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5

醇香麦芽糖
首页 > 自考本科 > 传播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ackstar01234

已采纳

1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符号化活动来“建构”意义,而受传者则通过符号解读来理解意义。 符号有表述理解功能,传达功能,还有思考功能。 2. 所谓意义, 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使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当中,参与或介入进来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身的意义,还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以及传播情境所形成的意义等。 3. 象征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 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的,而它们一旦具有来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也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这种约束有时候甚至是强制性的。 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 4. 精神生产既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生产保持着互动关系。精神生产既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感想: 在传播过程的意义中,其中受传者的意义,提到读书要从“字里行间”去理解。除了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还要求读者进行联想和推测。这里想到了要学会读空白,即作者没有写出来的意义,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想告诉我们什么。还想到感知文字的能力,通过感知文字尝试去感知作者所感受到的世界。 从快速阅读兴起时,就抱怀疑态度,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直觉排斥也是一种勇敢,但当时大家都在谈论怎么快速学习,快速阅读,提高学习效率,还记得有一个朋友很关心的给我发过来怎么提高学习方法的文章,当时一对比自己,也无限焦虑。这里的感受是,有焦虑也不怕,持续走,比如读到这里就明白了,那是大众传播制造的,不是真相。 关于意义的定义,这里想到S的说法是,你怎么解读这个事情。想到我们生命的意义,意义之于人生也非常重要,就好像我们是手机,意义是电,每天都需要充一充。我理解为,要行动力持久,也需要反复给自己“充电”。

285 评论

zhijuan0628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说起传播,说起信息、反馈,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伯·施拉姆,讲到夏威夷传播研究所……以后我虽然也曾翻阅过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还有那段著名的开场白———“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对传播仍然学得不多、知之甚少。这里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给我们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照罗杰斯的说法:“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从“传播”这条河流的流淌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发展的过程。传播学作为专门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社会生活的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而且这部“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本书译者殷晓蓉概括得好:“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翔实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中国学者论说: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将这两者结合、交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比较好读的原因所在。1991~1992年,罗杰斯“身处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写作一部关于传播学史的著作”。从他的工作室的窗户望出,“越过拉克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学红色瓦片的屋顶,我能够看到已故的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是在印刷大楼,然后在西普莱斯会堂,现在是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转移都象征着传播学领域之逐渐地被接受。”罗杰斯将百年历史的叙述截止于1960年,最后一章也是“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然而,“传播”这条新的河流依然在流淌,而且1960年后的这几十年,人类经历的是一场“传播革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斯将人类传播历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其中无线电报、彩色电视、通讯卫星、家用电脑、航天飞机等,都是近期的传播“震撼”,他将24小时剩下的40多秒留给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如今进入了21世纪,“传播革命”更迅猛发展,过去我们只能以声音、图像及文字来传递信息,现在可以应用电磁能量的振动来接受与传送信息,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声音、文字及图像都可以由数码传送,三者的区别日趋淡薄;人们不断追求“输入、输出”,频频与电脑沟通而少与人脑沟通,威尔伯·施拉姆担心的工具理性会淹没道德理性及传统的德行,也许不是杞人忧天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传播”这条河流里更是如此。人的实践无止境,人的认识无止境,人们期待着更多、更新的对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的探索,也期望着更多、更新的著作问世。

259 评论

爱玩的小猪2007

第二章1传播的三个源头1、基于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第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即俗称“三论”为主要工作的信息科学; 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报道。2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从研究对象来看,新闻学的研究范围相对狭窄。(3)从研究内容看,新闻重要新闻事业自身功能和业务技术的研究; 传播学主要研究媒体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媒体对社会的效应,特别注重对作为“人”的受众的研究。)4)从研究方法看,新闻学单调,传播学全面系统化。新闻报道就是站在微观的角度,采用“直观分析法”即“经验性研究”; 传播学往往站在宏观的角度,表现出多角度研究的特点,方法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经验与实证相结合。34位先驱的重要贡献(写有观点的书籍)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于1927年出版了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35年,和人一起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宣传、传播和舆论》。拉斯威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开始了内容分析方法; 他对政治传播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了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5W传播模式导致了对传播学确定效应的重视5W模式对应的五种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应分析(2)。 心理学家卢因库特鲁因是门卫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将心理学知识融入传播学,研究“集体生活之路”。1947年发表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括检查点“门区”和检查站在内的几个途径流动,是可以允许或禁止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门卫。场论,集体动力论。)3)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卡尔霍夫兰,1921年6月12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该校心理学科讲师、助理教授、教授。 既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和传播研究的优秀人物。编纂了《美国军人》系列,出版了全部4卷。 其中,第三部分《大众传播实验》(1949 )代表了霍夫兰等人的最初研究成果。哈弗朗还执笔出版了《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共5卷。 其中,哈夫朗、杰尼斯、凯利合著的《传播与劝服》(1953 )最具综合性和学术性,是该丛书中的力作。(4)社会学家卢瑟菲保罗卢瑟菲是美籍华裔著名社会学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25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后,对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研究产生兴趣,并做出了突出贡献。著作有《人民的选择》、《美国士兵—–述评》、《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想》 《社会研究的语言》、79000等。卢瑟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a将社会学实地调查方法扩大到传播学领域。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应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和同事们提出了“两阶段传播论”、“有限效应论”等著名观点。)5)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韦伯施拉姆( 1907–1988 ),美国传播学大师,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大师,被誉为“传播学之父”。他一生写了三十部传播学著作,为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1982年,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在大陆翻译出版〔新华出版社〕。拉姆的主要贡献:其中之一,他建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将传播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47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开设了硕士和博士课程1950年,世界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被伊利诺伊大学录取,施拉姆成为该校传播学部长1956年,他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编辑传播学教材《大众传播学》(1949 )、《传播过程与效果》 ) 1956 )之二,他培养了许多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其三,他出版了一系列流传广泛的传播学著作。055-79000(1956 ) 《报刊的四种理论》 ) 1964 )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 1982综述性着作)四个学派各有哪些特点,比较与缺陷)1)两个学派的由来与立场: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以欧洲为典型的批判学派。马克思主义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列宁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两种学派的差异与比较。(1)经验学派经验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研究过程应当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有关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辩的科学数据和资料。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立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型或“定理”。经验方法的缺陷: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比复杂,有时不能单纯用经验材料来观察、测量、量化、解释; 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程序和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前者不具备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后者无法解释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的经验研究主要依赖于个人或小群体层面的经验材料,在考察社会历史和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经验性方法论者主张以“纯粹客观”的态度研究社会现象,但这在现实中很难。)2)批判学派批判学派的特点) a、他们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b、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相结合,重点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c、批判学派在方法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的加拿大批判学家瑞士总结了两个学派的不同。 研究问题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意识形态倾向性不同美国经验学派代表罗杰斯列举了两个一系列特征。 经验学派特征:批判学派特征:注重经验批判与定量思辨、功能主义、马克思主义具体实证的广泛联系;注重效果导向研究;注重控制和分析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1)传播学研究的引进;传播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四个时期;1 ) 20世纪50年代的中断期)3) 70年代后期( 80年代)引进兴盛期)4) 1985年以后)自主化本土化研究期) 2、传播学中国中文大学余也鲁大力倡导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播学研究,即华夏传播研究。精神交往论:交往活动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种。物质生产与物质交流决定精神生产与精神交流,而精神交流反过来又作用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流,二者的辩证运动构成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辩证关系)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关系实际上是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流适应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流始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与精神交流关系反映了物质生产与物质交流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流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1)精神生产和精神交流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2)精神生产和精神交流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的特殊规律。)3)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时,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状况成为制约社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60 评论

草本Jing樺

300642传播学概论6400658新闻评论写作6500659新闻摄影56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67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48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112任选两门00244经济法概论600312政治学概论600321中国文化概论500529文学概论(一)700662新闻事业管理4

99 评论

骨头杀手

你可以到自考论坛上面看看,还有跟自考的战友讨论讨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相关自考专业的QQ群,跟里面的人讨论是很有成效的。一般情况都不会很难,概念性的东西,如传播的五要素,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施拉姆的贡献,一些受众理论,大众传播特点、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传播效果的研究 等等。

215 评论

明天星期天

可以去道客巴巴和豆丁上看啊亲 都是分享的知识考点

285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快的,你看中间都过去快十年了,肯定都变了很多了,再说,本来这本《网传播学》就是有很多东西从喷蓝《网络传播概论》中来的,所以我建议你还是重新买一本

    蜜糖Rose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总结图

    第二章1传播的三个源头1、基于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的行为科学第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即俗称“三论”为主要工作的信息科学; 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逸轩设计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整理总结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下)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概念 1.拟态环境:李普曼1922年出版《舆论学》。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

    乖乖米飞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书 名: 传播学 概论 作 者:孙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ISBN: 9787300119175

    守望的夜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传播学概论自考重点笔记汇总图

    服了,我刚修复答案了怎么没有了呢?你就把这些读书笔记按照读书报告的写法写出来就可以了啊这些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你去百度一搜索就知道了,读书报告的格式你搜索一下就知

    我知道你会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