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7

双鱼0303
首页 > 自考本科 > 崇高的含义美学自考专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吃贷123

已采纳

崇高,是一个词汇,意为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定义: 审美范畴的一种,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无论从对象特征还是从审美经验的内容看,崇高都不同于优美。优美是狭义的美,审美对象不包含丑的因素,在审美经验上升起较为纯粹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对象通常包含各种不同类型丑的因素,在审美经验上总要通过从丑所引起的痛苦或压抑中挣脱出来,转而在主体自身找到凌驾它的力量,才达到坚信主体威力的巨大喜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内容: 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道德行为中的强大威力。例如,英雄人物为造福人类,忍受各种难以想象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这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不可抗拒地令人震撼。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例如,怒涛狂啸的海洋,岩浆喷涌的火山,它们的威力令人惊骇战栗,但人类经过宏伟的实践,已能在它们面前不受伤害,因而这种种自然景象反而证实人类实践具有能够超越它们的威力,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崇高使命。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L.von 贝多芬的第三、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崇高的对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大增强了我们自己人格中与之相应的力量,从而产生一种近乎狂欢的喜悦。中国美学中的崇高: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象孔子歌颂尧的功业时所说的“巍巍”、“荡荡”、“焕乎,其有文章”。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显然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孟子在论及理想人格的成长过程时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造成这些遭遇的对象世界的特征,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西方美学中的崇高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1729~1797)。他在《我们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起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中提出,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博克认为,当我们遇到痛苦和危险时,就自然产生一种以保全自己为目的的反抗力量,由于痛苦和危险的消除而产生的欢欣之情不同于积极的快感,凡是能引起这种以痛苦为基础的欢欣之情的东西,就是崇高的。康德从博克的提法中引申出崇高与美的最重要的内在区别。康德认为,崇高感是一种只能间接产生的愉快,它先经历一种生命力在一瞬间受到阻滞的感觉,然后立刻又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强烈的迸发,它在想象力的运用上是很严肃的,包含着惊讶和崇敬;崇高的对象固然可以引起恐惧,但崇高感毕竟不是起于恐惧,我们之所以把威力强大的对象称为崇高,并不是因为它可怕,而是因为它把我们的精神力量提高到超出平常的尺度,使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抵抗力,使我们有勇气去和自然界的这种表面的万能威力进行较量;我们的理性能力里有一种非感性的尺度,把无限性作为单位包括在它下面,与它相比,自然界的一切都变得渺小,因此在我们心中就发现一种对自然界的优越感。康德强调人类本身的伟大,但没有把人类本质力量理解为物质生产实践,而将它归结为心灵的理性。他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崇高只须在我们内部和思想的样式里去寻找根据,这种思想样式把崇高性带进自然的表象里去。”其实人类物质性的实践才是崇高感的真正根源。 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J.拉斯金认为,崇高是伟大在感情上所产生的效果,它可以是物质的、空间的、力量的、品德的或者美的;J.萨利(1842~1923)认为崇高感是由广博无垠的表象或理想的启示所激发起来的一种特殊感情;A.C.布拉德雷(1851~1935)认为崇高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精神上或物质上的伟大,我们在想象的同情中与这种伟大契合一致,任何以崇高来打动我们的东西都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印象,这种伟大也可以是些平凡的事物。 按照移情说美学观点,崇高感是同主体的精神力量相通的。一些学者认为,崇高体验的特征是某种具有明晰而又简单的形式的强有力的东西,它必然含有把自我投射到对象中去的意义,而力量就等于伟大,因为观赏者总是把空间的体积转化为精力和威力;崇高感毫无例外地是对于人们自己力量的一种感觉,是人们自己意志力量的扩张;人们把这种力量自发地投射到对象中去,最先创造崇高感的强力和威力,在自然界中对人们显现为自然力量的符号和标志,在建筑中显现为抽象形式的震撼力量,在音乐中显现为在旋律中的那种兴奋和努力的扩张等等。特点:唐 张旭《古诗四帖》首先,崇高类型以其巨大的威力和超常的体积,给审美主体以明显的威胁、压力。例如,康德所描绘的崇高物象,就有“高耸而下垂威胁着人的断岩,天边层层堆叠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与雷鸣,火山在狂暴肆虐之中,飓风带着它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个洪流的高瀑……”。这些具有狂暴威力的事物、景象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自然界的崇高,令人感到生命力受到威胁的痛苦。其次,从艺术形态看,崇高型艺术属于那种激情、狂情的艺术,这种狂放之情的抒发,无所谓传统的审美法度,惟我独宗,惟情是尚。在崇高型艺术中,循情而发比依法而作更受推崇,只要能充分抒散剧烈的情感,便无所谓合法不合法、适当不适当。“夫迫而呼者不择声,非不择也,郁与口相触,卒然而声,有加于择也。”崇高型艺术则不怕太露,它突破了一般形式美法则,具有粗砺、动荡、无规则、不平衡的感性形式,其中激情战胜了中和、狂放的内容突破了和谐的审美形式。再次,崇高包含着丑的因素。崇高是由于丑的掺入而导致美的和谐形式的破裂、最后又走向新的和谐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美与丑在严重冲突中化合成的一种复杂的审美类型,而不是单纯的美自身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崇高中包含着由丑引起的不快、压抑、痛苦感。意义: 崇高教育具有改善人的生存质量的积极意义。一个对崇高怀有兴趣的心灵,必然对浅薄、卑下、空虚等持蔑视的态度,必定不满足于感官的享乐与既得的安逸,而对人自身和宇宙万物持有至高至善的关怀。在现实中,文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裕,往往会造成人性柔弱、精神漠然。人的心灵需要用痛苦来加以刺激,使之在惊讶中醒悟。崇高使人体验到一种激情,这种激情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激情有时会让人痛苦,但没有激情的生活却往往更令人苦痛窒息。崇高把人提升到生命力的更高水平上,把人推向精神振奋的境界。这种提升与振奋的审美效应,使人的精神力量超出了平常尺度,摆脱了低级、庸俗的趣味,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崇高是人类自觉实践的产物(不顺利)/巨大矛盾冲突获得美感(以悲伤痛苦获得力量,肯定人本质力量,不自由中得到自由)/自然界(不平凡)崇高的价值载体可以是艺术作品,也可以是人的现实活动,例如改造征服自然或社会斗争等。以上材料供参考,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281 评论

lostinyoudaidai

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320 评论

比福爷爷

1、崇高的意思是指高尚,至高,拼音是 chóng gāo。

2、崇高,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3、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

扩展资料:

1、中国美学中的崇高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2、崇高感是同主体的精神力量相通的。一些学者认为,崇高体验的特征是某种具有明晰而又简单的形式的强有力的东西,它必然含有把自我投射到对象中去的意义,而力量就等于伟大,因为观赏者总是把空间的体积转化为精力和威力。

3、崇高感毫无例外地是对于人们自己力量的一种感觉,是人们自己意志力量的扩张;人们把这种力量自发地投射到对象中去,最先创造崇高感的强力和威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崇高

335 评论

华晨1234

具体如下: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色。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也常常是在与优美的比较中进行的。

自然美之中,有许多可以划归崇高的类型。例如,奔腾咆哮的黄河,浩瀚无际的戈壁,巍峨雄伟的泰山,高耸入云的雪山等,都可以称为崇高的对象或者崇高的现象。这些对象或现象给人的美感不是优美,而是一种力量的美、雄伟的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也就是崇高之美。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数量的崇高(数学的崇高),也就是体积无限大的对象,如海洋、群山、天空等;另一种是力量的崇高(力学的崇高),也就是威力无比巨大的对象,如狂风、雷电、瀑布等。

社会美之中,也有许多可以划归崇高类型。例如,人工修筑的巨大水库,改造沙漠的重大工程,战胜洪水的惊险搏斗,扑灭大火的英雄事迹等。在社会生活中,中外古今许多人物和事迹,一旦被作为审美对象时,也就具有崇高的审美属性,大禹为民治水,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慷慨就义,林则徐虎门禁烟,这些崇高的人物与行为,无不体现出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29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专科自考本科的含义

    专本同读:(专科与本科一起上)就是指你在读专科的同时把本科也考了 ,具体就是 ,考一个成人专科 ,在就读专科的同时 ,自考本科,获得专科毕业证和本科自考各科合格

    你怎么都注册了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国美院自考专业代码含义

    自考专业代码前的字母ABCDYZ分别代表的意思: A代表专科,长线自考,面向社会考生报名,在各个县区自考办报名。 B代表本科,长线自考,面向社会考生报名,在各个

    哈密赖赖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崇高的含义美学自考

    崇高的意思是: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杰出的崇高的牺牲精神。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崇高[chóng gāo

    天天大宝贝儿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崇高的含义美学自考专科

    崇高,是一个词汇,意为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定义: 审美范畴的一种,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情感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

    西西里的蘑菇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崇高的含义美学自考真题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19年10月自考《美学》真题及

    大萌的饰界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