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0

秋日偶语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陆陆1234

已采纳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不同学校考试侧重点不同,最好的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总结... 2009-12-23 同济2003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答案 8 2011-05-15 天津自考城市...

306 评论

TT作天作地

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简答题: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6)居住区用地选择应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7)居住区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在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相配合一体安排时,居住用地应有相应的发展安排与空间准备。4、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对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等;(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包括地面水体的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水质,流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动态等;(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4)地形条件,宏观上划分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区范围,包括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与规划相关的地形条件还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坡度等.5. 城市用地选择适用性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什么?1),城市与自然环境。自然对城市的影响,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等多方面;城市对自然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加剧,形成热岛等不利城市气候环境,土壤结构改变,地面下沉,水质恶化,温室效应。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6、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生活,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不大,只要用地条件许可,大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此类城市形态最大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城市用地的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给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此类型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类型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城市组团之间大多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系统的分隔,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分散式的城市形态的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外围发展若干个小城镇,也称为母城和卫星城的模式。此外.分散式城市形态最为极端的是城市组群式,常见于典型的工矿城市。 城市形态布局的形式的演变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7. 城市整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社区,促进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面对城市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 8、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了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徒弟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2,城市布局的变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聚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增加了城市用地的类型。3,城市与环境。城市面积的扩展,使市民接触自然环境的距离愈远,工业在城市中必然对环境产生污染,致使城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负面效应。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生产和人口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的发展、工业门类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多种产业的协作、科技的交流、使城市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9、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1)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3)道路用地: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10. 城市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表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②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③在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开发与使用;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公众的利益。1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人口和社会系统构成城市的社会系统,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几个方面观察和分析。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城市中的政治团体是代表不同阶级或者阶层利益,或者特别集团利益的集体组织。城市中的政权构成和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各地区社会制度的影响。城市人口系统的构成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涉及人群分类学,更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别、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组社会集团间的社会冲实与交融,以及他们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城市人口系统主要指作为城市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原理和理论的分析。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精神文化。城市文化系统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涉及教育科研、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12、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保护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要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13、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和依据分别是什么?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加切合实际。2)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2)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研究去,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14、城市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是多功能的综合体。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15、论述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及其社会目标。田园城市”理论创想者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建设新型城市,把城市生活的优点与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 (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 (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 (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16、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产生、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性特点,因地制宜。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57 评论

家的塑造者

1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2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2)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 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 (5)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3 城乡规划法的基本框架。城乡规划法全面定义与界定了城乡规划行政的各个维度:城乡规划的制定,主要界定了各类法定规定的编制主体与审批主体、主要编制内容,以及各自的审批程序;城乡规划的实施,不仅强调了新区开发和建设,旧城区改建,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中的城乡规划实施要点,还详细界定了“一书两证”的使用条件及审批与受理程序;城乡规划的修改,主要规定了各类法定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和审批程序;监督检查,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主体以及有权采取的相应措施;法律责任,主要阐述了违反本法相关规定的组织和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永续发展的概念,永续为什么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指出:“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感念:(1)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求,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2)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觉得这个稍微像点,书上屁屁踢上都找不着明确答案)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5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是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2)、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会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梯度发展模式: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反梯度发展模式:在承认和接受高新技术、资本和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梯度转移扩散的过程中,落后地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条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被动地被辐射、被牵引发展的态势,改变三次产业渐次发展的顺序,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自身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形成相对较高的产业分工梯度,成为新的“次极化”经济核。(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6 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开放空间(如公园)需求的基础。(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7 不同性质的城市规划工作内容的侧重点。答:性质不同的城市,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如在工业为主的城市规划中,要着重于原材料,劳动力的来源,能源,交通运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情况工业布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的分析研究。而在风景旅游城市中,风景区和风景点的布局,城市的景观规划,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设施的布置及旅游路线的组织等都是规划工作要特别注意的。历史文化名城更要充分考虑有价值的建筑街区的保护盒地方特色的体现。尤其应当特别重视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的研究,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社会因素也是城市规划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少数名族地区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业岗位的安排。老年人问题的解决及城市中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团体间的协调等社会发展条件也应高度重视。8 用地评定的分类。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最先受到重视,至今依然应当重视的建筑适宜性评价,即评价城市建设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分为三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乎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即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用地,这取决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9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答:1,建设现状和使用。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2,重大基础设施。指限制或促进城市发展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和重大水利,能源措施。3,区域关系。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或者地区的关联程度。4,市政设施配套。指可能选择用地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市政设施环境条件。5,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指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指所在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7,文化遗存。指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10 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及其特点。大体上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类型。分散式布局的城市,主要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方式,包括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11 城市道路横截面的形式及其特点。一块板: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四块板:-------(书上或PPT上有的,自己找呵)

168 评论

lucifer487

1 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人口比例和土地比例)和(复合)综合指标法2 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将其分为三类,三类用地的定义: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指向:“田园城市”:城市的分散发展。柯布西耶:城市的集中发展4 总体规划的报批:县辖建制镇→县人民 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市人民政府 建制市→ 省政府 直辖市,省会(自治区),百万人口以上国务院指定城市→国务院5 城市的含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6 城镇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7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8 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9 城市规划区的含义(区分城市建成区、城市市域):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城市市域:城市行政区规划范围内所有的国土面积。市域>规划区>建成区10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20~32%,用地指标18~28㎡/人p213按照居住用地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比例计算城市居住用地面积11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哪两类,分别包含哪些城市类型: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和分散式布局的城市。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包括网格状,环形放射状。分散式布局的城市包括组团状,带状(现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12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13 详细规划阶段,用地分类应达到什么深度?在详细规划阶段,用地进一步细分,在用地名称上,除相同功能性质的仍然沿用外,还需增加新的用途类别。例如,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用地又可细分为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P21314 人口性别比的计算: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15城市性质的定义: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16城镇人口:是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17逆城市化: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18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19 城市热岛:城市的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散出大量的热,使得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岛状的热中心的现象。20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21 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22 人口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23诺瑟姆S形曲线所表征的意义,看图说明 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初期阶段(30%拐点之前): 速度缓慢, 一产>50%,二三产在20%左右空间形态(点状结构) 年增长率<0.3% 加速阶段(30%~60%之间) 增长率提高 一产下降,二产三产上升,地位交错(面状或带状结构大都市区) 1.5~2.5倍饱和阶段 (60%拐点以后) 速度回落 三产>50%,二产30%左右,一产<10%(网状结构,一体化增强)24唐长安与以往都城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1)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2)“官民不想参”。专设皇城,把中央衙制集中在宫城南的大街两侧。(3)规模尺度超前。长安城宫殿、衙门只占全城10%,每个坊面积25—70公顷25古希腊城市所具有的特点:(1)道路系统——方格网;(2)街坊面积比较小,最大30*52m(3)城市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26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2)控制开发区域(3)建设用地规划(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7)城市防灾工程27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四个含义:(1)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3)农村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扩散的过程28 城乡规划的编制层次: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城)——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29 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以分为哪三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与服务产业。P9630居住区道路交通的三种组织形式:(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31 绿地率及标准: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标准: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应低于25%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绿地率指标是以控制其下限为准,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亭榭,水池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32居住区\居住组团及各自人口规模: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3小学\中学服务半径: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中学为1000m左右34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布置方式三种:(1)沿街线状布置(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35居住区规划结构三级与两级布置的基本形式:(1)居住区—居住小区;(2)居住区—居住组团;(3)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p49736 行列式布置的几种形式:(1)山墙错落(2)单元错开拼接:1.不等长拼接2.等长拼接(3)成组改变朝向(4)扇形、直线形(5)曲线形(6)折线形 p50537山墙错落的几种形式:(1)前后交错(2)左右交错(3)左右前后交错38组团的分隔方式:(1)用绿化分隔(2)用公共建筑分隔(3)用道路分隔(4)用河流分隔(5)利用地形高差分隔 p50839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40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41人口毛密度: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p54242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43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44住区绿地与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住区绿地组成:(1)公共绿地(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3)宅旁和庭院绿地(4)街道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组团绿地 P53145居住区四类用地及含义: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其代码用R01表示。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其代码用R02表示。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其代码用R03表示。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代码用R04表示。46小区路两侧高层住宅建筑控制线间距: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47高层住宅山墙距小区路:48老年公寓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49底层商业建筑人行通道的设置:50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51小区道路路面宽度.:6~9m52宅前路宽度:不宜小于2.5m53回车场地尺寸:不小于12m×12m54高层日照间距定性分析: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 交通联系 污染隔离平行布置 互不干扰 距离短有穿越 隔离带宽垂直布置 在某方向干扰 距离长无穿越 隔离带窄混合布置 互不干扰 距离短无穿越 隔离带窄综合增长率法:城市人口总数=城市现状总人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年限=城市现状总人数×(1+综合增长率)年限 P122

280 评论

小葡萄蛋蛋123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是城规考研最重要的一本书,现在建议先整体看一遍,有个大致的框架,特别是你是跨考的。然后再仔细琢磨,这个最好在暑假完成。考研的时候这本书要翻烂,有人甚至拿来背,可见有多重要。总之,一遍遍看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

    1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镇化

    liuyuecao110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自考是考研还是考试 主要是哪个方面 哪个大学的 怎么发给你。。。

    啃鲍鱼的螺丝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城市规划原理》是2011年6月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主要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

    就愛翻毛腔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总结

    学视频剪辑!理由很简单,容易学(不像其它行业学习成本高,难度大),适合短期3-4个月短期学习,而且行业缺口非常大,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

    晨馨1205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总结汇总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 了解欧

    伊月寒水20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