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7

肥胖卷的肥蛋卷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老年人服务案例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喵喵:小妹

已采纳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案例:

刘某,男,68岁,和老伴住,主要靠平时做些小买卖和低保金来维持生活。一天,在刘某开车载老伴儿去超市购物的途中,意外遭遇一场交通事故,老伴儿当场死亡,刘某大腿骨折,多处擦伤。老伴儿的去世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这使得本已患有糖尿病的他更加消瘦,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问里不与外人交流,且时常自言自语“如果我不带着她去超市,就不会遭遇车祸,她也就不会死,还不如自己也死了算了”。儿子非常担心父亲,和妻子多次商量后将父亲接来与自己同住。

刘某之前与儿媳有矛盾,同住后矛盾更加严重,因此儿媳在对其照顾上也不够用心,甚至出现打骂的现象,儿子夹在中间很为难,家庭成员每天都是在吵闹声中生活,这严重影响了正在准备中考的贝贝(孙子),贝贝近来成绩很不稳定。刘某一直向邻居李某(一名刚退休女职工,中年丧偶,无儿无女)抱怨自己儿媳对自己如何不好,并倾诉其因老伴儿去世所产生的愧疚与焦虑,李某也时常安慰刘某。久而久之,刘李二人在一起生活。于是刘某便向儿子、儿媳表明了自己想重组家庭的想法,想找个人来照顾自己,自己现在存的钱加上李某的退休工资足够二人养老,并保证不会麻烦他们,但却遭到了儿子、儿媳的强烈反对,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争吵更加频繁,儿子很是无奈。经人介绍刘某来到了所在社区的“守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接待他的是社会工作者李颖。

问题:

1.请结合以上案例界定刘某的需要。

2.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请结合案例指出与刘某案例有关的四大系统。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服务对象刘某现在的需要主要有:

健康维护的需要: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老年人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适宜的生活照顾,并得到康复服务。案例中的刘某患有糖尿病,又发生大腿骨折,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健康维护,并且需要得到较好的生活照顾。

经济保障的需要: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但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是需要通过领取退休金、养老保险等途径来得到赡养,从而获得经济方面的保障。案例中刘某主要是通过自己做些小买卖和低保金来获得经济方面的保障,但现在由于大腿骨折,影响了自己的小生意,完全靠低金保维持生活,需要经济的支持。

婚姻家庭的需要: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老年人也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和权利。伴侣和家庭的支持对老年人具有重大意义。案例中刘某因老伴儿去世倍感孤独,因此想重新追求婚姻家庭生活,符合老年人的正常需要,但遭遇子女的横加干涉。

2.依据系统理论,可以把助人历程中相关的部分为四个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案例中的改变媒介系统是社会工作者李颖,那么李颖的专业技能、价值取向及人格特征都将影响她对刘某的帮助。而“守望”社会工作机构的价值理念、服务范围、机构文化等也会对助人历程有影响。这些都需要接案社会工作者有所考虑。

(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服务对象系统包括前来求助已经使用服务的现有服务对象和还没有接受服务,但未来有可能使用服务的潜在的服务对象。本案中。刘某的儿子来机构求助.并与社会工作者进行了面谈属于现有服务对象,而刘某虽然还没有来机构,但未来会是服务的受益人,因此是潜在的服务对象。

(3)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案例中,为了帮助解决刘某家庭的问题,刘某、刘某的儿子、儿媳及孙子贝贝都需要某些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因此都是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本案例中的目标系统,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可能成为行动系统。

【提示】此题考点涉社会工作四大系统。要求考生结合案例评估界定服务对象需要的题目是基础题目,面对任何服务对象都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答题时要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依据给定的框架,那么回答应依据本章服务对象需要的知识框架做答。本案例描述的服务对象是老人,就应该按照教材关于老年人需要的框架做答。

269 评论

我许你一世安好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一)、五保户群体的生存现状

生活敬老院是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的地方,五保户文化程度低,几乎是小学或者文盲;来自全县各镇老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人员较杂;原来长期独居生活,不适应集体生活;性格孤僻,情绪化行为多发;活动少,生活单一;慢性病多,肢体痛苦转为精神负担等。农村五保户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虽然国家一直供应保障,但镇安作为国家贫困县,五保户数量多,多以资金供养为主,集体供养仅仅满足基本需要,社会服务少,个体多样化未受关注。

(二)、专业社工介绍

小徐是镇安县最早一批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是2014年全市公开招聘的专业社工,参加“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被商洛市“三区”社工领导小组派驻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宣传倡导专业社会工作。

2016年4月中旬,刚到镇安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王有安对敬老院的社工小徐说出了近几天外出活动:高峰镇政府、镇安县民政局跑了多次,情绪格外激动;

“我打听这两年里都是你来敬老院最多,你要帮我解决,我要回去居住,不然我就去闹事,政府不管了我们这些可怜人。”王有安对社工小徐说,小徐成为他最后救命稻草,最近为这件事情坐立不安,经常和院方、院民冲突,连吃饭也怄气。

“王大爷这几天我们有小组活动,你可以参加活动,多多锻炼身体,认识些新朋友,这件事我去咨询一下”。兴趣小组活动“微心愿”在开展,但是这件事情放在社工小徐心头。

案例分析

经过小徐走访调查,发现原来王有安存在这些方面原因:

(一)人际关系方面:王有安终生未婚,独居,和邻里关系不和睦;入住敬老院后,和管理员、院民在人际关系不融洽,多次发生口角;

(二)心理性格:王有安62岁,身体硬朗,在敬老院院民中,身体条件好,

性格好强,比较固执,往往坚持自己观点,常常因为热心过多干预,喜欢对其他人进行评价,往往造成人际关系和交流障碍。

(三)社会因素方面:一是五保政策对接不畅,王有安作为集中供养五保户,

不再享受分散供养金,衣、食、住、医、葬等由敬老院统一开支,对此他一直认为是自己个人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因此一直投诉、甚至上访;二是环境融入障碍,来到新环境,敬老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食宿,一般不应许外出。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王有安习惯独居,极为不适应;三是集体生活单调,敬老院里面活动单一,院民生活枯燥,重大节日活动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想回到老家居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一)、稳定案主情绪,疏导行为;

(二)、多家度体验、接纳现在处境;

(三)、领袖培养,发挥带动作用。

二、服务实施过程

(一)缓解案主危机。当日小组活动完后,小徐专门拜访王有安,倾听王有安关于返家的诉说,社工小徐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后,安慰暂且先住,联系敬老院护工请多加看护。首先,社工小徐疏导王有安情绪,安抚平复心情。小徐通过开导会谈,解释敬老院现有条件;随后带着王有安拜访了周围院民,认识了一些朋友;拜访院方护理员后,尤其是他坦承了以前过激行为,护理员原谅了他以前过错,得到接纳,王有安心情得到极大改观。因为门前泼水起冲突的韩某,社工小徐为王有安准备水果去拜访,主动道歉化解。

(二)接纳客观环境。小徐和民政部门咨询得到五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对

王友安解释和说明;带领王友安回老家,实地看人居环境。小徐带着王有安回老家,熟人碰到王有安,看到整齐的衣服、和润的面色,都觉得县城敬老院生活好;到了倒塌的房屋前,王有安心中的念头渐渐熄灭;这次回家后,王有安很好提及家里生活好。

(三)建立新关系,融入院内生活。“三区”社工计划实施中,有意识培养王有安带头精神,成为志愿者参与活动。敬老院开展的文艺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前,社工小徐提前邀请王有安参加,并且安排小组组长角色,有意识提升参与意识和组织角色。金色留影活动中,王有安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院民;兴趣小组负责后勤,协调志愿者搬运物品;小组活动担任通讯员,挨房间通知人员参加。小组后,特地做访谈,对他的`行为进行记录。之后王有安的生活丰富起来,性格活波起来,和其他院民交流增多。

三个周后,社工小徐和其协商,开展了集体生日活动,其中有一个院民因为座位置而情绪激动,影响活动进行,王有安主动前去劝解,说道:“我们敬老院是一家人,要相互理解。”从此,王有安成为社工敬老院的骨干志愿者,活跃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敬老院集体生活。

三、案例评估

在“三区”社工人才计划实施过程的,作为五保户供养的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的案主,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采用情绪认知理论,照顾并且融入集体生活,王有安问题得到解决。按照危机处理原则,案主情绪得到缓解,行为得到矫正;多角度体验后,王有安接纳了目前社会环境,清晰明白了五保政策和客观条件,不再排斥社会环境。经过领袖培养培养,他能积极融入院内生活,多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找到了新的价值,7月后,案主问题得到解决,个案目标达成,可以结案。

四、专业反思

由于敬老院供养的五保户群体特殊性,加之目前区域内五保供养政策和条件等现实客观状况,社工在介入个案的时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平等接纳,树立良好生活目标,首先疏导情绪,其次促成接纳事实,最后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老年社会工作者服务条件

    尤其是在工作中的一些行政的管理职务的话,还是需要具备一些知识和技能的

    海豹糯米糍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服务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

    艰难之旅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孤寡老人案例

    这是我写的作业,你可以参考一下:问题分析:1.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

    john123ko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老年服务

    老年服务业是我们国家提倡的行业,这个行业包含的范畴很多,(1)目前国内盈利的模式主要是养老院及其相关产业,(2)针对老年人比较容易生病和注重保健的特点,有一些保

    chuchu白白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案例

    2017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模拟备考案例题 一、案例分析题 第一题 韩斌是汉光高中的高一学生,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去世。韩斌的父亲是某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每天早出晚

    转瞬壹刻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