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5

鹿脸脸舅舅
首页 > 自考本科 > 成人自考生态学基础真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友好环境

已采纳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 满分:150分 时间:l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 ( ) A.风速差异 B.海拔高低 C.太阳辐射 D.降水量 2.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植物的 ( ) A.密度效应 B.种群调节 C.竞争作用 D.他感作用 3.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 ) A.生物的种类 B.气候条件 C.经纬度的递变 D.地球自转 4.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常大于对害虫的伤害其原因之一是 ( ) A.农药杀不死害虫 B.害虫有抗药性 C.农药有选择性 D.天敌的营养比害虫高 6.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 ) 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 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C.生态学研究层次 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7.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8.在大棚生产中,施放下列哪一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9.种群是指 ( )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0.公式N(t)=Nt-1+B-D-I-E表达人口的增长。其中D表示 ( ) A.迁出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出生率 11.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附生关系 12.不属于群落成员的是 ( ) A.亚优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优势种 13.顶极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 ) A.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B.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各顶极群落呈连续变化 C.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D.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14.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疏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 ) A.异化作用 B.同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 15.可以通过“对流”运动进行的循环是 ( ) A.地球化学循环 B.沉积型循环 C.生物循环 D.气相型循环 1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7.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兔 B.藻类 C.棉铃虫 D.食用菌 18.营养级划分的依据是 ( ) A.生物的种类 B.生物的食性 C.生物的大小 D.生物的密度 19.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 ) A.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 C.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0.多功能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类型是指 ( ) A.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B.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特点是将种植业、渔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C.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梅成,它的特点是将种植业、啉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D.由农业生产、加工业以及生活区等子系统构成,它的特点是将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就称该群落为____ 。 22.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23.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____ 和信息流。 24.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____ 。 25.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 。 26.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____ 。 27.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叫____ 。 28.参与生物生命活动的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温度,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____。 29.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____ 。 30.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____ 。 31.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生态系统的反馈主要是____ 。 32.某物种的性状的进化对另一物种的性状产生反应,而后一个物种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 进化的条件,两物种的进化共同发展。这是物种的____ 。 33.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而中午光照强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____ 的影响。 34.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生态学的萌芽、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的巩固、____ 四个时期。 35.寄生分为兼性寄生和专性寄生。____寄生,是指寄生生物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获得营养。 36.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叫____ 。 37.生物对昼夜交替周期性变化的适应形成的节律变化叫____ 。 38.近代生物种群衰落和消亡的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利用和____ 。 39.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研究生物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能够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它们的某种特征。 40.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时期,植物体遮光后,花芽的形成减少,已经形成的花芽,也发育不良或早期死亡。这说明在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____起着主导作用。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反射近地面得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 ( ) 42.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的植物是湿生植物。 ( ) 43.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 ) 4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高位芽植物。 ( ) 45.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运转。( ) 46.生理出生率是指出、生率。 ( ) 47.生活型相同意味着植物适应的环境特征相同。 ( ) 48.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是有机整体。 ( ) 49.根据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结构,可将陆地生态系统区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 ) 50.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52.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5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影响陆地生态统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及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D 5.D6.D 7.D 8.C 9.A l0.B 11.B 12.C 13.B 14.D 15.D16.A 17.B 18.B 19.D 20.A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共优种群落(共建种群落) 22.地上芽 23.物质流 24.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 25.植被亚型 26.植被 27.次生演替 28.“三基点温度” 29.非生物环境 30.群系 31.负反馈 32.协同进化 33.光照强度 34.现代生态学 35.专性 36.相对盖度 37.昼夜节律 38.栖息地被破坏 39.模拟 40.光照长度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 (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52.(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 (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 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53.(1)植物系列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五、论述题:20分。 54.(1)初级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的量。 (2)影响因素: ①环境条件(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土壤及水分); ②生物群落的自身因素(群落的发育阶段、结构、物种组成); ③人为因素(投入、管理、技术进步等)。 (3)提高途径: ①增加人工辅助能的投入(如灌溉、施肥、地膜、机械); ②优化群落结构(如何种、套种),调节密度,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光合效率(如遗传改良)。

229 评论

枫桥夜泊123123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五)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B.土壤水分与土壤养分有关,还能调节土壤的温度 C.土壤水分过少,使其中的好氧性细菌氧化作用过于削弱.造成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过多,使土壤内生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的条件是 ( ) A.土壤和繁殖能力 B.气候和种子来源 C.土壤和种子来源 D.气候和土壤来源 3.木耳属于 (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初级消费者 D.生产者 4.酸雨是 ( ) A.指雨水中含有硝酸、碳酸等酸性物质 。( ) B.指雨水中含有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性物质 C.泛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D.泛指pH<4.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5.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一部对“生存竞争”和“物种形成”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书是( )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生态学》 D.《生态学》 6.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 A.红外光区 B.紫外光区 C.可见光区 D.绿色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夏眠 B.昼伏夜出 C.体重加重 D.放松恒温性 8.我国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 ) A.喜光、耐旱 B.喜热、耐旱 C.喜湿、耐阴 D.喜干,耐湿 9.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 ) A.增长型种群 B.衰退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10.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 A.资源有限 B.资源无限 C.没有环境阻力 D.没有种内种问的竞争 11.高斯(Gause)将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在一起饲养,最后的结果是 ( ) A.只剩后者 B.只剩前者 C.两者都灭亡 D.两者可以长期共存 12.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予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 ( ) A.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低 B.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高 C.甲群落的多样性与乙群落一样 D.甲群落与乙群落的多样性没有可比性 13.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 ) A.信息少 B.稳定性高 C.食物网(链)简单 D.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1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 A.群丛 B.群系 C.植被型 D.群系组 15.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的是 ( ) A.植食动物 B.一级肉食动物 C.二级肉食动物 D.三级肉食动物 16.“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项引起的 ( ) A.S02 B.CO2 C.CO D.O2 17.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年降雨量为 ( ) A.2000~2500mm B.1500~2000mm C.1000~1500mm D.500~1000mm 18.下列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藻类 B.水稻 C.化能自养细菌 D.棉铃虫 19.能量在两营养级间传递时,通常损失为 ( ) A.30% B.40% C.60% D.90%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___,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22.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 23.在种群中有一些动物个体身体强壮、体重大、性成熟程度高、攻击性强、富有打斗经验,成为优势者,这些个体属于种群中___高的个体。 2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 25.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和___。 26.库存物质全部更换一次平均需要的时间为___。 27.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 28.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法则决定的。 29. ___ 层像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0.氮进人生态系统的3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___。 31.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___。 32.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___。 33.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___ 。 34.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 35.人类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隶属于___中的一员。 36.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 37.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苹本层、___和根三层。 38.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谷风;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 39.按人类的需求,由人类设计制造建立起来,并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____。 40.物种隔离包括形态隔离、行为隔离、生态隔离和___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捌“√”,错误的划“×”。 41.蝗虫种群的增长是属于指数式增长。 ( ) 42.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 ) 43.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 44.水对动物有有利的影响。因此,长期大量的雨水对许多种陆生动物都有利。 ( ) 45.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 ) 46.形成物种的关键是独立进化。 ( ) 47.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比例。 48.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 ) 49.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 50.各类生态系统固定C02的速率差别很大。北极冻原和干燥沙漠只能固定热带雨林1%的CO2。因此,要改变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分布,以提高固定CO2的量。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52.简述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 53.怎样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C 4.A 5.C 6.A 7.C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B 15.A 16.A 17.B 18.B 19.D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土壤污染 22.驯化生态系统(人工_驯化生态系统) 23.社会等级地位 24.生态入侵 25.干旱荒漠区 26.周转期 27.共生关系 28.有效积温 29.臭氧 30.工业固氮 31.生产者 32.生态因子 33.群丛 34.土地退化 35.生物类群分类 36.水生原生演替 37.地面层 38.山风 39.人工生态系统 40.遗传的不兼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42.× 43.×44.× 45.√ 46.×47.√48.×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湿润地区虽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 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 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 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52.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稳定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稳定性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来实现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起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这个过程便称为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其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对生态系统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而且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但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总是起着主要作用。 53.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人类在面临资源缺乏挑战下提出来的新观念。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内部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料等特点来组织和发展农业。 五、论述题:20分。 54.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牛态问题。

150 评论

露西亞嘉利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与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有关的是 ( ) A.矿物质离子的浓度 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 C.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能力 D.以上三个都正确 2.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卢与K1、K2决定物种1、2的竞争结果。物种1取胜,物种2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 )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 )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 ) A.植物、动物 B.生产者、分解者 C.动物、微生物 D.微生物、植物 5.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 ( ) 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宏观层次为主 D.以个体层次为主 7.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 A.光照时间 B.光照强度 C.光照长度 D.光照速度. 8.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___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 )。 A.日照强度 B.日照长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 9.种群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繁殖力,两性花植物种群的繁殖 ( ) A.应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B.不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C.应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D.不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 ) A.遗传诃节 B.食物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动物的领域性 11.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 ) A.种群调节 B.竞争作用 C.抗毒作用、 D.他感作用 1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中Pi的意义是 ( ) A.群落中的物种数 B.物种i个在群落中的盖度 C.物种i的个体数 D.物种i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13.从*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 A.快速演替 B.次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 ) A.群丛 B.群丛组 C.植被型 D.群系组 15.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 ( ) A.1% B.5% C.10% D.20% 16.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的循环是 ( ) A.气相型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地球化学循环 17.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水体富营养化 18.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 ) A.保持平静 B.强度干扰 C.中度干扰 D.低度干扰 19.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对温室效应的作用 ( ) A.100%以上 B.80%以上 C.50%以上 D.20%以上 20.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 )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食物、光、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既能按气相型循环,又能按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是___ 。 2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 三大类。 23.当水分不足时,往往会引起动物___ 。 24.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叫 ___ 。 25.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___ 。 26.碳循环失调的环境问题是 ___ 。 27.而容积较小,临时性,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的库称为___ 。 28.生态学研究的每一个高层次对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对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__ 。29.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从没有种子或孢子体的状态的原生*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叫___。 30.一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一个下限要求,如果低于临界下限,该生物种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___ 。 31.种群的数量随时问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 。 32.在生物机体内部自发性和自运性的时间节律,这种内源节律不是精确的24h,因此称为9___ 。 33.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 。 34.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表现为 。 35.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被进一步破坏叫群落退化或___ 。 36.全球生态学又叫 ___ 。 37.水生植物区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二是机械组织___ 。 38.群落演替最后达到和环境紧密协调的稳定群落叫 ___ 。 39.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___ 和沉积型循环两种类型。4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 的集合。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 ) 42.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 ) 43.特有种属于群落成员。 ( ) 44.阳光被大气层的气体所吸收。因此,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辐射的能量也有差异。( ) 45.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 ) 46.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 接的关系。 ( ) 47.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 ( ) 48.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某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生产出的有机物的数量、重量或能量。( ) 49.原生演替的是森林。 ( ) 50.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章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因此,生态农业可以根本解决地球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粮食短缺的问题。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量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5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问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53.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B 5.B 6.B 7.B 8.D 9.B l0.B 11.D l2.D l3.C l4.C l5.A 16.D l7.C l8.C l9.C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硫 22.壤土 23.滞育(休眠) 24.交错群落 25.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26.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27.交换库 28.新特性 29.原生演替 30.最小种群原则 31.种群波动 32.似昼夜节律 33.生理有效辐射 34.减少水分丢失 35.逆行演替 36.生物圈生态系统 37.不发达 38.顶极群落 39.气相型循环 40.多种生物种群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 (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52.(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外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2)特点:①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 (3)类型:①资源利用性竞争;②相互干涉性竞争。 53.(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 (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4)有动态特征; (5)有一定的分内范围。 五、论述题:20分。 54.(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 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 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 (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 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 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32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1.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2.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

    好奇怪的样子哦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成人自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山西成人高考专升本考生态学基础吗?成人高考考试科目分专升本、高起本和高起专三个学历层次,学历层次下又分专业科类,不同科类考试科目不同。对报考要求和院校专业有任何

    丶沫小若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成人自考生态学基础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三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湿地√ 二、问答题 1.地球上有哪几个主要的生态系统? 2.什么是热带雨林,其

    sy2009Jason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成人自考生态学基础真题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 满分:150分 时间:l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伊斯忐忑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成人自考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安徽成考网分享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历年成人高考真题,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徽成考服务”,回复“真题”,即可查看和下载完整版文件,更

    麻辣个鸡的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