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1

勤添Jacky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电视传播概论试题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轻舞飞扬舞翩跹

已采纳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下)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概念 1.拟态环境:李普曼1922年出版《舆论学》。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反应,而成了对大众传播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 2.议程设置(问答1) 问答: 1.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 麦库姆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首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高。麦库姆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⑴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⑶“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即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2.议程设置功能在理论提出以后具有哪些发展,其不足之处有哪些?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拟太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它的概念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⑴“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从三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认知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 ⑵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填空)如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期的“议题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而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 不足: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①时空因素;②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③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 概念: 1.舆论: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 2.沉默螺旋理论中的舆论观(见“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3.意见气候: 问答: 1.“沉默螺旋”理论的内容及其新近的发展与不足: “沉默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这个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 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不足:①假说中所强调的“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②“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③“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④由于它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以至到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要注意“中坚分子”的作用) ■“沉默的螺旋”假说的重要意义: ①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②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①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诺依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此理论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诺依曼在“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说明:舆论是个人感知社会变化、调整自己行为的“皮肤”;又是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②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第三节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理论 概念: 1.主流化:格伯纳等人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2.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3.培养分析理论的外围研究有哪三方面:①制度分析。②讯息系统分析。③培养分析。 问答:培养理论认为媒介在培养社会共识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培养分析是以一定的社会观和传播观为出发点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提供这种“共识”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格伯纳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矛盾冲突的“熔炉”,是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培养分析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大众传播中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 概念: 1.知识沟: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得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2.上限效果: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观点是:人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上限效果的三条论据: ①信息源的性质决定“上限”。 ②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 ③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 3.信息沟 问答: 1.知识沟理论与上限效果理论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如何看待这些矛盾之外? 艾蒂玛等人所指了的“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是存在的,但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出现“饱和”后,会开始另一种新知识的追求,知识总量会增加。考虑到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即使后来在某个“上限”上赶上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知识的实际价值已打了折扣。因此,“上限效果”假说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识沟”、实现普遍的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 2.知识沟研究近年来有哪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各取得了什么成果? 一是E.M.罗杰斯倡始的“创新与普及”研究,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开发研究,三是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 普及研究的成果,意味着社会各阶层间的“信息沟”或“知识沟”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研究的着眼点是发达国家的开发援助给当地带来的新的社会不平等。这些学者主张发达国家的开发援助应从战略上作一个转变,把援助的重点放在贫困阶层,尤其是放在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上。 世界的信息和传播事业受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和支配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信息垄断体制,造成了许多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声音”支配国际事务的现象。 ■知识沟扩大的原因: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第五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课题 概念:编码与释码理论(题3) 问答: 1.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分为哪些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具有什么关系? 以效果而论,①由“魔弹论”所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②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③70年代以后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之强有力性的“宏观效果理论”。 关系:“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证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70年年代至今的效果理论则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2.日前的效果理论在三个方面存在分歧: ①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整合与分化。强调大众传播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的整合效果的: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议程设置功能。强调社会分化效果的:知识沟理论,霍尔的编码与释码。 ②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评价——肯定与否定。肯定:上限效果。否定:沉默的螺旋,知识沟理论,霍尔的编码与释码。 ③关于受众的性质——“能动”与“被动”。魔弹论认为受众是无保护的、孤立的。有限效果论与被动受众观对立。传播流程研究提出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论。 3.霍尔的“编码释码”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霍尔把大众传播看作是一个编码和释码的过程,认为媒介的信息生产是一种按照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社会事物进行符号化作业的活动,其目的是为这些事物赋予“占统治地位的语义”;另一方面受众的释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有同向解读,对抗式解读和妥协式解读等。“编码与释码”过程所体现的,实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或意识形态与众多的非主流文化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妥协的关系。探讨社会的异质性、多元性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4.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双向性。 ②信息内容和传播对象的特定化。 ③媒体功能的融合,即“多媒体化”。 ④国界的消失。 5.9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研究面临着哪些新课题? ①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关系。是功能互补还是互斥。 ②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③“信息沟”、“知识沟”与社会平等。 ④信息泛滥的社会结果。 ⑤信息社会中的社会病理。诱发犯罪,智能犯罪。 6.简述我国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和不足之处 我国对传播效果问题的实证研究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80年代初,以随机抽样和无记名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的受众调查开始在我国出现。1982年北京新闻学会实施的《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利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和数据处理的受众调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1988年实施《全国新闻界对新闻改革态度的调查》,是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意识和心态进行的调查。 我国传播效果调查分为:媒介接触调查,评价性调查,专题调查。 我国的传播效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特点是现状把握型和经验总结型调查多,而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型调查少,对理论模式的总结不足。

344 评论

俊之独秀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日语(二)、俄语(二)、综合英语(四)、电视艺术概论、电视采访、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艺术片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创作、电视节目包装与编排、外国新闻事业史、电视传播概论、影视精品解读、非线性编辑、电视片结构、专题知识讲座、数字摄影技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自考考试计划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404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真题试题 格式:PDF大小:183.16KB 2018年04月自考07008采购与仓储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306.54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327 评论

zhusun1989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很多小伙伴对于考试的复习方面都比较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帮助更多考生,下面就由湖北成人高考辅导网为大家介绍湖北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8)的内容,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戏剧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 ) A.戏剧行动、戏剧冲突 B.戏剧表演、戏剧欣赏 C.戏剧批评、戏剧行动 D.戏剧冲突、戏剧欣赏 答案:A 2.世界上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的是__________。( ) A.电视 B.音乐 C.建筑 D.电影 答案:D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名言出自__________。( ) A.狄德罗 B.巴尔扎克 C.埃斯库罗斯 D.鲁迅 答案:D 4.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其主要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 ) A.表演性 B.程式化 C.戏剧性 D.抒情性 答案:B 5.电影艺术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 A.英国人爱尔维修 B.德国人尼采 C.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 D.俄国人别林斯基 答案:C 6.电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答案:B 7.舞蹈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 A.姿势、表情、情感 B.姿势、结构、动作 C.姿势、节奏、呼吸 D.姿势、造型、色彩 答案:B 8.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是__________。( ) A.科学性和技艺性 B.造型性和表现性 C.抒情性和表现性 D.技艺性和抒情性 答案:C 9.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塔希提的妇女》的作者是__________。( ) A.塞尚 B.高更 C.德拉克洛瓦 D.米勒 答案:B 10.俄国“巡回画派”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其作者是__________。( ) A.列宾 B.苏里柯夫 C.委拉斯贵支 D.乔托 答案:B 11.17、18世纪,欧洲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__________的《战舰归航》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 A.鲁本斯 B.伦勃朗 C.透纳 D.夏尔丹 答案:C 12.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是__________的作品。( ) A.籍里柯 B.库尔贝 C.米勒 D.雷诺阿 答案:A 13.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等是法国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答案:D 14.《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__________的静物油画。( ) A.米勒 B.莫奈 C.梵•高 D.高更 答案:C 15.《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__的重要作品。(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罗丹 D.米开朗基罗 答案:D 16.__________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巴乐扎克像》等。( ) A.19 B.18 C.17 D.16 答案:A 17.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__________年。( ) A.公元前200 8.公元前100 C.公元200 D.公元100 答案:A 18.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 A.云冈石窟像 8.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 D.敦煌塑像 答案:D 19.《祭侄文稿》的作者是__________。( ) A.王羲之 8.颜真卿 C.柳公权 D.张旭 答案:B 20.书法艺术产生于__________。(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 D.古罗马 答案:C 二、筒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简述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案:(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实用与审美结合; ②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 ③讲究技能与创造。 22.简述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答案:矛盾是戏剧的核心,戏剧是通过表现故事的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的。戏剧和其它的艺术作鼎不同,必须表现矛盾冲突,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没有矛盾冲突,严格说来就没有戏剧。戏剧要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演出,但这些情节必须贯穿矛盾冲突才能展开。戏剧矛盾的提出和解决,是在推动情节的发展中解决和完成的。 在戏剧中,矛盾冲突可以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各种冲突,也可以表现为人与环境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实际是社会生活中矛盾斗争在戏剧美中的反映。 23.简述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意义。 答案: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24.《马踏匈奴》 答案:西汉霍去病墓石刻之一。霍去病墓冢周围立有各种石刻动物,而《马踏匈奴》则是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在这件高l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失败者仰卧马下垂死挣扎,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反衬出战马的英雄气概的同时,告诫人们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形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做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25.《梁祝》 答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写于1958年,翌年五月在上海首演。乐曲取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吸收浙江越剧唱腔作素材,按戏剧构思布局,全曲以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和化蝶为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乐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在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26.《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中国电影故事片,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影片有三条情节线索:一条是素芬与婆婆、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真实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贫困与痛苦,有着强烈的控诉作用;另一条是张忠良由一个抗日爱国青年走向堕落,混入腐败的上层社会的过程,影片围绕这一条线,还写了一批政客、官商,有力地暴露了国民党官僚统治集团不顾民族危机,大发国难财的罪恶和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第三条是写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明投奔山区游击队,战后留在解放区工作。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影片中三条情节线索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话昀真实画卷。这部影片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式影片,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最高峰。影片典型地体现了导演善于动用虐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试述表情艺术的种类及基本特征。 答案:(1)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节奏、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为: ①表情性; ②象征性; ③想象的自由。 (3)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动作与姿态的造型性; ②突出的抒情与表现性; ③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感。 28.试述语言艺术的种类及基本特征。 答案: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决定于语言的特性,集中表现如下: (1)形象塑造的间接性 文学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不能像绘画那样使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出直接可视的形象,也不能像音乐的形象那样是可以由听觉直接感知,更不能像雕塑那样塑造出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形象。 文学塑造形象的方式是间接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代表一定概念的符号,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对自己心灵中孕育成功的艺术形象进行传达,而不能直接塑造形象本身。文学读者总是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凭借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来想象作品中描写的形象。不同的读者,由予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同一作品中的形象的把握也会出现各种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艺术表现的广阔性 文学所使用的语言手段拥有无比广泛的表现能力,它能够表现作家所意识到的一切事物,包括存在于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的事物,例如在小说中,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及生活环境等,而且可以直接地深入地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像这样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觉等,是别的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 (3)艺术创作的情感性 一切艺术作品从总体上讲都离不开情感性与思想性,但是,由于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独具特色,因此,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印象只有当作者自己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某种感情而把它传达出来时才可以产生。”由此可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必须包含着作家的感情,而且,文学作品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证与律师制度自考

    公证律师制度自考好考。主要考律师制度,公证很少涉及,记忆的东西会比较多,难易程度属于比较简单的。所以公证律师制度自考好考。

    春雨蒙蒙a2015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公证与律师制度自考常考考点

    法律自考本科的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语。 必考科目有:法律文书写作,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合同法,劳动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产

    吃是王道呼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公证与律师制度自考考点勾画

    要那个没用~把重点背过就行!不会考重复的题目的~

    小黑君kk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公证与律师制度自考重点

    科目表(仅供参考) 法律说难也不难,不过也不容易主要看自己,除了要记牢书里的知识外,还需要做几套相关试题,另外法条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每年的变化比较大,不过半年

    hanzhe2013 7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公证与律师制度自考重点内容

    法律本科自考科目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0  3

    婉儿xiaotu 6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