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5

他们的快乐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比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布鲁凡迪克思琪

已采纳

社会工作介入安置帮教对象个案分析

个案工作与个案研究要密切配合。个案研究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前提;个案工作是个案研究的发展。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介入安置帮教对象个案,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阿平

性别:男

年龄:35

(二)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家早年生活较为优越,在事业奋斗上亦有所成就,但因误交损友,和生活放纵,染上了毒瘾,数年之中将祖上传承和自己经营所得的家产挥霍一空,为筹集毒资,逐步涉黑、涉黄并从事毒品交易。终于因此被北江监狱收监羁押。对于回归社区洗心革面,重新走上正常生活的重任,服务对象一筹莫展。

二、问题分析

(一)经济收入:目前无职业、有少量股份分红和相关的财产性收入,名下也没有房产,在郊区老村中与父母亲相依为命。据工作员观察,服务对象目前居住的房子为数十年前修筑的老宅,市价较低,且不在服务对象本人的名下。服务对象有一兄一弟,目前具已成家,与父母分家后单独居住。根据服务对象的线索提供和村委会的说明,工作员得知服务对象目前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资助,而父母的退休金也为数不多;其次,服务对象因有过吸毒史,身体欠佳经常去医院。依靠父母不是长久之计,工作员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开辟新的工作渠道,促进其自力更生。

(二)社会行为:较为棘手,这些问题既是对工作员的挑战,也是对服务对象本人的重大的困扰。服务对象口述,回到社区后为了维持生存,时常与过去曾长期有过交往的社会涉黑人员交往,通过参与聚集斗殴、讨债等换取更多的收入。这种行为对其本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因素;但对于社会来说更是一种危害。因此,工作员的全面介入此类安置帮教对象的生活势在必行。

(三)心理困境:经历了个人生活状态由辉煌到极度低落的巨大反差,深刻的影响了本人对社会、对社会交往的偏见。言谈举手投足之间,“天下人皆负我”的语气油然而生;对平静而文明健康的生活既羡慕又怀疑的尴尬,让其一方面不断的通过各类渠道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混迹于各类群体,以达到维持自尊和生活的双重需要,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四)职业问题:因为心理困境而深刻的影响到本人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这种双面性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中有深刻的表露。服务对象自认为有过当老大的经历,个人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不愿从事居委会给他推荐的保安等一系列工作;但是,离开居委会的帮助,服务对象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从事更好的工作,又只得混迹于黑社会从事地位更低的涉黑马仔的工作;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很好的定位,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将什么作为人生的重点,浑浑噩噩,终日无所事事,不是四处上访、就是游手好闲。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一个交代。

(五)健康问题:注射式吸毒,留下后遗症,表现为腿部大动脉硬化、血管纤维化和破裂。目前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在北江监狱的时候由监狱提供治疗,出狱后无所依傍,四处求医,逼不得已继续重操旧业,靠帮老板讨债和其他工作为生。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目标:工作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社会资源网络,使服务对象发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恢复社会功能。

具体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2.陪伴服务对象通过交友、就业获得自我接纳和社会认同

3.引导服务对象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法求职、择业、开启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

4.帮助服务对象发掘个人潜能,走上正轨的人生道路。

(二)介入理念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情绪问题是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治疗的重点在于影响和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观念和思想,达到转变服务对象沮丧情绪的目的,使服务对象正视及渴望更积极上进的生活。

在开启社会工作服务之前的交谈中,服务对象有一些诸如“要不是某某我就不会被抓去坐牢”、“我以前公司业务很大,都怪谁谁谁搞黑我”、“我坐牢了现在一无所有,亲戚都躲着我怕我连累他们,反正生活就那样子了”这样的非理性信念影响着服务对象的情绪。工作员需要通过努力影响和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建立起正确的、积极理性的信念。

2.任务中心模式

工作员帮助服务对象寻找“一个可处理的问题”,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并肩作战,一起寻找社会资源解决这一问题,问题被解决后服务对象感受到困难是可以被解决的,感受到工作员是可以被信任的,感受到都工作员与他同在。

服务对象现在面临多重困境,这些困境不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的解决掉,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和与社区生活和家庭关系互动结合起来,形成扭转生活轨道转向正常生活的巨大力量,因此建立起服务对象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前期评估,界定阻碍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的困境

从经济收入、社会行为、心理困境、职业问题、健康问题等方面,完成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界定阻碍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的困境。

(二)第二阶段:建立双方信任关系,正式开启专业服务

此阶段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运用开放式提问技巧,让服务对象倾诉为主,工作员向服务对象表达同理、尊重、澄清问题,适时给一些正面意见和建议,让服务对象感到工作员的真诚和可信任。

(三)第三阶段:针对问题所在,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服务

一是服务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协助服务对象向社区村委会、街道社会事务部门申请困难救助金,解决衣食的燃眉之急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二是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家境优越、事业有成到抢劫、吸毒、锒铛入狱再到出狱后一无所有,生活上巨大的落差,影响了其本人对社会、及对社会交往的偏见,言谈举手投足之间,浮现“天下人皆负我”的情绪。工作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学知识动荡服务对象这一消极的`情绪。

三是服务对象对所犯罪行的认识问题,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地面对过往经历,正视自我的历史,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去除“罪犯”标签。

(四)第四阶段:调整服务策略,明确服务方向

为服务对象争取到社区的临时性经济补偿,以暂缓目前的经济困难,杜绝服务对象继续从事涉黑性质的工作的动机,逼使服务对象就断绝目前从事的“歪门邪道”的工作进行表态,推动服务对象自决,激发创业的动机;工作员与服务对象讨论其兴趣爱好及特长,服务对象自述希望从事挖掘机的工作,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社会资源,并运用专项培训扶持项目,帮助服务对象报名参加挖掘机的学习。为服务对象以后找到一份合法且合适的工作,有长远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五)长期跟进服务,随时观察服务对象的表现,为服务对象的个人职业提供指导,避免中途误入歧途。

五、评估

工作员主要以AB设计法(前后测评估)对该个案进行评估,在开案与快结案对服务对象填写相应的问卷调查,对比其前后的表现,发现服务对象在与社工建立信任关系、清晰个人问题与需求、应对困难的程度、重建人际系统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工作员对个案计划中各项目标的评估,得到服务对象的配合,该个案的各项服务目标亦全部达成。

六、服务成效

(一)工作员与服务人员能够保持常态化互动,对工作员的服务认可,每次能够根据工作员的电话联系按时、友好的与工作员见面,并饶有兴致地跟工作员谈论目前的生活,还能用自嘲式的幽默去说起自己的过去,工作员感觉到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着积极和热情,充满了正能量。

(二)杜绝服务对象继续从事涉黑性质的工作的动机,逼使服务对象就断绝目前从事的“歪门邪道”的工作进行表态,推动服务对象自决,激发创业的动机。工作员陪同服务对象在医院进行了尿检,没有发现服务对象有毒品复吸的痕迹;派出所排查及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亦没有发现其与涉黑人员的来往。

(三)服务对象目前已经完成了挖掘机培训,并且通过了测试,正式获得了挖掘机的驾驶技能,并根据朋友的介绍,在某工地从事驾驶挖掘机的工作。获得朋友的帮助和信任,使阿平很兴奋和激动,赶紧打来电话告诉工作员,工作员借此机会向阿平灌输“只要自己改过自新,走上正道,朋友和亲人是不会在意你的过去,过去的经历都是财富”。同时,服务对象的月薪和生活保障均有稳定来源。

(四)服务对象已从自暴自弃的情绪低谷中走出了,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有憧憬有自己的规划。

七、结案

服务对象取得了挖掘机的驾驶资格,并且经朋友的介绍在工地上驾驶挖掘机,生活来源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个人心态也变得很积极、乐观。

根据阿平的上述情况,服务对象涉及本个案的几个突出问题得到的基本的解决,个案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的潜能被发掘出来了,在后期的工作中,工作员在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和接触上间隔时间拉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代替面谈,工作员征求服务对象关于结案的意见,共同决定这次面谈后结案,并告知服务对象以后碰到问题也可联系工作员,同时工作员也会不定时跟踪服务对象,了解其以后的表现。

八、案例的检讨

(一)在服务关系建立初期,工作员帮助服务对象申请各类补助经费,并不失时机地向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般的交流,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且工作员给服务对象提供了现实的帮助,服务对象逐渐改变对工作员的看法,并愿意同工作员保持友好的互动。

(二)服务对象在安置帮教前期曾违规上访,做出一些威胁政府部门的行为。如何保证安置帮教对象回归社区后尽快的接受服务,成为社会工作者与司法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前期,服务对象不了解社会工作服务,对工作员存有戒备心理,把工作员等同于司法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工作员在首次与服务对象见面时,详细地介绍社会工作服务。

九、专业反思

(一)安置帮教转介来的服务对象需要长久、持续的服务工作,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工作员都必须经常关注、了解他们的情况,以便做出适合的应对措施。

(二)服务角色清晰对于服务的持续进行相当的有必要,模糊的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员和服务对象都会产生误导性作用。

(三)个案管理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工作员把各种资源统筹起来,需要不同性质的部门联合介入才能显出效果;也不能因为自身的工作理念而强行改变已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定位,造成服务手段与显示需求格格不入。

(四)社会资源的掌握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以便于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快捷的运用,促进服务的开展。

192 评论

miracle11sno

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 导语: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做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决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正展示着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蓝皮书《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2000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探索出一条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的难题。[1]199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5年的改革,其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并开始趋于整合。这一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以及随后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2]其结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专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正在不断地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认同。 但是,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际从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喜忧参半的格局。虽然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是这种社会需求并未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良好的从业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还没有适当的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特长,并进而实现其专业价值。因此,一方面是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真正发挥专业作用存在着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需求从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一、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严重不足的供给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3]早在1986年,民政部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工作思路。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全面、快速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的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正式启动。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可以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产生及增长的一个直接的社会背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以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代表了我国今后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向。《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改变社会福利事业全部由国家包办、政事不分、不讲效率的局面,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生长和发育。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基层得到落实。要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职称评聘体系和资格论证制度,在社会福利工作中建立国家、省(市、自治区)分级培训和考核达标、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劳动时间储备制度等。可以预见,在21世纪开始的一段时期内,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将加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将大量涌现,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福利服务将逐年增长,“社会工作者”将成为一个不再陌生的名词。 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广泛的内容,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体现了国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的社会发展宗旨,符合“着眼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它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把发展社会福利的重点转向社区服务,利用基层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在1999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的致词中,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在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的同时,提出了社区基层干部的专业化问题,“受过专门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的寥寥无几”,并指出“作为民政部是个用人单位,我们需要社会工作者”。[4]在去年的江苏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社区建设座谈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全国社区实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第一,由于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渐减弱,迫切需要管理城市社会人口的新模式。第二,企业、政府剥离或转移出来职能以及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需要一个最佳的承接载体。第三,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第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管理上需要新的思路和更为有效的途径。 二、社区服务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及其困难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和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迈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在我国发展历史并不长的社会工作专业呈现出迅速扩张的发展趋势。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际社会需求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我们对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和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及其下属单位进行了访问调查。目的是了解在这两个示范性的社区建设实验区中,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程度、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从业状况及其贡献等。 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市两个“全国26个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另外一个是南京市鼓楼区),下属10个街道,86个社区委员会(由原127个居民委员会和44个家属委员会精简而成),在区一级设有老人公寓,在街道一级设有敬老院、老年护老院、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玄武区民政局从1999年开始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虽然由于编制的限制,但每年计划的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在4至5名以上。此外,区民政局领导正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其下属机构就职,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但调查结果显示,下属机构的职位对于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似乎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种情形在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的三牌楼街道办事处的访问调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南京市鼓楼区的三牌楼街道办事处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0名,其中20名是国家公务员。三牌楼街道办事处下属8个社区委员会,共1300户。每个社区委员会设4个社区委员会主任,这4 个社区委员会主任是以选聘方式产生的,即通过在原居委会主任中选拔和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比例为1∶1。公开招聘的条件是要求应聘者大专文化程度以上,40岁以下,综合素质高,热爱社区建设事业。应聘者须经三牌楼街道办事处7人领导小组的考核,试用一个月后才能正式录用。虽然可以认为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的迅速发展,受过高等教育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逐步充实到基层社区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实际上从应聘材料来看,还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前往应聘,这一状况颇值得深思。当然这一状况并不妨碍进一步评估全国范围内基层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规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方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在目前还只是潜在状态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比上年增加172个。全国设有居委会万个(其中家属委员会万个),万人。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万处,比上年增长,从业人员67万人,安置下岗人员23万人。各类社区服务中心7623个,比上年增长,职工万人。便民利民网点万个,比上年增长。各种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9万个,志愿者达万人。目前,全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社区服务设施个,便民利民网点个。[5]这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的活动空间,换个说法,可以容纳的或者需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数量上是相当大的。 由此可见,一方面是各级民政部门的公务员编制的有限,另一方面是从事社区基层工作的领导岗位还没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理想选择。再进一步从直接社会工作实务方面来说,属于街道一级的各类服务机构要想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理想择业场所,同样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固然有择业观的原因,同时也说明在社区服务机构中直接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其原因显然是相当复杂的。社区建设中已经意识到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作用的重要性,社区服务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相当大的需求也并无争议,但这种需求目前仍然是潜在的,要把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还存在众多的较为复杂的困难。 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多元服务领域及其现状 社会福利社会化以及社区建设的大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加深了人们对于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服务机构的多元性,专业社会工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服务领域。目前的状况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以其专业训练中所获得的某种实际工作技能或知识(比如调查分析的技能和对国家福利政策的了解)而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从而产生不同用人单位或机构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但是这些在众多领域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上从事的还主要是用人单位原有的业务性或管理性工作,而主要地并不是在他们的服务单位或机构中以其专业的价值及工作方法实现专业社会工作的职能(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督导可能是一个例外)。因而,多元服务机构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主要地是潜在的。 教育培训和心理督导近年来由于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的设置规模迅速扩张,以及各地民政部门对专业化的民政干部培训的日益重视,因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长。例如,在社区建设方面,以建设精品社区为目标的南京市鼓楼区与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社区大学;南京市玄武区与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开设了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可以预见,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将呈现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中学教育部门也表现出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例如,南京理工大学98和99届的社会工作本科生中都有去各地重点中学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和督导工作,而在全国,仅重点高中就有1000所,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小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在中学的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传达出这样的一个重要信息:以个案或小组工作为重要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有可能开始真正发挥其专业特长,这一点显得特别有意义。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学校社会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真正启动的突破口之一。 调查统计和咨询服务现在人们已经认同,在信息时代,信息、知识本身就是资源,社会系统的高效运行越来越依赖于对各种社会信息的采集、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信息咨询和统计调查本身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行业。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与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日渐增多,接受的调查咨询业务增长迅速。从社会学的专业特征来看,社会学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同时就引入了社会科学的实证精神,这与其他人文科学有着显著的区别,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是社会学学科的专业基本功,对于专业社会工作来说,其开展工作的前提就是能够准确运用调查和分析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方案。社会工作的专业要求是首先能够对各种社会动态的深入了解和对案主各种信息的准确把握。因此在调查统计和咨询服务行业中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就有足够的进入实力,尽管这种进入并不必然完全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职能的实现,但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并存在着加强人们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某种程度的社会认同的可能性。当然,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调查咨询行业的这一现状,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的利弊得失,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早已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十五年的改革,整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国有企业、体制内和体制外企业,以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将被纳入到统一的社会保障整体框架中。随着社会保障机构向管理和服务方向的发展以及商业保险的迅速增长,社会保障系统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统计、分析和预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能从宏观上把握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又要受过严格的调查分析训练并以实务工作见长。因此,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这一领域就成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进入的职业领域,这种情形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的情况下比较突出,尽管社会工作毕业生在最初实际上从事的可能主要是推销保险的业务工作。 由此,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即社会工作的宏观和微观方向如何做到适当的平衡,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多元服务机构中最终实现其专业的价值和职能,这将关系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整体的良性发展。 ;

289 评论

走遍大中华

毒品,自其出现伊始,便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危害。近代以来,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吸毒及毒品违法犯罪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给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新型合成毒品的泛滥,毒品,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更是加快扩散,已严重威胁到世界各国发展。一、内容简介1.在国际毒潮泛滥的背景下,我国的禁毒戒毒工作形势也非常严峻,滥用合成毒品人数逐年增多,未成年人吸毒问题日益严重,因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抢劫偷盗、伤害他人的恶性案件以及吸毒后驾车引发肇事肇祸等危害社会的案件不断涌现,扰乱了社会治安,给正常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禁毒、戒毒,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如何阻止毒品蔓延、引导戒毒人员进行长效脱毒、协助其再造新人生,成为了我国禁毒戒毒工作的主要任务。2.在西方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社会工作,一向在弱势群体的帮扶、行为矫治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已在社区、家庭、学校等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及禁毒戒毒领域介入也成效明显。禁毒戒毒社会工作除了对戒毒本身的关注外,转向了对吸毒人员深层自我重建,家庭关系修复,社会资源整合以及社会融入的推动。面临毒品吸食泛滥和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严峻现实,必然要求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巩固戒毒成效、防止复吸。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使社会工作者以合理的身份与地位干预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区的过程,使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变成全方位的治疗、预防、辅导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戒毒人员疏导心理、正视毒品的危害、融入家庭和社会。3.为全面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深入开展禁毒战争,实现我国禁毒斗争形势的持续好转,国家禁毒委员会决定,从2016年至2020年,大力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社会化戒毒康复工程,5年内全面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全面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力争通过23年努力,到2019年底禁毒戒毒社会工作者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职工作人员比例达到3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年,从事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将持续增加,对这些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也将是关系到禁毒戒毒工作大局的重要环节。法律依据:《禁毒法学/云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写作以作者多年从事禁毒理论研究和禁毒实践工作为基础,以国际禁毒理论和法学基础理论为支撑,以禁毒法学理论的构建为先导,以我国现行禁毒法律法规为核心,以国外禁毒法律制度为借鉴,以国际禁毒公约为指引,对相关禁毒理论、禁毒法律和多种规范性文件之间的衔接与配置进行分析,更加全面、系统地讨论阐述我国禁毒法律体系与主要内容。

287 评论

爱笑的眼乌珠

属于司法系统的公益岗位,社区帮教,或者叫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劳教人员或被判缓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从事为这些人员建档、填表,收集他们思想汇报等日常工作。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面试比例

    《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实务》、《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验》,具体考试内容要依据招聘公告而定。 参考书籍:《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扩展资料:

    武汉徐东居佳伴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社会工作者考试比例

    20%左右。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

    我与食俱进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社会工作者录取比例

    社工证通过率大约在15%至20%左右。 社工证的含金量非常高,每年的报考人数在50多万。社工证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入职通行证 如果想长期从事社工行业,取得

    馋死宝宝啦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帮教社会工作者

    按照项目组的年度计划来进行分摊调整,确定每个人手上的一个工作量,包括小组、活动、个案等,主要内容包括: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个案服务、组织教育学习、进行面谈家访等;

    吃买吃买吃买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安置社会工作者

    二、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人重点和方法 (1)处理死亡与濒临死亡问题的方法 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

    汀汀20082008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