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6

宇过天晴……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如何提高风险识别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财米财米

已采纳

审计风险的均衡治理 针对上述风险及其原因分析,为了防范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有关制度、法律建设,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提高责任认识,加强风险意识,加强道德建设,不断学习,提高执业水平。 首先,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建设包括政企及政所关系的调整、整个社会诚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者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等诸多内容。在此,我首先重点强调的是政企、政所关系的调整,我们应当完善体制改革,彻底断绝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亲缘”关系。政府一方面只应履行其应履行的职责,从宏观层面上对市场进行管制,不再将公司上市、企业发展作为自身的政绩,另一方面还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为市场主体,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让市场来说话,运用市场机制,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如果企业发展不如人意,政府也无须为其提供保护伞,也不再为之施压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有一个较宽松的便于执业的政治环境。 优化社会审计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一方面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注册会计师风险,另一方面在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内部会计监督功能的同时,应由代表股东利益的审计委员会来聘请注册会计师,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环境建设优化还包括注册会计师判断标准的建设,其中重点应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目前,在国际上对制订会计准则的基本观念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再就是是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对于这两种不同基础的会计准则的优劣,可以进一步进行讨论,应该说这两者各有利弊。但在我国目前,恐应以规则为基础,因为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素质包括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与原则为基础相适应的职业判断水平。如果我们以原则为基础制定会计准则,那么,企业作弊事件恐更无穷尽之时,注册会计师也会因之而受罪或逃脱其法律责任。 其次,强化约束机制,加大违规经济成本。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还给市场,并不是说就不要政府,政府应运用其国家机器所拥有的手段,强化约束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正确履行其职责,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作用。 强化约束,首先应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即应在法律上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与法律责任。根据社会审计职能发展的最新理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既包括对财务报告的鉴证和评价,也包括对舞弊现象的发现和揭露。前者既包括对财务信息的评价,也包括对非财务信息的评价。但从现实来看,仅仅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停留在法律文书中是不够的,在明确了审计责任和法律责任后,还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诉讼程序。反之,再严厉的法律也是白纸一张,从而不能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 强化约束,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和违法成本。在这方面各监督主体应相互协调,其中财政部门作为主管机关应承担其管理责任,加强检查督促工作;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再监督,重点监督其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尤其是审计结果的真实与否,看其是否客观公正的开展审计并独立地、客观而又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他国做法,实行公共监督。按美国《2002年萨班斯———艾克斯列法案》的规定,成立一个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大多数来自非会计职业界。我们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监会及其他人组成一个公众监督委员会,直属人大或国务院,由上市公司和其他需要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和注册会计师承担经费,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的监督。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还应加大惩罚力度,只有加大违规成本,使作弊者因作弊而获得的收入不足以赔偿其损失,使其多少年的心血因之而毁于一旦,法规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反之,轻微的处罚,只能被作弊者看作是一个不足考虑的机会成本而已。 当然,加强自身建设,也是防范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审计风险。防范审计风险还需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看门狗”形象。这就要求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这种独立性不仅要在实质上保持独立,而且在形式上也应保持其独立。为此,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明确了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所有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都必须得到事先批准,必须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必须实行回避制度。另外,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员往来,亦即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到企业或公司去任职,而该企业(公司)又成为这些审计人员原服务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从而有损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为了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有关法规应规定在解除了审计或其他服务关系之后五年或更多的时间,才允许发生上述人员流动。 加强注册会计师自身建设,提高其自身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外“会计丑闻”事件中,无一不涉及到注册会计师道德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加强自身的执业道德建设,坚持独立审计的本质,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审计意见。同时,应自觉地做到不同时为一家企业提供审计和非审计的其他业务,如审计咨询业务等,既做到实质上独立,也要做到形式上独立。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注册会计师入门门槛,加强注册会计师培训是一个关键措施。在这方面首先应提高注册会计师入门门槛,要求其必须从事一定时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提高注册会计师参加考试的门槛。与此同时,应规定凡是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应通过正规的会计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还体现于未来适应能力。由于新的经济活动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更广泛深入地运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了解并精通新的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注册会计师才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审计;同时,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执行审计准则,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及适当的审计程序严谨执业,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138 评论

另一种追逐

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特点 现代审计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特征的。审计风险既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分配审计资源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权责明确。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多层次、多环节之间,从而形成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第三者身份界乎其间,起着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与评价作用。这样,企业所有者对聘任经理,以及经理对所属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就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接受的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未能发现重大错弊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因而,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与企业相一致的目标。作为企业组织的构成之一,内部审计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紧密相联,可谓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因而,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致性。 其次是内部审计风险范围的扩大化。社会审计接受委托,其风险仅限于约定审计项目涉及的内容,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其监督与评价的范围就不仅限于财务方面的问题。凡属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成为审计对象。因而,从违反财经法规到经营活动失误,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未能予以揭示或判断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风险。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提交的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中已充分、客观地揭示了所存在的问题,而企业管理当局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和采取相应解决方案,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不是内部审计的责任。 其三是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在性质上属于企业自我约束的管理控制行为,当审计事项涉及外单位时,往往难以进行调查取证,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员工长期共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和感情联系。当审计中涉及具体人和事时,难以遵循审计回避制度,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最终使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其四是内部审计对审计事项不具有选择性。社会审计在接受审计委托之前,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估,当预计审计风险水平高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时,可以拒绝接受审计委托。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职能,必须围绕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在审计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之下展开日常工作,不可能对风险水平不同的审计项目作出选择,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5 评论

缘来是你69

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最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仅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失,还会使审计机关面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而被送上被告席,巨额赔偿也往往造成审计组织破产倒闭。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但依然是可控的,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识别风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以规避。 一、改善审计环境 (一)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增强现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适时修改并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审计法规,尽可能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有关事项有法可依,提高审计工作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降低工作中的随意性、主观性。 (二)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和学习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根据企业体制需要,实行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控制环境,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三)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和沟通 广泛深入宣传《审计法》及审计部门的地位、职能、作用,对一些重要的项目特别是政府、领导机关、社会舆论及人民群众关注的审计项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普遍性及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和通报,让包括管理部门、审计对象在内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审计、理解审计、配合审计,消除对立,减少误解,优化审计环境,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体系 (一)风险防范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 各种性质的审计组织都应尽可能去完成职责范围内且有明确目的的审计项目,不要扩大范围。美国的审计组织所要求的任务首先判断先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后才决定是否接受任务,即用谨慎避免自陷泥潭。据调查,美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90%以上是国会委员会及其成员和立法院委托的,其余任务是法律规定的,几乎没有审计部门自定项目。 (二)科学选择与设置审计风险点 集中精力和资源对最易发生审计风险的领域和关键点加以重点防范和防御,这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做法。审计风险是一种潜在风险,如果把多年审计实践总结出来的财务错弊倾向性问题作为风险点昭然于全体审计人员,会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点对审计人员起着导向作用,它的选择和设置需要重视和谨慎。但需要注意的是审计风险点揭示的是审计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审计问题错综复杂,所涉及的审计风险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形势发展和审计环境变化后,必须适时修改和健全已经建立的审计风险点,使这一模式真正有生命力,真正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严格执行审计准则,规范审计行为 审计按标准操作可以避免很多风险。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审计规范》和规定的审计程序,严把调查取证关,对收集的审计证据和合法性进行鉴定,确保审计证据合法有效。二是完善审定会、听证会等制度,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重大事项汇报制度、规范审计行为。三是准确运用法律法规。无论对审查出问题的性质认定,还是针对存在问题做出的处理处罚,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有效。四是实行被审计单位承诺制,以承诺书的形式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所提供资料真实、完整的承诺,不失为适度化解审计风险的必要举措。 (四)加强审计复核工作 要建立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和复核部门三级复核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复核责任。把复核的重点放在与审计处理处罚密切相关、容易引起审计复议或审计诉讼的重大事项上,严格对照有关要求提出复核意见,降低审计风险。改进复核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改变以往书面审查的单一复核方法,复核人员要有重点地深入审计一线,了解有关复核事项,特别是对于统一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项目,要提前介入,及时要求审计人员补充证据,提高审计复核的质量,扩大审计复核覆盖面,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复核范围,不留盲区,避免审计工作潜伏风险。不断补充和完善与审计复核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复核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审计复核的作用。 三、提高审计技术程度 (一)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 审计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收集审计证据必定要运用一定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现阶段,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内控制度情况,推广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用风险概念规划和指导审计工作。 (二)革新审计技术手段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发展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在线实时审计,加大对审计线索电子化和网络实体审计的研究和探讨,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便获得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二是参与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评审和验收,要求建立财务会计软件的审计接口和审计通用 数据通道,审查软件的合法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等,特别是确保整个系统的可审计性。三是尽快开发审计软件。四是加快审计电算化的立法工作,针对电子数据、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货币等方面的有效性、合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规定,使审计电算化有法可依。 四、强化审计主体的风险控制 (一)建立审计员制度 审计员制度是审计职业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以审计员为核心的审计工作制度,它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审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水平将审计人员划分为相应等级并规定相应职权和责任,在审计中实行审计员负责制度,对整合审计人力资源,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增强现代审计风险意识 增强审计风险意识、规避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实施审计监督的过程就是审计风险产生的过程,又是审计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控制审计风险的过程。要切实树立起现代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正视风险,正确估量风险,认真贯彻谨慎性原则,以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工作态度,规范审计行为,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目前审计所处的环境并不容乐观,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审计难度和风险呈攀升趋势。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着力保证三个方面的素质不滞后,即运用现代科技技技能不滞后,专业素质不滞后,廉洁素质不滞后。要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确保达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要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注意加强后续教育,抓好跨学学科知识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职业关注意识。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倡导敬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从主观上遏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166 评论

吃货201510

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一、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1、培养风险责任感。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具体问题。2、提高自我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强化基本功,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依据法规准则,扣紧审计环节,合理取证,有效检查,全面分析,审慎结论,不因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步骤不适当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存在的可能性。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依法审计。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首先要保持独立性;要正直、客观,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坚持谨慎性原则,实事求是,不受他人意志左右和干扰,不受私利的诱惑,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要严格依法审计,当前最重要的是依法审计和执法中客观公正。4、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即按照过错责任追究原则,追究有关审计人民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谁违法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不仅增强了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风险意识。从而,在执业中采取防范的避险措施,做到客观、谨慎,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二、抓住关键环节,控制审计风险,建立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体系:1、合理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一方面在总的审计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审计覆盖面,并在这一覆盖比率中求精品、求质量、上档次。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审计项目计划中,要合理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审计方法,安排审计,力量,确定审计时间和工作目标、明确审计人员责任。2、严格审计执法程序,把好审计程序关和审计证据关。3、把好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关。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判断被审事项的合法性、效率性的准绳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处理的客观标准。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审计师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

    princefrank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审计师如何识别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按风险来源分为两类: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从审计风险管理的角度也分为两类: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审计风险不包括审计人

    sylviali110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审计师如何提高风险识别

    审计风险的均衡治理 针对上述风险及其原因分析,为了防范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国家应加强有关制度、法律建设,为注册会计

    宇过天晴……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审计师如何评价重大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特征一般而言,风险的本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审计的本质是所有者和债权人为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而支付的另一种监督成

    沙沙小小囡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审计师不会识别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苏州许一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