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2

文文兔18
首页 > 考试报名 > 高二政治会考试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流浪停吗

已采纳

学会生存能力,要求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一定要争气,我们并不比别人差。作为学生,我们要在自己的学业上努力;作为儿女们,我们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努力学习吧,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政治 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1

一、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解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事物现象的总和不等于其本质和规律,只有对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认为“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混淆了两种不同质的认识。

易错误区二: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解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但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易错误区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所以,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解析:(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既有如实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反之亦然。

(2)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可靠必须以其是否正确为前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就可靠;在二者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错误的理性(感性)认识是无法与正确的感性(理性)认识进行比较的。

二、对“创新”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创新就是强调人类要创造出新的事物。

解析:(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而新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如“电脑算命”等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就其实质而言,却不是新事物,因而不能算是—种创新。

(2)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但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因此,创新并不就是指人类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也不—定就是创新的结果。

易错误区二: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旧事物中的—切。

解析: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 方法 。创新必然要求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说要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仍应予以保留、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力创新和发展。

易错误区三: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所以,只要敢想敢干就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1)创新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旧观念、旧思想,创新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违背客观规律进行凭空主观臆断,而是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创新;反之,违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主观臆断地进行蛮干,就不能创新。

(2)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2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 社会实践 。

考点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考点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3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者的含义与内容:

①社会存在

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B包括: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

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B包括: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为:

A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4)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又为什么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两者的含义:

①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劳动主体、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和劳动对象等因素。

②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3.生产方式

(1)含义: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2)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重要性: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两者的含义:

①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③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二)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发展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6.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7.人民群众

(1)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3)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4)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范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5)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表现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6)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

A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B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政治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 2018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 2018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

★ 高二政治学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集锦

★ 高二学考政治复习资料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概括总结

★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主考点

★ 2018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4)

★ 2018年高二政治学业水平复习提纲(3)

144 评论

弱智好儿童

你好百度文库学科网搜索下载谢谢采纳

215 评论

皛白白皛

高二年级政治会考重点知识点整理(一)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公司的经营

①含义及目的(略)

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高二年级政治会考重点知识点整理(二)

一、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80 评论

相关问答

  • 成人高考试题政治

    成人高考政治要考的内容如下: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

    julystar77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成人高考政治考试

    成人高考政治考试时间10月23日9:00-11:30政治。 (1)高起专、高起本考试时间 10月23日9:00-11:00语文/汉语。 10月23日14:30-

    失踪的第九个梦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卷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中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1.在学校里,同学们相互了解、相互激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到非常幸福。这种对

    糖水黄桃888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2017浙江政治学考试卷

    浙江:首次分卷后学考说明有何变化(思想政治) 学考、选考分卷后的首次学考将于2018年6月举行。此前已为大家呈上了此次考试所用的各科目考试说明。此次适用于201

    chaorenxiaoli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初一政治考试试卷

    七年级的的期末考已经结束,政治试卷的答案已经整理好,需要校对政治试卷答案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七年级期末考政治试卷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期末

    随风来雨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