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00

jessica0707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催眠作品有哪些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与食俱进a

已采纳

是说什么样的催眠书??我看一些哲学的东西就会想睡觉..因为很深奥而且会没有趣味..读读那些哲学大家的书肯定很让人有迷糊的感觉..还有卡夫卡..虽然很荒谬很有趣..可是一样会很烦琐..意识流也成..

280 评论

Moser~子涵

世界十大催眠曲如下:

1、《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真的是首神奇的歌曲。编者第一次听是在春晚孙俪和李健的演唱,好听但是没有在意。但是最近在一个母婴专家的微博下,听到许多母亲纷纷评论李健版本的风吹麦浪对小孩的睡眠很有帮助。

2、《贝加尔湖畔》

就似把听众带到世外桃源,外面的任何喧嚣也抵不过内心深处的平静。在歌声里,听众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

3、《浪费》

4、《突然好想你》

5、《荷塘月色》

6、《Both Sides Now》

这首歌经典的不必多说,不论是早起还是上班还是发呆,都可以让它从你耳边缓缓流过,当然睡前听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仿佛一位似陈年佳酿的成熟女人缓缓地诉说着她从未透露过的故事,既真实又浪漫。

7、《My Life in Art》

Mojave 3在独立音乐圈子里也算是小红人,号称喜欢小清新的应该多多少少都听过他们的歌了。我个人是觉得这类歌曲悦耳是悦耳,但似乎都差不多,没什么特点,哪首也没比哪首更好。

8、《星期天的大街》

9、《17 Pink Sugar Elephants》

10、《美丽的梭罗河》

很奇怪的催眠曲吧,但实际上他的旋律很悠扬安静,真的很催眠。但其实我想推荐的是黄秋生唱的版本,这里却只有黑鸭子版的... ...请只留意主歌部分,自己学着唱,你会发现真的挺赞的,Litz基本上都是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最容易睡着。

127 评论

爱尔兰咖啡啊

毛概,邓论忽忽

139 评论

h071232003

呵呵,想要可以催眠的,可以选择一些哲学方面的,或者诗歌之类,其实只要是自己不感兴趣,看不明白的就可以了。我床头就放了一本泰戈尔的诗集,失眠的时候看最有效!

326 评论

暮光绝恋

十大催眠曲有《摇篮曲》、《宝贝》、《D大调卡农》、《哦,我的宝贝》、《印第安宝宝睡着了》、《幻想曲》、《睡吧》、《小宝贝》、《英国民歌》、《李斯特》。

1、《D大调卡农》

D大调和吉格,也被称为John Pachbercanon,是德国作曲家John Pachbel最着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着名的佳能歌曲,有时它通常被称为“大炮”。然而,事实上,佳能不是一首歌,而是一种风格。

佳能实际上是“唱歌”,而吉格是一种舞蹈。 D大调佳能大约在1680年工作,是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使用数字低音法制作三把小提琴。它已针对不同的仪器组合适用于几种不同的版本。它伴随着原始的吉格舞,但现在很少播放。

2、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第三部经典动画片“幻想曲”的续集。它结合了经典音乐和动画艺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包括七部新的迪士尼动画音乐电影和一段时间的赞美。重温幻想曲的经典作品“魔法师的学徒”。

梦幻王国的父亲沃尔特迪斯尼开始了他的漫画,并认为他可以推广从流行文化到艺术的漫画,并实践优雅和共同的品味。迪士尼占领外国的野心不是重要的一天。它确实是一个幻想王国。沃尔特叔叔最大的抱负仍然是卡通发展。

他提出将古典音乐与漫画相结合。过去非常激进和大胆,“叔叔沃尔特”最亲密和最喜欢的“幻想曲”诞生于1940年。

155 评论

我来打包带走

在一些小说,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涉及催眠的情节。以前只是单纯的以为是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唤醒记忆的浅层次,后来也看到利用催眠控制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以前只是以为是什么法术呵呵。随着科学的进步,催眠作为心理学月来越受重视。催眠不是睡眠!更不是让人在糊里糊涂情况下作什么或说什么!催眠是在催眠状态中,将信息直接输入人的深层心理,作用于丘脑、边缘系统海马沟回和多重意识系统,影响到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系统,从而对人的心理生理起到巨大的健康作用。催眠(hypnosis)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最早提出于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浮夸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Franz Anton Mesmer)的宣称,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 人躺在手臂上面.按现代理解那大概就是一种暗示力.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最后他被当作驱除出城.不过,虽然这个现象从此公开地不再得到信任.但一些实际工作者却仍追随他的路线,麦斯麦尔的名字也继续流传。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 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且宣称它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从而使它得到传播.遗憾的是不久更为有效和可靠的麻醉剂出现了,使催眠术的发展再次受到影响.从此以后,催眠就一方面被一些人利用作为行手段,同时也有另一些人对之进行科学研究催眠在埃及、犹太、中国、印度、波斯、希腊、克特儿人、罗马和许多非洲等古代文化中就有应用。早在中世纪医生们就开始了研究,科学的催眠术从麦斯默研究“动物磁力”开始。早期催眠学家有Charcot、Janet、Bernheim。现代催眠是以弗洛依德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等动力潜意识理论和内隐学习、阈下知觉等认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用催眠的方法进入人的潜意识消除其心理问题与相关生理问题催眠诱导(bypnotic induction)是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它会引起人们被动的放松,反应性降低,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和幻觉增强.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通常是催眠者不断反复地用轻声告诉被试者他感到了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并且清楚地描述应该发生的身体感觉,如你的两臂在下坠,脚在发热,眼皮变得沉重,抬不起来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被试者就逐渐地接受影响进入了催眠状态.大量研究结果指出人们对催眠的受暗示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十分之一的人对催眠诱导根本没有反应,在另一极端最容易接受催眠的人也只有十分之一.每个人对催眠的反应性是一种稳定的可测量的特质,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量表进行测查,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Ernest Hilgard,1965)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SHSS)被公认最为有效.至于受暗示性的实质,过去人们曾认为那属于一人格特质,与易受吸引和表象清晰有关,但研究表明二者的相关很低.再考虑其他方面,发现对催眠的受暗示性与一个人的态度和期望密切联系,凡对催眠持积极态度,相信催眠的可能性,同时又对该催眠者表示信赖时,他就容易很好地配合接受暗示并取得成功.这也与我国在宗教信仰上常用的一句谚语"心诚则灵"正相符合.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感觉麻痹有些被试者在催眠状态下,甚至可以接受手术而不感到疼痛.以至有些医生曾用它代替麻醉药物,但其效果显然不如止疼药品.2.感觉扭曲和幻觉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他不仅是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听到声音或看到形象,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将电视机看成方纸盒,或将臭味闻成香味.3.解除抑制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者去做.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他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如当众脱衣,对别人施暴等.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催眠者的暗示不仅指导着被试者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者他将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催眠从江湖魔术发展到科学研究的对象,曾经有多种理论对其实质作出解释,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面介绍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对催眠的一种非常流行的看法是将它与睡眠相联系,认为它是转变了的意识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然而脑电波研究发现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与清醒下的完全相同,对此不予支持.于是巴伯尔(Theodore Barber,1979)和斯潘诺斯(Nicholas Spannos,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并且指出,是被试者角色的期待和情景因素,引导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作出了某些动作.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被试者也不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根据实验结果,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1992)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驶的人对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做出了一系列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驶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分了.正是由于隐蔽观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

165 评论

winonafirst1

weightless(失重)、哥德堡变奏曲、摇篮曲、佛经《心经》、雨的轻喃、德彪西的《月光》、Sleepsong、玄秘曲、阿尔法波音乐《Ocean Blue 像海一样蓝》、D大调卡农

1、weightless(失重)

在40多名自愿者的测试中,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它的放松效果比莫扎特的音乐提高了11%,可以减少人65%的焦虑,这也正是很多人睡不着的原因,降低焦虑就能很轻松的睡着。

不过专业也同时表示,这首歌由于催眠效果太好,所以在有些场合是不适合放的,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听,否则可能会让人过于放松,从而导致自己似乎在开飞船,容易引发一些特殊的事故,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2、哥德堡变奏曲

这首曲子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巴赫,由于乐曲飞船的温和,并且有智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就仿佛让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腾一样,因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能治疗失眠的曲子。

3、摇篮曲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这首曲子,它常被母亲用于哄宝宝睡觉用的,后来人们发现成年人听它也能很好的入睡,因为它能够营造温存、安宁的气氛,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在母体中一样充满了阳光。

4、佛经《心经》

曾有高僧说他们打坐的时候很容易犯困,而每当犯困的时候人就容易睡着,事实上打坐其实就是自我催眠,而佛经本身就带有很好的催眠效果,原因是音译的梵文虽然拗口,但是可以让人放松清净,即使听不懂也容易进入梦的世界。

5、雨的轻喃

落雨敲在窗沿,心情随着雨滴渐渐下沉,直到彻底的放松,没有人声,没有器乐,焦虑消散,眼皮落幕,是快速进入浅层次睡眠的脑波音乐,这世上没有什么自然的声音比下雨更让人舒心坦然了。

6、德彪西的《月光》

清淡的笔墨、朴素的音调,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画面油然而生。美好的旋律过滤了月亮投射的光芒中的杂质,想象它美好如画,皎洁的挂在心里。 睡前放一曲月光,整个心都会沉寂,无忧无扰,世界在琴键下都安静了下来。

7、Sleepsong

神秘园的音乐空灵缥缈,恬静幽深,净化心灵,返璞归真,通透而柔美,忧郁和柔弱中带着坚强,仿佛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可以帮助冥思和心灵的洁净。Sleepsong 歌如其名,躺在床上听着悠远的女声,不知不觉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

8、玄秘曲

法国作曲家萨蒂一生玩世不恭,留下的经典非《玄秘曲》莫属。玄秘曲一经问世就具有催眠属性,空灵清澄,有种东方的古韵,又有种宗教的神秘。六首《玄秘曲》,第一首最著名,下面是韩国女音乐家Lavinia Meijer的版本。

9、阿尔法波音乐《Ocean Blue 像海一样蓝》

阿尔法波音乐是一种神奇潜能音乐,属于脑波音乐的一种,能把人们带入到阿尔法脑波状态,涵盖范围也比较广,没有起伏,静谧的声音也更易入睡。

当我们听阿尔法脑波音乐的时候,大脑脑内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有利于促进情绪稳定,也就是说阿尔法波音乐有利于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能改变睡眠质量。

10、D大调卡农

这也是卡农中最经典的一首,人们知道这首歌都是通过那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但这首曲的原作者帕切贝尔却经历了一段悲剧,因为他失去了最爱的人。许多人会被曲调中那甜蜜的忧伤所打动,也是最著名的枕边曲,在无数思念之夜中入眠。

135 评论

双子座的小蛇

大学英语书 我每次上那课都被催眠

91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作品有哪些类型

    社会工作机构存在于政府、家庭、学校、企业、医院、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主要以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事业单位的社工部形

    fabregas89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有哪些社会工作者

    走向社工社会工作,是由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

    天下武功2016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催眠女孩

    19世纪末,人们对科学文明还不是认识得太过清楚,于是,安吉尔(休•杰克曼Hugh Jackman饰)和伯登(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的魔

    妩媚的撕纸座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作品有哪些特点

    1、 公共艺术的悖论处境:主体性与社会性 2、 公共艺术的文化传承:历史性与空间性 3、 公共艺术的精神使命:开放性与物质性 参考资料:选自《人文艺术》第5辑,

    雾霭流年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催眠作品有哪些

    是说什么样的催眠书??我看一些哲学的东西就会想睡觉..因为很深奥而且会没有趣味..读读那些哲学大家的书肯定很让人有迷糊的感觉..还有卡夫卡..虽然很荒谬很有趣.

    jessica0707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