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4

清晨小雨818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小学科学教育重点笔记归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别叫我龙爷

已采纳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讲了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讲了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第五部分为附录。下面我分别说说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启蒙课程的科学课,必须要精心保持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时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但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应当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在学习内容和活动方面应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建造打下基础的一些内容。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是多元的,评价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不能只是传统的测验、考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图示等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内容标准: 1、科学知识 2、科学探究 3、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2)科学态度的具体内容标准; 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科学知识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生命世界有两个核心主题:生命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人类。现行课标中的生物与环境被分解到了三个主题中。物质世界有三个核心主题:(1)、物体与物质 (2)、运动与力 (3)、能量的表现形式其中物体与物质由四个部分组成: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运动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光的传播 、热现象、简单电路、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地球与空间科学有两个核心主题:地球与太阳系、自然环境保护内容标准是总目标与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分别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展开,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并不代表一个课题,是学生在小学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程度。

221 评论

fenny80231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沉浮》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观察实验1. 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简答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动热》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科学实验: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科学实验:1、摆的研究实验。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3、关于摆长的研究。●《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82 评论

撒旦情人518

自学考试之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1 [ 2007-6-9 13:54:00 | By: 举杯邀月 ] 一、填空1、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知识体系、创造活动、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文化形态。2、科学知识包括:客观事实;规律。3、科学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4、科学的社会结构,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5、科学劳动软件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历史资料,前人认识的成果,各种实验资料、科技情报、图书期刊等。它是科学研究的原材料。硬件是指各种科学工具、物质技术手段。6、60年代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7、80年代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为培养科学家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无论他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1985年,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美国人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技术教育计划。提出了“为全美国人的科学”称为“2061计划”。1988年英国提出科学为大众的观点。8、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特殊研究方法等。9、大脑有神经细胞140——150亿。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中间以“胼胝体”相连。左半球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而右半球则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开发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医学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10、斯佩里博士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脑——意识关系的论述,其中包括修改意识概念的学说。11、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负责操纵感觉领域如认识形体、鉴赏绘画、欣赏音乐。左右脑平衡发展,是智力良好的基础。人的显意识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潜意识功能主要表现在右半球。12、绝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都需要直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13、操作能力这一概念包括除了实验能力外,还包括科技活动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劳动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14、神经科学是60年代末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在于揭示人脑的奥秘。15、在建构哲学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神经网络封闭性”,另一个是“认知结构封闭耦合”。16、神经网络封闭性可用如下三个方框表示:人接受外来信息,产生行动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框框组成的路线。第一个是感受器接受信息,然后感受器传递给中枢神经,最后中枢经过加工传送给效应器,效应器产生行动。17、感受器除了接受外来信息(I)以外,还要接受效应器反馈的信息(S)。由于新信息占的比例太少,所以系统论就把它看作是封闭系统。18、认知结构封闭耦合也用两个方框表示。第一方框表示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第二个方框表示人。19、我们把神经网络封闭性和认知结构封闭耦合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得到两个结论:一、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所感受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是自身把馈的信息(I:S=1:10万)。二、即使来自外来客体的新信息也是经过主观操作过的信息。于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有赖于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人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此,从小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们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20、20世纪中叶的“会合论”认为,知识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1、皮亚杰强调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22、教育的目的要求,措施都是外在东西如何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变化才是关键,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内化,内化的好坏是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相关的。23、STS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与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24、自然课和知识内容由4个系统和8个单元组成。4个系统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宇宙和空间科学。8个单元是:生物、人体、水和空气、地球、力和机械、声光热、电和磁、宇宙。25、科学教育评价的特征:一是方向性和教育性。二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三是动态性和主体性。四是科学性和可行性。26、所谓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认知领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等。二是情感领域:兴趣爱好,合作精神,自我发展倾向,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三是操作技能:口头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劳动、美术创作,表演(语言与动作协调)等。27、80年代我国生物学家把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列为当前生物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无疑是正确地反映了现代生命科学的总趋势。28、遗传学(主要是分子遗传学)不仅是20世纪下半叶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促进生育生特学的蓬勃发展。29、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种类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蛋白质和核酸。3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构成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之下进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肽连接而成的。3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核酸分子是由许许多多核苷酸相连接的长链。根据核酸结构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缩写为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32、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中心法则。33、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把遗传学概括称为基因学,因为现代遗传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34、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它由一些叫做脱氧核酸(DNA)的物质组成,DNA带有生命的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很长的以螺旋形式相互结合的“链”构成,“链”上带有密码。人约有10万个基因,而每个基因是由密码来决定的。人的DNA中共有30亿个分子密码,排列组成10万个基因。35、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的结构、细胞遗传、细胞的繁殖与分化、细胞信息的传递与细胞的通讯等是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6、一个单一的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为一个由千千万万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成熟个体,一直是细胞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发育生物学的中心内容。37、发育生物学当今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细胞的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关系选择性地表达专一性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个体发育。38、神经科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神经系统(主要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分子水平、神经网络水平、整体水平及行为水平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规律的学科群。39、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基因工程(乃至蛋白质工程),与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一起构成生物技术。40、70年代,Berg首次利用内切酶把分属两个不同种属的DNA蛋组到一起,创建了重组体DNA技术,即俗称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41、1997年2月27日,英国刊登了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尔穆特等人利用克隆方法培养出一只基因性状与提供细胞的成年羊完全一致的绵羊“多利”。“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中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多利就是利用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42、未来农业发展主要靠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从1986年进入大田试验。43、氢能有“新一代绿色能源”之称。可再生能源,有“液体黄金”之称的乙醇。44、物质结构研究的当代进展总结出如下规律:所有的粒子的运动遵循四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是更为基本的粒子。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间作用规律。45、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强子、轻子和传播子三大类。粒子物理研究的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器,自60年代出现高能粒子加速器。46、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按大的类别来说,材料可以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47、激光的性质:一、定向发光。二、亮度极高。三、颜色极纯。四、闪光时间可以极短。48、激光器的结构基本上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49、目前利用和将来可望利用的能源:水力、地热能、核能、岩石圈以外的其他能源包括风能、海洋的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50、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用很低、水库寿命一般比火电站和核电站长,而且水库还有多方面的效益等等。51、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气、湿蒸气和热水。52、空间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大阳系、银河系、局部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这些空间客体为对象,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传统的科学前沿难题,并不断取得关键性进展的学科。53、直到20世纪,以众多观测事实为依据的科学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才正式宣告诞生。一是现代宇宙学的诞生,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二是宇宙膨胀的发现,1924年,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三是宇宙的年龄。四是轻元素的起源。五是微波背景辐射。六是宇宙的物理演化史。54、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55、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有:光、热、土、水、气、动植物、以及这些自然要素与人类长期共处所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56、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二是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57、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58、微电子技术是微小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59、集成电路是指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采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将组成电路的元器件和互连线集成的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的微小型化电路或系统。60、一般将集成100个晶体管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个晶体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集成电路已经进入1000个以上元器件的大规模集成时代。80年代可以看作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61、1946年冯·诺依曼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62、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基本部件的集成电路以及处部设备等部分,称作计算机的硬件。为了完成管理计算机本身,或针对不同的信息处理任务而编制的程序,称做计算机软件。63、软件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管理计算机系统或为计算机系统服务的程序。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称为应用软件,它是使用通用计算机解决特定任务的程序。64、科技活动的方式:个人活动。科技社团活动。群众活动。班级活动。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学前教育自考重点是什么?1、必考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前游戏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

    a2581810110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小学创造教育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2012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讲义:教育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

    魔女在彼岸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教育学原理自考重点笔记归纳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哎唯巴蒂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归纳

    可以买一些视频课程,跟着老师有重点的学习,另外复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多做练习题,从题目中掌握知识

    Chris大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自考学前教育学重点笔记归纳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sylviali1109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