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1

Leo不是处女座
首页 > 自考本科 > 政治经济学自考视频教学讲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米莉郡主

已采纳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选择 1.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的循环) 3.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两个条件: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P100 4.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速度成正比。P102 5.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6.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的非劳动时间包括:a.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b.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 c.停工时间P103 7.减少非劳动时间的主要途径有: 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 ②采用新科技、新工艺,尽可能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③尽量减少停工时间,可实行一个工作日两班制或三班制,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 8.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P104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无形磨损(精神磨损)。P105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两种情况: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重点考点)P105 9.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10.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①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影响 ②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影响。 11.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2.资本周转速度影响:a年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不影响c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率e利润率) 13.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资本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个人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从运动内容看,都要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从运动形式上看,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循环;从运动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14.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15.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P110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16.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用Ⅰ表示,二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用Ⅱ表示。 17.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Ⅰ(v+m)=Ⅱc;Ⅰ(c+v+m)= Ⅰc +Ⅱc;Ⅱ(c+v+m)= Ⅰ(v+m)+ Ⅱ(v+m)。(第一个为最基本)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v+m)>Ⅱc;Ⅱ(c+v+m/x)>Ⅰ(v+m/x)。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Ⅰ(v+△v+m/x)=Ⅱ(c+△c);Ⅰ(c+v+m)= Ⅰ(c+△c)+ Ⅱ(c+△c);Ⅱ(c+v+m)= Ⅰ(v+△v+m/x)+ Ⅱ(v+△v+m/x)。(第一个为最基本实现条件) 18.列宁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a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b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P120 2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2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危机程度及引起的社会振荡不如战前严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现,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问答: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记住) 答: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指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能卖出去,才能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 3)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更新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记住) 答:1)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2)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3)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4)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记住) 答:1)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叫产业资本循环。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因为产业资本在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是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之中,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形式是什么(记住主要意思) 答:1)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由于这一阶段购买的是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因而这一阶段的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成了资本循环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货币即执行了货币职能,又执行了资本职能,所以这一阶段产业资本中小的职能是货币资本职能。 3) 生产阶段。资本家使用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由于这一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采取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的成果成了包含有剩余价值的产品,同时也就成了商品形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由于这一阶段生产了剩余价值,因而它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4) 销售阶段。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阶段上销售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因此,它不仅一般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销售过程,不仅是价值形式转变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而且也是商品资本的价值一极包含在其中的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一阶段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 5) 由于产业资本的循环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记住) 答:1)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经济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准备了条件,对生产资料的大规模需求,推动了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和生产的回升,刺激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因为这会促进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加剧生产迅速增长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导致下一次危机的发生。 6.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了解) 答: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趋势。 2)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这个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小,因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劳动力及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长。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3)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对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具有依赖关系。一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过程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要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来提供。二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所提供的生产资料,都直接取决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三是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给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最终也要受消费资料生产发展需要的制约。

278 评论

TracyJunli

2016年10月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链接: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285 评论

桑珠欢穆

我是今年7月第一次考的,前些天查分过了哟。虽然分数不是很高67分,不过及格万岁哈,我觉得我也没怎么看书,看不下去没办法,但老师发给我们的复习精要我整个看了一遍。自己也买了一份试卷虽然没怎么写,但闲的时候看看也行。 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那些问答题千万别留空,实在不会的就看看前面的选择题有没有和答案有点联系的把它抄上去,一般老师会给点同情分的。哈哈 我就是这么过的包括以前的一些考试。 那些串讲和视频的你看的下去呀。我是连上课都听不下去的。

86 评论

yangdandan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教材的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这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学习研究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但对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则是在学习完全部课程内容后,才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体会。这章共三节,第二节是重点。 第一节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一节介绍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对什么是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做了解释,学习者对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应有所了解。较为重要的是教材中的第四、五两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和其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问题。前一问题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它深深的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中;它不是封闭、凝固、静止的学说,不是某种教条,而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拘泥于前人的个别语句,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和发展。后一问题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经济科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没有狭隘阶级私利的局限,没有阶级偏见妨碍他们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只有无产阶级能坚持以科学态度去探索、认识、反映客观经济规律。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这一节是本章重点,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个问题: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即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供人消费的生活资料人类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只有生产不断发展前进,人类社会才能进步。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也即人的有目的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的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劳动对象即人的劳动加于其上的自然物或经人加工过的物质,后者称为原料。劳动资料则是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人们用来从事劳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为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的客观物质因素。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界和劳动对象,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不断发展的,总的说包括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两方面,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或者说劳动者是生产力和主观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生产力的客观要素或物质条件则更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但是生产工具在发展,劳动对象在扩充,而且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运输、能源、信息等也日益成为生产力体系中独立的要素。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尤其是一个社会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生产力中包含科学技术,科技因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方面,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其次,今天的科技已是一种与生产并列的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它的突破可以使生产力获得跳跃式发展,从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生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即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首先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是接连不断的进行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生产关系还包括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简单地说即是生产决定后三者,后三者对生产起反作用。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运行和经济关系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其客观性表现在:人不能消灭或改造经济规律,不能任意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无论人认识经济规律与否,它都在起作用,人若违反了经济规律则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但是,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说经济规律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客观经济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了,人可以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如下特点: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个经济规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经济规律虽然没有阶级性,但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而人是有阶级性的,由于经济活动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在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问题上就会有阶级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 四、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 政治经济学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它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它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其上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这一节的两个问题,前者可简要把握以下几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抽象法是研究经济问题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了解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中,还要借鉴一切人类优秀科研成果,借鉴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的一切新方法新手段来发展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者可简要把握如下三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政治经济学自考精讲视频

    好好看书把试卷做一遍然后把试卷背了包你能过 啊

    西湖草莓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政治经济学自考精讲视频讲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教材的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这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学习研究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

    lavender52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政治经济学自考视频教学讲座

    首先,应通读教材,对整个理论的概貌有所了解。有总体的把握,对教材阐述的基本原理才能认真领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有重点地深入学习,即对整个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理论,

    美丽依然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政治经济学自考视频教学讲解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选择 1.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曲多多多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政治经济学自考视频教程讲解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选择 1.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忘心敛意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