扎针七天,准好。 许三楼每天太阳偏西准时关门。如来晚了,不管是平民乞丐,还是达官贵人,对不起,明天再医。也有破例时候,一次,钱家当铺少爷上树掏鸟窝摔下后昏迷不醒,钱家人急抱孩子找许三楼。听见哭声,许三楼快步出屋,钱家人一见,扑通跪下,求他救人。许三楼猛一转身说,拿针来。说着话,接过银针,一二三四,银针瞬间扎下,不一会儿,孩子嘴角开始抖动,许三楼脸上露出笑意,紧接着,五六七,又飞快扎下三根银针,孩子睁开眼睛。 钱家送来白银百两,可许三楼只收十文钱。 还有一次破例。新来知府白一品腿酸疼不能站立。师爷上门请许三楼。许三楼认真对师爷说,家中病人多,实不敢离开半步,还请知府上门才好。师爷回去告诉知府,白一品没有生气,坐轿去见许三楼。 白一品亲自登门,许三楼握针出门迎接,并示意知府不要下轿,就坐在里面扎针。 一二三四……十二根银针扎上腿,白一品顿感觉疼痛减轻许多。半个时辰过后,许三楼将白一品腿上银针起了,告诉他明天还来,要接连针七天,才好。 针腿时,透过轿窗,白一品看到前来找许三楼看病的人排着长队。 第二天中午,白一品到许三楼家门外和百姓一起排队。 看见等候在外的白一品,许三楼心想,都说新知府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看来是真的。自己昨天破例针腿没错,知府离开腿哪行哟?许三楼走到知府面前,要为他扎针。白一品摇头说,等吧。白一品坚持排队。许三楼很感动。 第三天再针腿时,白一品发现自己是第一个,等腿针好,看病的人才陆续赶来。几天都这样。七天后,知府腿好了。白一品开心说,这下不用坐轿啦。说着话,他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伸手接下。 傍晚,许三楼收拾好银针,正准备关门,忽然从汴河桥飞奔一匹马来,跑到门前,从马上跳下一个红脸大汉。来者双手抱起许三楼准备将他送上马背。 何事?许三楼也不惊慌。随俺上山治病。不带针,去何用?红脸大汉一听,放开他。 许三楼进屋拿把银针,顺从地坐到他身后,双手紧紧抱着红脸大汉后腰。白马急驰。半袋烟工夫,马已跑到重岗山。进了山门,红脸大汉下马一看,傻了,身后坐的人不是许三楼,是个十岁男童。 男孩告诉他说,自己是许三楼的五公子,父亲坐上马后,准备亲自前来,可想到明天还有许多病人来扎针,无奈临时改变主意,让其前来,还请谅解。你也会针?红脸大汉满脸疑问。男童点头,一脸认真。红脸大汉半信半疑将他领到母亲身边。问清病情,男童拿过银针,一二三四……瞬间针已扎好。感觉如何?红脸大汉抱着母双肩,不放心地问。舒服。见母亲闭上双眼很享受,红脸大汉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连针七天,母亲腰不疼了。红脸大汉拿出金银珠宝,男童谢了,只取七十文钱,下山。 知府得知消息后,去找许三楼,让他帮助劝说山匪孙飞虎,把劫去的救济粮归还给府衙。 许三楼点头说,试试看吧。 重岗山寨。红脸大汉热情款待五公子。那可是救命粮。山上的弟兄也等米下锅呀…… 五公子告辞。孙飞虎一直送到山下。临别,孙飞虎左脸上停落一只苍蝇,他刚想伸手拍。只听五公子说,去。话音刚落,孙飞虎就看到眼前立着根细银针,针尖上的苍蝇正挣扎拍打着翅膀。有的钱该拿,有的米不能吃呀。丢下这句话,五公子飞身上马。 瞅着一路扬起的尘土,孙飞虎禁不住摸了摸左脸,感觉脸有点木。孙飞虎发现嘴歪时,满山正飘着细雨。 汴河桥头,一个蒙面人找到许三楼,求见五公子。五公子出远门了。何时回来?你的脸不是受一般风寒,要马上针。许三楼答非所问。半个时辰,取针。许三楼交代说,嘴歪最怕风寒,如你用心医治,也不必前来扎针,每天此时只须面向阳光,双手抚心,我便在家为你下针,十天,准好。 歪嘴人将信将疑骑马回山。想到一路上遇到那么多讨饭灾民,再摸下自己的歪脸,他叫人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后,这才安心下来。 中午十二时,孙飞虎面南朝泗州城许三楼家方向坐好,他刚把双手放在心口,就觉得左脸上,仿佛真有银针一根接着一根扎下,半个时辰后,孙飞虎感觉左脸上针又被一根根拧下。 隔水隔山又隔城的,许三楼真能在他脸上扎针?孙飞虎不信。不过,许三楼没有他,十天后,他的歪嘴真的恢复了原形。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4期)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 全篇以自然、生动的叙述,交代了许三楼和五公子治病救人的经历,故事算不上复杂,但情节扣人心弦。 B 小说开头关于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的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C 五公子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五公子深受父亲的影响,面对金银珠宝时,也只取七十文钱。 D 文章通过白一品亲自登门以及坚持排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清正廉明、自尊心强、关心百姓的形象。 E 小说结尾处银针显露出神奇的功效,实则与前文“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8.“五公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许三楼”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以“神针”为题非常妙,请从标题含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加以探究。(8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D 18.(4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以五公子医治红脸大汉母亲的腰疼串起小说后半部分,让我们了解孙飞虎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趋自然。②映衬主要人物。通过对五公子的描写映衬许三楼,许三楼有医术精湛、淡泊名利、关心民众疾苦的性格,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使其在读者的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③深化作品主题。作为许三楼幼子的五公子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精湛医术,而且传承了父亲的高尚人品,既增添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答两点即可) 19.(4分)①医术精湛:许三楼问清病因,找准穴位,用细银针扎进去,一般七天准好。医治钱家当铺少爷和白一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②淡泊名利:医治好钱家当铺少爷,钱家送来白银百两,许三楼不为利益所诱惑,只收十文钱;七天后,知府腿好了。当白一品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许三楼没有因为白一品知府的身份,去巴结和讨好,而是伸手接下。③关心民众疾苦。当知府找许三楼劝说孙飞虎归还救济粮,许三楼并没有推辞,设法让孙飞虎把救济米归还府衙。(回答两点即可) 20.(8分)①标题含意:表层含义,许三楼、五公子的精湛医术能救死扶伤;深层含义,能解孙飞虎等人的心结,关心民众疾苦, 救民于水火之中。②人物形象:小说中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以神针为纽带连结合起来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借助神针来表现的),神针使许三楼、五公子等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③情节结构: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围绕神针进行的。以神针为线索,使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④小说主题:借“神针”来赞美许三楼、五公子妙手回春的医术,也表达对他们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品德的褒扬。

351 评论

多多121015

阅读考试的体量和分数在托福考试中占比是比较大的,需要大家了解考试的要求。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年11月20日托福阅读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11月20日托福阅读考试真题

R1

地球海洋怎么形成的

R2

鸟类集体活动

R3

两种不同的部落迁移方式

R4

一个时期的植物动物都很大,和含氧水平有关

托福阅读题型

一、细节题

先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在阅读文章中找到这个关键词所在的前后所有句子,再去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对比题目中的四个选项,正确的选项通常是你找到的原文中句子的同义句或者是同义改写的句子。但是这种类型的题目很多正确的选项通常都表达的比较含蓄,或者是从一个思维方式上面进行的描述。

二、总结题

做这种题型的题目首先是要阅读文章每个段落的主旨句,然后再去看看选项中的答案,通过对比之后排除掉明显的错误答案,然后再比较剩下来的选项找出正确的。正确的选项是必须要和这个题目的关键句有关联的,或者是文章中段落的主旨句改写的。

三、词汇题

这种题是不需要解法的,要求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多背单词,这类题只能通过背单词来让正确率得到提升,在近几年考的最多的是熟悉的单词不同的意思,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总结这种常见的单词更多不同的意思,并且要重点记这个单词不常见的意思,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四、推论题

首先是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回到阅读文章中找到所有出现这个关键词的句子,然后再把所有出现关键词的句子综合起来总结信息,通常这类关键的信息都不会在原文中直接表达出来的,这种题目的正确选项通常都是表达的含蓄和抽象的,和细节题的做法是差不多的。

五、图表题

做这种题要把选项中的信息都分别带到原文中,然后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分类,题目的正确答案通常是原文中提到的主要信息。

六、事实否定题

这类题目需要把选项中提到的关键词都在原文中找到,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阅读的信息量很多,通常和原文中描述的信息相反的意思的是正确的,或者是在原文中没有提到的也是正确答案。

3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四级考试阅读

    阅读题总共有三篇,包括一篇比较长的快速阅读和两篇正常的阅读理解题,也就是仔细阅读。 四级考试每年的时间都不同,总体来说六月份有一次,十二月份也有一次,英语四级总

    四叶细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阅读考试

    1、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句子 2、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便从文中找答案 3、要注意找出中心句

    baibaicaus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2017六级考试阅读答案

    2017年6月17日将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那么,英语六级A卷的试题是怎样的呢?答案又是如何呢?以下是我acefouder为大家整理的2017英语六级A卷真题答案

    huyinghe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招聘考试阅读答案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A.音节是由音素构成,音素根据音色不同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B.普通

    家具加工批发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浅淡考试卫生阅读答案

    1、用找重点段的办法把文章分成三段,用“‖”标出,并概括每段段意。9%第一段:第一小节 学校要进行思想品德考试第二段: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 每个同学都对

    枫小High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