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8

风风一样的自由
首页 > 自考本科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ppt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eenashen

已采纳

以下资料不知道对楼主有没有用啊~~也是在网上COPY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答:伴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的心理都面临着不断地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心理压力和冲突的增加,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各种心理问题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心理压力、不良行为和社会适应等问题已成为决定人们是否健康、幸福的重要因素。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有相当一部分会演变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灾难,所以追求健康的心理已成为时尚的话题。▲为何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重要性)?答:现代科学证实,对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大大降低疾病造成的生活质量的损失和社会功能的残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心理卫生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哪些心理问题可以咨询?答:当你的理想、目标、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恶化时;当你的恋爱、婚姻、家庭出现问题时;升学或就业的选择时;当你的孩子学习困难,行为不良时;当你的丈夫或妻子有酒依赖时;当你患身心疾病陷入情绪困境时;当你想了解神经症、人格改变及有关药物治疗、法医学方面的问题时均可来我院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答:心理咨询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神经症、心理疾病和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是什么样的人?答: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是具有一定的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心理咨询有何好处?答:心理咨询重点在于预防,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通过心理咨询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心理测试能测量人的心理现象吗?答:能。用心理测验技术可检查和测定人的个性特点、记忆能力、注意力、智能等心理现象。▲心理测验都包括什么项目?答:有智力测验、艾森克个性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心理CT及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目前威海市心理卫生中心均能进行。▲心理CT的使用范围有哪些?答:心理咨询、学业咨询、职业咨询、婚姻咨询、驾驶员考评、精神卫生、司法鉴定等。▲心理CT检查内容有哪些?答:?心理健康检查:包括人们的感知觉、思维、情绪、行为、睡眠、心理发育和性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焦虑、偏执、癔症和酒药成瘾倾向等。?心理素质检查:包括内外向、情商、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挫折承受力、敬业精神、情绪稳定性、宽容性、竞争性、独立性、现实性等检查。▲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心境抑郁、悲观失望、兴趣丧失、精力减退和行动迟缓,其中心境抑郁是最核心的症状。若能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较好。▲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无缘无故地没有明确对象地焦虑、紧张和恐惧,常见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神经衰弱有哪些表现?答:精神方面表现:精力不足,易于疲劳,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性情变得急躁和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躯体方面表现:头痛,头胀,心悸,胸闷,皮肤多汗,肢端发冷或麻木,两肋胀满,大便溏泻,小便频数,阳萎早泄或月经不调。▲恐怖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答:对某物或特定环境明知不存在真实的危险,却产生持续的异常强烈的恐惧反应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甚至出现心跳、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震颤以及晕厥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而其他精神活动保持完整。▲失眠有哪些表现?答: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醒后不能继续入睡或早醒,并常常由此导致严重的心理负担,即睡不着觉心里着急,而越着急就越睡不着,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越发加重失眠症状。▲严重失眠怎么办?答:首先应弄清楚失眠的原因和消除引起失眠的因素。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及生活,俗话说“疲乏是最好的安眠药”,白天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晚上睡眠。消除严重失眠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理治疗,二是药物治疗,这都需要找心理医生才能解决。▲什么是人格?答:人格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个性,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格就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哪些?答: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千差万别,这种差别就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每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情感体验的深浅、记忆力的强弱、意志的强弱,还有个人的行为能力、兴趣、特长、信仰、道德观及价值观等,均各有较为稳定的个体特征。▲怎样才算是健全的人格?答: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对社会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能适当地进行社会交往,合理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从事有效地进行社会活动和劳动。▲为什么健全的人格要从小培养?答:个体人格的形成,虽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但后天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也很重要。例如,一个儿童若与性格粗暴的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在他的身上就可以见到其父母人格特征的影子。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父母、教师在关心孩子生理发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心理培育,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怎样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答:健康不仅是体格健壮,不患躯体内脏器官的疾病,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方面处于完美的协调和统一状态时,才能称为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坚强;4、行为协调;5、人格健全;6、人际关系和谐;7、能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心理平衡十要诀是什么?答:1、对自己不苛求;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3、不要处处与人争斗;4、暂离困境;5、适当让步;6、对人表示善意;7、找人倾诉烦恼;8、帮助别人做事;9、积极娱乐;10、知足常乐。▲正常行为标准(一):答: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与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性,不为环境所奴役。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挫折与打击,无过度幻想。5、适度地接受他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特别不应对个人在性方面的需要与满足产生恐惧和歉疚。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地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要过分的否认或压抑。▲正常人行为标准(二)答:1、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2、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个人生活目的中包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分。3、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4、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与动机。5、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阿谀,也不过分追求社会赞许。▲如何做好婴幼儿的心理保健?答:首先是哺乳问题。哺乳不仅是为了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哺乳是婴儿情感心理发展的保证,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面临断奶、出牙、进食、穿脱衣服及大小便处理等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学习和训练。因此,在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上,应注意耐心辅导、反复强化,随时给以适当的鼓励和奖赏;切忌用恐吓,训斥或打骂等方式对待孩子,否则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伤痕,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应注意哪些心理问题?答:1、首先要创造一个欢快和谐的家庭气氛。2、长辈的良好道德情操是孩子的楷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模仿和效法。3、对学龄前儿童的管教,过严过松都不好,孩子如有过失,应和颜悦色,耐心指导。4、父母双方的态度应保持一致,不偏袒,不护短,不要用打骂手段。5、父母应充分利用工作之余与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满足,支持其独立性。6、孩子4-5岁时,父母应与其分床。▲为何更应关心独生子女的生理问题?答:1、我们必须看到独生子女的优势,独生子女在智力、荣誉感等方面均优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父母过分关怀、娇惯、溺爱、迁就,无兄弟姐妹来分享他们的食物玩具,因而缺乏竞争、制约和交往,养成骄横、任性、孤独、胆小、依赖性强等心理偏差。▲为什么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答:1、此期是身心发育的转折点。2、此期是既保留某些儿童心理痕迹又有成年人心理的萌发时期;3、此期是人体形态、机能、内分泌及心理行为将要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如何做好自我心理保健工作?答:1、要冷静地对待心理上的“第二个反抗期”或称“叛逆期”。2、以科学的态度顺利地渡过“性成熟期”。3、要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4、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大事。▲中年人有哪些心理问题?答:1 人到中年百事多,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经济负担重、家务繁忙。2 中年人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中坚,工作重担压肩,竞争激烈,荣辱升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3 中年后期是人生向老年过度的转折关头。4 中年面临着退休,子女离家,疾病及其它不测事件的挑战。▲中年人如何从情绪困扰中解脱出来?答:1 学会调整情绪,摆脱情绪困扰,是中年人自我表现心理保健的关键。2 不要自寻烦恼。3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急于求成;不应太要强,处处想超过别人,又担心别人超越自己。4 有应付危险事件的措施和对策,不逃避困难和责任,做情绪的主人。▲怎样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答:1、退休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第一次挑战。2、退休后老年人心理常出现失落感、孤独感、无用感及空虚感。3、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是老年人安顿晚年的必备条件。4、老年期躯体疾病会接踵而来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5、择偶是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大威胁,再婚有益于心理健康。▲怎样保持个体及群体的心理平衡?答:一是个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指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协调关系。▲如何摆脱心理危机状态?答:1、人的一生会经常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以说心理冲突是普遍的,而心理平衡是相对的。2、当你遇到心理挫折或困难时,都会不知不觉的运用自我表现心理防卫机能。如有人提升,调资问题上未能如愿,他会这样想,我比那年牺牲的战友好多了,忆往昔心情也就平静了。3、心理危机救护不仅是一个心理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如高考落榜的轻生者,若能对轻生前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救护就能避免许多无畏的牺牲。▲你如何正确抒发自己的不良情感?答:1、人在愤怒、悲伤时,如果得不到充分发泄,对身心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所以你在发怒时可以摔坏身边的杯、盘;悲伤时可以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而让它充分地发泄出来。2、抒发不良情感有四种方法:哭喊法:通过哭喊的方式使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泄出来。呼吸法:体位平卧,双膝屈曲,摒除杂念,全神贯注,腹式呼吸先缓慢而柔和的吸气再尽力呼气。交谈法:和自己最知己的人尽情倾诉内心的愤怒和忧伤。发泄法:摔一些茶杯、碗等廉价的物品,撕毁书籍纸张等。▲更年期综合症有哪些特点?答:1、病人常感觉头痛、头重、入眠困难或早醒,易因琐事急躁、发脾气,自制力差,对事敏感多疑或忧虑悲伤。2、还有表现四肢发麻、乏力、手颤、多汗、阵发性面部潮红或发冷发热感。3、也有心悸、胸闷、血压下降、胃肠功能失调、月经紊乱及性功能减退等。▲更年期综合症妇女应该怎样自我调治?答:1、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2、学会减少各种心理不适和不良心理做法。3、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方法是舒坦的仰卧于床上,双目轻闭,双腿微分,双臂放于身体俩侧,松开腰带和领口。先静心数数,保持头脑恬静;随后将意念集中于右手自我暗示右手沉重,以后依次进行左手、右腿和左腿的练习,每日两次。▲你怎样调适经前期紧张症?答:1、你要认识自己的疾病,掌握规律。如当周期性情绪变化时间,以忙于工作、学习或积极活动等方式减少与他人交往,或用多睡眠或保持安静沉默的方法躲避现实。2、要努力发现自己个性或心理的弱点,反省自己。3、改善人际关系的方式,客观评价自己、尊重别人,使每次月经前的情绪发作得顺利缓解。4、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自己情绪放松,平衡地渡过烦恼的周期。▲正常人也可出现性行为异常吗?答:1、手淫:对这种行为的理解不当,常导致心理矛盾和焦虑不安,但绝非是病态。2、同性恋:以同性为满足性欲要求的对象,厌烦异性。3、自恋:有些人喜欢闻自己袜子和内裤,喜欢照镜子。4、性生活的预戏行为和不经生殖器接触而得到性快感的行为。以上行为现象不要视为异常,也不必过多的关注和责备更无求医问药的必要。▲性机能障碍有哪些心理因素?答:1、性知识和性经验的缺乏。2、夫妻关系或感情的矛盾。3、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性机能障碍的患者应如何自我矫治?答:1、患者和配偶要了解正常性活动的过程和在正常情况下性功能的变化,消除误解和偏见。2、要协调夫妻间的关系。3、消除心理顾虑和精神负担。4、直接的性行为疗法。▲性变态有哪些表现形式?答:1、同性恋:以同性为满足性欲要求的对象。2、满足性需要的方式方法与众不同。3、满足性需要的对象异常,如女人的内裤内衣。4、性交次数异常。▲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哪些表现形式?答:1、退缩行为:表现为特别胆小、害怕、不愿与朋友交往。2、不良习惯:经常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襟,有的摆弄生殖器。3、过度焦虑:常诉说头痛、呼吸急促、咽喉堵塞或胃肠不适。4、暴怒发作:如尖叫、挥动手臂、用力踢脚、哭骂、撞头等过火行为。5、出走行为:私自逃离家庭。▲儿童多动症有哪些表现?答:情绪不稳定,坐卧不宁,好发脾气,好打架,不知疲倦,淘气得出奇,有的诵读、拼音及书写语言表达方面出现困难,但智力正常。▲怎样正确对待多动症儿童?答:首先要认识这是一种病态,不应以责骂或惩罚来对待,要帮助教育培养他(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控能力;其次要监督指导,多参加文体活动,引导他们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表现有哪些?答:眨眼,斜颈,皱额,揪鼻,呶嘴,摇头,点头,耸肩,甩胳膊,握拳,伸指,伸膝,蹬腿,并伴有阵发性的不自主发声,似犬叫,私鸟鸣,或猥亵,咒骂等污秽的语言。▲小儿睡眠障碍常有哪些表现形式?答:1、入睡困难和睡眠不足;2、梦厣和恶梦;3、夜惊;4、梦游症。▲孩子不愿意上学也是病吗?答:是,这是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对父母过分依赖,为了和被依恋对象呆在家中不愿和拒绝上学,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有头痛厌食等。

207 评论

康茂暖通

教师心理压力的调节 心理咨询辅导个案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班务,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家访等。有一部分新教师一工作就当班主任,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工作中往往疲于奔命,这样会导致心理冲突。第二,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如学校本来不应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又不得不为之。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愿望,社会的议论等压得许多教师喘不过气来。老教师如此,新教师可想而知。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某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两面性。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对理想自我要求太高,反而容易使个体丧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新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他们感到困惑、紧张、焦虑、抑郁、孤独。第三,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张型,其特点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形成虚假的理想自我,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自吹自擂,盲目自尊;二是自我否定型,其特点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终走向自我否定。三、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1.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本人: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转移注意: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比如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与人交谈: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3.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在百度中,输入 免费ppt课件下载站 ppt课件 ppt课件下载 ppt教学课件 免费ppt课件 教学课件 关键词,可以找到免费的。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303 评论

jonathan7704

第一章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心理卫生?(P4) 2.心理卫生的对象是什么?(P4)全体社会成员。 3.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P4)(4个方面) 4. 心理卫生有哪些种类?(P5-6)(根据年龄和社会功能划分) 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20-22)(8点) 6.心理健康评估有哪些原则?(P23)(4点) 7.如何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原则?(P23-24)(6点) 8.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是什么?(P25-26)(3点) 9.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P22) 10.心理健康定义?(P22) 11.自我实现定义?(P13) 12.成熟者定义?(P17)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障碍?(P27-28) 2.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29-30) 3. 心理障碍有哪些种类?(P32) 4.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是什么?(P34-42) 5.什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P42-43) 6.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P43) 7.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P44) 8.什么是适应性障碍?(P45) 9.什么是神经症?(P45-46) 10.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P46-47) 11.什么是恐怖性神经症?(P48-50) 1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P50-52) 13.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P53-54) 14.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P54) 15.什么是神经衰弱?(P56-57) 16.什么是癔症?(P58-60) 17.如何治疗? 18.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包括哪些种类?(P60) 19.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P61) 20.什么是精神分裂症?(P61-63) 21.什么是情感性精神障碍?(P63-64) 22.什么是人格障碍?分哪些类型?(P65-66) 23.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P66) 24.什么是分裂样人格障碍?(P67) 25.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P67) 26.什么是冲动性人格障碍?(P67) 27.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P68) 28.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P68) 29.什么是焦虑型人格障碍?(P68) 30.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P68) 31.人格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章 1.胎儿的感觉有哪些? 2.胎儿的活动有哪些? 3.妊娠期孕妇的情绪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6-78) 4.孕妇对妊娠的态度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79) 5.孕妇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1-82) 6.父亲的行为对胎儿发育有何影响?(P83) 7.如何维护孕妇的心理和生理保健?(P84-86) 8.什么是胎教?(P86) 9.胎教方法有哪些?如何实施?(P88-91) 10.实施胎教应注意什么?(P92) 第四章 1.婴儿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P95-96) 2.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99-103) 3.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何特点?(P104-106) 4.幼儿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07-110) 5.游戏有哪4种? 6.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P112-113) 7.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14-120) 8.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有哪几种?(P120-121) 9.儿童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有哪些?(P121-127) 10.如何矫正说谎? 11.如何治疗口吃? 12.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P127-128) 13.什么是儿童多动症?(P129) 14.多动症儿童与好动儿童有哪些区别?(P130) 15.儿童情绪障碍有哪些表现?(P133-134) 16.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P134-135) 17.什么是儿童孤独症?(P136-137) 第五章 1.青春期的心理有何特点?(P139-141) 2.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43-149) 3.青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50-153) 4.青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53-158) 第六章 1.中年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P160-161) 2.中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P161-163) 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64-166) 4.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P166-167)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心理障碍发生原因有哪些?(P168-169) 6.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P169-170) 7.老年期的心理有何特征?(P171-174) 8.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74-179) 9.老年期的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P197-186) 第七章 1.爱情的内涵是什么?(P190) 2.择偶心态有哪些?(P190) 3.两性交往的过程分几个阶段? 4.影响恋爱的因素有哪些?(P195-198) 5.如何看待恋爱?(P199) 6.如何对待单相思?(P203) 7.如何对待失恋?(P205-206) 8.婚姻关系的发展分几阶段?(P207-208) 9.影响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09-211) 10.如何处理好婚姻关系?(P211-215) 11.家庭的类型有哪几种?(P216-218) 12.家庭的功能表现在哪4个方面?(P217-218) 13.什么是家庭的生命周期?(P219) 14.健康家庭有何特点?(P220-223) 15.如何维护健康的家庭?(P223-224) 第八章 1.如何对儿童进行性教育?(P227-228) 2.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几个阶段?(P229-230) 3.青年性意识的困扰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对待? 4.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性和谐? 5.性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6.什么是性心理障碍?有何特点?分哪3类?(P250-251) 7.性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九章 1.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处理?(P261-262) 2.什么是学校恐怖症? 3.如何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P263-265) 4.教师的心理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5.驾驶员的心理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6.海员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7.习行职业有何特点? 8.如何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第十章 1.什么是人格?(P280)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281-285) 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P286-289) 4.情绪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291-297) 5.什么是社会支持?(P296) 6.贝克的理性认知重建包括哪些内容?(P295-296) 7.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种类?(P298-306) 8.什么是应付?(P307) 9.什么是心理危机?什么是危机干预?(P310) 10.如何评估危机? 11.危机干预技术有哪些?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心理咨询?(P317) 2.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P317-318) 3.心理咨询有哪些原则?(P319-321) 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何区别?(P321-322)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巧有哪些?(P322-328) 6.会谈技术和技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倾听?如何询问?如何对待沉默?)(P329-335) 7.心理咨询中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P336-338) 8.心理咨询一般包括哪6个阶段? 9.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什么资格? 10.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有哪些需求?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

    目前心理咨询师不支持个人直接报考,只能通过培训机构统一报名参加考试! 国家在2017年9月15号取消了国内心理咨询师2级和3级的考试,因为只学理论知识,也没有报

    晴朗天空85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ppt

    以下资料不知道对楼主有没有用啊~~也是在网上COPY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答:伴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的心理都面临着不断地调整和适应的

    淘气别闹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大纲

    自考大专心理学有哪些科目?自考大专心理学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

    缘分百合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教材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赵家祥 0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

    gaooooo汪汪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自考本科

    1、自考心理学本科科目有心理治疗、团体咨询、职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等。主要考试科目有: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史、应用心理

    刘思韵252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