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5

已然晕菜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啾啾啾…

已采纳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认识的作家,你写了也没人认可,

246 评论

aimyforever

外国文学史1、根据对白进行分析,体现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什么特点.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个性。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客观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原因之二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哈姆莱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这段内心独白脍炙人口,它深刻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剖析自己,“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这段独白人们常常拿它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66首相比,这是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作家借哈姆莱特之口,深刻而具体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人文主义的思想。这也是我们理解主人公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钥匙。我们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知道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这里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作为描绘人类心灵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挖掘得惟妙惟肖,且这种个性是合乎情理、合乎人物身份与情节发展的。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这段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72)哈姆莱特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他本应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现实社会却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从《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感情非常丰富的正直勇敢高尚的忧郁型的人文主义者,人类许多崇高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身上放出异彩,人类的弱点有时也在他的身上体现。由于他性格中有着种种矛盾的因素,使得这个形象变得十分复杂难解,再加上历代批评家的阐发,就出现了莎士比亚评论中著名的“哈姆莱特性格问题”。 在舞台上最初出现的哈姆莱特是个忧郁的王子,愁容满面,沉默寡言,显出悲伤的样子,陷入抑郁沉思中。在此之前,肯定他是个性格明朗、心情愉快、言行活泼的青年,固为即便他处在极度痛苦之中,有时也流露出诙谐幽默的快乐本性来。人的思想和个性是随着境遇而变化的,他由威登堡大学回到丹麦王宫来,面对父亲的突然死亡,母亲的迅速再嫁,不能不使他心事重重,感到极大悲愤和忧伤,特别是母亲很快忘掉死去的丈夫,迅速嫁给自己的亲叔叔.这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是无情无义,亵渎了神圣的爱情,也是荒淫无耻、败坏伦常的不道德行为。况且所嫁的又是粗鄙庸俗、灵魂丑恶、面目可惜的人,使他特别反感和厌恶。一直在大学受人文主义教育,把一切都想得美好,具有新的思想和新的道德观念的哈姆莱特,面对这一丑恶的宫廷现实,必然激起他的思想感情的剧烈变化,看到周围现实和他的生活理想之间相去甚远,从而对人、对生活、对世界产生了怀疑,引起了对周围一切难以抑制的反感,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只有让痛苦的忧思在啃啮自己的心。忧郁是哈姆莱特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他的性格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说是他生命的颜色.,去掉忧郁色彩,哈姆莱特就不成其为哈姆莱特了。 哈姆莱特的忧郁,不光是个人不幸的感伤情绪,也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是摸索和寻找行动途径的过程中的彷徨和忧郁。忧郁始终离开不了哈姆莱特,因为他不能超脱这个悲惨的令人忧郁的世界,直到最后快要死时,嘴上还挂着“这冷酷的人间”。这冷酷的人世间是多么令人惆怅和忧郁啊! 哈姆莱特的忧郁,并不是先天的东西,不是“天性”,而是现实环境给他造成的,是生活的无情鞭子在他身上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和伤痕。他忧郁的内容,除了父亲被杀害、母亲被侮辱、爱情被拒绝、饱尝了人生的不幸与灾难外,也有许多其他实际问题和不可克服的困难,如一方面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力无权,敌强我弱.而且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再加上目睹社会是如此黑暗,人民如此受苦,官吏如此腐败,道德如此败坏,世风那样日下,怎不为国为民担忧,心焦如焚!忧郁正表示了他的高贵的心,表现了他的伟大性格.哈姆莱特性格中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也是由忧郁生发出来的。由于忧郁笼罩着他的心头,造成他思虑过重,审慎过度.习惯幻想,犹豫不决,行动迟缓.因循延宕,优柔寡断,坐失时机,安于孤独,就像作茧自缚的蚕一样,被忧丝牢牢缠住。这一状态是遭受重大刺激的人的正常表现,也是患有忧郁症的人的特有征兆,同时与他的知识分子气质和生活习惯也有关系,由于长期习惯于思维活动,动脑必然多于动手,思辨能力必然大于实际行动。从哈姆莱特忧郁这一特征出发,可以解释他性格上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但必须肯定,这些特点并不是他性格中的主导倾向,不是本质的或经常起作用的东西。他性格根本的或主流的东西是积极的,斗争的。忧郁固然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后果,但也给他带来了更为重要的有益的东西,给了他感情和意志的力量,逐步把他推向行动的高峰,在与邪恶的斗争中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所以别林斯基说:“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哈姆莱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人类进步思想的体现者,一切邪恶都在他心里激起强烈的愤怒,一切善良都使他感到幸福,他就必然会选择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的道路,要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在这样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不管是力不从心或是胜任愉快,他都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伟大高贵心灵必然的结论和必走的道路。当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哈姆莱特的政治理想不具体,奋斗道路也不可能正确,只是梦想公正的人与人的关系,梦想人人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只是单枪匹马,向旧世界宣战。正如许多人分析的那样,“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一句话不仅是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关键。他由父仇想到整个社会,由个人恩怨想到整个人类是非,他的思想冲出了个人主义的狭窄范围,进入了广阔的世界,要把公道、正义、幸福带给人间。这一“责任”的确重大,哈姆莱特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单薄而又找不到正确途径,更加深了他的忧郁感。 2、简爱与娜拉之比较。(238)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一个美丽、真诚、善良、勇敢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娜拉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但她并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她具有真诚、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如同情林丹太太、阮克大夫,忠于爱情,独立借钱、还债,想以自杀保全丈夫名誉等等。识破海尔茂的虚伪面目后,娜拉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及维护这种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提出疑问和控诉,毅然离家出走。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简·爱的形象非常独特,可以说一反传统小说妙龄佳人式的描写,她苍白,矮小,一点儿也不美,带点天才的味道,又带点儿悍妇的味道,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体验能力,简·爱始终追求个人的独立性,那怕面对男主人公罗彻斯特如编幻如神的的爱情之箭,但她又顾及传统的道德蕃篱。她闯进这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向它的原则挑战,同时也时时梦想建立一个田园中的安定家庭。相应地,罗彻斯特就被塑造成这样一个矛盾女人幻想中的形象,他强悍而又温柔,暴烈而又通情达理,在关键的时候, 总是他主动寻求与简·爱精神上的合契。得到罗彻斯特,是简·爱一个理想的实现;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简·爱一直以其精神和道德上的美感力量来吸引罗彻斯特的注意。一百多年来,无数人阅读《简·爱》这本书,无疑也是同样的原因,谁能抗拒这样的话语的诱惑:“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它几乎成为全世界能阅读小说的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也跃人了世界文学中知名作品的行列。 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小说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不同凡响,对英国文坛也是一大震动。小说的虚构结尾,描写简爱获得一笔遗产,回到孤独无助的罗切斯特身边。这一情节虽然值得推敲,但是它显露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3、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89页)这个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时期。英国现实主义除与现实主义有共同之处外,还有自己的特点。①劳资矛盾为创作题材。②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较低,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了解,作品的题材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奋斗,正面主人公大都是小人物。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改良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重要代表作家是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主要的作家和作品有,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体裁的基础。小说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他不满足于过平庸舒适的生活,把遨游四海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有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把中产阶级人物作为作品的正面主人公来加以歌颂,这是文学史上的新成就。爱尔兰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树立了现实主义小说中民主的讽刺的传统。这部作品具有的讽刺艺术,虽然情节和形象是虚构的,但是具有现实的基础,作者借用童话故事来揭露英国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抨击了英国政府的侵略战争、殖民政策与掠夺行为,矛头直指国王与大臣等最高统治者。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小说理论家,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极其广泛地描写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小说中也出现了各个阶层的人物,这是英国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现象,作者在小说中了以门第、金钱为基础的婚姻,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及社会上种种不义现象,与此同时,他以同情,赞赏的态度,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淳朴与善良。小说的突出成就是他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类作品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和伊丽莎白时代市民小说的传统,作品的倾向是现实主义,对英国现实进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批评,改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形象系列,把社会中下层的普通人物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社会风习成为作品的主要题材,作家使用写实的手法和日常生活语言,注意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4、试比较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的悲剧(23--2965--68)两大悲剧都是悲剧,但在其产生、形成,取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各方面均有所不同。两者主要是一个是命运悲剧,一个属于性格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神话传说,取材于神话传说,将各种传说中的神神话,形成了古希腊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悲剧产生于17世纪初,取材于英国现实社会,作品形式由历史剧转为悲剧;另外,两个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塑造各不相同,如普罗米修斯是一种伟大的形象,他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家把这一斗争提高关系人类命运的高度,歌颂了他为人类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而哈姆雷特在剧中性格不是很完美,有着崇高的理想却事与愿违,在与剧中人物的对照中映衬出其性格特点。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社会恶势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剧中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下面的人物,描写他们与恶势力进行的悲剧斗争、毁灭及其道义力量。如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惨痛的变故使他所珍视的理想全部破灭,为父报仇、重整乾坤又使他感到任务艰难,因而忧郁、犹豫,陷入深刻的思索。在戏剧情节方面,莎士比亚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腊悲剧“三一律”中的情节统一律。莎士比亚擅长于把幻想与现实统一起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情节线索开展戏剧冲突,展现出既是现实主义、又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生气勃勃的戏剧。在艺术上,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首先,多线索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如《哈》剧中安排三条复仇线索,以王子复仇为主线,另两条线索穿插糅合其间。《李》剧中也有两条平行交错的线索。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善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性格更丰满深刻。如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富有哲理性。麦克白杀人后精神崩溃的过程更是刻画得细腻真切。此外,作者还善于渲染气氛,营造悲剧性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如《麦》剧中夜与血的形象贯穿始终,阴森恐怖。《李》剧中暴雨荒原一场,激烈哀愤……凡此种种,都使莎士比亚悲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在希腊悲剧里面,还是有一种重要思想,那就是命运的思想,悲剧的主题就是命运主题。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具有如下基本特点。首先,莎士比亚悲剧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虽然深受古希腊、罗马悲剧,尤其是罗马戏剧家塞内加的复仇剧的影响,但由于塞内加的悲剧不适合舞台演出,迫使英国悲剧在艺术上闯出自己的道路。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马洛等戏剧家已写出了相当水平的悲剧,这无疑为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打下了基础。其次,莎士比亚的悲剧在对社会的批判上具有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它是一面生活的镜子,照出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和弊端,尤其是批判了西方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多数是帝王将相,而且多数以死亡告终。莎士比亚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常常注意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性格的交叉影响。他描写了悲剧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更侧重描写悲剧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此外,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一般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发展线索,形成一种复调结构。不仅如此,莎士比亚还常常在悲剧之中加入喜剧的因素,从而进一步陪衬出更强的悲剧性。希腊悲剧的特点大都通过神话题材展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新旧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斗争,进步力量获得胜利。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一是被誉为希腊“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其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第二个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其著作《俄狄普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第三人是“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得斯,其代表作《美狄亚》最早的提出了妇女问题。他们的戏剧创作既反映了古希腊悲剧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成就的顶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写的是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是莎剧创作最高成就。《奥塞罗》叙述摩尔贵族奥塞罗听信谗言掐死妻子后自杀的故事,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爱情悲剧。《李尔王》 写一个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悲惨结局的故事,是出卖天良而生灵涂炭的社会悲剧。《麦克白》是最阴沉可怕的一部悲剧,是一部个人野心膨胀而致祸国殃民的历史悲剧

306 评论

jettyjiang

论文的题目有又不是一定的要根据你自己拿手的来定

179 评论

你怎么都注册了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选题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文学理论部分四、美学部分五、现代文学部分六、古代文学部分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八、语言学概论部分九、外国文学部分十、民间文学部分十一、古代汉语部分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爱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语言专业自考本科论文题目

    到主考的学校网站上去看有公布的参考。自考办也有文本。报名的时候他会给你看选一个。我也刚报名

    布丁无敌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论文题目

    1 汉语辞格研究 2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3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研究 4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5 时下新词描写 6 新兴名词谓语

    阿满思密达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论文答辩题目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

    阳光7777090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自考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

    阳光365家具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

    mimi若闻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